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4-16 04:54:32编辑:莆仙君

混凝土冬季施工有什么规范?

混凝土冬季施工: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施工中即应按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强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水化反应进行的过程。试验表明,当温度降至4~5℃时,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明显变慢,其强度增长较常温时亦显着变慢。如果温度低于4℃,混凝土中游离水的体积开始膨胀,而此时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很低,就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孔隙,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当温度降至-4℃以下时,混凝土内部的水结冰,水化反应趋于停止,而水结冰体积膨胀又可能使混凝土胀裂。所以冬季施工混凝土通常在以下工艺环节上采取措施。(1)原材料及配合比
①水泥除厚大结构物外,应优先选用活性高而水化热大的水泥品种,如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
②集料细集料宜选用含泥量小于3%的中砂,粗集料宜选用质地坚实、级配良好的花岗岩或石英岩碎石,不含风化颗粒。砂石应洁净,不含冰渣雪块。
③水灰比不应大于0.6.
2、添加外加剂  添加防冻外加剂可以降低冰点,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以抵抗冻害。
3、蓄热法施工  用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受冻表面,防止热量(水化热或/和材料加热热量)过快散失,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争取混凝土强度增长以抵抗冻害。
4、材料加热法  即加热拌合水和砂、石原材料。应该优先加热拌合水,因为水加热容易,而且热容量高于砂、石材料。但拌合水温度不宜超过80℃,以免造成水泥假凝。
5、蒸汽加热法  用湿热蒸汽加快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加速强度增长。
6、电热法  将电极布置于混凝土内或者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通电加热养护,以防止冻害,促进混凝土的水化硬化。


混凝土冬季施工应采取哪些措施

混凝土冬季施工应采取的措施如下:1、在拌和混凝土过程中添入一些防冻剂,其次可拿热水拌和混凝土,利用工具把骨料加热,防止浇筑入膜的温度太低;在施工当中,可以在泵送管外面缠绕草袋做好保温;浇筑好以后要马上遮盖薄膜等进行保温。2、搅拌混凝土的时候需要增加这种增强剂,浇筑成型之后,还需要做好养护的工作,要立即覆盖薄膜或者直接在表面再加盖两道草袋,做好保温的措施。3、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不能够在混凝土中加水,而且因为气候比较低,再加上空气干燥,混凝土增长的强度就会比较慢,所以拆模的时间就要往后延长。比如等到一个月之后再拆模,拆模之后,也要立即做好养护的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强度达到标准,要不然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4、冬季浇筑混凝土之后,一定要及时养护,要不然水分蒸发得比较快,直接导致混凝土脱水,这样就不能够发生充分的水化作用,使得水泥砂浆不能够有效连接在一起,表面会出现粉状、脱落的问题,而且还会产生收缩收紧,导致出现一些裂缝,所以一旦终凝后,就要立即进行养护。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基本要求?

【学员问题】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基本要求?
【解答】1.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要从施工期间的气温情况、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出发,在保证质量、加快进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冬期施工措施。
2.新浇筑的混凝土如果遭冻,拌合水冻结成冰,水结成冰后的体积增加约9%,同时水泥的水化作用也停止进行。在恢复正温养护以后,会使水泥浆体中的孔隙率比正常凝结的混凝土显著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全面下降。如抗压强度约损失50%,抗渗等级降低为零,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也有大幅度的降低。因此遭受过冻害的混凝土不仅力学强度降低,而且耐久性能严重劣化。如在施工时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虽然抗压强度可以相应增加,但耐久性仍得不到改善。因此从保证混凝土工程全面质量出发,在冬期施工中必须防止混凝土在硬化初期遭受冻害,并尽早获得强度。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1、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上的冰雪和污垢。2、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4、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使其缓慢冷却的临时覆盖措施。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C的施工过程是冬季施工。冬季气温下降,不少地区温度在0°C之下(即负温),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建筑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就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由于冬季施工需保温覆盖和消耗较多热能,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如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室外装饰、屋面防水及高空灌筑混凝土等工程项目要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扩展资料: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如受到负温侵袭,水泥的水化作用受到阻碍,其中游离水分开始结冰,体积增大9%,有使混凝土冻裂而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危险;混凝土初期受冻后再置于常温下养护,其强度虽仍能增长,但已不能恢复到未遭冻害的水平;而且遭冻愈早,后期强度的恢复就愈困难。当气温低于0℃或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时即进入冬季施工,进入冬期施工时应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对现场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加锁,并设专人负责管理,进入冬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采取防滑措施。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等材料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做好冬期施工砼、砂浆及掺外加剂的试配试验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季施工

混凝土冬季施工温度界定规定

1、按照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9-200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J/T01-36-97《冻期混凝土综合蓄热施工成熟度控制养护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特殊工程或特殊部位以及有特殊要求时,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2、入模温度低于5度,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将不会增加。由于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 %,同时产生约2.5MPa的膨胀应力,这个应力往往大于混凝土的内部形成的初始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3、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当冰凌融化后,还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冬季施工对混凝土有什么影响?

冬季施工使混凝土受冻,水泥等原材料无法发挥作用,强度无法生长。所以冬季施工对混凝土强度影响非常大,如果混凝土受冻严重,极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者大大低于要求,也就是会造成“豆腐渣工程”。在低温时间较长、土粒较细、补给水较充裕地区,其土壤在冻结期间,由于土粒周围薄膜水和毛细水的作用,土中水分不断地向冻结线积聚,形成冰层,体积增大,以致土粒间的空隙无法容纳而向上隆起,造成冻胀,其胀力可大至0.5~1.0兆帕。如不做妥善处理,基础会被抬起,使建筑物开裂、倾斜、抬高乃至倒坍。所以在冻胀土上建造建筑物时,要考虑基础形式,尽量减少底面及侧面面积,合理确定其埋置深度,加强土壤保温,做好地表排水。冬季抹灰有热作和冷作两种方法:①热作法。通过提高操作时的室内温度,使抹灰砂浆在正温条件下凝固的方法。提高环境温度可用加热炉或蒸汽排管,也可用远红外线烘烤。②冷作法。抹灰是在不作加热保温的状态下,用掺有抗冻剂的砂浆进行。此法常用于室外墙面抹灰。但不能用于靠近电源、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及外观要求较高的工程。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冬季抹灰必须待建筑物已沉降稳定,砌体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20%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才能进行,以免日后抹灰层开裂剥落。

什么是混凝土冬季施工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C的施工过程称为冬季施工。冬季气温下降,不少地区温度在0°C之下(即负温),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建筑施工带来许多困难。由于冬季施工需保温覆盖和消耗较多热能,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如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室外装饰、屋面防水及高空灌筑混凝土等工程项目要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对于不得不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则须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冬季施工措施,并及时掌握气温变化。扩展资料冬季抹灰有热作和冷作两种方法:①热作法。通过提高操作时的室内温度,使抹灰砂浆在正温条件下凝固的方法。提高环境温度可用加热炉或蒸汽排管,也可用远红外线烘烤。②冷作法。抹灰是在不作加热保温的状态下,用掺有抗冻剂的砂浆进行。此法常用于室外墙面抹灰。但不能用于靠近电源、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及外观要求较高的工程。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冬季抹灰必须待建筑物已沉降稳定,砌体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20%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才能进行,以免日后抹灰层开裂剥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季施工

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是什么?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就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所以能凝结、硬化并取得强度,是水泥和水进行水化作用的结果。水化作用的速度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愈高,强度增长也愈快,反之则慢。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温度再继续降至-2~-4℃,混凝土内的水开始结冰,水结冰后体积增大8%~9%,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冰晶应力,使强度很低的水泥石结构内部产生微裂纹,同时减弱了水泥与砂石和钢筋之间的粘结力,从而使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如受到负温侵袭,水泥的水化作用受到阻碍,其中游离水分开始结冰,体积增大9%,有使混凝土冻裂而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危险;混凝土初期受冻后再置于常温下养护,其强度虽仍能增长,但已不能恢复到未遭冻害的水平;而且遭冻愈早,后期强度的恢复就愈困难。扩展资料:在低温时间较长、土粒较细、补给水较充裕地区,其土壤在冻结期间,由于土粒周围薄膜水和毛细水的作用,土中水分不断地向冻结线积聚,形成冰层,体积增大,以致土粒间的空隙无法容纳而向上隆起,造成冻胀,其胀力可大至0.5~1.0兆帕。如不做妥善处理,基础会被抬起,使建筑物开裂、倾斜、抬高乃至倒坍。所以在冻胀土上建造建筑物时,要考虑基础形式,尽量减少底面及侧面面积,合理确定其埋置深度,加强土壤保温,做好地表排水。此外,铺设砂垫层可以切断土壤的毛细水作用,回填多孔材料也可防止冻胀影响。在冬季制配混凝土时可掺入引气剂(见混凝土外加剂),其目的是利用混凝土含有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孔,以减缓游离水的冻结压力对混凝土中毛细孔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其抗冻能力,但含气量增大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应加以控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季施工

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温度不得低于多少度

冬季混凝土要求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入模温度低于5度,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将不会增加。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加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度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 变为固相(冰) ,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变慢。温度继续降低,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成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再增长。扩展资料:原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冬季施工的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受冻混凝土中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停止之前,使混凝土达到一个最小临界强度(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强度的30 %且不低于3.5MPa) ,可以使混凝土不遭受冻害,最终强度不受到损失。所以延长混凝土中水的液体形态,使之有充裕的时间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达到混凝土的最小临界强度及减少混凝土中自由水的含量是防止混凝土冻害的关键。在实际的工程中,针对具体情况,通常采用蓄热法和掺加防冻剂两种方法来保证水的液态。防冻剂的作用在于降低拌和物冰点,细化冰晶,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保持一定数量的液相水,使水泥缓慢水化,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而使凝土达到一个最小临界强。

混凝土浇筑时 环境气温在多少度范围内 ?

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5到28度,就是混凝土温度,同时要求外部气温和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度。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 就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由于冬季施工需保温覆盖和消耗较多热能,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如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室外装饰、屋面防水及高空灌筑混凝土等工程项目要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扩展资料: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C即进入冬季施工,冬季气温下降,不少地区温度在0°C之下(即负温),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建筑施工带来许多困难。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区,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新浇混凝土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浇筑温度

冬期施工与受冻临界强度都有哪些要求?

临界强度是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
我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该《规程》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为:
①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5.0MPa。
②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0MPa。
混凝土中掺入合格的防冻剂后,能降低水的冰点,并改变了冰晶结构,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不会发生冻胀破坏,且仍有足够的液态水使水泥的水化作用得以继续进行;转入正温后,混凝土强度能进一步增长,达到或超过设计强度要求。因此,《规程》规定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明显比不掺的低。


什么是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是混凝土遭冻结后其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在5%以内的混凝土预养强度值,就是是冬期施工中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即混凝土内部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在7.1.1条对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作出规定,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15℃时不得小于4.0N/mm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30℃时不得小于5.0N/_2。扩展资料《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第7章防冻剂的7.3施工中规定,7.3.9掺防冻剂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在负温条件下养护时,不得浇水,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覆盖,严寒地区应加强保温措施,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规定温度。当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当最低气温不低于-1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当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小于4.0MPa,当最低气温不低于-2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小于5.0MP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受冻临界强度

上一篇:昆明高新区租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