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百试百乐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26 14:51:57编辑:莆仙君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反馈
一、1.溃 2.签 3.督
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
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
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险要,所以用“控制”。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
拓展提升
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预习反馈
一、1.xiù 2.suí 3.Huáng 4.Wén
二、B
三、1.B E F 2.B A E
四、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壮大了武装力量,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
感知探究
1.不能互换。“恢复”是指歼灭敌军后恢复原有而遭破坏的根据地,“建立”则是指建立新根据地,它们和前面先后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连,不能换。“扩大”后面只能接“老根据地”,它和“创立”如果互换,搭配不当。 2.“树木”指分散的根据地;“森林”指联成一片的根据地。“树木”和“森林”还可以有多种喻义,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个别与普遍等。 3.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拓展提升
一、示例:真正的“武”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表现了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言之成理即可)
二、1.导语:第①段;主体:其余七段。 2.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这三段都是进一步解释第①段的内容。 3.“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布作战。4.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2 芦花荡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diàn 2.yào
3.jìn 4.cǎn 5.cuān
6.zè 7.qiú
8.cuò
二、1.dī tí 2.yào nüè 3.hè hē
三、1.浮 2.轮 3.躲开 4.飘撒
四、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高潮:写老英雄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结局:写小女孩目睹这场英雄行为的经过。
感知探究
一、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二、1.轻盈、轻快的特点。这是一个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的撑船人。 2.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等特点来描写。 3.“过于”有过分、过头的意思。暗示后文老头子的失误,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 2.突出老头子活动的特定环境,为下文人物活动、情节发展作铺垫。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突出了芦花荡的美丽,增强了文章的诗意,也增强了抒情
的韵味。 4.如写船头莲蓬,突出表现了白洋淀的地方特色。
二、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外在情况,敌人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把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使敌人的封锁线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的巨大反差,渲染出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三、【示例】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这位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能挨打,没有还手之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让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拓展提升
一、【示例】这里的树却是山一般高,翡翠一般绿,摇曳的树枝在空中四下展开。
二、1.夫妻话别。 2.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不好。 “怎么了,你”是一个倒装句,运用倒装句更能表现水生嫂的机敏和对丈夫的关心与体贴。 4.细节描写,以看似细小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水生嫂的心理变化:听到丈夫要去打仗的消息时极其震惊。 5.水生思想豁达开通,大敌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是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抗日杀敌。
3 蜡烛
预习反馈
一、1.bǎo 2.fú 3.lì 4.jiào 5.pú fú 6.yè
二、1.sàn 散布 sǎn 散文 2.xiāo 削去 xuē 剥削 3.jiān 间距 jiàn 间歇 4.pò 迫不及待 pǎi 迫击炮 5.huàng 摇晃 huǎng晃眼 6.dàn 子弹 tán 弹簧
三、B 【解析】“副”意思是“符合”。
四、二战期间,红军要偷袭南斯拉夫的一座桥,遭德军炮火猛烈轰炸,一位战士牺牲在桥附近的方场上。住在方场上地窖里的老妇人发现了他的遗体并克服重重困难埋葬了他,老妇人还拿出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他的坟头,守护着他。文章通过这件事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战士的敬爱之情,赞美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感知探究
一、1.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2.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对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 3.象征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 4.面对法西斯最后的疯狂,老妇人从容辗转于战场之中,显示了在法西斯面前,一切正义的人们坚强不屈、同仇敌忾的铁一般的意志,以及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二、1.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表明“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出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安葬战士的爱心。 2.因为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所以“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3.“直着身子”是因为她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了老妇人“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的心理。 4.【示例】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啊!我不能让你孤零零地在这儿。(答案不唯一,符合情理即可)
三、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四、1.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不顾自己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2.“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情谊,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籍,情同母子。
五、蜡烛象征了生命之光,寄托了哀思,表达了情谊。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纪念物点燃了异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友谊之火。蜡烛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拓展提升
一、示例: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 友谊——何当共剪西窗烛
二、1.文章叙述了二战期间,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在战场上救助一个敌国小孩,并因此付出年轻生命的故事。 2.德国鬼子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震撼了,因此没有开枪。后来敌视心理占了上风,法西斯的教育、人性的丧失,使他最终扣动了扳机。 3.表明这样的举动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也不是一时的冲动。
4.【示例】我认为应该这么做,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拯救人类,而这一举动从侧面昭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预习反馈
一、1.lè 2.huǎng
3.zhuì 4.duàn 5.liúli
6.fàláng 7.lù
8.hài 9.xī 10.lüè 11.qiè 12.cái
二、1.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2.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3.富丽:宏伟美丽。堂皇:形容气势盛大。
三、1.C D A E B 2.A
四、强盗、洗掠、行窃、劫掠、抗议等。
感知探究
一、1.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然后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接着,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和耗费劳动之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总评作用,以全球性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3.突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4.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5.把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说成是“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等等。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嘲讽效果。
二、1.①老额尔金和小额尔金的对比,揭露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②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的对比,揭示英法联军的野蛮和中国人的文明。 2.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愤怒与不满。
三、D
拓展提升
一、D
二、1.书信写在作者被捕时,意在说明自身的危难状况以及随时所面临的死亡。 2.第②段:祖国必将独立。第③段:谴责联合国歪曲事实。第④段:信仰不会动摇。第⑤段:祖国独立仍步履维艰。 3.指的是比利时帝国主义者及其西方盟友。 4.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相比,本文没有生动的描写,没有辛辣的嘲讽,语言朴实,语调平和,真实、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预习反馈
一、1.dào 2.hū 3.chōngjǐng 4.jiǎo 5.戮 6.誓
7.蜒 8.兜
二、1.键—健 2.型—形 3.溶—融
三、1.C B A 2.D A C B
四、1.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感知探究
一、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不仅是指天气,更是用天气来衬托人们当时的心情,暗示当年纳粹在这里屠杀无辜人民惨绝人寰的场景。连用四个句号,使之成为四个短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引导读者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营造一种悲哀的氛围。 2.强调了作者对纳粹残暴罪行的愤慨与控诉,对被屠杀的无辜人民的怀念与同情。 3.“世世代代‘人’的声音”指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及生命的尊严的呼声。
二、1.“温和”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充满友爱与和平。 2.纳粹疯狂地屠杀无辜者7 000人,特别是他们杀戮的那一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作者感受到了痛苦。 3.“沉重”是指纳粹屠杀无辜者的凶残,“美丽”是指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 4.统领全文
三、1.B A C 2.! !
四、1.C 2.A 3.A
拓展提升
一、这段悲惨的历史是泯灭人性的历史,人类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历史昭示我们:不要让历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二、1.对战争中的孤儿充满同情,对发动战争者表示愤怒。 2.表现了恒由恐惧到下定决心献血的内心矛盾斗争的过程。 3.“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他紧紧闭着眼睛,把拳头放进嘴里,试图止住抽泣。” 4.引出文章的主旨。 5.一个小孩为
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基础训练》全部答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 阻遏 (2) 阻隔  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 芦 花 荡1.(1)提 (2) 趴  (3) 疟  (4) 噤  (5) 蹿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动  (3)飘撒  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 慌慌张张,不 知 怎 么 办 才 好。   4.老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  8.示例:水生嫂是一个勤劳淳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

3 蜡 烛1.(1)犾ì (2)犼犻à状 (3)犼ū (4)狕犺狌ó  2.(1) 声 生 (2) 斜 邪 (3) 由 尤  3.(1)精疲力竭 (2)永垂不朽  4.(1)——— (2):  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6.不能。“摸出”与后面的“揣在怀里”相呼应,说明 老 妇 人 非 常 珍 惜 这 支 蜡 烛,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着 拿 出 来。   7.略(对内心活动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8.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一份最珍贵、最诚挚的情感。  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1)振   震   (2) 像   象   (3) 废   费    2. (1) 推 重   (2) 推 让   (3) 推 崇  (4)推荐  3.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4.略(语句通顺,句子连贯,必须用上规定的三个词语。)  5.指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  6.示例:笑里藏刀两强盗。  7.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8.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9.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铜头像。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5 亲爱的爸爸妈妈1.(1)戮 (2)谬 (3)健  2.(1)计 纪 (2) 题 提 (3) 刻 克  3.如果 甚至/也 那么  4.(1) 刀 (2) 弓 (3) 枪 (4) 剑  5.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没有忘记历史,这又是美丽的。而纳粹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这又是何等荒谬。  6.包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包 含 着 南 斯 拉 夫 人 对 纳 粹 强 盗 的 控 诉,对 暴 力 的 反 抗,对 自 由 的 执 著。  7.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没 有 复仇的欲望,只有正义的呼声;表达了他们希望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愿望。   9.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即可。)

单元复习1.(1)蹿 蹿 仄 (2) 窖 揣 藏  2.(1) 忠 衷 (2) 安 按 (3) 忌 纪  3.(1)溃退 (2)富丽堂皇  4.(1)“智慧”改为“聪明”。 (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3)删去“使”。  5.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6.(1)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示例:吹散人间的阴霾 春雨 滋润世间的万物  8.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②惟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9.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渴望和平。(意思对即可。)  10.镇定,坚强,善良,勇敢。  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到女主人家 避 难;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枪 杀 后,冒 险 再 次 将 他 藏 起 来。  12.(1)向 (2)戏弄  (3) 喜 欢    13. 点 燃 蜡 烛 照 明,与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个 更 好 呢?  14.担心自己年纪太大。  15.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16.略

第二单元6 阿长与《三海经》1.(1)憎 (2)惶 (3)琐 (4)诘 (5)惮 (6)拙  2.(1)归 规 (2)侧 测(3)霜 孀  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2)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4.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 经》的。   6. 表 现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 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  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 背 影1.(1)差 (2)藉 (3)拭 (4)屑 (5)颓 (6) 箸  2.(1) 得体。 (2) 愚蠢,不懂事。  3.(1)惨淡 (2)嘱托  4.朱自清 春  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  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 (2) 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  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  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在位多少年?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含太上皇3年,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在为最长的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乾隆帝 Qianlong Emperor (1711—1799) 姓:爱新觉罗(Aixīn-Juéluó/Aisin-Gioro) 名:弘历(Hónglì/Hung Li) 统治时期: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02月08日 年号:乾隆(Qiánlóng/Ch'ien-lung) 年号(满文):abakai wehiyehei 年号起讫: 1736年02月12日–1796年02月08日 庙号:高宗(Gāozōng/Gaodzung) 谥号: 简称:纯皇帝(Emperor Chún) 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请各位推荐下高一参考书

我是刚高中毕业的学姐啊,给你推荐几本我觉得比较好的参考书吧。
我觉得最好的参考书是《5年高考,3年模拟》,简称53,我们都用这个,内容比较齐全,用来自学也不错,而且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比较让人放心。
其次就是《点拨》,从初中到高中我都一直在用,它在每个章节后都有章节检验,然后有对自己不足的反省,就像错题集一样,对检测知识掌握程度很有好处。
另外,教材完全解读也还可以,讲解很全,但习题不是很经典,而点拨和53的习题都不错而且答案讲解比较详细。
你可以去书店看看这几本书以后在决定买不买,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我建议你买一些比较经典的卷子,然后一张一张的做,做过之后对答案修改,对提高成绩也特别有帮助。尤其是我们高三复习的时候,几乎每天除了老师的作业大家都在做卷子,很有效果的。
最后提醒你一点的是,做过的错题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你能有个错题集,这个对数学物理最有效。还有就是对化学这一科而言,书本里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有空就读读记记最好。毕竟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小文科~啊,以前我们老师最爱强调这一点了。
就这些了,希望能真的帮到你,加油啊~


上一篇:八犬传2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