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空城
继东莞后,广东又一“空城”出现,人口流失超百万,为什么打工仔待不住?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省份,这座省中,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GDP常年位于中国各个城市第一名,也是我国第一个GDP突破10万亿的省份,虽然广东省的总体经济比较发达,但这却也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的城市。和浙江,江苏等传统的经济强省比起来,广东省却会让人觉得除了广州和深圳之外,很多城市的发展不是很好,浙江和江苏则是各个城市的经济普遍发展得不错,这些年来,除了广州和深圳,广东省的东莞市本来发展也不错,如今人口却逐渐在流失。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十分雄厚的城市,产业体系十分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吸引了无数的国外企业来到这里,也吸引了无数的外来打工仔。不过这些年,随着东莞的产业升级,东莞的人口也开始流失,东莞是一个十分依赖外来人口的城市,东莞的常住人口有839.22人,而常住的外来人口却达到了415.86万人,这些人口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但却随着产业的升级,很多工厂倒闭,这些外来人口也只能选择离开,去不同城市打工,因此很多人说,随着外来人口的离开,东莞冷清了不少。01广东又一“空城”出现,人口流失超过百万而今天要介绍的这座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却不是东莞,而是广东的另一座城市,它就是梅州,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它在广东的经济并不算十分发达,而如今,人口流失,也成为这座城市很大的问题,不仅留不住外来打工仔,就连梅州本地人,也在不断迁移。梅州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东莞不太一样,随着广东省的发展,梅州也曾经迎来过一段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时间,也吸引了不少外来打工仔,但梅州的经济却没有发展起来,在整个广东省,梅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垫底水平,于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开始迁移,选择去广东其他城市发展,就连本地的人,也开始逐渐去外地打工。如今梅州的人口数量和以前比起来已经变少了非常多,梅州的户籍人口有545.85万人,但常住人口现在只有438.3万人,本地人口,就有100多万流失,更不要说来到这里谋生的外来打工仔,他们在这里得不到高工资,自然也待不下去去。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深圳户口“高攀不起”了!原因很现实
细看今年入户新政, 就发现入户门槛实在是太高了! 最低要求也要... 全日制大专+中高级职称才能入户。 年龄也大幅度缩小,年纪大的人真的太难了! 一直以来深圳户口的含金量相对不高,正是因为它的配套还不够完善,对比北京上海,差太多了! 但是它有个时间窗口,面向未来,深圳对症下药,短板正在逐一补齐,特别是教育方面,前两年很多北大清华生来到深圳当老师,别小看深圳的老师了, 深圳小学老师的工资,已经涨了几番了,有的一年下来三四十万。这个在很多其他行业其他城市是达不到的。 一旦所有的利益固化,所有的资源都丰富,请问,还有你什么事?你哪位? 所以,在深打拼的人群,一定要考虑好深圳户口,但不管是对需要还是不需要的人来说,最近深圳户口就真的有亿点高攀不起了! 高攀不起的原因具体是有几点 1.人太多,资源不够,资源紧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1756.0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10年间,深圳市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此前微博也有#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的消息: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规模为1756.01万,“人口余额”尚有143.99万人 不过在大量人口流入之下,深圳目前的城市承载力也逐渐趋于饱和,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2.人才引进入户条件“收紧” 深圳此前由于入户门槛低,所以认为引进的总体学历结构不够理想,大专以下学历偏多,硕士以上学历偏少 因此为了维持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将对深圳户籍增量人口的结构进行优化。 人口野蛮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口政策即将转向人才! 简单的就是需要学历更高的人才,学历低的就劝退了,所以中专能入户的这班车,也许未来再也没有了! 深圳户口一文不值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深圳户口一文不值,一点用都没有! 深圳户口本质上并不能直接转为财富,于是就会有人说她不值钱。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本身是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后期的福利,如买房、学位、中考体制,所带来的好处都是隐形的,是关乎生活、孩子、未来的方方面面,是渗透入一代人二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生活。 深户最核心的两个点 对于30岁以上则代表“孩子” 对于年轻人来说代表是“未来”“机会”“房子” 所以,你还觉得深户不值钱吗?2008年:你对"深户"爱搭不理2022"深户"让你高攀不起
深圳的经济已超越香港,有可能取代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吗?
如果指的是GDP的话,不用10年,就在今年深圳就会超过香港。根据公布的数据,2017年深圳经济总量为224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8%。而香港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6626亿港元,同比增长3.8%,折合人民币23049亿元。目前香港GDP仅比深圳高出611亿人民币,按照两座城市目前的发展速度看,再加上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相比去年平均水平有所升值,所以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铁定会超过香港。如果指的是人均GDP方面,那么深圳10年内很难超过香港。截止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1252万,香港总人口约741万,深圳人口是香港的1.69倍,所以在人均GDP方面,深圳与香港的差距非常明显。2017年深圳人均GDP为17.91万人民币,香港则是31.10万人民币,香港人均GDP是深圳的1.74倍。香港虽然经济增速不如深圳,但每年仍能实现超过3%的经济增速,而且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发展空间受限,未来10年深圳要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10年内,深圳的人均GDP方面很难超过香港,但是差距会缩小。如果是金融方面的话,深圳10年内不可能超过香港。香港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的金融业极为发达,是仅次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而且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足见香港强大的金融实力。这方面别说深圳,就是上海也不如香港,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东京也比不上香港。深圳算得上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但是10年内,不可能会超过香港。目前从整体综合实力上,深圳与香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两座城市虽然接壤,而且深圳是国内的一线城市,但是放到世界上看,深圳仅仅是一座二线城市。香港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目前已经是一座高度繁荣国际化大都市,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强市,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其它方面,深圳目前仍然不能与之相比。所以,总体上看,虽然深圳的发展比香港快,10年内整体综合实力也不会超过香港!这个问题问的比较笼统,太宽广啦,范围太大啦!首先,单从国内看重的GDP而言,深圳可能今年就将超过香港,但这并不能代表深圳就超越了香港。香港的国家经济地位、多元化的体制、国际化程度、医疗教育、未来十年之内估计真的没有大陆城市可以超越。深圳是后起之秀,靠的是不断的科技创新,靠的是对于人才的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就是很好的阐述!!!目前来讲,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再过几年肯定可以完全错过香港,但是其它很多方面,包括教育、医疗、金融创新、轨道交通的运营等等,十年之内能够接近或者赶上香港已经很不错啦!!!!
深圳会不会超越香港?
其实在2014年就已经超越了,2014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公布了中国全国294个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和排名,在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排名,深圳首次超越香港排在第1名,香港退居第2,而上海和台北分列第3丶4。
港人难接受被深圳超越
全球不少研究中心都进行形形色色的排名,这些排名都是按照某一种方法或公式来进行,排名就是某种特定方法或公式的结果。结果就是结果,而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如果用同一套方法或公式去运算排名的指标,深圳取香港而代之,那其实已说出某种实质改变。而就算不去运算各项数据来进行排名,香港和深圳的国民生产值已经是并驾齐驱丶伯仲之间。而估计今年深圳的生产值会轻微超前香港。两地生产总量相若,但深圳在2013年的增长率是7.8%,而香港则只停留在2.9%。深港位置相若,而深圳的前进动力是两倍半于香港,所以就算不去计竞争力排名,只是排GDP的实质总量,深圳也会在2015年内超越香港。
香港人在过去一直都有一种双城的情意结,首先是以新加坡为假想竞争对手,而新加坡当年也同样以香港为假想敌。但“星港”斗了一段时间之后,新加坡已经在硬数字上超越并甩开香港。在去年5月27日,个人已经引用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报告的分析。新加坡由一直落后香港的形势下急起直追,在2001年GDP仅及香港的一半,2003年在人均所得已经追上香港,到2010年更在总量上追上。新加坡只以香港七成左右的规模而可以后来居上,这种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而新加坡不止是追上香港,在经济增长和人均所得的坐标上更是鹤立鸡群,傲视所有发达国家。
香港给新加坡甩开之后,转而盯着上海作为假想对手,沪港情结取代星港情结。但冷不防今次中国社科院的排名,香港不是输给上海,而是毗邻的深圳。对许多香港市民而言,深圳还是他们假日北上消闲购物的地方,认知可能还是罗湖商业城的A货市场,他们很难理解又或者接受香港被深圳超越。
在两个多月前,本栏已经介绍过深圳在高科技产业上的发展和成就。深圳用了10年时间,由一个低端加工制造业基地,变身成为全世间着名的高科技产地,全球前3位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之中,有两间是在深圳落户。深圳生物科技公司也进占世界前列,而且深圳也成为风险投资丶新募基金等创业资本的主要中心。深圳负责高科技的官员在跟香港访问团介绍深圳高科技成就时,特别抛下一句:香港市民应该重新认识深圳!
精力放政治争拗 香港不搞深圳搞
跟负责编撰《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倪鹏飞教授讨论这项研究时,倪教授特别称许深圳在创新和高科技的成就。深圳的转型,基本上是靠创新和高科技带动。在创新方面,深圳的能力尤在上海之上。当然,深圳在创新上的优势是一个外来人口的新城市。创新自然要冒险,只有肯拼搏丶肯冒险丶敢创新的人才会去深圳。而且,深圳还有一个地理上的优势,就是与东莞和香港为邻,两地都无条件地支援深圳。东莞自己可以创新的条件有限,所以集中其能力在制造支援。而香港有大好条件,但却好整以暇,把精力放在政治争拗:占领中环丶拉布丶司法覆核一大堆。创新的对象不是高科技,而是编写最长最烂的粗口歌。
香港可用于创新和高科技的资源,被深圳轻而易举地借来一用。深港只是一河之隔,往来便利。香港不搞深圳搞。近年经常被深圳拿来做新兴样板企业的无人机生产商大疆,创办不到10年,市值已达100亿美元,管理及科研班底,其实就是来自香港。香港不飞,那就深圳飞了。这种情况就有如1949年后30年中的内地,而60年后,搞斗争的专注抓发展,抓发展的却去搞斗争,历史的讽刺,莫过于此。
对于深圳高科技的成就,倪教授用了一句唐诗来总结:轻舟已过万重山。深圳转型和基础打造的阶段已经完成,最艰难的阶段已经捱过去,往后的日子会相对平坦和稳定,也会步入收成期。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原诗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对深圳最贴切的形容,那“两岸猿声啼不住”,似乎就是香港的最佳写照了!
哪些城市春节是空城?
大街小巷没有招揽生意的吆喝声、马路上没有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停车场不用争抢车位、乘公交如同坐“专车”……7日是中国除夕日,几个小时后的年夜饭“催促”着城市务工族向家的方向进行“冲刺”,中国多个城市由此出现了普遍的“空城”现象。6日以来,关于“人去城空”的消息迅速弥漫于微博、微信朋友圈,常年习惯了拥挤生活的中国多地民众纷纷晒出空荡的步行街、鲜见车辆的马路,以及大门紧闭的商店、饭馆的图片,唏嘘感慨着城市生活“人满是患,人少瘫痪”的尴尬与无奈。官方预计,今年春运中国旅客发送量将超过29亿人次,比去年多了1亿人次。这场全球罕见的人口大迁徙,意味着以“北上广”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地区城市将开启暂时的“空城生活”:孤独的大街、寂寥的小巷,平日里车水马龙的喧嚣嘈杂都瞬间归于沉寂。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随着大量城市务工人口的陆续返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部分街道和景区近几日开始人烟稀少,如同“空城”一般。有媒体指出,“空城计”的背后,凝结着无数游子苦涩而甜蜜的春运“双城记”。事实上,“人去城空”的景象并非独见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甘肃省省会兰州,亦呈现出空荡荡的冷清景象,这在7日表现得尤为明显。中新社记者当日在兰州主城区看到,马路上除稀稀拉拉的本地车辆外,已鲜见外地车辆,平日里因道路拥堵而叫苦不迭的出租车迎来了“幸福的瞬间”。针对各个城市春节渐成常态化的“空城计”现象,中国网友围绕此的讨论在持续发酵。有网友认为,“城市常年拥堵的让人烦躁,但这几天冷清得令人心慌”。另有网友表示,“春节时街上的车辆不见减少,小区的车位仍然紧张,空城计不再上演,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春节空城有什么好,马路地铁是不挤了,可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早点铺关门、餐馆关门、加油站关门、洗车费飙涨……”网友“布鲁肯”表示,不少城市民众平时无奈甚至嫌弃人满为患的拥挤,但只有春节“空城”时,才忽然发现生活遇到了诸多的“烦恼”。网友“南海孤舟”则认为,中国城市春节“空城计”现象反?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过于集中在发达地区,经济不平衡。“试想,一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和城市一样的收入,他愿意每年这样奔波吗?”他说。
哪个省份的人在深圳最多?
从距离近邻来,是广西,湖南,江西,海南太小,人口不多,以数量言,难匹他省,福建沿海,谋生道路更多,到深圳者,数量上不占优。却是内陆中部人口大省,如河南,湖北,四川在数量上占优。河南,四川,上亿人口,百分一就是百万,湖南广西只及一半,江西不及一半,所以数人头,河南四川湖北会占优。 山东也是人口大省,但山东沿海,北近京,南近长三角上海,分散了去处,山东人在深圳不会占优,广西湖南江西如人口占优得地利,会有更多。现广西五千多万人,要是论广西人出广东,绝对占优,不但近邻交通便,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相同相近,更易交流有亲密感。桂东南出广率是大于十分一的,以县市比绝对最多。 首先把广东抛出在外,我观察,来深圳最多省份: 1.湖北省 2.湖南省 3.江西省 4.河南省 5.福建省 7.黑龙江省 8.四川省 9.广西壮族自治区 10.云南省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343.88万人。 其中超过50%的人来自广东本省 ,其次是 湖南、广西。 流入深圳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如下(TOP20): 01、东莞 02、惠州 03、广州 04、梅州 05、茂名 06、揭阳 07、河源 08、汕尾 09、湛江 10、江西赣州 11、广西玉林 12、清远 13、重庆 14、湖南邵阳 15、汕头 16、湖南衡阳 17、江西吉安 18、韶关 19、湖南永州 20、湖南郴州 流入深圳人口最多的前20个城市中,广东城市占12个,湖南占4个,江西占2个,广西重庆各一个。 整体来看,深圳外来人口所在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数量高达9个。其中人口数量列居前三的省份是 湖南、广西、江西 。 广东省900万,尽地主之谊。外省人中湖南人。听说占1/6,2100万中有350万是湖南人。沾近邻之便,在建设深圳的改革开放大业中也算‘’敢为人先‘’。 我一发小,20年前在深圳买房 结婚 ,节假日去香港玩惠州玩,不吃广东菜,口味完全是北方味,儿子在深圳出生,爱吃北方菜,深圳买车,粤b牌,和很多人描述的深圳人一样。他可以是深圳人,也可以是北方人,我眼中的发小,北方人身份比例占80%,另外20%的深圳人身份,他生的儿子,我发小讲,咱儿子 也是个北方人。 那小朋友可是土生深圳人,所以深圳人这个概念已经不是安居故土,全是坐地炮那种概念了,户籍人口1300万,300万,是79年之前都在的,剩下在街上见到的人,只有0.23的比例是79年之前就在深水沟出生的,剩下77%的人都是出生在其他地方,儿童 的爸妈 出生在其他城市,深圳人政府已经说了,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人就像现在的东北人一样,根来自全国各地,能接受东北人这个概念,东北人70%的根来自河北山东,深圳人的概念70%来自世界各地。 未来广东出现四种民系概念,潮汕人,客家人,广府人,深圳人,省内见面 都互称 xx人,对外自称深圳人,大大的可以,省事。那潮汕人户籍改成深圳就是深圳人了吗?爱吃潮汕菜 ,不喜广府客家菜,不讲白话,怎样,和闽南人一样讲潮汕话。对外是广东人,对内被称为福佬。也许这些从其他地方来的深圳人也会被称为北佬。 以广东本省和长江流域省份为主。除了潮州人为首的广东本省人外,江西、两湖、四川的在深人数都在百万以上。 北方人的话,河南人比较多,其次是东北人,然后是陕西人,个人估计北方人大概占全深圳人数的一成到一成五。 我朋友的老公就是广东人,茂名的,现在已经落户东北大连。坐标大连,我感觉我们这边每家公司都有广东人,起码我去过的两家公司都有,当然,我们这边的福建人和江苏人更多,但他们一般都是来经商的,上班的少。 土生土长的深圳人还是很多的,我身边经常能遇到。而且在宝安、罗湖、龙岗这些地方更多。 深圳户口价值不大,是个本科都可以入,有房的才能算深圳人,因为深圳房产带来的附加价值与资源是很宝贵的。 湖南人最多。约300万人。 冬北省的 在深圳人口最多的省份如下: 1.河南省 河南做为人口大省,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四川省 不管在哪个省份,四川棒棒军是不可少的 3.江西省、广西省 广西省、江西省与广东省相邻,対深圳的发展也做出不少贡献 4.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云南省 四个省份随跟其后,也是黙黙无闻的付出。 湖南人最多。 深圳的常住人口有1300多万,据调查显示,除了广东人,外省人在深圳的湖南人最多,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个湖南人!下面这张图,然后一目了然! 在深圳人最多的省; 1.广东省。 2.湖南省。 3.四川省。 4.广西省。 5.湖北省。 6.河南省。 7.江西省。 8.福建省。 9.重庆市。 10.贵州省。
深圳本地人有多少
深圳总共1000万出个头,其中只有300万有深圳户口,300万中本地土生土长没找到数据,估计也就几十万吧扩展: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深圳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相关举措,围绕“五个一”的工程、开展促消费品牌活动、发挥会展经济作用、抓好“圳品”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表明了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心。广东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该负责人表示,深圳正全力落实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五个一”的工程:着力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核心商圈、一条高品位的步行街、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培育壮大一批消费领域的民营企业,同时对标国际一流,汇聚国内国际的资源,提升消费供给的能力。去年8月,鹏城八月欢乐游购共吸引1000多家品牌企业参与,开展了1500多场活动,企业折扣让利100多亿元。该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应持续打造鹏城八月欢乐游购品牌活动,将其打造成大湾区影响力最大、规模最大的城市消费嘉年华。
为什么深圳的外来人越来越少了?
曾几何时很多有梦想的人在深圳实现了梦想,那里就像人们的天堂一样,吸引了无数有梦想的的年轻人到深圳去拼搏,深圳的外来人口较多促使那里的经济高速发展,如今的深圳拥有宇宙前几的高房价,工人们挣着发展中国家的薪资,怎么还会在吸引着无数追梦的年轻人去那里奉献青春呢。远看深圳向天堂,近看深圳像牢房,天价的房子让外来的人口无法在深圳定居,就连租个房子都要花掉自己半个月的薪水,当地人就像过去的地主一样生活的越来越富裕,外地人就像以前的贫苦农民没有土地只能从地主那里租土地,自己拼命挣钱到头来一半的钱都给了地主。前几年深圳是一个开放性的城市,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不管是投资还是务工很快就融入了社会了,现如今各种限制外来人员办卡,外地车牌的行使权,包括外来人员办理居住都受到限制,外地人即使有资本购房或买车上牌都是有严格要求的,需要当地社保加满一定年限才可以,说白了就是歧视外来人员,记得我一个湖南的朋友,从公司离职后去深圳找他的一个朋友,在那里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晚上出去玩的时候没想到碰见了警察被抓到了派出所登记,我问他不是有身份证吗?他告诉我不要身份证只要居住证,一个刚到深圳打工的人员哪里来的居住证啊,难道有身份证还不能证明自己是合法的公民了吗?现在的深圳很多政策已经给外来人员释放了一个信息,深圳已经不再欢迎外来人员务工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房价让外来人员无法定居生活了,深圳房价大涨,物价大涨,工资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相反工资和很多二线城市的工资差不了多少,就连春节回家的车票都不好买,常年在深圳漂泊不止身累、心更累,竞争又太大,华为的员工薪水在国内的白领或蓝领里面绝对是排在前面的,现如今他们很多人都纷纷放弃在深圳发展,原因是深圳的房价太高,现如今深圳有这么多不能让外地人接受的理由,外来人员越来越少是必须。所以现在很多90后的年轻人干脆都选择在二线城市发展,那样生活压力能小很多,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自己的事业上,有梦想敢拼搏在哪里都会有所作为何必在深圳那里撞得头破血流呢。
移民城市定义,国内有哪些是移民城市
中国十大移民城市2006-10-23 10:09
数据显示,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有些城市是特殊的。因为你能从它们身上看到流动——人的流动,以及因之而生的现金流。
成都是个彻底的移民城市:
成都的8次大移民
第一次:秦灭蜀后,出于政治原因,“移秦民万家”入蜀,充实巴蜀人口。
第二次:从东汉末到西晋,因为战乱,大规模的境外移民迁移到四川。
第三次:从唐末到五代,到南宋初年,因为战乱,大批北方人迁移到四川。
第四次:元末明初,因为战乱,长江中游的移民大量入蜀。
第五次:明末清初,同样是因为战乱,四川人口大量减少,田土荒芜,南方移民也是大量迁入川内。这既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抗日战争爆发,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移民大量迁入四川。
第七次:1954——1982年期间,为了实现对四川的建设,大量工程技术人员迁入四川,这部分人为完成四川或者成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八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大量的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经济移民进入成都,成为这个城市经济建设的有机力量,他们带进成都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这个闲适的城市所不具备的刻苦精神。
深圳
深圳是中国最完全的一座移民城市。
这个由渔村发展成的年轻城市汇集了各色人群,在深圳的最初城市形成中,处于初级工作状态的劳动力和脑力劳动者大约各占一半。在全市现有的453万总人口中没有户口的外来移民约占去了200万。
年轻、没有负担是这座城市的最大财富,富有创造力的精英们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农村青年,还有富有商业创业精神的商人创造了这座城市。20世纪80年代,是深圳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期,由于政策上的优惠致使这座“允许犯错误”的城市许多禁区被打破,加上靠近香港的地源优势,毫无疑问都促使这座城市的形成。自从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许多中下层人士沦为“三输” 的境地,他们不仅输了生意,输了股票,更输了房产。手头上仅余的一二百万资金在香港打天下较为艰难,于是他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方兴未艾的内地市场,其中首选是深圳,因其时空距离最近且生活方式相似而成为首选之地,所以不仅港人北上置业掀起风潮,而且相当一群港人中存在着“深圳情结” 他们更加珍视在深圳重新生活和创业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后,深圳开始趋于定形,最初的移民成了固定人群,不再是大结构调整,已形成稳定的人口输入模式。
上海
这座中国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势力和综合势力最强的城市,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全球83个主要城市中,上海排名27位。
上海全市总人口约1500万,外来人口约400万。从1994年4月开始,上海实行 “蓝印户口制”——凡在上海购买40万元商品房或投资20万美元,可申请常住户口,上海敞开了大门迎接外来移民。外地来沪的大学生是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或是某个宁静的城市走出来,通过大学生活的媒介,在上海找到位置,这是一个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一次次重复的过程。近五年,大学生留沪成为潮流。另外近些年从邻近的华东地区流入上海的人口高达298.41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7.1%。其中安徽省来沪人口最多,占全部外来人口的1/3。外来人口主要是15到44岁的青壮年,总数有301.71万人,占总量的4/5。另外外来投资者和商务人群也是上海移民族的主力军。上海是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沪务工、经商,所以外来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居多,占总量的73.4%。他们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北京
北京的移民潮从1949年以来一直未曾停止。
只不过移民的成分和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1979年到开放前基本上是“政治移民”,开放后,北京又增加了经济中心的功能,由政治中心的权力辐射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成为新一批移民进入北京的原动力。北京现有人口约1400万,外来人口约300万。新的移民到达北京,由于他们已经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一些新的主导行业如IT业等发挥了绝对的作用,使得新北京的文化与传统的北京文化发生了变化。北京确实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城市,她不同于80年代的广州、深圳,也不同于90年代的海口、上海,她是一个永远的引力场。
香港
1997年香港回归后,一次新的移民回流潮出现了。不仅那些曾经因怀疑、恐惧避让97的人们回来了,而且大量欧美的高新技术人才也来到这座东方的都市寻找机会。香港现有的600万人口中,已很难找出最初的土著,只有谁先来、谁后到。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动给香港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许这正是这座华洋参杂的东方之珠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
澳门
1997年开始,澳门分给内地的移民配额为1500人/年。总面积仅有20平方公里的澳门历年来不断填海造地,但依旧改变不了它作为世界上五个密度最大城市的位置。澳门的教育体制相对传统、保守,长期以来形成了人才门类、结构的不合理,出现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因此这座城市尤其看重移民的作用,历年来不断补充急需的人才。
广州
在北京,没有一张北京的正式户口,很多企业的招聘就将你拒之门外,但在广州,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是人才,有无户口并无关系,老板关心的是你能给企业创造多少利润。只要你有能力有财富,你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广州是商人的天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广州特定城市传统和形象,最没特色就是广州的特色,它平和、包容,在外来人口迁入率极高的这个城市,却从来听不到迁入广州市区的人自豪地说:“我是广州人了。”但凡带点儿等级标识的玩意,都被平民化的广州拔了刺了。
南京
南京的外地人,大都是江苏人,就素质来说,因为积聚了一个省的精华,所以都是些事业上的佼佼者。
南京骨子里是一个移民城市。六朝古都南京的移民群分为苏南人和苏北人。苏南富裕,在南京的苏南人,常常有一种迫不得已的感觉。他们在南京定居,在这里养儿育女,享受着南京的空气,却从骨子里压根儿看不起南京人。南京的苏南人常常会觉得南京人土、觉得南京人粗气、觉得南京人不会吃也不会穿。在南京的苏南人可以充分享受优越感。南京的苏南人,从本质上来说仿佛是中国的上海人。他们既比地道的南京人聪明,也比地道的南京人能干。他们如果去上海滩混,就是彻底的受歧视的外地人,可是在南京这座宽容的城市里,他们没有被南京人看不起,反而倒过来反客为主,看不起南京人。
海口
作为一座孤离于大陆的岛省省会的海口曾是无数创业者梦想的天堂。整个海南像一座城市,但是这座城市却未能创造出像当年深圳一般的奇迹。缺少了香港的依靠,似乎也少了几分吸引力。但当一阵狂热的开发潮后,海口的开发移民更趋于理性化,豪无疑问这块气候特殊、物产丰富的土地正日益散发出其内在的吸引力,看不够的美景,四季如春的天气是许多人在实现理想时最好的享受。
重庆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随着西部开发热情的日益高涨也日渐升值。
重庆的移民最早可从抗战时作为陪都时算起,1938-1945年,大量外来的知识分子占据了这座山城。重庆的第二次开发是三线建设时期,大批的军工企业落户于大后方,大批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也蜂拥而至。
这座一直以“僻安”而著称的城市正日益推向前线,三峡库区的完工和西部中心城市位置的确立必将使重庆成为本世纪移民潮的又一新热点。
乌鲁木齐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区的首府,不少的当年支边者的后代在这座城市繁衍生息。作为亚欧通道的必经之路,乌鲁木齐同样也将会沾上不少西部开发的光。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乌鲁木齐正成为大量背包族的新驿站。
http://hi.baidu.com/%BB%AA%C9%BD%C2%DB%BC%FD/blog/item/67ef3ffa1822981ea9d311e0.html
峡谷中的移民城——攀枝花市城市建设谱写新篇章
2005年的初夏,穿梭于攀枝花市的街道,阳光透明、空气清新,城与江和谐包容。
如今的攀枝花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光秃秃的峡谷中几户散落的人家了。这座峡谷中的城市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就是傲然挺立在山坡和金沙江两岸的攀枝花树。这种树有种与生俱来的特点,就是无论与什么树生长在一起,它都要倔强地高出一截,冒出头来,所以它又得名“英雄树”。
移民城,英雄树,这可能就是给你最大的印象。可回望攀枝花的40年的荏苒光阴,再看看今天的攀枝花城市建设,你才发现,这朵峡谷中的攀花绽放得如此绚烂!尤其是最近两年,攀枝花的城市建设一天一个新的面貌:道路更宽了,高楼更多了,天空更蓝了。
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005/06/30/200506301023514173051.htm
桂林历史上的三次大移民
过去,桂林人见面总爱问这么一句话:“你老家是哪里的?”而得到的回答,往往老家是本地人的极少,湖南人、江西人居多。的确,桂林是一座移民城市。桂林的历史上,曾有多次移民,主要有三次。其中,第一与第三次移民是“政府行为”,第二次属于“民间方式”。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修筑灵渠时期。
灵渠的修筑,从秦始皇28年即公元前219年,向岭南进兵开始,直到秦始皇33年即公元前214年结束,前后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动用军队和民工数百万。
当年参加建秦城建灵渠的军队兵卒,本地人称之为“陡军”,意为建设秦城和灵渠、修筑“陡门”的军队。“陡军”中的大部分人屯兵戊关,留在了当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
顺便说一下,在灵渠2000多年的通航史中,陡门的作用不可低估。专家们认为: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它是现代电动闸门的鼻祖。它是世界船闸史上最早的船闸雏形,被人们称为“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的陡门启闭非常灵活,节省人力,维修方便,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蓄水漕运方法。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陡门:
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斗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斗。舟入一斗,则复闸斗,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
在国外,最早的船闸直到1375年才在欧洲的荷兰出现,而这时我国已是明朝。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这种利用船闸的行船技术,一直沿用到现代。全世界的江河湖海航运,在19世纪末开建、20世纪初建成的巴拿马运河,包括我国今天的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都是采用这种“斗闸”的方法解决水位差以使船舶通航的。陡门是船闸的祖先,它既古老又先进,既传统又现代,既实用又有艺术性。陡门的发明和创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和中国航运史、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第二次,是桂林抗战文化城期间。
当时的桂林,由于地理位置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人口膨胀到了近70万,文化名人云集,抗日文化运动空前高涨,被誉为“文化城”。 桂林的进步文化团体多达三四十个。这些团体开展的各种抗战文化活动,规模大,影响广。再次,报纸杂志猛增,出版事业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共有书店出版社79家,印刷厂109家。当时有影响的文化供应社、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等深受社会广泛欢迎。据统计,当时集结在桂林的文化人有1000多名,其中闻名全国的近200人。这批文化人,作为桂林文化城的中坚力量,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积极开展抗战文化运动。当时的桂林是抗战文化最主要、最活跃的西南大后方的阵地。
如今的桂林人中,有不少人的身上流淌着这些文化人的血脉。
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支边”时期,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等大城市的工厂迁到了桂林。他们如同飞瀑泻入桂林这片西部美丽的土地,漓江敞开绿色的胸怀接受了他们的爱。他们的加入,推动了桂林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桂林人的成分,丰富了桂林历史文化的内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出桂林的发展历史,他们的创造是漓江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桂林有一条从火车南站直达漓江边的“上海路”,就是为了纪念当年的那段历史。可以说,他们那时的支边人员是西部大开发的先驱者,桂林不会忘记他们。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C5%CA%D6%A6%BB%A8+%D2%C6%C3%F1%B3%C7%CA%D0&sr=&z=&cl=3&f=8&wd=%D2%C6%C3%F1%B3%C7%CA%D0&ct=0
为三峡旅游节添亮点 万州新推移民城市游
华龙网讯前日,记者在万州采访时获悉,万州将围绕“新三峡、新移民”这个主题,打造新三峡移民城市游,为即将开幕的第九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增添亮点。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万州移民新区,是万州完成一期、二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形成的新城区。城区将以三峡石展览民俗工艺馆、文革实物展览馆为核心,形成以渝东步行一条街、见证三峡文化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三条旅游观光街。
万州区副区长汪建华介绍,万州是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动态移民达25万人,占三峡移民总数的1/5。展现移民的新生活,新风貌,是万州的旅游王牌。
汪还透露,为缩短游客抵达万州的时间,万州将增开成都———万州、达州———万州、遂宁———万州的三峡号旅游专列。(记者陈钧)
http://cqtoday.cqnews.net/system/2004/09/15/000403959.shtml
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国家或大城市,外来移民越来越多,导致主流语言都变成了移民语言的例子。
当今世界除了英国以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都是,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是民间仍用印度语)等。
还有一些非洲国家和美洲国家说英语法语的都是主流语言变成了移民语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些是殖民主义导致的,但是仍然是移民。
补充一个城市的例子——加拿大魁北克说法语,当初是法国的殖民地。香港其实也是,不过要好一些,汉语和英语地位差不多。
上一篇:郎咸平 房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