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冬来,围炉煮茶,与三二好友共话人间诗话
秋尽冬来,围炉煮茶,与三二好友共话人间诗话
秋尽冬来,空气里多了几分清冽味道,在这样的日子里,人总是格外向往一抹暖。围炉煮茶,中式风雅之一。“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意画面尤为忙碌的当代人所向往。
萧瑟冬日里,约好友二三,围炉煮茶,遣散闲情,不失为人间乐事。阳光透过窗户闲洒进来,桌上茶烟袅袅升起,两者相互交融,升腾起冬日的暖意。大家围桌而坐,喝着漫无目的的茶,聊着漫无边际的天,茶烟漫漫,茶香悠悠,时光淡淡,这才是冬天的打开方式。
煮茶不同于泡茶。泡茶,一个茶杯,几片茶叶,开水注之,添上茶盖,等水温稍降,便能入口,还可拿着茶杯四处晃荡,十分随便,自是难以咂摸出喝茶的意味。而煮茶,却颇显文雅与浪漫。讲究的人,会布置一间清雅的茶室,一张制作精良的茶桌,配上几把得宜的椅子,大到茶桌椅,小到茶叶、茶器,茶食都十分精美。这不是刻意做作,而是源于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人喝茶,首选的还是中式茶桌,这是千百年来铸就的东方审美。若在一张西式古典餐桌上喝茶,总是别扭,连喝茶的心情都会大打折扣。
中式茶桌,主要分明式和清式两种,若为家用,可选明式,简洁大方,又不失温文儒雅,若为商用,则可选清式,富丽端庄,又不显奢靡之风。选择时,还应注意空间的尺寸与茶桌尺寸的比例,比例应适宜,若茶桌太大,款式复杂,会显得茶室局促;若茶桌太小,款式简约,则显茶室空荡,撑不起气场。
俗话说,什么季节喝什么茶。春天适合在花树下喝花茶,夏天适合听着竹声喝绿茶,秋冬季则适合在无风的茶室里喝发酵茶,比如白茶、红茶、黑茶、熟普等,慢煮慢喝,独自发呆或者与友闲聊,值得花上一个下午的时光。
当下,时兴泥炉生炭煮茶,一个泥炉,燃上炭火,架上烤盘,烤盘上放上茶壶,也可放些柿子、板栗、橘子等物,一块烘烤。大家一块坐着,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这比电陶炉煮茶更费工夫,也更淳朴、贴合自然。
只是用泥炉煮茶时应注意一二。一是在炉子底下应垫上隔热垫子,以免烫坏了桌面。二是在煮茶时,可先将热水注入茶壶,再在炉上慢煮,这可更快喝上热茶。还有在选择炉子时,应选择耐火度高的炉子,这可降低烤裂的几率。最后不可在用完炭火未灭时,倒水灭火,热胀冷缩容易导致开裂,可在其底下放置一个托盘,倒水降温。
泥炉磨性子,适合三两人用。若是人数较多,一起喝茶,还是电炉方便,效用更高。
喝茶得配上一些精致茶食。就像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到:“我们于日常必需的东西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茶与茶食应是一对两相清欢的知己,碰撞出翩跹诗意。茶食可以是干果、果脯、应季小果子,也可以是精致好看的清淡点心,不抢占茶的余味,也不消减喝茶的雅致,如此便是理想茶食。
除此之外,煮茶所用的水,壶具,炉子所需的炭火都是顶重要的。说到水,俗话说水是茶的灵魂,水的好差会影响茶的口感。一千多年前的茶圣陆羽对此早有研究,他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不过现如今的环境,倒不如买点方便放心。
壶具的材质有很多,炉火上所用一般有陶壶、紫砂壶、铁壶、银壶等等。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里讲到,“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积,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市面上的橄榄炭、核桃炭、果木炭、菊花炭、备长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寒地冻的时候,坐于茶烟袅袅的屋内,炉内星火点点,时闻屋外雪压竹声,一杯热茶入口,入喉,入心,熨帖至极。(图|檀藏传承 文/桂公子)
上一篇:炉石传说:圣骑士上古巨龙降临,弃牌术组件何时才能凑齐
下一篇:先说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