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和志虹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07 18:11:14编辑:莆仙君

和志虹的人物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人民公安卫士,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和志虹同志,肩负国家使命,在海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突遇强烈地震,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壮烈牺牲,终年35岁。和志虹同志1975年3月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市,1994年9月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和志虹同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刻苦钻研,积极向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毕业后,入伍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先后担任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见习学员、检查员,昆明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助理翻译、副科长、政治教导员,2009年10月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11年来,凭着对边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她多次参与边防检查工作的会谈会晤、外语资料汇编、外国证照研究等工作,成长为边防检查工作的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成为边检战线的一名“尖兵”。先后参与查获偷渡案件50余起,抓获偷渡嫌疑人80余名,查获毒品案1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名,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出入境活动,为维护出入境口岸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检查员、优秀女警官、优秀基层干部,当选全国和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和志虹同志从小就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追求和平。2007年3月,当得知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队出征的消息后,她不顾只有1岁多的孩子,毅然报名参加防暴队出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2009年6月,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再次报名出征,第二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在两次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作为维和防暴队外交联络官,她始终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各级领导的嘱托,大力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团结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领悟国家外交方针政策以及中国公安在海地维和的基本职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翻译有机结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会晤、会谈的联络、翻译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中外维和同仁中赢得了较高声誉。先后受到海地总统普雷瓦尔、联合国秘书长副代表卡罗斯、联海团防暴办主任何凌、海地太阳城市市长威尔逊等高层政要的肯定和好评。2008年8月第一次维和任务结束后,因成绩突出,和志虹同志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并荣立一等功。和志虹同志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优秀战士,她为了世界和平和国际维和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和志虹烈士永垂不朽!

给海地地震中牺牲的八位维和警察写一段颁奖词

海地大地震,看到这样悲惨的场面真让我们揪心。那些可怜的人们,可怜的孩子们惊恐的面孔,悲惨的哭泣。美好的家园瞬间消失。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哀!然而更让我们揪心的是我们的八名英雄,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骄子!为了世界和平把他们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海地人民,献给了国际维和警察事业。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的亲人,离开了他们的祖国!十三亿中国人为你们祈祷!一路走好!永远怀念你们------我们的兄弟姐妹!


海地8位烈士都是怎么牺牲的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地球另一端,一场突然袭来的7.3级强地震,使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顷刻间变成了人间炼狱:房倒屋塌,无数条生命消逝在瓦砾之下……

  8名中国维和警察——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也被埋在废墟之下。

  1月16日,当8位同胞的遗体在几经挖掘后被抬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战友们,一起向遗体敬礼,三尺男儿的泪水,夺眶而出……

  青山无语,大海呜咽。连日来,新华社记者眼含泪水,强忍悲痛,走进公安部大楼,走进边防部队,走近这些遇难同胞的同事、亲人,追寻他们的生命痕迹,探寻他们生前的故事……

  1月17日,在海地太子港,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官兵在营地为战友送行。当日,中国8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人员的遗体将搭乘南方航空公司包机,启航回国。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公安部证实中国8名失去联系人员不幸全部遇难

  中国公安部应急工作小组证实,北京时间1月17日3时56分,经过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及多支国际救援力量的全力搜救,8名中国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

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人员遗体已被找到

  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黄建发16日宣布,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被找到,按遗体发现顺序为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


海地地震八名烈士名单

中国国际救援队1月17日宣布,在海地地震中八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被找到,按照遗体发现顺 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维和八烈士序,分别为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中国维和遇难人员遗体已经顺利护送回国。
  王树林
  简历:
  王树林,男,汉族,1952年10月生,北京市人,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三级警监警衔。
  1969年9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任教,1980年9月调公安部工作,历任计划财务局物资处副科长、主任科员,计划装备司装备处副处长、装备财务局物资警械处副处长,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到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挂职锻炼,任牟平分局副局长。2000年3月任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钟荐勤
  简历:
  钟荐勤,男,汉族,1975年12月生,江西南丰人,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科学历。现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正营职干事,武警少校警衔。
  历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战士、司务长,1999年1月起任红河边防支队正排职检查员、河口边防大队正排职干事、老范寨公安检查站副指导员、南溪公安检查站副连职检查员,2004年2月起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副连职干事、边防战士报社正连职干事、文化工作记者站副营职干事,2008年12月任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李钦
  简历:
  李钦,男,汉族,1963年6月生,云南蒙自人,1980年11月入伍,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学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师职参谋长,武警大校警衔。
  历任云南省军区边防团战士,昆明陆军学院外语训练大队学员、干部、教员,1987年12月调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任副连职参谋,1990年10月起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调研处参谋、技术11级翻译和边防处副处长、处长,2001年7月任昆明边防学校边境管理学员大队大队长,2002年6月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副支队长兼河口边防大队大队长,2003年4月起先后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担任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治委员、党总支书记。
  郭宝山
  简历:
  郭宝山,男,满族,1950年7月生,辽宁北镇人,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二级警监警衔。
  196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黑龙江省军区战士,1970年8月至1974年4月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1974年4月起任辽宁省军区排长,海军某部参谋、翻译,1985年3月至1986年2月在苏州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进修,1988年2月转业到公安部工作,历任公安部外事局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2年2月任公安部外事局助理巡视员,2004年9月任公安部外事局副局长,2005年10月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和志虹
  简历:
  和志虹,女,纳西族,1975年3月生,云南丽江人,1998年7月入伍,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武警少校警衔。
  1998年7月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入伍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工作。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任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见习学员、检查员,1999年12月起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检查员、助理翻译、副科长、政治教导员,2009年11月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李晓明
  简历:
  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河南沈丘人,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警司警衔。
  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河南省项城市公安局工作,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被公安部派往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执行维和任务,任中国维和警队副队长,后升任联合国东帝汶警察司令部战略计划局副主管。2004年9月调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工作,2007年9月任主任科员。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曾在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习。
  赵化宇
  简历:
  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河南辉县人,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警督警衔。
  1990年9月至1994年8月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学习,毕业后到河南省新乡市化纤厂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学习,毕业后到公安部工作,历任装备财务局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科员、副主任,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到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挂职锻炼,任孝南分局副局长,2009年9月至今任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
  朱晓平
  简历:
  朱晓平,男,汉族,1962年3月生,上海市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警监警衔。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到公安部工作,历任公安部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1998年12月任公安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副局级),2006年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警务联络部部长,2009年3月任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2010年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雷润民的简介

中国维和人数居五常之首 16年8名中国军人殉职



(2006-09-06 09:1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仍有1489名中国军人在全球9个维和任务区以及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16年中,已有8名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殉职。

据中国国防
报报道,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当年5月29日,安理会通过决议,选派36名武装军事观察员进驻耶路撒冷,监督第一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以色列之间的停火,帮助维持地区稳定。从此,在世界各战乱地区的“缓冲区”或“隔离区”内,都活跃着头戴联合国蓝盔的维和军人的身影。

报道称,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由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的集体维和力量。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联合国维和者日”,以此向为维护世界和平辛勤工作甚至献出生命的各国维和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并向在维和行动中殉职的维和人员颁发哈马舍尔德勋章。

在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16年中,已有8名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殉职。他们是:

雷润民,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1991年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

刘鸣放,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1992年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陈知国、余仕利,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1中队3分队8班战士。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驻扎在磅同省斯昆镇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陈知国、余仕利不幸牺牲,另有7名中国工兵受伤。

郁建兴,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2003年3月13日14时许,郁建兴带领其他几位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部努曼尼亚加工厂进行核查,在乘车返回巴格达途中发生车祸。郁建兴头部受伤,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付清礼,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2005年5月3日中午,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5月4日,联合国官员建议,将这个半岛命名为“付清礼半岛”,以示纪念。

张明,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杜照宇,联合国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了袭击,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陆涛)


中国军队参加了几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潘庆华大校介绍,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执行维和任务。中国本土无战事,中国军人有牺牲。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先后有16名中国军人为了人类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扩展资料中国军队参加的联合国维和行动1、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1990年4月至今2、联合国伊拉克一科威特观察团:1991年4月-2003年1月3、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1991年9月至今4、联合国束埔寨先遣特派团:1991年12月-1992年3月5、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1992年3月-1993年9月6、联合国莫桑比克行动:1993年6月-1994年12月7、联合国利比里亚观察团:1993年11月-1997年9月8、联合国塞拉利昂观察团:1998年8月-1999年10月9、联合国塞拉利昂特派团:1999年10月-2005年12月10、联合国埃塞俄比亚一厄立特里亚特派团:2000年10月-2008年8月11、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2001年4月-2010年6月12、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2003年10月-2017年12月13、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2004年4月-2017年2月14、联合国布隆迪行动:2004年6月—2006年9月15、联合国苏丹特派团:2005年4月-2011年7月16、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2006年3月至今17、联合国东帝议综合特派团:2006年10月-2012年11月18、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2007年11月至今19、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稳定特派团:2010年7月至今20、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2011年2月-2014年8月21、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2011年7月至今22、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2011年7月-2011年10月23、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2012年4月 -2012年8月24、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2013年10月至今25、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2020年1月至今参考资料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缅怀!中国军队维和牺牲官兵名单公布,16名军人为和平事业献出生命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军队参加过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哪些?

纳西族人的性格特点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1.简介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2.文化纳西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3.服饰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4.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学者认为纳西族语言处于羌语支和彝语支分界点上,与这两种语言具有双向相似性。5.习俗传统节日:新年、棒棒会、三朵节、火把节、七月骡马会。

请问纳西族称呼女人是什么? 男人是什么?

纳西族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
他们以黑为贵,以胖为美。
这也并不是没有缘故的“
云南省位于高原地带,
较平原地带距太阳更近。
若经常奔波的人自然会晒得很黑,
所以他们喜爱票黑的肤色其实是对于勤劳的一种歌颂。
至于胖的话,
据我所知云南那里的水源属于偏碱性,
经常饮用的话,
会有瘦身之功效,
所以那里当地的人很少有肥肥胖胖的,
而物又是以稀为贵,,,
所以他们对男女的称呼分别是:胖金哥、胖金妹。


在海地地振中,中国逝世的八位维和警察都地是怎么死的?

你可能没有没有了解清楚情况 不是八位是四位!还有四位是官员,具体身份我忘了 当天四位维和警察负责护送四位官员去会见联合国驻海地最高官员及潘基文的特别代表 当天,地震没有任何官方发出地震预警,当地也没有应对地震应有的措施(基于国力也不可能及时采取措施),致使被埋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更荒唐的是美国霸占了海地的机场,不让大部分的国际救援物资进入海地,所以导致救援工具的匮乏 据了解中国救援队当时只分配到了一台挖土机,一台吊机。。。。大部分队员使用小工具。更有甚者居然使用自己的双手!!! 所以罪魁祸首就是地震,间接的凶手就是工具匮乏,工具匮乏的原应就是美国军队不让国际救援物资进入海地!!!!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100字以上!!!!!!!!!!!!

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2011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它最深的痕迹。在心头跃动的,是灵魂的音乐,是生命的音符。
  刘伟,一个失去了双臂但却充满了梦想的人。上天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坚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然而,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到此为止。疾病缚束了他游泳的梦想,却缚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并最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刘伟用他的奋斗演绎精彩,用梦想点亮人生。平凡中,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
  然而如今,这份坚强,这份感动却在某些人的血脉中渐渐淡化。有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有人为生计所扰,为几万元钱就轻易放弃生命;有人为病所缠,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的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历不起风雨,永远也开不出美丽的花,一番磨难后,才会绽放最绚烂的彩虹。
  刘伟这个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坚强铸就不朽的年轻人,正是这些软弱的,徘徊在生死间的可怜虫们的榜样。
  愿人人都坚守纯真,人人都保有坚强,不管身处何处,坚强总能带来希望,坚强总能传递力量。是感动,消融了心墙,是真情,凝筑了精钢,愿感动长在,愿真情永驻。愿每一个有梦的人,都能从这份感动里汲取一份力量与希望。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上一篇:钢结构厂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