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铁追尾
温州高铁事故是哪一年发生的?
温州动车事故是2011年。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掉下桥的是D301,1-4位(悬挂着的是第4位),D3115,15、16位脱轨但并未掉下桥。另外两节脱线的车厢D3115,15、16位,均为一等座车,定员数据未查到。
温州高铁事故是哪一年发生的?
温州高铁事故是2011年发生的。事故情况: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01次列车在583公里831米处以99公里/小时的速度与16公里/小时速度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这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温州动车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轨。
温州动车事故为什么要埋车头?
销毁证据。2011年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随后公众对铁道部在事故第二天就将挖坑掩埋车头和残骸的做法展开质疑,认为是为了销毁证据以及为快速通车“让道”。调查报告:7月24日5时30分,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桥下组织指挥救援过程中,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组织挖坑就地掩埋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当将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放入坑中准备掩埋时,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最终受损车头及散落部件未被掩埋,并于7月25日22时运往温州西站集中存放、专人看管。温州动车事故埋车头责任人被处分在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王峰在事故中主要负责指挥桥下救援工作。在事故抢险救援中,处置不当,为平整、清理场地,在救援现场组织挖坑,并将D301次列车车头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准备就地掩埋。国务院批复的调查报告中称,这起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王峰被给予记过处分。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传温州动车事故埋车头责任人任兰州铁路局长以上内容参考:海外网-温州动车事故掩埋车头责任人任兰州铁路局长
温州动车事故为什么要埋车头?
销毁证据。2011年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随后公众对铁道部在事故第二天就将挖坑掩埋车头和残骸的做法展开质疑,认为是为了销毁证据以及为快速通车“让道”。调查报告:7月24日5时30分,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桥下组织指挥救援过程中,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组织挖坑就地掩埋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当将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放入坑中准备掩埋时,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最终受损车头及散落部件未被掩埋,并于7月25日22时运往温州西站集中存放、专人看管。温州动车事故埋车头责任人被处分在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王峰在事故中主要负责指挥桥下救援工作。在事故抢险救援中,处置不当,为平整、清理场地,在救援现场组织挖坑,并将D301次列车车头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准备就地掩埋。国务院批复的调查报告中称,这起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王峰被给予记过处分。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传温州动车事故埋车头责任人任兰州铁路局长以上内容参考:海外网-温州动车事故掩埋车头责任人任兰州铁路局长
温州高铁事故是哪一年发生的?
温州高铁事故是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发生的。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铁路部门道歉8月16日国家铁道部表示。国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言辞不当被停职。国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铁路部门对这起事故的发生,向广大旅客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事故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受伤的旅客和死伤人员家属表示深刻的慰问。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原因
《南方》杂志资深时政记者李焱鑫发微博称,给北方某铁路局动车检修所一工程师打电话,他大致描述了事故原因:D3115次属南昌局管辖,在温州遭遇雷击停车,雷击破坏了列车的信号释放系统,导致铁路无法检测有车停在路轨,D301次属上海局,正常运行,迎头追尾。目前中国动车班次较密,一条铁轨上,车间距离为10分钟路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帅斌向早报表示,动车组列车通常使用自动闭塞法行车,由于划分成闭塞分区,可用最小运行间隔时间开行追踪列车,整个区间装设了连续的轨道电路,可以自动检查轨道的完整性,但它仍以固定的空间间隔(闭塞分区)来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由于采用自动闭塞,(追尾)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这次可能是调度出现了问题,命令没有发到车上,或者死机了没有减速,再或者没有收到地面的指令。” 帅斌表示,动车也和高铁列车一样采用弓网系统供电,弓网系统遭受雷击后列车可能受影响而停车。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该由谁负责?!
谁为温州动车追尾负刑事责任:
这不是天灾,是认为的事故!几十条人命不应该只通过保险赔偿草草了事!必须得有人出来为这个事故负形式责任!铁道部长!你有不作为之为!几十条人命啊!都说火车比飞机安全!结果造成这么大的事故!你不知道好好管理你的下属!
所有的动车控制系统均采用德国西门子的控制系统,制动系统是科勒尔的,在安全区间内,列车控制系统(ATO)检测到有其他列车时,会自动切断牵引动力系统,让列车自己滑行,同时制动系统(刹车)会自动采取制动动作。大家想象一下,在城郊区间,动车速度会达到250KM/S吗?而且还是那么大的雷雨天气,速度更不会有那么高。一般都是控制在100KM/S左右,这是司机严格遵守的。动车的制动系统在这个速度下,完全有能力自动停车。根本不可能有追尾的可能!
后来看到铁道部说是因为雷击造成的,我都想笑了!更想抽那些人的嘴巴!忽悠百姓不是这样忽悠的,关系到大几十条人命啊!老百姓可能不知道,每节列车上都装有避雷器(防浪涌装置),一旦列车遭到雷击,避雷器的作用就是把雷电产生的高压电流传输到钢轨上,保护列车控制系统不会造成烧损。雷击后,列车的控制系统绝对不会受影响。这是经过高压实验检测了的。而且在线路上,有任何一辆动车非正常停止运行,铁道部动车监控指挥中心都会报警,提示调度,让调度有3分钟的时间处理。
D3115次动车,停了那么长时间,后面的D301次还在继续运行,调度做什么去了?
一定要严惩啊!
对于7.23动车事故的看法
7.23动车事故,给中国的高速铁路敲响了警钟,国务院决定全路所有的高铁项目都已经暂停,需要重新进行审计和评估,还有部分高铁暂缓出厂、召回检修等等,这说明我国的高铁是还要发展,而不是快速发展,这样一来,对高铁的制造厂家及基础建设单位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在早在10几年就发展高铁,而前些年也都停止发展,甚至日本的新干线也减速到300公里,我知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高铁与时速300公里以下的动车,材料及技术要求都不同,制造成本上要提高一倍左右,外国人感觉不合算,当然也怕出事,刘志军部长在2010年6月1日人民日报头条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们过去是欧洲铁路的追随者,现在是世界铁路的领跑者】,话说得太大了,但是发展高铁的方向没有错,我敢说:假如我国高铁稳步发展,假如没出事前就得到国务院的重视,假如中纪委今天才想起来派出13个检查团出来,深入路局、铁路工厂、高铁建设单位,假如我们不做形象工程,假如的假如~~~~~假如我们虚心总结和学习国外的经验教训和精细化管理,我们的高铁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温州动车事故是哪一年发生的?
温州动车事故是2011年发生的。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悼念活动2011年7月29日,按照头七的传统丧葬习俗,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祭奠者冒雨在事故现场点上蜡烛,摆上鲜花,举行了悼念活动。送别小伊伊父母。在动车事故中最后一个获救的奇迹女孩小伊伊,她的父母在事故中双双遇难。2011年8月4日,小伊伊的父母,温州动车事故遇难者项余岸、施李虹遗体告别仪式在温州市殡仪馆举行。上千温州市民前往殡仪馆送别项余岸,施李虹夫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上一篇:钢木门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