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分别为什么?
一、读书与壮游(公元712年至745年,0至34岁),20岁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李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代表作《望岳》。二、困守长安十年(公元746年至755年,35岁至44岁),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代表作《兵车行》。三、陷贼(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虚岁45岁,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至凤翔,找到了唐肃宗,这一经历,被称为杜甫的“陷贼时期”)和为官(公元756年至759年,45岁至48岁)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代表作《月夜》、《月夜忆舍弟》。四、漂泊西南(公元760年至770年,49岁至59岁),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汉》、《登高》。诗歌成就杜甫诗“有集六十卷”[18],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杜甫
杜甫不同时期代表作及内容
杜甫人生阶段代表作及其风格: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35 岁以前)年轻的杜甫少年气盛,虽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当时他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抱有美好幻想。在落第的第二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代表作《壮游》、《望岳》等表现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二、屡试不第、正视现实的困居长安时期(35 岁—44 岁) 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杜甫透过个人的不幸看到了国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代表作《兵车行》等现实主义诗篇,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多灾多难、忧国忧民的乱世流亡时期(45 岁—48 岁)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而他的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态。使他写出《春望》 《北征》等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诗歌充满了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四、田园草堂、颠沛流离的漂泊西南时期(49 岁—57岁)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在成都过了一段安稳日子。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高》等。五、舟中长逝(57岁—59岁)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辗转漂泊。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衡州,同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代表作《登岳阳楼》,思乡心切,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
杜甫的诗分为哪四个时期?分别有什么特点?求解
杜甫的诗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分别有以下特点:1、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那么依此理推算,属于杜甫34岁以前的作品,至少也有三四百首了。2、困守长安时期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3、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4、漂泊西南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上一篇:天津市西青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