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
初一上册语文背诵内容
初一上册语文背诵的内容:《春》,《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诵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狼》,《天上的街市》,《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背诵(recitation)是通过诵读的方式记住识记的阅读材料。中国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归类法、熟记法、强记法、对比识记法、规律识记法、读写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反复熟读加尝试背诵的方法等。各种方法的运用应视材料的性质和长短的不同而定。
一般而言,材料的数量不多,且富于韵律。如短诗短文,可运用整体识记法;对于长篇的课文或其他长篇的读物,则宜运用分段识记法以及整体识记文章框架与分散识记各段相结合的方法。它可促使学生在熟记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内容有哪些
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目录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目录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必背古诗文 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一要求背诵的所有课文内容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所有需要背诵的内容:第一单元《金色花》、《世说新语两则》。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第三单元《春》、《秋天》、《古诗四首》。第四单元《虽有佳肴》。第五单元《河中石兽》。第六单元《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春》初一语文的背诵的话,是一个比较简单且枯燥的点,所以在背诵的时候应当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要贪多,可以选择分时段分课程来背诵,针对于一些课文的话,应当按照文段来背诵,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找到学习的方式以及背诵的要点内容,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初一语文的背诵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针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来说的话,学生们在背诵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金色花》
初一上册语文必背课文的内容
古文和古诗词都是必背的,因为中考要考,有些高考也考,例如《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下: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选自《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íao)县(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临:到达。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星汉:银河。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点。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留。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字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集》。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七年级上册语文有哪些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下: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选自《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íao)县(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临:到达。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星汉:银河。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点。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留。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字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集》。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上一篇:小明的冷笑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