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阮籍穷途之哭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02 12:44:34编辑:莆仙君

翻译成现代文: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朝代】唐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白话释义: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滕王阁序》背景 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他悲叹盈虚有数,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朝代】唐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白话释义: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滕王阁序》背景 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他悲叹盈虚有数,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在对与古代音乐思想这部分中,阮籍是一位音乐家,他写了著名的《乐论》。当时大脑便条件反射出了这句话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转呀转。对,你没猜错,我今天就要写阮籍。

      在说阮籍之前,我想先提一提这篇曾经在高中时代我最喜欢背的这篇文章《滕王阁序》,这是王勃写的一篇文言文,而“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便从此出。当时,我对音乐还没有那么了解,只知道阮籍是一位人物,他是竹林七贤之一。而这句话的意思是,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但也形容其因身处困境而悲哀。

      阮籍为什么要哭呢?这就是一个背景了!此时先且不说。现在我来介绍一下阮籍。阮籍,三国人也,是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音乐家!!音乐家!!!

      说到这里,不禁有些难过。其实我们古代的音乐发展是挺辉煌的,为什么就没有西方那么耀眼呢?因为,没有音频,没有音频,没有音频!没有谱例,没有看得懂的谱例,因为是口传心授。就像当初看的那部让我内心无比震撼的《百鸟朝凤》,是讲述的唢呐传承。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发展的几乎让人心酸。西方音乐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是一方面,其次,我觉得多少与我们这种口传心授跟没有留存大量的文字有关吧!相传(注意,也只是相传!)琴曲《酒狂》是他所作。同时他之所以是音乐家,是因为他有流传下来的文字记录,代表了他音乐思想的《乐论》。

      荀子,战国人也,思想家,音乐家。先秦儒家最后一位集大成者!音乐思想,见于《乐论》篇。这里的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

      好啦,终于写到我的目的了。今天我想将荀子的《乐论》与阮籍的《乐论》做一个小探讨。因为他们都是音乐思想家,音乐思想家的音乐见解怎么能不仔细琢磨呢?!

两者的联系:

1、首先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环境,都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政治格局混乱,而这种背景,对于音乐思想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束缚!

2、两者的区别:社会背景的不同,写《乐论》针对目的不同。

这是背景,接着来看一看关于同样的《乐论》在不同时代,不同音乐思想家中会迸发出什么样的思想与态度来。

关于阮籍的音乐思想,这篇《乐论》实为调和道家所尊崇的“自然之乐”与儒家所尊崇的“雅颂之乐”之间的关系。也是阮籍最终屈服司马氏集团的体现。

刘再生的文章《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中这样提到关于阮籍作此书的观点:“阮籍害怕招致政治上的迫害,不敢明白的表露心迹,于是打着维护统治阶级的旗号大唱‘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高调,而他真正的目的,却是借着批判‘郑卫之音’去鞭挞司马氏家族的骄奢淫逸”

关于阮籍的这篇文章,不想竟扯出如此深的政治斗争。关于阮籍这个人,我想,或许并不是所看到的这样。我认为,一个学音乐的人,一定有一个好的品质,其次,或许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细腻的情感。现在,我们又回到之前我提到的“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中来。或许你可以听听这样的故事。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关于阮籍一生三哭中的其中一次。阮籍曾自己驾着斗车四处行走,与他人有目的地游走不同,阮籍并没有决定要去什么地方,而是任凭牵引的马匹,无目的地四处闲逛。不管岛车行驶的道路有多么崎岖不平,也不管东西南北什么方向,阮籍只是一直往前走,一路喝着酒。

      然而再长的路也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当岛车行至道路的尽头的时候,阮籍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放声大哭。等到他哭够之后,阮籍就调转岛车的行驶方向,换了一条路行进,然而走着走着就又走到了路的尽头,于是阮籍又开始放声大哭。

      阮籍之所以在行至道路尽头时突然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走到道路尽头这件事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阮籍身负极高的才华和能力,却无法得以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只能整日喝酒抚琴如此虚无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悲惨的现状而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与痛苦,因此才会嚎啕大哭。

      关于对于古人的评判,我不感妄自写下结论。或许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看法。在今天的我看来,他们都是伟大的,有智慧的,有才能的。关于一些东西,能够写出文字去表达论证对于这个事物的观点,以清晰的逻辑,事例去论证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很难,但难能可贵的是你勇敢的去尝试。就像那个老的不能在老的例子,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失败了多少次最终成功。而关于你的想法,只要有想法观点,即使会有人说,不对,不是这样,不断打击反对你,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那就请不断地寻找证据,去证明那是对的。就像……钢铁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在火中打磨的那样,最终铁杵磨成针。(或许例子有些不搭配。嘿嘿)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的第42天。要不断地见识,才能拓宽思维。


上一篇:暑假是几月到几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