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亮剑的外衣?突遭停播的这部抗日神剧,违背了多少历史?
11月的雷剧还真不少啊!
首先《燕云台》打头阵,其次是史上版本评分最低2.6分新《鹿鼎记》,而之后还有一部青春版《亮剑》作为宣传点的电视剧《雷霆战将》。
这部电视剧打着致敬《亮剑》的抗战影视剧,一上映就吸引不少观众们。
不过大多数人看完不到几分钟立马就纷纷表示吐槽,通过网友们的“一致差评”,这部电视剧开播没几天就匆匆下架。
这部电视剧,究竟有什么“魔力”?
事实上,看完预告片和海报后,不少网友们就已猜透了这部剧少不了要“吐槽”的结局。
无论是护士穿着紧身衣,还是团长们喷发胶,还是设立在豪华别墅区的八路军指挥部,以及炮火逼近时还不忘喝咖啡要加糖、抽雪茄的师长.......
以及还有那些经不起推敲的人物剧情设置,这部所谓的《亮剑》不断刷新各平台的低分下线,甚至不少网友们都表示---之所以打1分,是因为已经“没法再打更低的分数”。
抗日题材,前提就需要尊重历史
历史上的八路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八路”,是属于精锐部队,指挥员大多数都具有丰富的抗战经验,比如有些是经过长征考验,有些事曾在陕北打游击战。
最初,这些部队都是编成115、120和129三个师的老红军,由于作战丰富,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过由于战乱年代,再加上根据地经济被封锁,所以这些部队的装备都是不齐全,无论是服装,还是武器,有些是靠自己生产,有些是靠缴获上交。
所以八路军的军装不会像电视那样能够干干净净,整齐统一,更多是五花八门,有些士兵还会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用缴获的日式装备,大多数的士兵衣服都是补丁上再打补丁,衣服破破烂烂。
而另一种是非正规作战部队,称为“土八路”,他们是党的领导下的民兵和游击队,主要擅长于游击作战,表面看上去是北方农民,不穿军装,武器简陋。
虽说外表看上去“土”,但人们却“洋气”得很
虽说八路军表面看上“土里土气”,但人家作战意识和作战经验可是相当“洋气”,很多高级军官都有接受一定教育,在军队都会长期进行扫盲教育。
这些军官会在红军时期开始,就会带领小战士接受文化、军事以及自然科学教育,甚至有些小战士还会学习英文,几何以及代数知识。
而为了能够提高军队的教育程度,每个根据地都会配备图书阅览室,以及各种体育场,定期还会举办一些运动会。
由于八路军不属于国民军,所以国民政府不发军饷,而八路军一边打仗,一边还要积极参与生产建设。
因此他们会深入群众,带领农民们种地、劳作,有些八路军战士还会给缺乏劳动力的老乡们挑水干活。
没有咖啡加糖,没有雪茄,八路军战士生活还是过得很苦
1937年,八路军挺进去敌后最初时,后勤部门规定从士兵到总司令,每人每个月只有2-5元的津贴,作战部队每人每日只有1.5公斤粮食,后方机关每人每日只有1.25斤,以及5分钱的菜金。
而1938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八路军伙食才稍微好一些,每人每天有1.5斤小米,油3钱、盐3钱、肉3钱,以及菜1斤。
但即便如此,八路军的营养摄入还是不足,大部分战士都是面色黑瘦,根本不会像电视那样一个个白白嫩嫩、红光满面。
连基本伙食都勉强温饱,在紧张的作战过程中,无论是指挥官还是士兵,哪有精力以及时间去抹发胶、化妆以及喝咖啡呢?
抗日剧是正剧,就是需要客观阐述一段历史,它不是童话,也不是神话。
虽说加入偶像剧、加入手撕鬼子等剧情会很爽,但也不应该自欺欺人,历史、英烈以及观众都应该尊重。
就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不要将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日题材,14年抗战,我们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换回来如今的和平岁月。
这些明显不符合历史的剧情,你让那些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过得八路军老兵和前辈们该情何以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