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城市社会学理论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4-30 08:33:40编辑:莆仙君

城市社会学的解释

城市社会学的解释 也称“都市 社会 学”。与“农村社会学” 相对 。社会学分支学科。 研究 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 、社会 生活 、社会功能、社会变迁 规律 及其 特殊 社会 问题 等。 词语分解 城市的解释 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中心详细解释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 社会学的解释 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既要研究 实际 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的问题。诸如人口、 劳动 、文化、 道德 、 妇女 、 青年 、儿童、老年、城市、农村、职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告形成和发展规律,世界各地区的城市化过程。2、城市环境。主要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域水源气候:绿地、自然资源等,也包括城市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区位形成的过程、城市人口地域分布的过程、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等。有些社会学家将对城市环境的研究称为城市生态学或城市区位学。3、城市的社会结构。主要指城市的经济结构、劳动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阶级和阶层结构等。城市社会学还探讨影响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4、城市社会组织。城市社会组织十分复杂,大体可分为经济类、行政类、文化类、政治类、社区类、家庭类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诸种类型的社会组织构成许多不同的网络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社会学着重研究城市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5、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变革的社会因素等。6、城市社会心理。城市社会学非常重视城市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影响?

1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社会学拓展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
3城市规划本身也属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理论基础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解决社会问题使人们回到小规模、开放的、经济均衡的、社会均衡的社区。
(2)芒福德的发展阶段:生态城市、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3)有机秩序:城市必须符合个人所有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
2.面向社会规划的城乡规划
20世纪50年代后,“第十小组”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他们提出的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几乎与此同时,希腊学者C.A.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概念,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这为20世纪60年代后的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3.城市社会隔离
社会学认为人群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人类在空间中的集中与分离,由此而形成了大小不同的社区,并促进了这些社区的分化与发展。在地域上,不同的社区反映了城市社会隔离的物质形态。
4.城市社会整合
城市社会整合机制一般包括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和认同性整合,这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它们分别从社会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个方面对城市社会进行整合。一个国家在宏观的制度性整合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微观的社会整合往往从社区开始。我国开展了城市文明小区建设,就是从城市社区人手,将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整合的微观切人点。
5.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更为强调的是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这一过程。一般来说,城市更新具有以下特征:
(1)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2)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3)城市更新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
6.城市管治
城市管治是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可持续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综合包融在内的整体管治概念,既涉及中央元,又涉及地区元,也涉及非政府组织元等多组织元的权力协调,其中政府、公司、社团、个人行为对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控制、分配、流通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跨学科性
城市规划建设受社会诸因素的强烈制约: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观念
城市规划建设决策必然产生社会效应:目标、预测、控制和优化。城市规划作为社会工程的指导理论:规划决策的社会学方法


城市社会学中“焦炭城”定义

19世纪,英国著名社会写实小说家狄更斯就在其小说《艰难时世》中,把当时的西方工业城市称为“焦炭城”(Coketown)—“它是个机器与高耸烟囱的城镇,烟囱不断吐出烟 ,永远在那儿缠绕,卷着解不开。它里头有条黑色的运河,还有条带恶臭染料味的紫色河 ,以及一大堆一大推建筑,充满窗户,整天嘎嘎作响又抖动不停 ,蒸气机的活塞单调地挺上掉下,活像一只发狂心伤的大象 ,不断甩着象头一般……”一个世纪之后,美国人本主义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又这样论述到,西方世界中的每一个城市,或多或少,都有着焦炭城特点的烙印。工业主义,19世纪的主要创造力,产生了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极端恶化的城市环境。即使是统治阶级的聚居区也被污染,而且也非常拥挤。正如他们所描述的那样,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业大革命,不仅仅为那些利欲熏心的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为居住于其中的人们带来了一座浓烟废气笼罩之下的“焦炭城”。


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区别于国外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特色是什么?

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与国外相比有其独特的特色。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发展,因此国内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更加注重实证分析,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等与国外差异较大,因此国内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更加关注社会文化、群体认同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也更加关注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融合和冲突等问题,探讨多元文化和多元身份的问题,反映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文化背景。总之,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研究视角,其研究结果也更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意义。


社会学理论有哪些 经典

社会学经典理论如下:1、功能论功能论,也称为结构功能论,是社会学界中最具规模及科学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论。功能论视角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功能论视角适合于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2、冲突论社会冲突理论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作为对功能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功能论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整合。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有积极作用。3、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4、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是大约是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形成时期。这个时候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韦伯,曼海姆等。现代社会学是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是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在古典时期社会学的基础上。各个理论从不同理论立场出发,完备了各个理论流派,有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现象学,符号互动论,社会批判理论等具体理论流派。当代社会学是80年代之后,新功能主义,沟通行动理论,结构化理论,实践社会学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互动仪式链,后现代主义。

社会学理论有哪些

  1、功能论。

  功能论,也称为结构功能论,是社会学界中最具规模及科学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论。功能论视角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功能论视角适合于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

  2、冲突论。

  社会冲突理论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作为对功能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功能论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整合。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3、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4、社会冲突论。

  社会冲突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


城市规划辅导: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了解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考试大%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十的持续的必然现象。冲突并不一定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允满着不平等现象。
3.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从个人、心理出发的微观社会学理论。中心论点是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假设。此外,霍曼斯还认为,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贯穿着“对等原则”的社会交换是公平的交易。
布劳利用霍曼斯的微观社会学中的交换概念与权利概念这样的宏观问题结合起来,以填补微观与宏观的鸿沟。他进一步指出交换并非都是平等的,作为交换论者,他也发展了霍曼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交换原则。
4.社会互动理论
以库恩(M.Kuhn)、布卢默(H.G。Blumer)和米德(R.H。Meed)的学说和著作为代表。互动理论观点庞杂,有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现象互动论、本土方结论等。


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特色

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相较于国外城市社会学研究在以下方面具有特色:1. 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通常更关注政治、文化等方面。2. 城市化进程不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城市的快速崛起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制度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3. 社会结构不同:中国的社会结构也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户籍制度、家庭观念等都是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中重要的话题。【摘要】
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特色【提问】
问题还没有打完【提问】
原问题是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区别于国外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特色是什么【提问】
这是原问题【提问】
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相较于国外城市社会学研究在以下方面具有特色:1. 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通常更关注政治、文化等方面。2. 城市化进程不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城市的快速崛起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制度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3. 社会结构不同:中国的社会结构也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户籍制度、家庭观念等都是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中重要的话题。【回答】
4. 研究方法不同:由于上述差异,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同,例如采用更多定性分析方法、历史比较等。【回答】
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并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回答】
这个答案是你个人所想的还是搜的啊,老师【提问】
亲亲,是自己原创呢【回答】
这是我们的课后作业,你这个应该没什么错误吧【提问】
没有错误的,可以用的【回答】
那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提问】
可以的【回答】


求社会学概论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人的产生 B.劳动的产生 C.文化的产生 D.文明的产生
  2.学校教育属于(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下列关于我国家庭周期的变化错误的是( )
  A.家庭建立时间由早变晚 B.家庭建立时间由晚变早
  C.生育期由长变短 D.家庭的生命周期有延长趋势
  4.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
  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主题是( )
  A.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B.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层
  C.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流动 D.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6.使现代社会学成为正式的大学课程,并成为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的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7.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 )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人员流动范围
  C.行政区划
  D.其他
  9.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1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人性“恶”发展结果D.社会分化
  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12.体现孙本文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成果的是(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心理学》
  C.《现代中国社会问题》
  D.《当代中国社会学》
  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14.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
  15.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 )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
16.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群
  1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是(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濡化 D.文化交流
  18.把社会看做是惟一真实存在的是( )
  A.社会唯实论 B.社会唯名论 C.历史唯物论 D.形而上学
  19.下列关于社会学发展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B.从美国向欧洲转移
  C.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D.从亚洲向欧洲转移
  20.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
  A.腐败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
  21.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的科学认识,既不在于整体也不在于个人,而在于(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D.家庭与家庭的关系
  22.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的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民族关系 D.生产关系
  23.精神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 )
  A.哲学 B.科学 C.宗教 D.价值观念
  24.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25.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26.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
  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27.纵向角度考察社区的标准主要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之间的精神纽带
  C.社会价值 D.人的素质
  28.“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
  A.卢梭 B.亚当•斯密 C.韦伯 D.马克思
  29.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30.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
  B. 拟剧论
  D.交换论
  E.常人方法学
  3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33.“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
  A.恐怖主义 B.地区冲突
  C.种族冲突 D.核武器扩散
  E.毒品走私
  3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实证法
  E.统计法
  35.社会福利包括( )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
  E.社会保障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解释性功能
  37.文化濡化
  38.组织
  39.社区纵向格局
  40.阶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现代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
  42.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
  43.社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4.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5.社会学有哪些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如何实现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
  47.试述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A 6.C 7.D 8.A 9.C 10.A
  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D
  21.A 22.A 23.D 24.D 25.D 26.A 27.A 28.B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E 32.ABCDE 33.ABDE 34.ABC 35.ABCD
  三、名词解释
  36.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7.是指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
  38.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39.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40.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四、简答题
  41.(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
  (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
  (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
  42.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43.(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
  (2)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
  (3)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44.(1)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
  (2)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3)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4)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45.(1)研究功能,包括:①描述性功能;②解释性功能;③预测性功能;④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包括: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
  五、论述题
  46.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7.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社会中不同地位人们的个人利益实现程度的指示器,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利益调节制衡机制的推动力。我国社会学界认为,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对社会的作用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机制:社会群体成员利益实现的程度影响其态度及行为状态;一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状态影响着相应的社会活动的发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参与社会并在利益群体中实现的利益越多,其态度与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人们的社会活动可能处于被动消极状态,社会发展则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有效地协调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大多数人的社会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社会学概论试题,题在下面求答案!

1、c,杜尔克姆在自杀论中提出社会的示范
2、b,整合就是将社会各部门结合成一个整体,不至于分裂
3、a,很简单
4、a。社会交往指的是人与人的互动,所以只能选交谈
5、我觉得选c。劳动者包括思维与语言,劳动创造了语言,锻炼了思维。猴子有思维也有语言,只是简单而已。直立行走只是生物性区别,不是根本区别。
6、a。核心家庭就是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主干家庭由一对父母和已经结婚的孩子一起居住
7、只能选择b。在中国,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四大块构成,国外则不同,社会福利最大。
8、a。前面已经见过了
9、b,家庭就是初级群体没有章程,没有正式的权利义务,一般规模小,国家政府,企业就是正是群体。
10、c,消极控制为法律惩罚,积极控制为诱导表扬


如何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

您好亲~~一般的社会学理论都有独特的范式,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既可以从理论范式角度把社会问题套进去,也可以针对社会问题的不同方面采取不同的理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重点问题: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底层。可以用的社会学原理:社会分层。社会学者基本上对社会分层理论又有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功能论;另一则是冲突论。功能论会认为社会有分层是必然的,能者居其位。农民工处于城市底层社会主要是为在劳动力的竞争力不足。【摘要】
如何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提问】
您好亲~~一般的社会学理论都有独特的范式,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既可以从理论范式角度把社会问题套进去,也可以针对社会问题的不同方面采取不同的理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重点问题: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底层。可以用的社会学原理:社会分层。社会学者基本上对社会分层理论又有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功能论;另一则是冲突论。功能论会认为社会有分层是必然的,能者居其位。农民工处于城市底层社会主要是为在劳动力的竞争力不足。【回答】
没了?【提问】
如果农民工能够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则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冲突论会认为有权力者居其位。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底层是因为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这是有权力制定法规阶层所导致的,因此单凭个人努力,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地位。【回答】


如何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

  一般的社会学理论都有独特的范式,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既可以从理论范式角度把社会问题套进去,也可以针对社会问题的不同方面采取不同的理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重点问题: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底层。

  可以用的社会学原理:社会分层。社会学者基本上对社会分层理论又有两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功能论;另一则是冲突论。

  功能论会认为社会有分层是必然的,能者居其位。农民工处于城市底层社会主要是为在劳动力的竞争力不足。如果农民工能够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则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而冲突论会认为有权力者居其位。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底层是因为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这是有权力制定法规阶层所导致的,因此单凭个人努力,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地位。


什么是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生态学;城市社区的划分;城市问题(如失业、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等)对策与规划;城市化。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城市化国家,城市社会学与任何一门社会学科都有联系,如犯罪学和异常行为研究主要针对城市治安状况;人口统计学中很大部分涉及到城市人口迁移过程和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对社会政策、家庭、老龄化、医疗、社会差别等的研究都与城市社会学有关。
  研究内容
  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
  2.城市环境。主要指都市的自然环境,如地域、水源、气候、绿地、自然资源等,也包括都市的人工环境;
  3.城市的社会结构。都市的经济结构、劳动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阶级和阶层结构等;
  4.城市社会组织。大体可分为经济类,行政类、文化类、政治类、社区类、家庭类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
  5.城市生活方式。包括都市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影响都市生活方式变革的社会因素等;
  6.城市社会心理。城市社会学很重视都市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对都市社会的影响;
  7.城市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如城市建设、人口,住宅、交通、治安、环境保护等等。
  主要流派
  都市社会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分化出许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
  ①都市化派。该派认为,都市的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以及规范秩序解体。他们主要研究与农村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机制如何被都市取代。
  ②亚社会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竞争,把人视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认为人类在生物亚社会的压力和动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生存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都市化是居民创造出来的,用以容纳大量居民的组织形式;都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决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
  ④经济学派。该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都市化和都市社会问题,认为都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重新组合,原来单一的第一产业逐渐派生出第二、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都市的社会组织也随之变化。
  ⑤环境学派。该派认为,都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都市问题基本上是由于都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环境,工业都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市污染正威胁人类生存。他们主张彻底改造都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目的,并且提出了许多都市规划和都市改造的意见。
  ⑥技术学派。该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都市位置、都市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因素对都市化的影响。
  ⑦价值学派。该派强调非经济的、非技术的价值观对都市结构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认为社会文化制度对都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差别造成都市的差别。
  ⑧权力学派。该派主要研究都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能力,权力在都市规划中所起的作用。以上各种流派的观点也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请问城市管理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城市管理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在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其中较为密切的学科有社会学以及以城市的某些方面为研究对象形成的城市学科群,包括城市管理,弄清城市社会学与这些学科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社会学的对象、内容和范畴,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城市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作用和特征。
城市管理 VS 城市社会学
涵义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功能互补
一、涵义
1、什么是城市管理及城市管理学?
广义 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
狭义 城市管理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
城市管理学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其着眼点在于城市公共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概括而言,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2、什么是城市社会学?
社会运行有规律可循,现实的城市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城市社会学就是一门从事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的一门专门的学科。
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产生、发展以及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管理、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

这表现在研究范围彼此交叉、研究内容相互渗透

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
城市社会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化
城市生活方式
城市社会关系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城市管理主体、城市管理客体和内在的各种城市管理现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管理主体
2、城市管理的客体,即城市管理的内容
3、研究和探索城市管理规律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相互借鉴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克制的关系中综合的研究对象,以实现最佳目标的一种方法。把城市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
比较分析法在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社会学中的比较研究主要有两种: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当沿着时间轴将城市发展的空间状况组合起来,就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解释城市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历史分析法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得到城市发展的历史顺序和发展阶段,城市社会学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解释城市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结构-功能分析法从城市系统的结构出发分析系统的功能,其任务在于揭示城市所具有的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城市社会的稳定
城市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个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属公共管理学科,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对象系统、组织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均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应用管理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管理。
四、功能互补
研究成果相互作用
进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我们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解决城市社会问题、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还有助于城市管理的实施。
城市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城市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许多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与蔓延,与城市的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得当有密切联系。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是保证城市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城市建设中,长期存在忽略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倾向,城市建设一度处于无规划无控制无政府的状态,从而给许多城市留下了长期难以克服的问题,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来看,城市建设存在许多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学能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管理及城市管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研究范围彼此交叉、研究内容相互渗透、研究方法相互借鉴、研究成果相互作用。然而,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管理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这突出表现在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系统性、以及视觉的动态性、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上,这正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特点所在。


上一篇:泰迪熊bd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