莆仙生活网 > 热点 >

烟火春城|冬季进补:春城的炊锅荤素皆美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3-01-13 02:22:52编辑:莆仙君

腊月迎年,昆明人纷纷携亲带友,就着暖暖的炊锅,吃口新鲜的蔬菜,嚼着松软的黄条,喝碗鲜美的汤汁,谈笑间,温暖直抵心间。

丰富的食材,热闹的氛围,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在热气腾腾的炊锅前,谈天论地,其乐融融……补充蛋白质和营养,无疑是这个冬天的膳食主调。

对于昆明人来说,一口海纳百川的炊锅,烹煮的是无穷美味,升腾的是浓郁情感,为昆明这座城市增添了馥郁烟火气和暖意人情味。

有“容”乃大

滇菜,不拘泥于特定的烹饪技法,可别具一格,也可推陈出新,加之各式各样的烹饪器具,制作出的美食味型多样,让滇菜恰到好处地呈现在食客面前。

在众多的烹饪器具中,炊锅无疑是昆明人使用铜器作为烹饪器具的典型代表,也是寻常百姓家中的日常炊具。昆明人所使用的铜锅大多为纯手工制作,对于铜锅的大小、烟囱的口径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食材经炊锅一煮,那鲜美的味道令人一回想起来就止不住直咽口水。

殊不知,昆明的这口炊锅也是大有来历的。相传忽必烈打下云南后,始终不忘游牧民族常吃的涮羊肉,于是便令工匠用云南盛产的铜,参照蒙古将士头盔的模样,制作了锅灶一体、方便携行和使用的炊具来涮羊肉吃。

昔日的炊锅流传到民间后,炊锅有了不同的改良造型……老昆明炊锅、通海炊锅、建水炊锅、石屏炊锅、楚雄炊锅等。虽形略有不同,但上部均为煮菜的锅,下部是烧木炭的火炉,烟囱则穿锅而上,占据了整个锅的中间部分,二者连为一体,形状古雅,颇为美观。

“民以食为天,食因器增色。千百年来,随着烹饪器具的发展,饮食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延展。老昆明炊锅,最讲究的用白银敲打而成,其次为白铜、紫铜、黄铜和铝,也有陶制,俗称‘土锅子’。老昆明人更青睐纯铜手工制作而成的炊锅,整个锅身内外都有小锤敲打的痕迹,更像是一些鱼鳞,具有质坚耐用、无毒、传热快等优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产品。”中华食学研究员、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关明认为,昆明炊锅的不断进步和演变,无不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一点一滴发展而来,这口深藏不露、低调而又引人探究的艺术品,满足人们在不同地区及各类餐饮活动中的实用功能需求,具有通古鉴今的意义。

善于制作美食的老昆明人改涮食为焖煮,装入各种新鲜食材,将炊锅的使用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昆明炊锅虽然和老北京涮锅形相似,但烹饪的方法各不相同。昆明人吃炊锅强调的是本味原汁、荤素搭配,新鲜的食材、清爽的口味、简单的调料,每次品尝都是一种视觉、嗅觉以及味觉上的享受。”关明说,昆明炊锅汤底清爽、浑厚、浓郁,荤素和谐,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各种年龄段和不同口味的人,都可以照应周全。

近年来,在昆明人的奇思妙想下,这道老滇味实现了“旧锅装新菜”,不少商家推出了海鲜炊锅、羊肉炊锅、鸡肉炊锅、菌香炊锅、鲜花炊锅等。关明认为,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老百姓对美食有了更多元细分的需求,比如口味丰富及健康,昆明炊锅更注重食物的美,其中核心就是味,故而让人无法拒绝。

炊锅独美

道千句,不如尝一口。

进入“小年”,昆明人就欢天喜地地开启了过年节奏。炊锅作为老少皆宜的美食,如今已经俘获了大众的芳心。

来到昆明尚品味道花园餐厅,主厨陈生合早早便开始准备炊锅的食材,这也是他极力推荐的一道菜。

“炊锅中的食材,都很云南。”陈生合一层一层地开始“铺炊”。

“炊锅的繁杂,在于对食材的选择以及烹煮时的荤素搭配的考究,如底部的素菜一般多以当季新鲜的时蔬为主,上部的荤素也多以本地的火腿、午餐肉、酥肉、火腿片、圆子、蛋饺等作为主打,倒入熬制好的高汤,把点燃的栗碳,放入铺好炊的铜炊锅中间的炉膛内,不久便会满锅飘香,最后加上一碗爽口的蘸水,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大约经过半个小时的“烧炊”,陈生合从厨房端着中间烟囱里火苗直向上蹿的炊锅往桌上一放,掀开炊锅盖的那一瞬间,食客们闻到了炭火和食材特有的香味,不禁大呼漂亮。

他说,和其他火锅不同,昆明人的炊锅想吃什么一起烹煮就可以了,味道极好,消费也不贵,故而极为接地气,受众面也广。

唐代《酉阳杂俎》中写道:物无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这些烹饪精要,昆明炊锅可以说是得其精髓。

“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炊锅在云南早已超越了火锅的概念。在一个炊锅里,各种美食皆可烹煮,高端的食材可以,普通的食材也可以。同样吃火锅,云南的炊锅更多的是一种家文化的记忆延伸。这一点在年末聚餐和年夜饭的诸多场景里皆可发现就可见一斑。”陈生合说,如今的炊锅已成为冬季时令美食的象征之一,特色食材的代表很有市井烟火气息,在食用时三五好友围着炉内燃烧的炭火,热气腾腾之余也是暖意浓浓。

汪曾祺先生曾感叹:“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

以前,在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是有什么吃什么,填饱肚子就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食物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昆明炊锅经年不变,铜锅一盏、新鲜食材、荤素搭配、栗碳火候,别小看昆明这些藏在烟火里的讲究,人间至味都在里头呢!

众口可调

隆冬时节,昆明人走亲访友、招待宾客的自家餐桌上,炊锅也同样是主角。一道炊锅,既是热乎乎的年菜,又是驱寒添暖的“火盆”,更是让人心向着阖家团圆的除夕更近了一步。

张阿姨一早便从柜子里拿出擦的金灿灿的铜炊锅,准备给春节餐桌添加自己的拿手菜。“炊锅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我们家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记得每年春节,妈妈都会拿出炊锅,从早忙到晚,一个炊锅外加一桌子家常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她总是说‘家人的胃暖起来,一颗颗心也就更暖了’。”张阿姨煮炊锅的手艺是妈妈传承的,也是她们家的春节必备菜,当勾人食欲的炊锅热气四溢时,现实与记忆交错的是最亲爱的人的笑脸。

薛先生的外婆生活在云南石屏,唯有春节回到老家,才能有享受炊锅美食的机会。“在我小时候,一到过年,外婆就会亲自做一个炊锅。我最喜欢吃炊锅里的酥肉,外婆做的酥肉十分正宗,放入口中,轻轻咬下,酥香软糯、质嫩味美,吃到嘴里却一点儿都不觉得油腻,肉香回荡在口中……”薛先生说,过年他最迷恋的便是炊烟,因为它总是和美食联系在一起,炊烟袅袅,随着升腾的还有淡淡的乡愁。

摆上年夜饭餐桌的这道昆明炊锅,有每个人心中都难忘的味道,既是手艺的味道,又是春夏秋冬物产的味道,还是人们辛勤劳作一年只为这一天的团圆味道。

快过年了,无论是在昆明的餐厅里,还是在昆明人的家里,天空焰火灿烂,街道张灯结彩,屋里热气腾腾,年饭必不可少的炊锅里有什么,就丰俭由人啦。

记者:甄燕

图片:昆明尚品味道花园餐厅提供

责编:刘婷婷

一审:吴劲松

终审:彭诗淇

上一篇:选购板栗的办法有哪些

下一篇:央视记者专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