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中的 五猖会主要内容是什么?
《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主要内容是:《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创作背景: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孟之道的束缚。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天经地义”的。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牢笼”生活。鲁迅有感于少年的经历,创作了此文。
朝花夕拾五猖会下一篇是什么
朝花夕拾《五猖会》下一篇是《无常》。《无常》作于1926年6月23日,发表于7月10日 《莽原》第1卷第13期,后收入《朝花夕拾》。文章回忆描述了少年时代乡间迎神赛会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 “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形象。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赏析这形象来自民间,出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愿望,因此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表现了鲁迅与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相通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基于这一思想情感,文章揭露、针砭了连鬼都不如的“正人君子”们的作恶多端、倒行逆施。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