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资料
谁有有关" 桥 "的资料
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 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
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
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关于【桥】的所有资料
传说或故事.七夕有个牛郎织女鹊桥向会!
谜语,架在水上的是-----
,对联, 想不到了(能力有限)想到自然告诉你!
,谚语,
俗语, 船到桥头自然直!
诗----->---唐诗很多
曲-------小桥流水人家!-------幸弃疾的
歌>---有奈何桥
断桥的典故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在今合肥城西有处地名,曰“回龙桥”。此桥虽已不存,然地名未废。有关该桥的传说,虽历史久远,今天仍被很多人乐道不止。其传说有二:
一说,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曹操突从藏舟浦出。孙权见曹舰突出,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芦荡丛深,疑曹有诈,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别来无恙,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老夫在日,东吴休存妄想,望将军珍重。”孙权见攻战无功,遂转而返回。由此,此处之桥得名“回龙桥”(《庐州府志�6�1回龙桥》文载:“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此回节故云”)。
二说,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的干女儿。一日,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为了让皇帝可不经城门,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内,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劝阻,说是合肥有“斩龙岗”、“梅龙坝”,冲犯圣讳,行往不吉。故此,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作罢了。而当年为迎接皇帝所建之桥,后被定名为“回龙桥”,意即皇帝(真龙天子)回去了。该桥旧址在今长江路西段南侧。
有关桥的诗句: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关于桥的资料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 (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 (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 (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桥可以搭在河谷或者海峡两边,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越过下面的河或者路,让下面交通畅通无阻。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扩展资料中国著名的桥一、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二、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国第一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
桥的资料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宋桥在桥梁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时出现了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五里桥、湘子桥、汴梁虹桥、绍兴八字桥等。此外,金代的卢沟桥也是可与这些宋桥媲美的。
宋造桥数量极大,就结构类型来看,有梁桥和拱桥两大类。梁桥中有竹、木梁桥与石梁桥之分,拱桥中有竹、木、石多种材料所造的拱桥。拱的形状有圆形拱、折边拱、敞肩拱等多种,但能长久留存的当然要数石梁桥和石拱桥了。此外还有浮桥、索桥等少量特殊类型的桥。
我国有悠久的造桥历史,第一座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举世闻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凭借拥有一大批桥型多、跨径大、难度高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公路桥梁,正在跻身于世界桥梁强国之列。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跨径悬索桥和斜拉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最大规模公路建设的展开,我国积极吸纳当今世界结构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的最新成果,公路桥梁建设得到极大发展,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沿海海域,建成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世界级桥梁。目前,在187万公里的公路上,有各类桥梁32万多座、1337.6万延米,其中长度超千米的特大型桥梁有717座。在跨径前十位的世界各类桥型中,斜拉桥我国占了6座,悬索桥我国内地占了两座,完成了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窗口之一。
今年4月30日,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所用建筑材料和设备也绝大部分由我国自行制造或生产的润扬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构成的特大型组合桥梁,其中南汊主桥为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主跨径1490米,目前位居世界第三,可通行5万吨级巴拿马型货轮。润扬大桥建设条件复杂,技术含量非常高,施工难度特别大,被国际桥梁专家称为"中国奇迹"。美国高级公路代表团专家看了润扬大桥后说,美国要向中国学习桥梁建设技术。国际桥梁协会主席伊藤学先生在参观大桥后认为,这是他看到的最漂亮的混凝土桥梁。
目前正在建设的跨径达1088米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将创造斜拉桥型的多项世界之最。在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苏通大桥的主塔最高、群桩基础规模最大、斜拉索最长、跨径最大。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跨海大桥。此外,还有东海大桥、崇明岛过江通道、深港西部通道、珠港澳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正在建设或进行前期工作。它们的建成将会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并极大地丰富世界桥梁宝库。
一、洛阳桥
这座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北10公里的洛阳江上,旧名万安渡,故又称万安桥,宋皇佑五年(1053年)至嘉佑四年(1059年)建,历时六年完成。全长540米,桥宽7米,为一座巨石砌成的梁桥。由于该桥所处地段濒临洛阳江入海口,潮水涨落造成的水头冲击力很大,靠石块自重来达到桥墩的稳定是非常困难的。这座桥采用植蛎固基的作法,先在江底沿桥中线抛石块,建造筏形基础,植入牡蛎,通过牡蛎无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块胶固成整体,以作为桥的基础,然后在稳固的基础上再用大石块砌出四十六座桥墩,上放巨大石梁,然后铺石板。石梁自重很大,不易搬运,利用海潮水位涨落的环境特点,采用浮运架桥。
二、安平桥
这是一座中国古代最长的桥,长810丈(2500米),又称五里桥,位于福建晋江的安海镇,建于绍兴八年至二十一年(1138~1151年),历时十三年,也是一座梁式石桥。这里原为海湾,河面宽广。桥下采用筏形基础,桥墩用条石垒砌,石材纵、横分层排列,形状有长方形、船形,桥面用巨大石梁拼成。后世由于飓风、海潮、地震等袭击,曾有六次修理,桥长也因自然淤积而缩短成为2070米。
福建晋江安平石桥,跨于晋江、南安二县交界的海湾上。
三、湘子桥
湘子桥又称广济桥,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恶溪上。由于中流激湍,不可为墩,故建成一座由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组合型桥,全长518.13米,东西两端为梁桥,中间为浮桥,以船相连,当年曾将十八只木船用钢缆联成整体,船上铺木板为桥面。此桥在古代创造性地解决了急流险滩处的交通问题,在当时是创举。现该浮桥已易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桥。
四、卢沟桥
此桥位于北京市西南13公里处的永定河上,是一座多孔连拱石桥,建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桥长265米,宽8米,桥高约10米,共十二孔。桥墩迎水面为尖形,以分散水的冲击力,后部为方形,墩下地质为冲积砂卵石,因之打短木桩以加固。该桥不仅结构坚实,还以栏板、望柱的石狮雕刻精美、数量众多而著称。这座至今已达八百多年的古桥,虽在清代有过几次小的修理,但仍较好的保存了原物。此桥曾经通过重达429吨的平板运输车,屹然如常,显示了惊人的承载能力。
北京芦沟桥。望柱上雕有大小狮子485只,神态各异。
桥的知识有哪些?
广济桥
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
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为石墩木面瓦顶结构.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
五音桥
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用白石建成.拱圈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桥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岛"美称.
另外还有:
北京北海琼华岛前的石拱桥
苏州宝带桥
泉州
五里桥和洛阳桥
最著名的割圆拱桥首推中国赵州桥
连江县石拱桥
临海五孔石拱桥
括苍山麓大岙古石拱桥
关于桥的知识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基础三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基础由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沉箱基础、管柱基础和承台等构成。
关于桥的知识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是将交通路线或者其他设施跨越天然障碍或人工障碍的构造物,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桥梁按照受力特点划分,有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五种基本类型,桥梁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有关桥的资料
历史:世界上的第一座桥究竟出自何处、谁人之手,已无法考证。 因为自从有了道路之后,当人们遇到河流、沟壑阻碍时,就会想到要采用某种方式跨越障碍。 最初的桥可能只是架在小河沟两岸或河中礁石上的一根树干、一块石板。 后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最早的木桥和石桥。 石拱桥──我国河北省赵县城南5里有一座拱形大石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这座桥是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的,距今已近1400年。 它造型美观,结构别致。 像这样的桥,欧洲19世纪中叶才发现,比我国晚1200余年。 铁桥──1779年,英国的亚伯拉罕─达比在英格兰中部科布鲁克代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铁桥。 这座横跨塞汶河的铁桥,使用5列铸铁肋构成30米长的单跨半圆拱。 桥的铸件有不少精巧的构想。 悬索桥──原始悬索桥柔软易弯,不利于车辆行走。 现代悬索以钢缆悬挂加肋的桥板,已解决了这个问题。 西文第一座水平桥面的悬索桥设计,见于1595年奥地利主教瓦兰佐奥的著作中。 该设计把铁杆连在一起构成悬索。 1801年芬利首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雅各溪上建造了悬索桥,桥长21米。 1803年,法国率先建造钢丝缆索桥。 塞昆建造了几座跨度长达90多米的桥。 维克发明了在桥上用一根根钢丝构成缆索。 而不必把沉重的钢丝缆索吊到桥塔项上。 钢筋混凝土桥──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是1899年建于苏格兰连芬南的混凝土高架桥,每拱跨度为15米。 21个桥拱顶上各有一铰链,使墩基可以移动。 工程师梅拉特最早懂得三铰链作用,他于1901年在瑞士建成首座三铰拱桥,是细长的钢筋混凝土桥。 预应力混凝土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出高强度钢材,佛莱辛奈将其应用于桥梁设计中。 他于1948年至1950年间在法国马恩河上先后建造了5座预应力混凝土桥,分别位于爱斯勃利、安奈、特里巴度士、查吉斯和尤西。 各桥采用平拱,远较过去的桥拱平坦得多。 歇后语:三人过独木桥——有先有后 宋太祖陈桥兵变——取而代之 田膛上搭桥——不是路 铁拐李走独木桥——够呛;走险 瞎子打过独林桥——错路一条 香签搭桥——难过 小河上没桥——将就过吧 小脚婆娘过独木桥——摇摇摆摆 朽木搭桥——存心害人 朽木搭桥——难过 竹竿子搭桥——难过 醉汉过铁索桥——上晃下摇 扁担括进桥眼里——担不起 筷子搭桥——路不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一一不是好东西 没桥顺河走——绕来绕去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桥孔里伸扁担——担当不起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牵瘸驴上窟窿桥——锥戳不动 天上架桥——想到办不到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白娘子突断桥——想起旧情来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顶大风过独木桥——担风险 独木桥——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独木桥上唱猴戏——不要命;玩命干 独木桥上钉木版——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散步——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走骆驼——担风险的事 短板子搭桥——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生怕掉进去 扶着桥栏过河——生怕掉在水里 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不好看也爱看 鸽桥相会——一年一度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湖面上的九曲桥——穹穹多 火柴棍搭桥——难过 近视眼过独木桥——放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枯木搭桥——存心害人 癞皮狗上桥——招摇撞骗 烂板搭桥——不顶事 烂板子搭桥——白搭;难过 烂柱子塔桥——不牢靠 老太太走独木桥——难过 芦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麻秆搭桥——把人跌闪得好苦 麻秆搭桥——难过 麻秆搭桥——难过;担当不起 麻秆搭桥——相当不起 木炭搭桥——难过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走纸桥——过不去 牵瘸驴上窟窿桥——锥戳不动 桥顶上盖楼——上下空 桥顶上盖搂——上下空 桥孔里插扁担——担不起 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成语: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遇水叠桥 〖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桥是桥,路是路 〖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同“桥归桥,路归路”。 船到桥门自会直 【出处】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解释】桥: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示例】我不相信~【故事】 遇水架桥 见“遇水迭桥”。 遇水迭桥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舌桥不下 形容惊讶的神态。 过桥拆桥 见“过河拆桥”。 修桥补路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 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过河拆桥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桥抽板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故事:徽州古桥故事多 目前在安徽省古徽州地域内的大小古石桥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桥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辛创业,挣钱回乡所建。 歙县六水回澜、练江环绕,水多自然桥也就多,因此赢得“桥城”美名。 横卧在练江之上的3座大古桥,姿色各异,流传着美丽传说。 太平桥以长著称,该桥为16孔拱形石桥,桥身为红色砂砾岩,全长268米,宽7.1米,高13米。 在我国的古石桥中,石拱成单不成双,而太平桥却为16孔。 据说,该桥原为木结构,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因每年雨季涨水,三年两头桥毁人淹。 相传明弘治年间,当地一位孤寡老太临终时将自己一生积攒的银两全部捐出,建议建座石桥,此举感动众人,大家纷纷筹资投劳,历时数年石桥建成。 为纪念这位寡妇,人们特意加筑一石拱,当年的太平桥也叫“寡妇桥”。 *** 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直穿而过,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桥。 传说清同治年间,一些富商聚集在 *** 渡口商谈建桥事宜。 有几位进城卖柴归乡的农夫也想探个究竟,富商却嫌他们碍事。 农夫当场发誓要造第一个桥墩。 他们数年风雨无阻,建起了一个桥墩,而且把它加高,那些紧随其后每人承担一孔的富商,只好咬着牙把桥墩也建得那么高。 万年桥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9孔,长153米,石料为青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 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桥均各有特色。 休宁齐云山下的登封桥,建于明万历十五年,8墩9孔,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 桥头古树浓阴,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碧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 来到万安镇轮车村,眼前的轮车桥小巧玲珑,长仅15米,爬山虎布满桥体。 黟县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闺秀”,它们均为2墩3孔,一为清朝所建,一为金朝遗产。 在祁门秀丽的闾江上,横卧着平政桥和仁济桥一对姊妹桥,通称“闾江双虹”。 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两边栏柱,蹲狮相对,石板桥面,溜光发青,一派贵族豪气。 徽州古桥中,有一种把亭和桥融为一体的廊桥。 这歙县许村的高阳桥为元代许友山所建,单墩双孔,砖木结构的桥廊内分7间,中间顶部彩绘云龙飞凤、两侧有佛座和纸炉。 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建于清代,2墩3孔,长33米,廊内分11间,中间有佛龛。 东侧墙上辟8个大方窗,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各异,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形状。 如今该廊桥内摆摊设点,已成为一条商业走廊。 唐模高阳桥已成为茶道戏剧表演的舞台。 岩寺洪桥作为当年新四军的哨卡,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有关桥的介绍 桥资料有哪些
1、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基础三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基础有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沉箱基础、管柱基础和承台等构成。
2、主要作用:即为了解决跨水或产生与发展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
有关桥的资料 关于桥的简介
1、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2、桥可以搭在河谷或者海峡两边,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越过下面的河或者路,让下面交通畅通无阻。“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上一篇:瑞星破解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