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海涅的代表作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4-26 02:58:57编辑:莆仙君

海涅简介

分类: 教育/科学
问题描述:

简要

解析: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5年拿破仑兵败后,曾在银行工作。1819年后,曾在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在柏林时结识法恩哈根·封·恩泽夫妇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凯等。恩泽夫妇家的文学沙龙是柏林的文学中心。在它的影响下,海涅的第一部《诗集》于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发表《悲剧——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并继续写诗,完成了《还乡集》。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还乡集》增订后与《哈尔茨山游记》和《北海纪游》中的第一部分组诗,于1826年汇编为《旅行记》发表,引起强烈的反响。1827年《旅行记》第2卷出版。从英国旅行回到汉堡后,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发表的大部诗歌,奠定了海涅作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记》第3卷出版。以后海涅陆续发表了《法兰西现状》、《论法国的画家》、《德国近代文学史略》、《路德维希·伯尔纳,亨利希·海涅的备亡录》、《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文章和诗歌。1848年5月完全瘫痪,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口授完成诗集《罗曼采罗》,于1851年出版。后还写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海涅的代表作有哪些?

海涅,德国诗人。1827年出版了诗歌总集《歌集》。他的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族气息,给诗人带来世界性声誉。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游记。1831年海涅流亡巴黎,为德国写了大量通讯和政治评论,集为《法兰西状况》一书。《论德国宗教和政治的历史》和《论浪漫派》两本哲学著作是他介绍德国文化和宗教的论文汇集。他的第二部诗集是《新诗集》(1844),这本诗集标志着海涅由抒情诗人向政治诗人的转变;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德国,一个年天的神话》也于1844年出版。这是他第一次回国旅行的结果,这部长诗是海涅诗歌创作的顶峰。晚年以口授形式创作了第三部诗集《罗曼采罗》,诗集仍洋溢着战斗的激情。

海涅的作品有什么影响?

海涅是世界文学的巨匠,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德国和其他各国的文艺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生前和死后都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和待遇。他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以来所有革命的、进步的人士的推崇爱护,同时又受到一些顽固的、反动的势力的憎恨和污蔑,德国法西斯专政时期他的名字甚至把从德国文学史中勾销。在中国文艺界,海涅的思想精透、笔锋犀利的散文影响十分广泛。从“五四”以来,海涅的诗歌受到广泛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海涅的著作一再有新的译本出版。

海涅是哪国的诗人

海涅是德国的诗人。

海涅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

海涅以平常的词汇,普通的语句构造出思想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在德国文学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但像海涅那样将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而又没有让诗歌负担哲学的沉重的,却不多见。


海涅是哪国的诗人

海涅是德国的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男,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1821年开始发表诗作,以4卷《游记》(1826-27,1830-31)和《歌集》(1827)而闻名文坛。1825年为取得德国公民权而皈依基督教,但因此疏远了自己的犹太民族。而他的革命思想又使他在德国无法找到工作。1830年革命后自愿流亡巴黎,从诗歌写作转向政治活动,成为国家民主运动的领导人,同时对法国和德国文化有许多评述。1856年2月17日,在巴黎逝世。诗人以平常的词汇,普通的语句构造出思想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在德国文学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但像海涅那样将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而又没有让诗歌负担哲学的沉重的,却不多见。

海涅最经典十首诗

海涅最经典十首诗如下:1.《抒情插曲》第10首荷花心惊胆战-害怕烈日光辉,低垂粉颈入梦-静待夜幕低垂。她的情郎月亮-倾泻清光唤她,花儿亲热地冲他-揭去脸上的轻纱。荷花盛开怒放-默默仰望高处,她哭得直颤香气四溢-因为爱情和相思之苦。2.《抒情插曲》第33首在北方有一颗松树孤独地长在山坡上。它进入梦乡;冰和雪给它裹上了白毯。它梦见一棵棕榈,长在遥远的东方,孤单单默然哀伤,在灼热的岩壁上。3.《抒情插曲》第44首我曾经爱过你,现在依然爱你!要是天崩地陷,宇宙倾圮,我的爱情的熊熊烈焰-却从它的废墟瓦砾冉冉升起4.《献给我的母亲B.海涅》第2首我从前痴心妄想,离你而去,我想走遍整个的大千世界,想看看,我是否能寻找到爱,以便让我亲切地将爱搂住。我寻找着爱,走过大街小路。在每户人家门前伸出手来,向人乞求一点点爱的施舍,却受到嘲笑,只得到冷酷的憎恶。我总是到处瞎跑,总是在寻找,可见,却始终没有将爱找到。终于抑郁而忧伤,回转家来。那时,却见你迎面向我走近,唉,往你眼中浮现出的至情,正是我找了许久的甜蜜的爱。

海涅的诗

海涅的诗 1、《抒情插曲》第9首 驾着歌声的羽翼, 亲爱的,我带你飞去, 飞向恒河的原野, 有个地方风光绮丽。 花园里姹紫嫣红 沐浴着月色幽微, 莲花朵朵在等待 她们亲爱的妹妹。 抬头仰望星空; 玫瑰花悄声耳语, 说得香雾迷?。 驯良聪慧的羚羊 跳过来侧耳倾听, 圣河的滚滚波涛 在远方奔流喧腾。 我们要在那里降落 憩息在棕榈树下面, 畅饮爱情、宁静, 做着美梦香甜。 2、《青春的烦恼》第16首 我要用金箔、蔷薇和柏枝, 把这本书装饰得可爱而美丽, 把它装饰得像一口棺材, 然后把我的诗歌放在里阅掩埋。 啊,但愿我也能把爱情殉葬! 在爱情的墓畔有安息草生长, 它开出了花,被人们摘下, 可是要等我身人墓中,它才为我开花。 这儿是我过去的放荡的诗篇, 它像埃特纳火山喷出的熔岩。 从我深深的心曲涌泻, 到处飞迸出灿烂的火花。 它们现在宛如死尸,沉默无声。 它们现在颜色灰淡,冰冷僵硬。 可是若有爱灵在它上面运行, 它将又会鼓舞起往昔的热情。 于是我心中引起许多预感, 爱灵之露将有一天遍洒诗篇; 这本书有一天会落于你毛 你这远方的亲爱的密友。 那时这些苍白的文字, 将会脱离诗歌的魔网向你注视, 它哀求地注视你美丽的眼睛, 怀着忧伤和爱意而低诉衷情。 3、《北海集》第6首告白 暮色越来越浓, 海潮更加汹涌, 我坐在海岸边上 静观滔天的浪在海上狂舞, 我的心胸也象大海猛烈起伏, 深深的乡悉涌上我的心头, 我对你无比眷恋,你这温柔的娇靥 到处飘浮在我眼前, 到处把我声声呼唤, 它无处不在,到处飞旋, 时而伴着狂风呼啸,大海狂喊, 时而溶入我自己心胸的喟叹。 我用轻柔的芦苇细细把字写进沙里: 阿格纳斯,我爱你! 可是凶恶的海浪无礼, 淹没了这甜蜜的心曲, 把它冲刷得不留痕迹。 细瘦脆弱的苇秆,四处散开的流沙, 泡沫飞溅的海浪,我不再相信你们! 天空越发阴沉,我的心越发激奋, 我用强劲有力的手从挪威的莽莽森林 拨来最高的枞树,它高耸入云, 我把它插直 埃特纳火山口,那里烈焰飞腾, 我用这饱蘸火焰的巨灵之笔 在黑暗的天幕上写下我的心声: 阿格纳斯,我爱你! 4、《还乡集》第2首 不知道什么缘故, 我是这样悲哀; 一个古老的童话, 我总是不能忘怀。 天色晚,空气清冷, 莱茵河静静地流; 落日的光辉 照耀着山头。 那最美丽的少女, 坐在上边神采焕发; 金黄的首饰闪烁, 她梳理金黄的头发。 她用金黄的梳子梳, 还唱着一首歌曲; 这歌曲的声调, 有迷人的魔力。 小船里的船夫, 感到狂想的痛苦; 他不看水里的暗礁, 却只是仰望高处。 我知道,最后波浪, 吞没了船夫和小船; 罗蕾莱用她的歌唱, 造下了这场灾难。 5、《还乡集》第17首 祝福你,你伟大的 充满神秘的都城。 当初在你的城里 曾居住过我的恋人。 告诉我,塔楼和城门, 何处是我最亲爱的人? 我曾把她委托给你们, 你们应当做我的保人。 我的恋人携箱负箧, 这样匆匆离开都城, 塔楼不能移动寸步, 它当然不负任何责任。 可是那城门。它不声不响 让我的恋人潜逃; 那位女傻子的心意, 这傻瓜总该知道。 6、《抒情插曲》第10首 荷花心惊胆战 害怕烈日光辉, 低垂粉颈入梦 静待夜幕低垂。 她的情郎月亮 倾泻清光唤她, 花儿亲热地冲他 揭去脸上的轻纱。 荷花盛开怒放 默默仰望高处, 她哭得直颤香气四溢 因为爱情和相思之苦。 7、《抒情插曲》第10首 荷花心惊胆战 害怕烈日光辉, 低垂粉颈入梦 静待夜幕低垂。 她的情郎月亮 倾泻清光唤她, 花儿亲热地冲他 揭去脸上的轻纱。 荷花盛开怒放 默默仰望高处, 她哭得直颤香气四溢 因为爱情和相思之苦。 8、《抒情插曲》第16首 星星们动也不动, 高高地悬在天空, 千万年彼此相望, 怀着爱情的苦痛。 他们说着一种语言, 丰富美丽,奥妙无穷 却没有一个语言学者 能够将它听懂 但是我学会了它, 我永久不会遗忘; 供我使用的词典 是我爱人的面庞。 9、《抒情插曲》第42首 无数旧时的幻影 从坟墓里升起, 好像我在你的身旁 曾经度过一些日子。 白天我像做梦一样, 跑遍了大街小巷; 人们奇怪地看我, 我是沉默而忧伤。 夜晚的情调更佳, 街道上空空无人; 只有我和我身影, 默默地逍遥闲行。 我漫步走过溪桥, 脚步传出了回音; 月儿从云端透露, 用殷勤的眼光致敬。 我在你家门前立停, 凝视着天空。 凝视着你的窗户 我的心儿悲痛。 我知道你常探出窗外 向着下面窥视, 看我立在月光之下, 宛如一根柱子。 10、《献给我的母亲B.海涅》第2首 我从前痴心妄想,离你而去, 我想走遍整个的大千世界, 想看看,我是否能寻找到爱, 以便让我亲切地将爱搂住。 我寻找着爱,走过大街小路。 在每户人家门前伸出手来, 向人乞求一点点爱的施舍, 却受到嘲笑,只得到冷酷的憎恶。 我总是到处瞎跑,总是在寻找, 可见,却始终没有将爱找到。 终于抑郁而忧伤,回转家来。 那时,却见你迎面向我走近, 唉,往你眼中浮现出的至情, 正是我找了许久的甜蜜的爱。 因为我的闪电是这样出色 你们就以为,我不能雷鸣 你们搞错了,因为我同样 有一种打雷的本领 一旦那正当的日子来到 这本领就恐怖地得到证明 你们将要听到我的声音 是长空霹雳,风雨雷霆 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 甚至把一些懈树击倒 一些教堂的高塔将要倒塌! 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 12、《什锦诗》聪明的星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13、《时事诗》第20首新亚历山大 图勒有一位国王, 最最喜爱喝香槟; 只要他一喝香槟, 眼眶里就泪珠盈盈。 他周围坐着骑士, 全部历史法学派大师; 可是国王不善言谈, 说起话来含糊其词: 希腊英雄亚历山大, 凭着少数的精兵 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十是开怀痛饮。 他打了那些仗, 战争使他焦渴非常; 胜利后纵饮而死, 他的酒量很是平常。 我却是胜他一筹, 我设想得更为聪明: 我始其终,先其后, 我一开始先来痛饮。 将来醉醺醺地出征, 会使我有更大的成就; 从酒店向酒店踉跄前进, 我就此会征服全球。 14、《新春集》第6首 优美的铃声阵阵 轻轻穿过我的心房, 小巧的春天之歌, 请把铃声传到远方。 一直传到那所房屋, 那里繁花亭亭玉立, 你如看见一朵玫瑰, 请你代我向她致意。 15、《罗曼曲》第7首 一八二九年 给我一处高尚的广阔的场所, 让我可以舒服地就死! 啊,别让我闷死在这里, 死在这狭窄的市井的尘世! 他们在那儿大吃大喝, 以鼹鼠的幸福自满, 他们的肚量是那样宽宏, 就像慈善箱的洞口一般。 他们嘴里衔着雪茄, 把双手插在裤袋里: 他们的消化力也很好, 可是谁吃得消他们那种样子! 全世界的香料, 都由他们一手包销。 可是尽管把空中散满香料, 还常闻到臭鳕鱼的味道。 啊,我愿看到巨大的罪恶, 看那残酷无比的恶德, 可不要看这厌腻的美德, 这种可用钱买的道德! 空中的云彩啊,带我去吧, 不论怎么遥远的海角天涯! 到拉普兰去,或者阿非利加。 即使波美拉尼亚去吧!尽管去吧! 啊,带我去吧它不理睬 空中的云彩十分乖巧! 它飘过这座城市。 慌忙加快了云步飞逃。 王冕的诗 王冕的诗 1、《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2、《素梅三八》 一树横斜白玉条,春风吹乱雪飘飘。 孤山老却林和靖,多载笙歌过六桥。 3、《红梅十八》 玉骨清癯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 绿房午夜娇云暖,不梦梨花梦海棠。 4、《泊瓜洲其一》 晚泊瓜洲渡,秋风九月时。 野烟晴漠漠,江树绿离离。 客思无人会,乡情有雁知。 斐才惭李杜,对景亦题诗。 5、《送人北上》 早买北关门外船,载书应上九重天。 风云步武君可羡,世事乖违吾独怜。 黄阁大官归厚禄,红楼美酒不多钱。 逢人可话江南景,春水流花满石田。 6、《归家》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7、《应教题梅》 刺刺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8、《归来》 头白归来惊面生,东家西家知我名。 友朋投老渐凋落,儿女向年俱长成。 野梅花开尚古色,山风吹雨堕寒声。 最喜溪翁会真率,浊酒过墙香满罂。 9、《龌龊》 龌龊宁堪处,卑污奈此逢。 看人骑白马,唤狗作乌龙。 濯濯河边柳,青青涧底松。 待看天气好,应得露华浓。 10、《江山渔隐图》 隔江青山青欲流,江云洗尽江风秋。 幽人小艇江上游,碧波万顷无白鸥。 我知幽人爱潇洒,岂是机危鸥不下? 浩歌唤酒来船头,笑杀桃源种桃者。 11、《偶成其一》 青山绿水从人爱,野鹤孤云与我同。 所适不须论丑好,相逢漫尔说英雄。 乐游花木萧萧雨,梓泽亭台淡淡风。 兴废故无今昔异,几回搔首月明中。 12、《素梅四六》 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3、《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14、《潇洒》 渐觉离乡远,宁知出处迂。 风流看队马,潇洒入双鱼。 谁解辞千乘,无人说二疏。 老吾情不怯,漫读古人书。 15、《蚕作茧》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 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 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 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 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 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16、《墨萱图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17、《村居其一》 辟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 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 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 新诗随外得,不用别求题。 18、《山阴水村其二》 草阁凭江置,江深入夏寒。 看山诗思远,对客酒杯宽。 风景虽然别,行藏尽自安。 浮萍轩子好,来往任盘桓。 19、《甲午年正月初四日得春》 昨宵嫌冻雨,今日喜春风。 野草浮新绿,园花结小红。 渐将农事动,无奈病魔攻。 向晚登高望,江山杳霭中。 20、《梅花其三》 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 独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陈毅的诗 陈毅的诗 1、《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偷渡梅关1935年冬》 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 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着劫灰。 4、《野营1936年春》 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 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 长夜无灯凝望眼,包胥心事发初华。 5、《油山埋伏1936年春》 走石飞沙大地狂,空山夜静忽闻狼。 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 6、《雪中野营闻警1936年冬》 风击悬冰碎万瓶,野营人对雪光横。 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 7、《赠同志1936年冬》 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8、《无题1936年冬》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9、《悼章太炎先生1936年12月》 朴学精义辨华夷,转俗成真真向俗。 漫骂天下疯人惯,晚岁缄默恨有余。 10、《元旦校阅》 大纛凌空照万方,将军校阅踏晨霜。 山呼抗战风雷动,立马东南扫镵枪。 11、《元旦公宴》 峨冠博带朋满座,耳热酒酣意气豪。 三年抗战今朝乐,破敌收京赖我曹。 12、《席间谈国共往事》 山河破碎思前事,抗日合作看精诚。 丈夫一怒安天下,横刀跃马取东瀛。 13、《元夜火炬游行》 归来大醉歌元夜,火炬烧天拥万人。 如此军民邦国盛,待看战胜保和平。 14、《答杨芷江先生》 光明黑暗搏神州,抗战年来禾黍秋。 胡马窥江贼投敌,权奸误国我深忧。 吴王老去枚乘在,越国重兴范蠡谋。 耆旧淮南多惠助,飘摇风雨济同舟。 15、《答庞友兰先生》 杖国精神日日新,诗怀坦荡笑谈频。 思医国病求团结,先固初基救众民。 敢以直言参议席,每于吾党寄同情。 莫谓疏狂疑此老,丰姿再现海安身。 16、《淮河对弈1943年春》 围棋花下镇日间,君醉起舞我欲眠。 风动落英香满座,拈花微笑意陶然。 17、《淮河晚眺一九四三年春》 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 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18、《纵谈1943年春》 不弃葑菲再纵谈,民生国计话艰难。 澄清局势今可见,群彦相看笑冁然。 19、《无题我行访塞北1943年11月》 我行访塞北,君留守淮南。 彼此单形影,独自料温寒。 20、《泗宿道中1943年11月》 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 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21、《过洪泽湖1943年》 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 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 温庭筠的诗 温庭筠的诗 1、《江上别友人》 秋色满葭菼,离人西复东。 几年方暂见,一笑又难同。 地势萧陵歇,江声禹庙空。 如何暮滩上,千里逐征鸿。 2、《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3、《寄山中友人》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 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 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4、《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鹦鹏,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5、《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比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6、《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7、《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8、《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9、《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0、《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1、《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 12、《杨柳枝》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13、《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14、《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15、《送人东归》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6、《春日》 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飞。 美人鸾镜笑,嘶马雁门归。 楚宫云影薄,台城心赏违。 从来千里恨,边色满戎衣。 17、《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18、《春日野行》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 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19、《夜宴谣》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 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鸾咽姹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20、《元日》 神耀破氛昏,新阳入晏温。 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 威凤跄瑶簴,升龙护璧门。 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

德国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德国著名的作家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2.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3.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它论著,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海涅兼擅诗歌、散文和游记的创作,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1.格林《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3.歌德《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4.席勒《强盗》——《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扩展资料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1765年9月30日他离开法兰克福,到莱比锡学习法学。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间,歌德在莱比锡学习。他听了作家盖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诗艺讲座,并参加了他的写作风格练习。同时他也接受了莱比锡学院院长安瑟的绘画课程。他爱上了凯特馨·勋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并在欢乐、轻快的诗句中,以洛可可风格传统歌颂了这段爱情。(诗集《安内特》(Annette))莱比锡市最著名的和拥有第二长历史的饭店:奥厄巴克斯·凯勒饭店和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奥厄巴克斯·凯勒成了他在戏剧《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断学业,于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兰克福。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音。《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参考资料: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百度百科

德国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德国著名的作家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2.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3.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它论著,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海涅兼擅诗歌、散文和游记的创作,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1.格林《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3.歌德《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4.席勒《强盗》——《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扩展资料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1765年9月30日他离开法兰克福,到莱比锡学习法学。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间,歌德在莱比锡学习。他听了作家盖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诗艺讲座,并参加了他的写作风格练习。同时他也接受了莱比锡学院院长安瑟的绘画课程。他爱上了凯特馨·勋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并在欢乐、轻快的诗句中,以洛可可风格传统歌颂了这段爱情。(诗集《安内特》(Annette))莱比锡市最著名的和拥有第二长历史的饭店:奥厄巴克斯·凯勒饭店和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奥厄巴克斯·凯勒成了他在戏剧《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断学业,于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兰克福。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音。《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参考资料: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百度百科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呢?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是德国海涅于19世纪所写的,他主要是以长诗为写作的素材。这本书中一共有27章,他主要是写诗人移居到法国的一些经历,以及后面回到家乡探亲所路过的一些城市的见闻与感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书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他讲述了许多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一一为大家简单的叙说一下。第一个部分是诗人在他的故土,他看到一个姑娘在弹琴,感到自己写的诗与他的思想一点都不符合,于是他就唱了一首歌,表达了他所希望的一些理想。第二部分诗人对普鲁士的军人进行了嘲讽,当时普鲁士国王为他们设计了军队的服装,头盔上面有一个尖顶,诗人把它说成是一旦暴风发作,这样的头盔就会把闪电引导他们的头上。第三部分诗人去到了科隆市,朦胧的夜色之中,他把教会的事例当做神圣的象征,并且警告教会的一些无赖,一些无法完成的企图只是妄想。不久之后的将来,人们不会把它完成,并且会很唾弃。第四部分,诗人去到莱茵桥头,问候莱茵父亲。第五部分诗人经过了帕德博斯,回忆起了一些传说,并写出了与传说中人物的对话。第六部分诗人讲述了法国大革命,说到了法国国王路易16和皇后被斩首时,人们的怒火与行动。第七部分是人去到了一个老城堡里面的一家旅馆,他并不想吃饭,只是想要躺在床上睡觉,但是一直都睡不着,他还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好像是有鬼魂,又似乎有陡峭的山崖。第八部分,诗人经过了旅行的最终目的地汉堡,并且他认为这些只是美好的现象,是德国的进步。最后诗人指出伪善的老一代都会消失,新的一代都正在成长。海涅的这首诗,在思想上具有高度的革命性,并且把浪漫展现的淋漓尽致。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德国诗人海涅(1797—1856)最有代表性的战斗诗篇,也是一部“诗体旅行记”,写诗人流亡法国近13年后回汉堡深亲时在德国沿途的见闻和感受。长诗按诗人进入德国国境后,一路旅游抵达汉堡这一线索组织内容,利用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等构成艺术形象,用以描绘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面貌,突出标题《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所示的主旨:封建德国的社会现实,就象冬天一样阴冷,又如童话一样荒唐。 长诗按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可分为4个部分。诗人首先把讽刺、批判的矛头指向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不仅对书报检查制度作了尖锐地讽刺、对军国主义者的愚昧与顽固给以无情地揶揄、对教会的各种罪行进行深刻地揭露,而且对普鲁士的大鹰国徽表示了极大的革命义愤,要“唤来莱茵区的射鸟能手,来一番痛快的射击”,表达了诗人与封建统治势不两立的仇恨和以暴力进行革命的决心。长诗对德国的自由主义者寄希望于英明的皇帝来拯救德国的妥协思想也进行了有力地批判。诗人一反红胡子大帝沉睡百年醒来后带领军队征讨邪恶的传说,将红胡子大帝漫画式地写成卖弄古董的可笑角色,指出统一和振兴德国“根本不用皇帝”。这既是对梦寐追求德国皇位的威廉四世和斐迪南一世的否定,也是对自由主义者宣传的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的严厉批判,更是对流传民间的盼望红胡子大帝再生的幻想的扫除和对人民革命精神的唤醒。长诗还强烈地谴责了德国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市侩习气。在德国封建统治和反动思想的横暴控制下,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小资产阶级又因循守旧。针对这一情况,诗中以汉堡守护女神汉莫尼亚的形象作为资产阶级市侩的化身,说她所向往的“德国的将来”,只是象征着德国36个邦的散发着臭气的“36个粪坑”继续存在,轻蔑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市侩狭隘、自私、庸俗的理想。长诗在预言“那伪善的旧时代在消失”的同时,表达了对光明而幸福的未来世界的热切向往:“新世代在生长”,“我们要在地上建筑起天国”,鼓励人们为实现美好理想而选择革命的道路——长诗重大的现实意义。 长诗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把现实生活图景同幻想境界交织一起,诗中对现实的描绘善于抓住本质事物,又精于勾勒,广为概括,生活画面便跃然纸上。而浪漫主义的离奇想象在诗中的展现,则是诗人的理想与愿望的艺术表达。长诗还广泛、成功地运用讽刺与夸张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常常先将事物过火的渲染,再进行讥诮戏谑,既巧妙又辛辣、痛快淋漓,大大增强了长诗的战斗威力。诗人既是杰出的讽刺家,又是语言大师。长诗富有巨大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语言通俗,词句洗炼,比喻生动,对话风趣。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