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等四大陷阱
我国面临的三大陷阱是什么?
我国面临的三大陷阱:一是国际关系上面临的“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古雅典的日益强大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斯巴达必须回应这种威胁,因此引发了战争。这种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逻辑,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主要特点是守成大国发动舆论战和攻心战,不断制造后起大国要发动战争或者将要崩溃的谣言,在外部使其邻国感受到威胁,同时,在后起大国内部采取离间策略、制造民族分裂,致其在关键时刻出现决策瘫痪。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这些都是打击后起大国的有效手段。二是国内经济发展上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即"中等收入陷阱"。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在政治与文化领域面临的“塔西佗陷阱”。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我国面临的三大陷阱是什么?
1、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是美国的全球霸权遭遇到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必然表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美国离不开中国,因为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垄断资本必须依靠吸收全球剩余价值才能生存,而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全球剩余价值的一大源泉。正因如此,美国希望将中国永远固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通过其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中国的发展,同时迫使中国永远接受美元霸权的盘剥,永远受到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严格限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美国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2、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后发展国家特有的经济发展现象,即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收入水平达到国际中等或中下等水平之后,经济发展潜力逐步丧失,从而陷入生态危机、经济停滞、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之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表现形态。3、话语权陷阱这是在政治领域与思想文化领域我国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话语陷阱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所谓“普世价值”,用“把世界概念化”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方法得到的个体价值观,上升为源于天生的“人类本性”,而这个“本性”则被认为来自于某种宇宙的“普遍法则”。由此产生的所谓“普世价值”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凌驾于一切社会和一切人之上。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党合法性的重要体现是让经济发展,工资福利能够改善,群众和党形成了“有福同享”的机制。但是经济发展不可能是永动机,今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如果慢下来,我们就要在政治发展中解决与群众既“有福同享”,也“有难同当”的问题。这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将来会不会演变成政治陷阱。另外中等收入陷阱还带来一个问题,与以前二三十年相比,社会流动将呈现回落趋势,换言之未来年轻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可能机会会比较少。要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破除“特权”对各种机会的垄断。现在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相比,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社会身份不平等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所谓“体制内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难题。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聚焦】专家: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文明网-“三大陷阱”: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挑战
上一篇:瓜子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