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旺
陈火旺的人物生平
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留校任助教。曾在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英国国家物理所进修。1970年调长沙工学院(后改名国防科技大学),历任(电子)计算机系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是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主任委员。 陈火旺 (1936.2.5-- 2008.2.2) 计算机软件专家。福建省安溪县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在国内率先实现计算机符号宏汇编器。70年代初主持全国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设计成功我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系统。1979~1983年任银河-I巨型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负责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直接主持向量语言的设计、编译方案的制定和向量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审定,“银河-Ⅰ”获1984年中央军委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1987年起主持面向对象集成化开发环境研制,建造了国内首例面向对象环境;1989年起领导并主持非单调推理系统研究,把PROL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这两项目分别获1991年、1993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领导完成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译)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火旺的成就及荣誉
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获光华科学基金一等奖。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建立了有限函数空间上的能行运算和能行连续泛函理论;主持国内第一个符号汇编语言和宏指令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主持中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程序的设计,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参与领导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的研制,负责软件系统总体设计,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主持国内最早的一个面向对象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SE的研制,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领导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研制成功英汉机器编译系统MATRIX,获全国优秀软件二等奖;在人工智能方面主持研制的非单调推理系统1993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撰有《能行连续泛函》、《串行运算向量化》等论文、研究报告60余篇;主编有《数理逻辑与控制论》、《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基础》等。陈火旺院士为我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军队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泉州有哪些有名的名人?
泉州极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浓厚,历代名人辈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泉州十大名人。留正权兵部侍郎留正,谥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曾公亮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火家、思想家。出身晋江曾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施琅善战的得力骁将施琅,字尊候,号琢公,清初著名将领。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由于“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洪承畴明末清初将领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别名洪彦演、洪亨九,曾任兵部尚书、太傅、少师等职位。洪承畴曾经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有功、建议清朝采取明朝典章制度、迅速稳定南方;降清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倡导儒家学说,举荐明朝官吏。郑成功封为忠孝伯郑成功,原名森、幼名福松,字大木,号明俨,南安石井人,明天启四年(1624)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户市千里滨。父郑芝龙,母日本长崎平户市田川氏女。明崇祯三年(1603),成功7岁,自日本回安平(今晋江安海镇)求学,取名森。成功11岁时曾依塾师“洒扫应对进退”为题作文,写下“汤武之征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也”的惊人之句作应对。留从效云屋万家,楼雉数里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昭善里留湾(今桃城镇留安村)人,生于唐哀帝天?三年(906)。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其好读兵书。少年时为泉州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后晋天福九年(944),闽王王延曦为部将朱文进所杀。文进自立为闽王,派他的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李光地读书最怕是无疑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后其祖经风水大师黄妙应指点,将李伯瑶墓迁到渡东,并按黄妙应之说定居在湖头(其中还有段故事)。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梁克家为文浑厚明白梁克家,字叔子,福建晋江人,宋建炎二年(1128年)生。自幼聪敏过人,博闻强记;少怀大志。未第时游学广东,在揭阳县东坝赏梅,咏诗有句云:“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抒发参与治理国家大政的雄心壮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回福建参加乡试,名列第一。次年入京会试、廷试,又名列第一,以状元及第,授职平江签判。黄凤翔礼部右侍郎黄凤翔(1538?1614年),字鸣周,号仪庭,晚年更号止庵,泉州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生。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第二名,初授编修,奉命教习小内使读书。万历初,参与编修《明世宗实录》,后调升为修撰,纂修会典,管理诰敕,充经筵讲官(在皇宫内进讲《四书》、《五经》之官)。杨道宾诗文温粹典雅杨道宾曾科举落第,听说兄弟欠人家的钱,流落于南京,急忙前往,为兄偿还所有债务,偕兄而归。科举中第授职编修后,妻子却又去世了。有一位正得宠的太监,他的弟弟官锦衣卫,想把女儿送给杨道宾做妾,且以十万金为嫁妆。杨道宾说,我乃一贫寒之士,刚刚登第,怎么敢收你的金子和女子做侧室呢。遂态度坚决地辞掉了这门婚事。作者:水瓶blank998
长坑乡的介绍
长坑茶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要冲,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也是安溪县规划建设的四大中心市场、七大卫星集镇之一。全乡现有26个行政村,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128000人,侨、港、台胞60000多人。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适宜乌龙茶尢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长坑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2014年长坑乡GDP超过188亿元,是安溪的经济主要体。
泉州有哪些名人故事
1.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少时聪颖,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和写诗作赋,年轻时由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又有独特见解,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优美精辟。德宗贞元初年,他."文词崛兴",声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带许多人都知道欧阳詹的名字。欧阳詹才高学博,著述颇丰,收入《欧阳行周集》里的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种作品共140多篇。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对福建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是福建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俞大猷多才多艺。他创造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甚多。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写的'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来,德化县隆泰乡后所村人。擅长木雕、彩塑,尤其精于瓷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见于佛道神像。现存何氏作品寥寥无几。目前北京故宫和上海、福建、泉州、广东等地博物馆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的何氏瓷塑被列为国宝文物。何朝宗在故乡积极从事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为德化瓷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德化瓷塑赢得高度国际声誉作出了杰出贡献。
4.李贽
李贽(1527一t602),字宏甫,号卓晋,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庭。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12岁中举人,30至54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认识到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侮等现实,深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李贽这些进步的主张,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5.何乔远
何乔远(1557~1633),字稚孝,号匪莪,晋江人,明末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
何乔远与乔迁及友人杨文格、陈及卿、惠安诗人黄吾野结社,赋诗唱和,有"温陵五子"之称.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由于何乔远"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屡遭权贵排挤。后因痛恨昏暗的官场,被弹劾,只好"自引去",回归故里专心著书立说。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闽书》。《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征》收存人目,并作了高度的评价。《闽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竟相引用《闽书》的资料为证。何乔远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治学精神和巨著《闽书》将永垂青史!
6.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石井人。郑成功气宇轩昂,才思敏捷,聪颖过人。21岁时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进南京国子监太学。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丽典雅,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1624年,荷兰殖民地者侵占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2.5万将士,经过8个月苦战,荷兰士兵弹尽粮绝,陷入绝境,只好挂白旗投降,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收复台后,郑成功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并有益于台湾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治理政策,为台湾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业永垂青史!
7.施琅
施琅(1621-1697),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年少时"有识度,膂力绝人",从师"习战陈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在统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来要求迅速实现国家统一。施琅这一主张是从实际出发的,符合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充分显示了他急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和高人一筹的政治远见。施琅入台之后,对郑氏集团不但不修旧怨,还亲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为国为民尽职,充分表现了施琅坦荡的胸怀。
施琅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他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是一个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8.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镇人。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李光前出身贫寒,少时在故乡读私塾,勤奋刻苦。1908年获清政府公费人南京暨南学堂,后转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学业完成后重返新加坡,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清朝末年,加入孙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1920年,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结婚。
1928年,李光前创办南益橡胶公司。在艰苦创业与发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于一体的经营之道。经过30多年的努力,企业遍布东南亚,成为新马工商界的杰出人物。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业家,更可贵的是他把经营所得倾心献给文化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不但在启发人类智慧,同时也在谋求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传递和发扬人类文化。为了发展故乡的教育事业,创办"国光中学"。50年代初期,他拨出巨资将梅山建成具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影剧院的侨乡文化学村。李光前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获锝祟高的荣誉。华侨教育家李光前名垂青史。
9.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狮永宁岑兜村人。爱国烈士。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17岁随乡亲飘洋过海,侨居菲律宾。1927年秋,李子芳毅然回国求学。1930年参加 革命,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城,李子芳赶至漳州石码参加红军。6月,随东路军进入中央苏区。他先后被分配在红四军组织部和红一军团组织部担任干 事,经受第四次反"围剿"激烈战斗的锻炼与考验。1933年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李子芳跟随大军,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李子芳先后被提升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并当选为军团党委候补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子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 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李子芳不幸被俘,与叶挺军长等新四军数百名指战员被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1941年7月,李子芳被押到敌人特设的囚禁室--石底监监狱。同午他们组织的越狱斗争失败,敌人加强 了管制措施。1942年5月,李子芳在狱中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32岁的李子芳,为抗日救国的正义斗争,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央《党史》一书。
10.司马文森
司马文森(1916~1968)原名何应泉,笔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东街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9岁时到南洋谋生,12岁返乡读了几年小学。1932年参加革命活动,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主编地下刊物《农民报》。1934年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光明》、《作家》、《文学界》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抗战初期,在上梅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工作。抗战胜利后,辗转广州,恢复《文艺生活》,又办《文艺新闻》这两家杂志被查封后,到香港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员、香港《文汇报》主编。
2008年逝世的名人有谁?
1. 1月3日2时30分,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顾问,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党组书记、荣誉委员,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十四大代表林默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党的工作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天津市委原书记张立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10日22时2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68岁。
3.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于2008年1月8日下午4时35分因病在北京北大医院逝世,享年99岁。
4.武打演员王群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于2008年1月3日凌晨5时1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48岁
5.台湾前“教育部长”吴京一月十四日中午因壸腹癌病逝于台湾成功大学附设医院,享年七十四岁
6.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岑范于1月23日晚8点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2岁
7.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鉴赏家、书法家、博物馆学家,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因病医治无效,1月31日五时二十五分在沈阳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具体地址在这里,楼下的别抄袭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441089/
12月8日的逝世人物
1633年——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逝世。1905年——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在东京大森海湾跳海而死。1978年——以色列第一任女总理梅厄在耶路撒冷病逝。1980年——约翰·列侬被崇拜狂杀害。1988年——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逝世。1990年——中国抗日名将孙立人逝世。1995年——中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德逝世。1998年——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柑桔专家章文才逝世。2008年——著名科学家侯祥麟(1912~2008)逝世。2013年——著名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邝健廉)逝世。
上一篇:关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