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斯人体标本展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创办者为 “生物塑化”技术的发明者冯·哈根斯,他被誉为“世界塑化之父”。公司位于大连高新技术园区。 生物塑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力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种学科和领域。塑化技术不仅适用于人体标本,也适用于动物、植物标本的制作。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尸体来源
用来做标本的尸体全部是利用医学院校原有的尸体来源,是通过有关部门合法渠道提供给医科大学用于医学解剖实验的,基本上是自然死亡的、无主或被弃尸体。制成标本后已完全丧失生命体性,没有任何人可以辨认出他们的身份。还没有捐赠遗体用于这种塑化标本。在公司举办的展览中他们也曾承认尸体来自中国警方。其中不仅包括成人,还包括胎儿和胚胎。
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的人体标本展览
德国有400多万人参观了展览,在柏林展出期间参观者通宵排队,记者曾两次排队未能买到入场券,最后找到有关负责人以采访为名才如愿。人体展在慕尼黑展出时观众排队也长达6小时才能入场,主办者不得不24小时昼夜开放。展览在伦敦展出时参观者达80万,一般人要排队2、3个小时才能买到票。大部分参观者认为,展览新颖且有教育意义,如同上了一堂解剖课。还有观众表示,近距离欣赏人体的奇妙构造之后,使人对人生有所领悟,不再惧怕尸体,不再害怕死亡。在一个癌症患者的人体标本上,观众可以看到抽烟引发癌症的流程,在“人体世界”网站上有不少烟民表示今后会少抽烟,甚至戒烟。有五成人看过展览后,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大多数观众把这次人体展览视为认识人体、学习常识、探索生命的奥秘。在德国、英国和日本等有上千名参观者在展览现场签署了死后自愿捐献遗体的文件,供“人体世界”保存和展出。也有不少观众对展览表示不解。在各地的参观者中,每天都有看了尸体而呕吐的人。德媒体有批评文章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把人的尸体塑化后进行展览是极不人道的,是对人的亵渎。德国天主教会正式向展览方提出抗议。德国保守的《世界报》刊登文章指出,人的遗体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加工产品,而展览追求的是赤裸裸的经济效益,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在英国有个观众由于对展品的反感,一怒之下砸毁了几个人体标本。 吉尔吉斯曾指控哈根斯没有经过死者本人生前同意或其家属同意,就将尸体用于商业性展览;并指控他非法收运尸体。在德国,冯·哈根斯也面临几个方面的指控。海德堡检察院曾指控他非法使用教授头衔,说他在德国只有博士学位,而且从来没有在大学任过教。而冯·哈根斯在德国任何场合都以教授身份出现。慕尼黑检察院日前也指控他违反了死者安宁权。因为该展览由于观众过多而开办了夜场,按德国有关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打扰死者夜间安宁。
什么是生物塑化技术
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技术,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生物塑化是一种可以把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它通过一种真空过程,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对生物标本进行渗透,所用多聚物的种类,决定了浸透了的标本的光学性能(透明或不透明)和机械性能(柔软和坚韧)。塑化技术可以使标本的表面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并可在显微镜水平保存细胞的结构,塑化标本干燥、无味、耐用,可以长久保存,且易于学习。生物塑化技术,就是将生物体内的脂质和水分用液体硅橡胶最终取代的过程。其原理是,采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作为生物塑化剂,替代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质,经过聚合硬化,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塑化标本。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生物体标本,干燥、无毒、无味,摆脱了福尔马林浸泡式标本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对人体的伤害。这种标本结构清楚,感观性状良好,真实感强,保存期较长。应用领域生物塑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结构精细,可以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局部结构。主要用于教学,多聚化乳胶标本不透明而且坚硬,用于考古中的木制品和厚的躯体断层。环氧树脂标本用于薄的躯体和器官的断层,标本透明而且不同组织的颜色也不同,聚酯树脂共聚体用于脑的断层标本,它可以将灰质和白质明显地区别开,塑化技术不仅适用于人体标本,也适用于动物、植物标本的制作。由于多聚物的良好的理化特性。硅橡胶标本可以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科研和科普宣传中,生物塑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考古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有效地保存考古资料,人类学资料和稀有动植物的原貌,这对于科学研究是非常有利的。
生物塑化技术的生物塑化技术在中国
哈根斯本人曾于1996年在大连医科大学任访问学者,而大连医科大学的教授隋鸿锦此前也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研修,师从哈根斯。1997年,哈根斯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成立国内首家生物塑化技术研究所,隋鸿锦出任所长。1999年,冯·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成立,隋鸿锦任总经理。根据《瞭望东方杂志》的报道,这所工厂投资一亿多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人体标本加工厂。哈根斯表示,哈根斯公司研发、生产的80%都在大连分公司,其制作人体标本均用于商业性展出,而不作为教学用品向医学院校提供。2000年,隋鸿锦离开哈根斯公司,创办了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塑化公司。在解释伦理问题时,隋鸿锦表示,尸体和标本的概念不同,尸体本身没有科学性,但展品展示的是经过复杂科学处理的人体结构标本,是解剖标本、科学标本,其价值不能与尸体等同。
为什么要将生物塑化技术引进中国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巩特尔·冯·哈根斯博士于1978年发明的。
这项技术的发明解决了困扰解剖学界数百年的尸体保存的难题。由于塑化标本的耐磨耐用和极高的教学价值,该项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400多家单位开展了这一技术。该技术被誉为形态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学习医学的人都知道,解剖学很苦!
新装修的房间不能马上入住,需要通风很长一段时间;进入新装修的房间会感到空气很刺眼,这就是因为装修的油漆中含有甲醛的原因。而解剖实验室内的甲醛浓度要远远高于这一浓度,传统情况,实验室中的标本都是保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35%的甲醛溶液)。
因为福尔马林溶夜的易挥发性和刺激性,每堂解剖学课,都是教师流着眼泪教,学生流着眼泪学。
解剖学教师所接触的福尔马林溶液的毒性早已远远超过安全的标准,这恐怕不为人知。国内任何一家医学院的解剖学教师都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就是因为解剖学的教学素来以“苦、脏、累”著称。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巩特尔·冯·哈根斯博士于1978年发明的。
这项技术的发明解决了困扰解剖学界数百年的尸体保存的难题。由于塑化标本的耐磨耐用和极高的教学价值,该项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400多家单位开展了这一技术。该技术被誉为形态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引进生物塑化技术可以显著地改变解剖学等形态科学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而且,由于生物塑化标本的使用寿命非常长
因此,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解剖学教学标本严重不足的局面。
大连尸体加工厂的工作流程
大连尸体加工厂是指冯·哈根斯公司,这是一个专门从事生物塑化工作的公司,他们把尸体解剖、脱水、定型之后制成人体标本,进行永久保存。想像中,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令人陌生而恐惧。两名身穿塑胶工作服的男子走过来,把金属盖打开。呈现在眼前的是,箱子内盛满了灰黑色的液体。里面飘浮着2块用白布包裹的东西。“这就是尸体!”一位工作人员说。白色的包裹看不出人形。该厂工作人员称“尸体都是德国志愿者捐赠、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辽宁检验检疫局的严格检查后从国外进口的。这些是原始的标本,首先要经过浓度为20%的福尔马林灌注,然后在福尔马林的真空包装里放置至少4个月的时间,之后才可以解剖或运输。福尔马林在此起到的作用是固定、杀菌。”15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20个解剖台一字排开。从男到女、从幼到老的遗体,正在被一群年轻人解剖和肢解。每个解剖台旁边有三四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娴熟地使用解剖镊和解剖钳等工具,在解剖过程中,每个人都表情严肃,没有语言,只有动作。“镊子……钳子……托盘……”他们在重复着这一系列的动作,认真地将尸体肌肉组织当中容易腐烂的脂肪物等一一剔除,暴露出来的是神经系统、肌肉,还有骨骼。“这么细心地清理一具人体标本,平均需要1500~2000个小时,相当费力。”一位正在实施解剖的女士说。解剖工作完成后,就是进行脱水工作。该公司的脱水车间并不是很大,屋内有6个硕大的盖着盖儿的金属箱子。“解剖之后的尸体就泡在这些箱子里。”该车间的工作人员讲,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清理好的尸体进行脱水。在这之前,尸体已经被浸染了福尔马林,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在低温的丙酮浸液中,用技术手段在冰冻的体液中把福尔马林排除,用丙酮进行置换。一切的工作结束以后,在冷冻状态下,可以用锯把尸体切成3.5mm厚的切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切片区别受损与正常的器官,如吸烟的肺与正常肺的区别;脂肪肝与正常肝脏的区别等。尸体除了冷冻做成切片外,就是定型了,做成各式各样的造型。走进定型车间的时候,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品加工车间。只见在一个非常宽敞的房间内,那些已经被处理好的尸体,被塑造成各种姿势,有的坐在椅子上,单手托着下巴做思考状;有的正在奔跑中,伸出一只脚做踢球状,显得生龙活虎;还有的双脚跳跃,仿佛勇士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用小夹子、钢针、针头、木头等用具,把脱水的尸体一点一点地摆成造型。人体标本的肌肉,干而涩,没有一点弹性。一根根红色血管及肌肉组织清晰可见。
人体标本的塑化
生物塑化是一种可以把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它通过一种真空过程,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对生物标本进行渗透,所用多聚物的种类,决定了浸透了的标本的光学性能(透明或不透明)和机械性能(柔软和坚韧)。塑化技术可以使标本的表面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并可在显微镜水平保存细胞的结构,塑化标本干燥、无味、耐用,可以长久保存,且易于学习。 (1)固定:主要是采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2)脱水和脱脂:用丙酮在真空下充当脱水剂、脱脂剂和中介溶剂。(3)强制浸渗:真空条件下,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多聚物液体替换组织中的丙酮。(4)聚合:采用气体、光线或加热等方法将标本中多聚物聚合。 (1)硅橡胶浸渗技术,主要用于教学标本的制作,制作出的标本柔软而坚韧,应用最为广泛;(2)多聚化乳胶技术,主要用于考古中的木制品和厚的躯体断层标本(>1cm)的制作,标本不透明且坚硬;(3)环氧树脂技术,主要用于薄的躯体和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标本透明且不同组织的颜色也不同;(4)聚酯共聚体技术,原主要用于脑的断层标本的制作,它可以将灰质和白质明显地区别开,现已取代环氧树脂技术。
人体标本的塑化过程
人体的70%是液体.利用塑化标本化技术,可以使尸体组织内的液体通过一个特殊的真空过程由活性塑料如硅橡胶,环氧树脂或聚合树脂置换出来.但人体细胞及人体的本来面貌即使在显微镜下观察都仍旧保持其保存前的状态.这个过程主要分四步进行:固定.脱水.强制浸渗.硬化.经过丙酮置换的标本被放进舱内,用硅橡胶气体熏蒸4个月,在催化剂和负压的作用下,其中的丙酮就慢慢被有机硅置换出来,最终成为无毒,无味,能长久保存的成品标本.
大连 尸体加工厂可以个人去参观吗?
大连尸体工厂调查:世界最大 人体标本出口全球
--------------------------------------------------------------------------------
手术刀划过皮肤,并没有鲜血流出来——这不是手术,而是遗体解剖。
这是一具经过甲醛固化处理的男性遗体,血管和神经在刀下裸露出来,没有生命的躯体,灰白僵硬。
“不要拍他的面部。”一位女技术人员的手术刀停下来,把被解剖者的头部转向另一边,同时对举起照相机的记者说。“暴露解剖前的遗体面部信息,公司是不允许的。”另外4个人在这具男性遗体的脚、臂、腹部等部位精雕细刻,用刀的手娴熟、冷静,神情专注于刀下的器官组织,没有看记者一眼。
这也不是医学院校的解剖教研室,而是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公司的人体解剖车间。
在这个150平方米的车间里,20个解剖台一字排开,从胎儿到各年龄段的成人遗体正在按人体生物塑化标本的不同要求被解剖或肢解,暴露出血管、神经、肌肉和骨骼。
“他们是在进行解剖和‘清理’工作,即把皮肤剥去,并清除掉脂肪和结缔组织,这是一具人体生物塑化标本成形前的必备工作。”德国公民、董事长哈根斯先生向记者解释,“我们的解剖工作人员几乎都毕业于中国各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系,他们的解剖技术是一流的!”
和任何一家普通工厂一样,这里需要的是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清理”每具人体标本平均需要1500-2000个小时的单位工作时间,而这仅是人体标本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位解剖技术人员的酬劳都和工作量密切关联,他们的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
倚山傍海的大连高新技术园区作为国家级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基地,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的眼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的“尸体工厂”就坐落在这个园区七贤岭一个偏僻的所在地。
全球最大的人体标本加工厂
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冯·哈根斯公司已经建成了一栋6层楼的行政办公楼以及一个2000平方米的人体标本制作车间,这还不包括一个1000平方米的地下原材料(遗体)保存车间以及人体标本固化车间。目前,该厂仍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挖地基堆出的黄土足有两层楼高。
矗立在荒野中的工厂大楼有些形单影只,和稍远一些地方的高新技术企业厂房上的巨幅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巨大、实力雄厚的哈根斯公司甚至连一块厂牌也没有挂。
10月13日,刚从汉堡回来的哈根斯董事长在大连公司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陪同记者参观了人体标本制作的全部工艺流程。
“目前,哈根斯公司研发、生产的80%都在大连分公司,这里已经是公司全球业务的后方基地。”哈根斯指着桌上一块沙盘模型说,“在未来几年,公司还要追加投资2000万美元,建成2个研发办公楼、2个人体标本制作车间,届时,公司将达到全负荷运转。”
哈根斯说,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人体标本生产基地,每年从国外进口100多具尸体,制作至少40具完整的各种造型的人体塑化标本。
曾任哈根斯公司首席运营官的大连医科大学教授隋鸿锦告诉记者,1999年哈根斯在中国大连投资1500万美元建厂后,公司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人体标本加工厂,“记忆中,公司进口尸体最多一次有100多具,最少一次也有两三具。每年都要进口几次。”隋鸿锦道,“目前哈根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800万美元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德国还有一个分部,但主要负责人体标本展览的运营。其实,哈根斯以前在德国以外的厂子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并不成规模,技术要求也没有达到现在的高度。大连工厂设立后,公司才达到了全球最大规模,标本制作技术跻身世界一流。”
1995年,作为生物塑化技术鼻祖的德国海登堡大学教授哈根斯,应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教授之邀来到大连考察,在此之前,隋鸿锦已师从哈根斯进行生物塑化技术研究1年半,成为哈根斯在中国惟一的“嫡传”弟子。
作为解剖学教授,隋鸿锦很快意识到生物塑化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在他的全程策划下,1997年,哈根斯斥资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生物塑化技术研究所,进行中国市场研发,隋鸿锦出任所长。
1999年,在国外已进行了数次“人体世界展”并引起巨大轰动的哈根斯在考察了广州、上海、南京、大连、深圳等5座城市后,决定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投资创建全独资外贸型企业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公司,并聘任隋鸿锦教授为公司总经理。
然而,仅仅1年后,隋鸿锦便辞职而去。据香港媒体报道,隋鸿锦是因为哈根斯频繁从国外偷运尸体入境,担心承担法律责任,才低调退出。
隋鸿锦与哈根斯分道扬镳后,创立了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塑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元人民币,大连医大是其主管单位。公司地点与哈根斯公司咫尺之遥,也设立在高新技术园区内。“其实隋在哈根斯公司的后几个月已经在筹备自己创业,可能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正常的。这是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不想说。”谈到隋的出走,哈根斯的面色有些发红。
哈根斯承认,隋鸿锦的出走对公司员工心理有一定影响。“但公司生物塑化技术研发绝不会因为他一人的离开而中断。目前公司有3名化工专家进行多聚物的研究,他们都不是中国人,中国人目前并不掌握这项技术的核心部分。”哈根斯说。
据哈根斯介绍,目前,哈根斯大连公司的年利润已占总公司利润的70%-80%。所有人体标本都用于商业性展出,而不作为教学用品向医学院校提供。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尸体收购、加工、运输和展览的全球化网络。
隋鸿锦说,哈根斯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办展览的打算,因为在中国办展览没有在国外赚钱多。他只是把中国当成标本生产基地,因为中国的人力及原材料成本都低得多,不过通关困难这一点倒是真的,人体标本的进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法律空白。
刚刚在韩国汉城、釜山结束的“人体世界展”有300万人次参观,韩国展中人体标本的定型工作全部是在大连完成的,目前该展览中所有的人体标本都已运至新加坡,并将于11月底在狮城再次展出。“大连公司正在做的人体标本都是为美洲展览准备的,美洲展70%的标本解剖及制作都将在中国大连完成。”哈根斯说。
事实上,哈根斯正在德国举行的另一个人体展览已经赚足了噱头。展址位于汉堡市的红灯区内,具体地点在原来的性爱艺术博物馆。主办方允许妓女和出租汽车司机免费参观。
汉堡展刚刚开始就被德国天主教堂戴上了“淫秽”的帽子。哈根斯在展会上最新推出的一件“展品”是一名阴茎勃起的男子,这件作品被命名为“早起之鸟”。哈根斯对此作品的解释是:这只不过阐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理现象。然而,一具剥掉人皮的阴茎勃起的男人体标本还是令许多观者瞠目。
但这绝不是哈根斯最惊世骇俗的作品。
哈根斯给记者提供的一份英文版“人体世界展”宣传画册的封面是一个手拎自己人皮的男性标本,“这是哈根斯最得意的作品,”隋鸿锦说,“不过绝不是最前卫的作品。”隋鸿锦打开手提电脑,点出一幅人体标本图,“这是一个正在手淫的巫师造型,巫师手捧的肝脏被做成了一个生殖器。”
遗体:流水线上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哈根斯已经在日本、韩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德国、英国等7个国家的20个城市进行了“人体世界展”,几乎每一次展览都引起巨大轰动,哈根斯自称迄今已有1300万参观者观看过这个展览,仅德国就有400万人。据国外媒体报道,展览期间,平均每天有1名没有心理准备的观众当场晕倒。
外界盛传哈根斯通过全球巡回展已经赚取了8亿美元,对此哈根斯讳莫如深。“我当然希望能赚这么多,越多越好!”他大笑。按哈根斯对记者介绍的平均每张门票10欧元计,1300万人次的参观收入已经足够可观。
目前哈根斯公司的主要投资在中国大连和吉尔吉斯斯坦,大连已投入1500万美元,预计5年内再追加2000万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也投入了800万美元。
“这是考察了全球的生物塑化工厂后,我的财务顾问给我的建议。”哈根斯说,“我喜欢中国,因为我在东德出生并生活20年,我对社会主义国家有很深的感情。”
哈根斯的英文翻译刘晓峰告诉记者,其实,也并非每一次展览都赚钱,每次展览的成本都十分巨大,有的人体标本的造价达到十几万元人民币,展览结束之后的标本清理及运输费用也很惊人。“去年在维也纳的展览就赔了,2002年3月在英国展出时,一名极端宗教主义分子在展厅狂砸,部分人体标本被毁,公司损失很大。”刘晓峰说。
自1993年哈根斯发明了生物塑化技术以后,其巨大的市场价值及在生物标本保存上的广泛应用前景,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及投资商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有40个国家的400所大学在进行该项技术的研发。
这家公司强调的“我国尸体来源充足,用于制作塑化标本的化学原料及设备费用低于国外2-3倍”,正是哈根斯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遗体成为了工厂流水线上的加工产品,这对国内遗体捐献志愿者来说,不啻一个晴天炸雷。“我们决定死后捐献遗体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但绝不愿意成为人体标本生产车间的产品,更不想被出售和展览。”国内第一个遗体捐献志愿者组织“志友组织”的总顾问阮先生对记者说。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遗体捐赠法,只有卫生部和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遗体捐赠条例,着重强调的也只是捐献前的自愿程序,而遗体捐献后的诸多具体操作环节,包括接收站工作人员的培训、遗体保管、捐献方和接受方的权利与义务等,还存在许多缺陷和空白。
上海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一项社会事务事实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公民的权利就会受到侵害。“即使是无人认领的尸体,也不意味着就丧失了所有相关权利。”
“人体”进出口应遵循什么法规
“上百具浸泡在福马林溶液中的尸体从大连海关入境?绝不可能!”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疫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按照中国法律,对尸体入境有着严格的控制。
而哈根斯认为该公司的进出口业务遵循了国际惯例,并未违反中国法律。哈根斯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的进出关有海运、空运两条路径,也并不仅仅从大连市进出口。
医用人体标本的进出口在许多国家目前确无明确的立法规范。目前,中国海关及检验检疫部门可遵循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今年8月26日,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医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卫生检疫的通知》。《通知》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携带、邮寄、运输医用特殊物品出入境(含港、澳、台地区),须提前30天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办理准出入境证明,再持准出入境证明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办《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单》;检验检疫机构凭卫生检疫审批单受理报检,经检验检疫后,再发给通关单。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人体物质(指人的细胞、组织、胚胎、器官、人体标本、全血、血液有形成分、血清、排泄物、分泌物、附着物等)出境,则须按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办理准出境证明。
10月10日,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再次联合发出通知,强调不准涉及遗传资源的人体物质随意出境。凡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人体物质出境,必须按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办理准出境证明后,方可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记者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及卫生部科教司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从事人体生物塑化技术的生产厂家来办理准出入境证明及《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单》。(稿源:扬子晚报)(作者:于津涛)(编辑:周健)
http://news.tom.com/1006/20031125-476711.html
请问大连有个尸体加工厂详细介绍一下
你说的这个工厂全称是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有限公司!他们主要从事“生物塑化”,就是将生物塑化技术应用到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力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种学科和领域的工厂。一般尸体来源于自愿捐赠,他家离华庭挺近,那楼盖得像一个科技大厦一样很好看,所以大家无需惊恐!哈根斯的主要业务是人体标本出口全球,一般私人很难入内参观!
我了解的救治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大庆贯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