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烨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代表电影,电视剧有什么?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不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代表电影和电视剧如下:秦帝国代表作:《大秦帝国》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2.汉帝国代表作:《汉武大帝》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3. 三国代表作:《三国演义》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4. 隋帝国代表作:《隋炀帝》《隋炀帝》不仅生动呈现了帝王风采,还展现了一段苦难而又精彩,生动而又不可思议,辉煌而又伤痕累累,随着杨广短暂人生匆匆而逝、经历起起落落的王朝历史。它冲破了诠释历史的格局,角度新颖,使之成为感悟历史,给今人以启迪的历史题材的古装大戏。5. 唐帝国代表作:《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以一种类似于纪录的方式重现了唐初时代,不同于以往的古装戏说剧。专家一致称,从剧情、台词到建筑、道具、服装等基本还原了初唐风韵,从人物简单的头饰、色调偏暗但袖口宽大的服装,甚至李世民胡子的形状等看出,主创们做到了以史为准。而扮演李世民的马跃,面容清癯冷峻,双目深湛,鼻隆而直,唇上连髭微翘,不怒自威。顿时便与古代大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肖像画作重合起来,这扮相就是李世民的瘦版标准照了6. 宋帝国代表作:《大宋王朝赵匡胤》该剧是一部继《雍正王朝》、《康熙帝国》后结合古战争、武打、风月言情、谋划韬略的历史巨作。7.元帝国代表作:《成吉思汗》该剧讲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从铁木真出生到统一蒙古,直至西征病逝,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以雄浑的气魄、壮丽的景象和精美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国历史上帝王众多,但被世界史学界关注最多的,却是那位说不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方史学界称之为“千年第一风云人物”、“世界征服者”,关于他的著作、书籍、文章汗牛充栋,世界各国知名首脑几乎都曾发表过对他的评价。8.明帝国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学界权威们对于《大明王朝·1566》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评价。思想理论界、文化理论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明王朝·1566》用当代先进的科学历史观,并运用了当代艺术审美手段,对历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动的解读。该剧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并不仅仅满足于表现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在这些故事里面展示了命运的逻辑。将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9.清帝国代表作:《康熙王朝》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视率最高,重播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在历史剧中,关于清朝的戏最多,原因很简单——离现在最近,可供演绎的史料、故事最多,观众最感兴趣。而在清宫戏中,关于康熙帝的最多。,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那个形象。确实,陈道明的康熙很成功,从形象到气质都接近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陈道明的台词功底,为这部戏增添了大量精彩,将一代雄主的文韬武略、气魄胸怀刻画得淋漓尽致。10.华夏帝国代表作:《走向共和》这部《走向共和》好的地方就在于,从公众的阅读和观赏方面第一次把李鸿章放到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以往只是历史学家才会以公正的角度认识他的,一般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负面的。《走向共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状态,没有拔高一个好人,没有贬低一个坏人。以前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把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描写为坏人,而《走向共和》却非常人性化、设身处地地为前人着想了。但是《走向共和》并不是给这些人物进行“平反”,而是告诉人们要善待自己的先人,因为我们也会成为先人。我们不能总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历史人物身上的问题,应该多看他们的贡献,建立一种同情的理解。扩展资料: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关于历史的电视剧或电影
《卧薪尝胆》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历史 0.8
《西楚霸王》楚汉相争的历史 0.7
《汉武大帝》汉朝鼎盛的历史 0.9
《三国演义》汉末天下大乱的历史 0.6
《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历史剧,但确是我接触过东晋末年、南北朝时期的唯一作品。当中多少也反映了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 0.4
隋唐时期的电视剧太多了,不用我列举了吧。
《成吉思汗》元朝统一的历史 0.6
《传奇皇帝朱元璋》明朝统一的历史 0.7
《江山风雨情》明末、清初的历史。本人最喜欢的历史剧。0.9
清朝的电视剧也太多了,不用我列举了。
《太平天国》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
最后的小数是本人对电视剧里历史事迹真实性的评价。0.8就是80%真实。
一般历史剧里,重大历史事件是不会更改的,只是在某些事情发展的细节方面有变动,尤其是男女主人翁的感情纠葛,导演最能大作文章,可以不去理会。大事不会变。比如演隋唐时期的电视剧那么多,很多情节不一样,但没见过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是李世民被杀的。
奢香夫人里马烨是个怎么样的人
马烨,男,字德辉,淮东六合人。谋略过人,志高刚正,个性不羁。皇后之侄,耻于凭借族亲封官,靠忠诚与才干深受朱元璋信赖,委以贵州都督。他骨子里歧视少数民族,对奢香层层设陷,步步紧逼,并在彝族各部落之间蓄意滋事、激起矛盾,试图逼反彝民、从而达到对彝族用兵的目的。最终被朱元璋为了整肃纲纪而杀。马烨是一个“清官为祸”的典型,也是奢香执政后的最强硬对手。
明朝马烨简历及评价
朱元璋、马烨与奢香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政治、军事天赋都很高,又有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因此,才能从一个穷愁潦倒的和尚,一步步登上帝位。艰苦的奋斗历程,练就了他圆滑的政治手腕和敏锐的军事眼光,但也形成了他无端猜疑对谁都不信任的心态。 朱元璋非常看重贵州的战略地位,但对贵州土司始终抱着不信任和防范心理。在明军攻克云南时,他毫无掩饰地告诫征南将军傅友德:“区画布置尚烦计虑”,“如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 水西安氏在贵州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其先祖是蜀汉时期助诸葛亮平南中,“积粮通道,佐丞相擒孟获”被封为罗甸国王的济火。济火之后,唐朝时的阿佩、北宋时的普贵、元代的阿画,都在开国时纳土袭爵。在千余年的朝代更替中,水西安氏总是率先纳土内附,足见其识大体,顾大局、有着浓厚的国家一统观念。 明初,霭翠于洪武四年(1371年)与水东宋蒙古歹等率土归附,朱元璋下令“以原官世袭”,“税听其输纳”,并赐霭翠姓安以示笼络。次年,明政府下令将水东、水西合并,设贵州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使,水东宋氏为宣慰同知,宣慰司印由安氏执掌,遇事则共同商议。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又特别下诏,明确“贵州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 为了回报朝廷的荣宠,明军进攻云南时,水西拿出马一万匹,毡一万领,牛羊、弓弩各一万以助军需。平定云南的当年,霭翠还亲往朝谨,贡马27匹及毡、衫、环刀等物。其后,水西的进贡几乎没有中断过。当然,每次也都得到了封建王朝例行的赏赐。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改变朱元璋骨子里对贵州各族的偏见。 就在水西为征南大军提供大批军需物资,促成明军全面胜利的第二年,朱元璋已向傅友德等将领密授机宜。为防止“大军既回,诸蛮亦复啸聚”,令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土酋悉送入朝,“霭翠夫妇亦如之”。同年8月,又令傅友德以大量兵力控制水西,称“霭翠之地,必以十万众乃可定也”。 《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记载有这样一件事:“霭翠每年贡方物与马,帝赐锦绮钞币有加。(洪武)十四年……,时霭翠亦死,妻奢香代袭。都督马晔(烨)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诸罗果怒,欲反。刘淑贞闻止之,为走京师。帝既召问,命淑贞归,招香,赐以绮钞。十七年,奢香率所属来朝,并诉晔激变状,且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帝悦,赐香锦绮、珠翠、如意冠、金环、袭衣,而召晔还,罪之。” 这是一个许多人都已经熟知的故事。人们钦佩奢香的凛然大义,为她能在极度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镇定自若,维护大局,化干戈为玉帛,制止一场有害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战争而赞叹不已。而对马烨的暴虐,对其为邀功不惜挑起战争的图谋,表示出极大的鄙视。然而,如果对明初的政治局势和朱元璋的一贯行事风格多作一些分析,不难发现,这件事有许多地方值得深思。 从血流如河战争中走过来的朱无璋,对公然敢于违命之人,从来都是杀无赦,决不心慈手软。朱元璋的严酷,明以前的统治者都望尘莫及。但作为贵州都指挥同知的马烨,竟然敢在上有都指挥使,水西地位又在各宣慰之上的情况下敢于擅自启衅,用裸挞奢香的手段来制造事端,实在令人费解。唯一的可能是,这位因系马皇后内侄,与宫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自以为揣摸到了朱元璋的内心想法。 朱元璋对水西安氏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他不仅将贵州都指挥使司设于贵州城(今贵阳)内,加强对两宣慰使的监控,还严格规定:水西安氏“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如有事需回水西,必须报请批准,并将宣慰司印交任宣慰同知的水东宋氏代管。目的显然是将霭翠圈控在贵阳,削弱其与水西各属的联系。 换句话说,找一点水西的岔子,为政治严控甚至军事打击制造借口的想法,一直活跃在朱元璋的脑子里。如果非如此,马烨再有马皇后这座靠山,也决不敢冒杀头风险去邀功生事。 历来的史书都有“为尊者讳”的传统,我们不能凭空猜测奢香事件中,马烨是否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但从事件发生后这位皇帝的态度和处置方式中,仍旧能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个将水西事件向朝廷报告的是水东的刘淑贞。按理,朱元璋听到这关乎一方安危的重大事件,应有强烈反应,至少会让刘淑贞带回上谕之类的文书,对奢香进行安抚,或派人随同刘氏一起到贵州进行调查。但这位以雷厉风行著称的明太祖并没有这样做,只是让刘氏去见马皇后,由马皇后问她:“你能为我把奢香召来京师吗?”然后,皇帝本人就坐在京城等着奢香去朝见。从贵阳到金陵,往返至少需数月。面对“诸罗果勃勃欲反”的严峻局势,朱元璋居然如此好整以暇,一点儿也不着急,不能说不是一种反常。 其后接见过程中,朱元璋与奢香的一番对白更加耐人寻味。朱元璋首先问奢香道:“马烨给你们制造了很多痛苦,我准备为你们除掉他,你拿什么来回报我呢?”奢香答:“愿世世代代约束部属,保持地方安宁。”朱元璋道:“那是你的的职责啊,怎么说得上是报答呢?”奢香答:““贵州东北有道路可通四川,但久已梗塞,我愿为陛下凿山通道,开设驿传,以供往来。”听到这里,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下令给奢香以厚赐,召马烨还京问罪。 重义轻利的奢香返回贵州后,信守对朱元璋的承诺,亲率众族人开山辟岭,掘土筑路,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经水东、乌撒,抵达乌蒙;一条经草塘、陆广、谷里、抵毕节。沿途设置龙场、陆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毕节等9个驿站,这9个驿站,即历史上所称的“龙场九驿”。 与奢香的重诺形成对照的是,朱元璋对事件的处置却显得既无雷声,也无雨点。处置马烨是朱元璋亲口对奢香的承诺,据马烨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斩首应该是最轻的,再不济也是一个撤职查办。然而《明史》对此却无记载。一些文献,如田恕成的《炎徼纪闻》、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虽有“太祖怒,立斩之”,“召烨,数其罪,斩之”一类记载,毕竟不是正史,因此,马烨的生死始终是一个谜。 有学者分析马烨事后没有被杀,而是易地做官,被派到西北一带继续统率军队,这个结局是完全可能的。如是,则封建皇帝的无信与奢香的重义,实在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值得人们深思的事件。 奢香不仅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历史丰碑,她那种顾全大局、爱国爱乡的情结,即使再过若干世纪,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价值观念。
上一篇:一生有你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