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的简短小故事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下面是关于她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武则天的简短小故事——智短汉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她称帝以后,下令禁止人为屠杀动物。有一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外出办事。娄师德在一家饭馆就餐,厨师上了一道肉菜。娄师德问:“天下禁止杀牲,怎么还会有肉?”厨师说:“豺狼咬死了羊,只好取肉享用。”娄师德说:“这个豺真懂事,见了我这样的大官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 过一会,厨师又上了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从何来,厨师回答说:“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听后训斥厨师说:“智短(弱智,愚笨),豺狼不会潜水,自然不会咬死鱼,为什么不说是水獭呢?” 这件事后来被人反映到武则天那里,她一笑置之。 武则天的简短小故事——赤心石 武则天好祥瑞、图吉利,天下百姓为求恩赏,绞尽脑汁投其所好。有一次,东都洛阳的一个百姓在洛河滩上看到一块石头,不经意间将石头击成两半,发现这块石头的中心是红色的。他赶忙将这块石头献给武则天,并介绍说:“这块石头有一颗忠于皇上的红心。”武则天一听大为高兴。这时,大臣李昭德提醒武则天说:“这块石头有忠于皇上的一颗红心,难道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武则天虽有所觉悟,仍不怪罪献石的人。 武则天的简短小故事——吉凶不预 朝中拾遗张德家添了一个男孩,心中很高兴。为了表示庆贺,就偷偷地宰了一只羊招待前来贺喜的同事。 张德的同事,职位稍低的杜肃受招待时,偷偷将一块肉藏到怀里。离开张家以后,他立即上表武则天,检举揭发张德违犯屠宰的禁令,要求将他治罪。 第二天上朝,武则天见到张德,就问道:“听说你添了个男孩,很为你高兴。但是,你招待大家的羊肉是从何而来?”张德一听,知道被人告发,赶紧叩头请罪。 不料武则天笑道:“朕严禁屠宰杀牲,但有红白喜事的人家不在此禁,所以朕也不会怪罪你。只是劝你一句。从今以后再招待同事,也应见人下菜碟。”同时,将杜肃告发他的'奏折让张德观看。 朝中大臣听了,都盛赞太后英明。杜肃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羞惭。 武则天的简短小故事——天后好谄 武则天在朝廷中地位日渐巩固后,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使然,她特别爱听好听话,于是就有好事之徒想方设法讨好她。 有一次,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漆,在一只大乌龟的腹部写着“天子万万年”,以此冒充天生神物进呈朝廷。一个叫李昭德的大臣指斥其伪,用刀将那几个字一刮而尽,并要求将骗子胡延庆交付司法机关治罪。武则天听了汇报后说:“‘天子万万年’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呀!”传令不予追究。 有一次,一个叫朱前疑的郎中上书武则天说:“臣前日在梦中见到陛下统治天下达八百年。”武则天看到很高兴,立刻传令授予他一个拾遗的官职。
武则天的故事50字
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扩展资料:武则天以自己睿智以及铁腕打倒了所有的反对势力,一举登上了王位,从一个被选入宫中的后宫女子到权倾一时的君主,这其中经历的艰辛,也只有武则天自己能够理解。然而她能够登上皇也并非是她的运气好,更是由于武君主的聪明伶俐以及独到的政治手段才最终能够使她夺得整个唐代的统治。而对武君主评价也都是各说纷纭,有一部分人认为武君主发动的政变夺取了帝位,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唐代笼罩在了一个女权统治时期。而她利用自己的铁血手段虽然将整个唐代带入了另一个发展的高潮时期,但是却对唐代的延续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她保住了唐代的基业,但是后世的很多人认为她只是对国内的朝政治理比较擅长,但是对于边境的治理权不太擅长,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顶峰。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她的这些功劳主要是来源于唐高宗所治理的一些朝政蒙阴所带来的一些好处,不过是利用了唐高宗当时治理国家之后留下优势才能够成就她唐代的事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武则天的名人故事
武曌(624年-705年12月16日[2]),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下面是我整理的武则天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37年,武则天应诏入宫,被唐太宗立为才人,时年十四岁。此后的十二年里,她一直在深宫空耗年华。如果不是太子李治钟情于她,并在他当了皇帝以后,把她由尼姑变为昭仪,恐怕她是永无出头之日的。
武则天一生杀了多少人,无法考证。但她为了当上皇后和皇帝,而将自己亲生的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杀死了,却是有史记载的。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权力欲却可以让一个女人丧失母性,泯灭人间最伟大的母爱!如果说,她害死王皇后、萧淑妃,锄掉褚遂良、上官仪等人,是为了排除情敌、政敌,不得不为之,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她作为母亲,害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叫人接受。
公元654年春,三十一岁的武则天生了一个灵秀可爱的女儿,但这个女儿却成了她作为母亲嫁祸、扳倒情敌加政敌的王皇后的牺牲品。当武则天听说王皇后要来看望她的女儿时,便狠心地掐死了女儿,然后成功地嫁祸给了王皇后,促成了王皇后的被废和她自己的被立。
太子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史书上评价他“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李弘的其他优点不好说,他的“仁”却是真实的。有一次,他在宫中偶然发现萧淑妃所生的他的两个姐姐,已被幽闭到30多岁了,使他深怀恻隐之心,便奏请母亲武则天,让这两位姐姐出嫁。这种违忤武则天心意的事,自然遭到了断然拒绝,但它足以证明李弘确实怀有仁爱之心。但是,只因这位仁孝的长子是皇储,是未来的皇帝,势必要与他的母亲争天下,便被他的母亲武则天给毒死了。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哥哥李弘被母亲毒死后,由他继任太子。但他也因不听母亲武则天的话,而被武则天以“颇好声色”这个很可笑的罪名,废为庶人。不久后,又派人将他逼死。
武则天一生生育了四男二女,其中一半死于她的毒手。而活着的三子李显、四子李旦虽然分别做过皇帝,一为中宗,一为睿宗,但李显由皇帝而为庐陵王、又变为太子,直到武则天晚年还政于他,一刻也不得安宁,甚至为了自保,还恳请母亲将自己改为武姓;而李旦只做了个挂名皇帝,一直被禁锢在京城以外。唯一幸运的,要算是太平公主了——武则天对她的宠爱,或多或少惨杂了对另一个女儿的'负疚之情,也未可知。
武则天无疑是成功的,但她的成功里凝结着多少鲜血人头,其中也有她的亲生骨肉。她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太高!作为母亲,以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儿女似乎更合乎天理人道。皇权的分量到底有多大有多重?以至于需要用人性中最伟大、最美好、最高尚的东西去换取!
乾陵的那块无字碑,在历史的风雨中整整矗立了1300年。武则天不愧是女中豪杰,她是极其聪明的,她深知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对她的功过是非,史家们说得太多了,我这篇小文,只是把她作为一个母亲来评说。——啊,母亲武则天……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1、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唐高宗将她重新召回宫中,封为昭仪。
2、永徽六年,也就是武则天重新入宫的第三年,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对,册封武氏为皇后。之后,武则天积极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则天来处理。因此,唐朝经历了一段“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时期,武则天逐渐掌握中央实权,并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3、公元683年,高宗病死。不久,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公元705年,许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同年,武则天病死,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令人在陵前竖起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4、武则天足智多谋,兼涉文史。在执政期间,她继续推行法治,开创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民负担有所加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上一篇:gkzy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