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ballo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12-08 02:24:02编辑:莆仙君

芭蕾舞的发展史

  芭蕾的法文原意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这种舞蹈艺术样式在意大利出现雏形,在法国最终定型,又在俄罗斯创造辉煌,从而风行西方乃至全世界。这样一来,当中国近现代舞蹈文化迫切需要借鉴国外 经验 进行变革之际,芭蕾的传入便是水到渠成。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需要的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想了解更多舞蹈资讯请持续关注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在借助西方文化革新鼎故的同时又能够吸收和融合西方文化。所以,芭蕾传入中国之后,一方面开拓了舞蹈文化的发展视野,另一方面被融入当地文化传统的鲜明特色。于是,中国芭蕾很快诞生了,并成为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芭蕾的传入   在晚清宫廷里,中国驻法公使的女儿裕容龄接触过法兰西芭蕾,1904年奏请慈禧恩准,举办芭蕾独舞晚会,应当是中国最早的芭蕾表演,但影响限于紫禁城之内。19世纪20年代,上海和哈尔滨出现外国侨民的芭蕾教学活动。1934年,胡蓉蓉在上海进入俄国芭蕾教师设立的芭蕾学校学习,参加过一些 芭蕾舞 剧片断的演出,并在《葛蓓莉亚》中担任重要演员。1938年,赵德贤在哈尔滨进入同样是俄国芭蕾教师开办的 芭蕾舞 研究所学习,次年,考入哈尔滨交响乐团芭蕾舞团,在《天鹅湖》等剧中担任领舞。1940年,长期在英国学习芭蕾的戴爱莲回国,运用芭蕾的基本训练方法培养演员表演中国舞蹈的能力,开始芭蕾艺术的传播。   二、中国芭蕾现实题材作品的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国舞蹈家就有过创作现实题材芭蕾作品的尝试。1950年9月,欧阳予倩编剧、戴爱莲领衔主演的《和平鸽》在北京首演,宣告我国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剧的问世。这部作品产生于抗美援朝的背景,以保卫世界和平为主题,在艺术上采用芭蕾的结构形式,以及足尖舞和古典双人舞的表现技巧。   当时的工农兵观众对于全新的艺术样式不够习惯,致使这部作品没有保留下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部于1952年2月举办舞蹈教员训练班,聘请苏联专家伊莉娜教授芭蕾。新中国的芭蕾人才由此应运而生,芭蕾事业也步入了健康的发展历程。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开设中等芭蕾表演专业,系统讲授芭蕾课程。1958年,在苏联专家古谢夫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师生演出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天鹅湖》,随后接连排演了《海侠》和《吉赛尔》,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及至60年代初期,在苏联学习芭蕾的蒋祖慧和王希贤先后学成回国,他们排演的《西班牙女儿》、《巴黎圣母院》、《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大型芭蕾舞剧,标志着中国的芭蕾舞台从外国专家执导转向中国舞蹈家驾驭。这段时期,上演作品虽然都是欧洲的古典芭蕾传统剧目,却使中国观众逐渐熟悉和接受了芭蕾艺术,为创作中国芭蕾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国的芭蕾艺术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的芭蕾艺术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1964年,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合作 编导 ,白淑湘等主演的《红色娘子军》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在北京搬上舞台,好评如潮。1965年国庆,胡蓉蓉、傅艾棣、林泱泱合作 编导 ,顾峡美等主演的《白毛女》由上海舞蹈学校在上海搬上舞台,同样受到热烈赞扬。这两部大型芭蕾作品的接连推出和成功上演,表明了芭蕾艺术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了具有民族特征和民族气派的中国芭蕾已经真正形成。从选材上看,两部作品注重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生活,努力开掘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内涵。从结构上看,两部作品注重吸取民族戏剧中情节贯穿和悬念设置等构架方式,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展示芭蕾艺术形式。从表现技巧上看,两部作品充分运用芭蕾形式的特长,同时把芭蕾手法与民族舞蹈手法有机结合,创造了崭新的舞蹈语汇,无论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倒踢紫金冠、劈叉大跳过场、操练足尖舞、斗笠舞等群舞片断,还是《白毛女》中的大红枣儿甜又香、黑毛女、灰毛女、白毛女等独舞片断,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多种风格的中国芭蕾创作日渐活跃   1979年,中央芭蕾舞团改编和上演《鱼美人》,可以视为复苏中国芭蕾的信号。这部作品的蓝本是借鉴古典芭蕾结构形式表现民族神话题材的舞剧,改编后在技巧上更加芭蕾化了,但在芭蕾技巧体系中巧妙融人了民族舞蹈的身段、造型和韵律。例如男主角猎人的舞蹈动作,多是芭蕾跳跃与民族古典舞的扑步、大赞步、风火轮的结合,充分表达了劳动者的豪迈气概和激越情感。又如女主角鱼美人的舞蹈动作,运用传统的双手兰花合拢于芭蕾三位,以及双臂和身躯的曲线扭动,无不显出以芭蕾为基础的民族韵味。此后,多种风格的中国芭蕾创作日渐活跃,例如中国芭蕾舞团演出的《祝福》、《林黛玉》、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雷雨》、《魂》、北京舞蹈学院演出的《家》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多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形象,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如此,鲁迅、巴金、曹禺笔下的祥林嫂、鸣凤、四凤也是如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在精神气质上所显示的内敛性质,对于芭蕾技巧的外拓形态构成调节和改造,正是在这样的调节和改造中,中国化的柔性气韵注入到芭蕾体态的刚性原则之中,体现出中国芭蕾的独特境界。   如今,中国芭蕾不仅贴近了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而且跨出国门,大步走向世界。中国的年青芭蕾舞蹈家们的表演水平快速提升,并在各种国际芭蕾比赛中接二连三地荣获大奖,他们身上焕发的朝气将使中国芭蕾拥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西方芭蕾舞蹈作品

西方芭蕾舞蹈作品有《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吉赛尔》、《堂吉诃德》、《睡美人》。1、《天鹅湖》在芭蕾舞剧当中,要说推荐首当其冲的一定会是《天鹅湖》。据说在国外每一位芭蕾舞演员都以出演《天鹅湖》首席作为代表自己真正实力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真正的芭蕾杰作,一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芭蕾舞之一。2、《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基于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芭蕾舞,故事非常著名。这部芭蕾舞最初于193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首演,经过重大修改之后,于1940年在俄罗斯列宁格勒重新上演。这是一部非常美丽的芭蕾,以至于人们无从评论,但必须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之后,才能充分理解由衷热爱。3、《吉赛尔》《吉赛尔》是芭蕾舞剧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从1841年《吉赛尔》在巴黎歌剧院首演大获成功之后,就成为了长盛不衰的浪漫主义芭蕾舞剧代表,各大知名芭蕾舞团都演绎过这部著名舞剧,它也是继《天鹅湖》之后,上演场次最多的一部芭蕾作品。4、《堂吉诃德》这部舞剧不同于多数古典芭蕾舞剧中以王子公主、神话传说为题材,而是以当时西班牙的市井街头,贫民百姓生活为基调,让观众感受到故事有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台上台下更容易产生共鸣。故事的发生地在西班牙,这里有一群热情似火、能歌善舞的人们,给这部舞剧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舞蹈素材。5、《睡美人》魔仙女卡拉包丝由于未受邀公主奥萝拉的洗礼仪式而心中嫉恨,对公主下毒咒。随后丁香仙女将致死毒咒转换成了百年的长眠。英俊的王子菲列蒙德在仙女的指引下,遇见并爱上了沉睡的公主。最终,通过爱情力量他战胜了重重困难,与公主奥萝拉终成眷属。

芭蕾舞起源是什么?

芭蕾舞起源于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五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芭蕾舞的标志:用脚尖站立的芭蕾舞女演员。在观众看来,用脚尖跳舞轻松愉快。女演员脚上那粉红色的芭蕾舞鞋是那么优美高雅,让人想起这是一项崇高的艺术。但是,实际上,用脚尖跳舞十分困难。那些献身芭蕾舞艺术,探索其奥秘的人并不愿意把秘密公布于众。如果揭开芭蕾舞鞋的秘密,似乎芭蕾舞之谜也就不复存在。芭蕾舞鞋能够承受的巨大的荷重可以跟足球鞋承受的荷重相提并论,其关键在鞋尖。鞋尖不仅柔软,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安全系数。即使跳起时鞋尖断裂,女演员保证不会残废。

芭蕾舞起源于哪里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兴盛于法国,于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芭蕾舞剧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芭蕾舞剧演出角色: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最重要是要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女主角独舞,最后才是终曲coda双人快板,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2、独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单独或三、四人演出者。3、群舞者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但复杂的画面变化,整场气氛烘托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

上一篇:电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