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大旱
2014年河南旱情的灾情经过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河南省多地引发供水告急。 2014年汛期以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旱情。河南省平均降雨量96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60%,较去年同期偏少44%。特别是6月份以来,高温时间长,平均降雨量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最小年份,呈现严重的气象干旱。 2014年7月27日,河南省水利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河南省有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秋粮受旱面积已达2310万亩,严重干旱610万亩。豫西、豫北部分丘陵岗区因缺乏灌溉条件,旱情较重。 截至发稿,河南大中型水库总蓄水28.38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少13.5亿立方米,近35%的小型水库干涸。主要河道径流比多年同期均值少四到九成,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断流。 2014年7月29日下午,河南北中部部分地区迎来入汛后较大范围的一场降雨。但河南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一降水过程对流性强,分布不均,对缓解当前旱情意义不大。 2014年7月30日,河南省水文资源局也发布公告,对平顶山、南阳、信阳分别发布了红色、橙色、黄色枯水预警,预计未来一周仍无有效降雨。 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善强表示,由于2014年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偏晚,携带水汽偏少,而控制河南省的副热带高压2014年的位置偏南偏西,也阻断了水汽向北输送,加上冷空气势力较弱,导致形成有效降水的几率大大降低。
2014年河南旱情如何?
一、自动站土壤墒情分析
据2014年1月11日0~20cm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网83个测站(因50余个测站仪器送检无资料)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干旱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豫中、豫西南部分及豫东、豫南局部,干旱站点30个,占总测站数的36.1%,其中鹿邑、孟州2个测站为重旱,比例为2.4%;范县、息县等7个测站为中旱,比例为8.4%;其它21个测站为轻旱,比例为25.3%。不旱站点比例为63.9%。与上一旬监测结果相比,由于豫南出现了2~18mm降水,旱情有所缓解,豫北、豫西、豫中、豫东、豫西南地区旱情维持,其他地区土壤墒情无明显变化。
二、遥感墒情分析
根据1月上旬的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结果,目前全省土壤墒情适宜,适宜比例达93.3%(约7485万亩),局部发生旱情,其中轻旱比例为4.8%(约385万亩),中旱比例为1.6%(约128万亩),主要分布在焦作的大部地区和济源、郑州、许昌、平顶山的部分地区。豫北局部地区偏湿,比例为0.3%(约24万亩)。整体来看,目前全省墒情良好,对冬小麦越冬较为有利。
三、下一旬天气预报
预计2014年1月中旬我省基本无降水天气。预计全省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气温趋势:1月中旬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预计全省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旬中后期气温偏高明显。
四、未来10天土壤墒情预报
根据当前墒情及未来天气预报,预计至2014年1月21日,豫西、豫中部分及豫北、豫东局部旱情将维持,且有所发展,其他大部地区墒情适宜,总体上利于冬小麦、油菜的越冬。
河南受旱面积超1000万亩,该地采取了哪些应急抗旱措施?
河南省持续高温加速水土流失,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截至2022年8月17日,河南省受旱面积1058万亩,其中中度干旱210万亩,重度干旱33万亩。河南省大中型灌区299个,有效灌溉面积306.917亿亩。其中30万亩以上大灌区38个,有效灌溉面积2239万亩。目前,河南省大中型灌区正在组织对灌区范围内现有水利设施进行调查、检修和维护,以确保灌溉系统的畅通。黄河97个灌区的管理单位积极与黄河河务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关注黄河水势变化,引水闸全部开闸放水,该引水的就引水,该涨的就涨。在保证引黄灌区1392.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基础上,更多地从远处送水扩大补给面积,并向井灌区增加水源。对202座水库和引水灌区进行科学调度,确保水库灌区用水。秋季深耕深翻,春季保水保壁,秋季对土壤施用有机肥,土壤深耕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低温种植,促进芽早播,并在耕作中保护墙体,低温上播种,可利用排水机保证玉米出苗。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种子长时间在土壤中,容易发生种子粉化、霉变,影响出苗率。地膜覆盖的原理与地膜覆盖的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地膜可以覆盖玉米,也可以覆盖麦秸、玉米秸秆、麦麸等物质。应急抗旱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严禁放水捕鱼现象。组织水资源调度,保持良好的用水秩序,最大限度地保障现有的城市生活用水、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2014年河南旱情的影响范围
邢窑村河南邢窑村是由9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一共930多口人。河南邢窑村缺水好几个月了,需要人下井去,用瓢一下一下地舀水。井里出水慢,舀满两桶水要半小时,村民们都是24小时排队取水。干旱最严重时,井口两边摆满了水桶,后来村民商量,每个人抓阄排号取水。 全村12口常年吃水的井都干枯了,仅留下康庄自然村的一口井,有的村民需要开着农用车在排队等待接水。 登封市唐庄2014年7月29日,河南省登封纸坊水库内,近十头牛在库底吃草。本来这里是一个中型水库,由于河南遭63年来最严重干旱,附近的群众把牛赶过来,啃一啃还算丰盛的青草。登封饮用水水源地纸坊水库几近干涸。登封纸坊水库干涸的河床上,登封市唐庄的很多耕地虽然有农业灌溉设施,但因缺水,根本无法使用。60多岁的范大爷说,从拦坝建库以来,这里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缺水。 嵩县陶村2014年7月30日,在嵩县陶村水库的库底,一位农民赶着羊群经过一处留有少量存水的深坑。位于河南省嵩县城关镇的陶村水库,是一座修建于1975年,以防洪、灌溉为主的综合性小型水库。2014年春季以来,当地的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升高,造成水库完全干涸。一座总库容量194.7万立方米的山区水库,现如今成了附近农民放牛、放羊的牧场。据了解,截止到2014年7月29日,嵩县连续79天累计降水量仅有69.5毫米,较历年同期相比减少74.7%。全县31座小型水库,已经干涸的有15座,其余16座水库总蓄水量也比2013年同期减少55%。 周口市川汇区2014年7月30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城北办事处出现的干枯的茄苗。 宝丰县在河南省宝丰县闹店镇后李庄村,成片玉米、烟叶卷曲发黄。省道南石线西边,两侧丘陵四百余亩耕地裸露,地面除了夏收过后浅浅的麦茬,见不到一丝绿色。村民表示,由于岗地不好打井,连通附近昭平台水库的主罐渠内也无水。水源条件太差,只能放弃,就差用眼泪浇地了。 宝丰县水利局抗旱服务队任晓培队长告诉记者,宝丰县有机井4000多眼,因连续三年大旱,已有2200多眼井出水不足。由于长期干旱,地下水位线下降太厉害,比以前低了5到6米,越打越深,现在普遍深度都在60到130米左右 在宝丰县周庄镇上王村,沟渠池塘干涸龟裂,五个手指都能插进裂缝。一台应急送水车停在村口。54岁的村民组长王书义说,因为干旱,村里600多亩玉米没种上,1300口人的日常用水主要靠外面送。 平顶山市 2014年6月2日,在拥有百万人口的平顶山市,城区对包括洗浴在内的特种行业实施停水,同时全面启用各类自备井。在平顶山市青少年宫附近,一家洗车店大门紧闭,不远处的洗浴中心也停止营业。 2014年7月24日,作为全市唯一水源地,白龟山水库水位就已降至正常运行的97.5米以下,但为了保障城区供水,经过特批仍然启用了死库容。这在全省防汛抗旱历史上,还是首次。 2014年7月30日水位是97.2米高程,31日已降低至97.18米高程,由于2014年年河南平顶山地区高温少雨,水位下降明显。30日开始,第二次动用死库容约30公分,640万方水只能使用大约十天左右时间。 许昌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2014年8月4日,许昌市水利局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许昌保障供水的“丢卒保车”措施。许昌市农村23.2万人,因旱造成临时吃水困难,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全市严重干旱面积达到50万亩。2014年7月28日,许昌市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许昌市水利局介绍,如果8月15日前,许昌市及北汝河上游仍无较强降雨对水源进行补充,许昌将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采取对造纸、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限制用水直至停产,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限量定时供应。许昌市水利局估计,若旱情持续,考虑到地下水位下降、浇水困难等因素,预计260万亩左右的秋粮能够达到基本产量。若旱情持续发展,将动员组织群众优先保证粮食作物,减少对辣椒、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浇灌次数。对已经绝收或有可能绝收的地块,尤其是禹州西部、许昌县西部、襄城县旱情严重地块,将引导群众主动予以放弃,重点保证生活用水。许昌市水利局有关人士说,许昌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2亿元。这批专项抗旱资金,主要用于机井维修、新打机井等抗旱应急工程,重点解决群众吃水困难问题。鹤壁自6月份以来,鹤壁市各县区都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记者了解到,浚县屯子镇门村行政村五个自然村3000多村民合用一口饮水井,平时自来水直接进家,6月以来突然停水,村民们有些措手不及,于是纷纷买来水罐,到有水的地方去借水或买水。而分布在火龙岗一带的其他村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鹤壁已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动用盘石头水库向下游开闸泄水,截至目前累计泄水1000万方;民主渠、工农渠、天赉渠等灌区、泵站加大引提水量全力浇灌。卫河沿线泵站,加强组织协调,提升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机井灌溉能力,开足马力日夜浇灌,努力扩大浇灌面积。鹤壁还利用现有的抗旱设备全力抗旱,同时积极搞好水利设施的维修,组织好对饮水困难村庄的送水工作,努力开展优质抗旱服务,保证群众吃水。6月份以来共出动抗旱服务人数560人次,提供抗旱机械135台套,维修水利设施1050处。驻马店自2014年8月4日起,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开始机割绝收的玉米。“7号就立秋了,季节到了;就是有水浇,也不结棒儿了。”村民含泪告诉记者:“(玉米)长在地里,耗地力;机割粉碎玉米秆还田,还能养养地,等待10月份种麦。”2014年8月4日,记者在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驿城区的沙河店镇、遂平县的文城乡、西平县的出山镇等乡镇走访,发现有60多台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绝收玉米。“收割一亩30块,一台一天收割100多亩。”机手彭长青告诉记者:他是遂平县文城乡文城村的,是第一天收割。“手机快被打爆了,五六天以后的‘活’也排满了。”“没棒儿的绝收玉米地,及时收割和秸秆还田,是一种科学举措。”西平、遂平和驿城区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专家们奔赴田间地头,指导重旱区的村民,正在对那些浇水也没救的玉米地进行收割,以确保地力不再被损耗。
2014年7月,8月国内外重大新闻
2014年世界杯、马航:悲喜交加的一年
对于刚刚过去的一年,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是就榜单来看,这无疑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百年也难遇的马航事件都在2014年留下是很深的印记。世界杯期间,熬夜看球几乎成了上班族和学生党的必备内容。
每一届世界杯都会给网友留下深刻的记忆,巴西世界杯也一样让人过目难忘,范佩西的经典进球、卫冕冠军西班牙惨遭淘汰、德国第四次捧起大力神杯……世界杯对5oy.cn网友具有如此强大的号召,更反映出国民对热点的积极参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东西变得触手可及,也激发了国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河南一水库,一夜间水位退却百米,专家考察后挖出何物?
引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有一些宝物被人们当作陪葬品埋在古墓里。而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随着地质结构的开发, 不少古墓都被相继的挖掘。而在这古墓里面就收藏着许多非常珍贵的宝物,从古至今的宝物或多或少的都被流传了下来,而仍然还有许多宝物埋藏在古墓里,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它们。而开采古墓这样一个行为是非常的严肃的,对于情况不明的古墓我们不能去动,因为或许里面有重重机关,会致人于死地。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专家来进行鉴定,专家说要选择保守,那么就不能开采。但是如果古墓有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专家也会选择去挖掘,进行修复,而且我国对出土的文物也是秉持非常严肃的态度。考古人员和地质开发的人去挖掘,仅仅需要通过他们手中的铲子,以及挖掘出来之后,对它们进行研究。水位下降,“真龙”现身许多古墓并不是专家发现的,而是在平常的施工或者突然出现的情况被发现。河南的一个水库里,仅仅过了一个夜晚,水位瞬间下降了100米,等到专家把现场封锁了,竟然挖掘出了6条“金龙”。河南的水库,处在河南一个干旱的地方,1978年的夏天,正处于炎热的干旱时期,水位瞬间就下降了100米。不过水终究有限,100米的水消失之后瞬间变得干涸了,迎面而入的是一滩滩淤泥。当地生活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很多小孩,他们喜欢去这个大坑里玩耍,不过一个小男孩突然发现了什么,回去叫人来帮忙。大人们把泥土中的东西挖出来,去除表面的泥巴之后竟然透露出一点点青铜器的绿色。所以他们都认为是发现了一些宝物,立马上报给了相关的部门。清理现场,鉴定宝物专家们立刻前往了现场,并且进行了封锁,通过他们的勘测,他们初步断定下面应该是存在一个古墓。随后便进行了地面的清理,挖出了许多的文物宝物,而在这些宝物当中,就有6条“金龙”,让专家们十分兴奋,随后便把这些文物带回研究室进行研究。果然清理完这些泥土之后,6条“金龙”流露出了它们的真实本色,原来这是一件青铜鼎,而且样貌极其稀少,保存相对较完整,没有受到很多的腐蚀破坏。而在它的身上就雕刻着那6条“金龙”,而且形态各不相同,刻画的都是栩栩如生。所以经过鉴定,专家初步断定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物。王子午的青铜鼎后来经过仔细的鉴定,发现这是楚王王子午所用的青铜鼎。王子午是楚庄王的儿子,自然这个青铜鼎就变得格外有价值,而这个青铜鼎也有了一个名字,就叫做王子午鼎。古时候,鼎作为一种炊器,经常被用来烹饪,煮汤。而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为重要的祭祀用品,而且作为尊贵人士的身份象征。慢慢的鼎也分为不同等级人所使用的东西,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象征,代表了这个人的权力高低。总结这尊6条“金龙”的青铜鼎,被楚庄王的儿子王子午使用,可谓是相当的珍贵,做工十分细腻,雕饰十分精美,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宝物了。尽管这样,我国仍然有许多宝物没有被发掘出来,伴随着古墓仍然埋藏在地下,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挖掘那些宝物,而是应该保护它们。没有被挖掘的时候我们要保护好地质结构,挖掘出来了之后我们要及时的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并且及时上交给国家,这样才是我们对一件宝物最好的归宿。参考资料:《王子午鼎》、《楚庄王传》
河南一水库,水位一夜间退去数百米,考古队赶来挖出了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文化和习俗一直延续了五千多年。而且还不断考古挖掘出了很多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都能够证明祖先的智慧。很多埋葬在地底的文物,例如瓷器、纺织品等也都在时代的变迁中重现天日。在这些东西中器皿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其中青铜器的发现最稀有。有研究表示,青铜器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时期,那时候的青铜器很流行,受到很多人喜欢。虽然那时的青铜器很多,但是流传到现在的青铜器却很少。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发现的青铜器那么少,但是稀有的青铜器为何却突然大量在河南一水库中发现呢?那今天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些事情吧。这事还要说到1977年夏天,那时河南省部分地区遇到了很大的旱灾。为了解决长时间带来的缺水问题,丹江口的水库决定开水闸放水来帮助百姓。但是这种做法也并不能解决问题,水库的水也没有办法去填补当时水资源的短缺。在这些旱灾地区,其中淅川县受到的旱灾最是严重,水库旁淅川县内的水位居然在一夜之间就褪去了数百米。县内的很多河流都完全干涸,没有一点水。当时正是河南种粮食的时候,缺水让很多农民都开始担心收成。而且旱灾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毕竟还是要喝水的。但大人们的担心丝毫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玩心,便有一群孩子十分开心地在已经干涸的河床上面玩耍。在一天,这群孩子还是向往常一样去河床上玩耍。在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却一不小心被河床上露出来的东西绊倒了。孩子们好奇心都是比较重的,看到河床凸出来的东西就想把它挖出来看看。于是孩子们便一起挖掘,但是这个东西太大了,孩子们挖了许久都没能挖出来。等到孩子们回到家中后,便把这件事情当作日常小事告诉了父母。大人们听后也感到很好奇,毕竟在这之前没有人看到过河床下面有什么东西。于是大人就跟着孩子一起去看看,大人肯定要比一群小孩有力气。大人就一起想要把这个东西挖出来,挖出来之后大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个被挖出来的不明物体被村里面的长者看见了,长辈们都是见过很多东西的,自然也知道得多一些。长辈们认为这个应该是青铜器,其他村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识到事情的性质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上级领导。这也可以看出来当地村民的淳朴,没有要隐瞒的意思。接到消息后,考古队便很快赶来了,他们也想知道这到底是不是青铜器。经过一番检测后,有关人员表示这个不明物体就是古时候的青铜器。而且专家们还说,这下面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青铜器。于是专家便继续往下挖掘,不出所料就在下面挖出来了一个古墓,但是这古墓都被盗墓贼盗过了。专家们就只能对这座古墓进行修复,而且考古专家在其中一个墓室中挖出了六条“金龙”。这六条“金龙”镶在古鼎上,是用古法造出来的,十分的精美。与此同时,还在墓中发现了其余六件青铜器。这六件青铜器都是用古法失蜡法铸造而成。这些青铜器的发现对于我国考古来说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带来了更多对青铜器的研究资料。后期,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这座古墓应该是楚庄王儿子王子午的墓,因为鼎在古代不是平常人家可以用的东西。这些东西象征着墓主人高贵的地位,王子午的身份也是匹配的。这些青铜器的发现不仅是历史的象征,也是对考古探索的激励,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古代工艺的制造技术。
郑州城市缺水吗
你说郑州缺水,看来你并不了解郑州。事实上,郑州是中国北方水资源最有保障的城市之一。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城市相比,可以说,郑州是富水城市!北京、天津等才是真正的缺水城市!为什么呢?
第一,郑州紧邻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黄河。可能你从有关报道看到过,去年和前年,天津供水紧张,不得不从黄河山东段紧急调水入津。黄河水流入天津,津门老百姓欢呼雀跃。黄河距离天津有多远?最少也有几百公里吧?郑州市距离黄河有多远?如果你最近来过郑州北部,就会发现,郑州市建成区的北部距离黄河仅仅只有5公里了!这几年郑州市北移东扩速度相当快,市区向北早已越过连霍高速,向黄河进逼!目前离黄河还差5公里!照这样的速度,市区抵达黄河南岸用不了几年了!
第二,黄河作为北中国第一大河,目前已解决了断流问题。黄河曾经断流,一般在山东境内,最远曾在开封断流。但到今年为止,黄河已经连续6年没有断流!为什么呢?因为国家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全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对各省规定了用水指标、黄河在各省交界的最低流量指标。统一调度的6年,也是黄河告别断流的6年
郑州城市缺水吗
你说郑州缺水,看来你并不了解郑州。事实上,郑州是中国北方水资源最有保障的城市之一。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城市相比,可以说,郑州是富水城市!北京、天津等才是真正的缺水城市!为什么呢? 第一,郑州紧邻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黄河。可能你从有关报道看到过,去年和前年,天津供水紧张,不得不从黄河山东段紧急调水入津。黄河水流入天津,津门老百姓欢呼雀跃。黄河距离天津有多远?最少也有几百公里吧?郑州市距离黄河有多远?如果你最近来过郑州北部,就会发现,郑州市建成区的北部距离黄河仅仅只有5公里了!这几年郑州市北移东扩速度相当快,市区向北早已越过连霍高速,向黄河进逼!目前离黄河还差5公里!照这样的速度,市区抵达黄河南岸用不了几年了!第二,黄河作为北中国第一大河,目前已解决了断流问题。黄河曾经断流,一般在山东境内,最远曾在开封断流。但到今年为止,黄河已经连续6年没有断流!为什么呢?因为国家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全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对各省规定了用水指标、黄河在各省交界的最低流量指标。统一调度的6年,也是黄河告别断流的6年。
河南哪个地区发达?
这种题还是数据来得一目了然,虽然不代表全部,但是拿来参考确实最合适的。从图中来看,总量郑州洛阳南阳许昌周口前五位,但是人均郑州济源三门峡焦作洛阳在前五位,而焦作总量第七,许昌人均第六所以总体上来说也只有郑州和洛阳焦作许昌比较发达,所有的第一直观印象我会选郑州洛阳开封,这是河南知名度最大的几个城市。
河南为什么容易干旱
河南容易干旱是因为河南区域属于中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处于季风边缘区,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往往会影响到雨带的分布。河南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河南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条。
河南为什么干旱少雨呢?
河南干旱少雨不是一年两年了。因为河南区域属于中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处于季风边缘区,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往往会影响到雨带的分布。今年的芝麻连种三回出土延迟,掀开土层没有半点润土。不少人秋种不上都因干旱闷热少雨而延误。沟河干枯井水下沉,候听预报今有雨明有雨终了个别地区滴雨末落。不少农民延误秋期焦急万焚。述说河南为啥干旱少雨,一句话还是内地缺少润气,生态江河缺少吸湿内存,潮蒸困难达不到库湿内需。一、反正我总觉得河南缺少降雨,不及江淮、两湖一带肯降雨。为主地势较高,太行山、大别山、南部秦岭总会折叠风雨,阳挡四周风雨向内地通透灌入。易至造成内地干燥、地下水位下沉,上空蒸发困难、草木缺乏水气库存,这就迼成了河南常年干旱少雨的重要原因。你象江西湖北湖南,人家那里象个雨布袋、江河满满草林密布吸湿内存臃足可供高空频繁蒸发。年年如例河南这边下小雨人家那边下大雨,河南不下雨人家三天两头雨,河南土层干燥人家坑多湖满大脚一跺就能跺出水。河南的庄稼发旱,而人家的庄稼老把水喝得饱饱的。总之,正因南方有较好的造雨条件,而河南没有、这就是干旱少雨的其中原因。二、有人说天气干燥少雨是天赐良机,但我认为科学改造自然应为胜举。空中新雨来源于江湖蒸发,林木生态吸存,应多植多被充灌塘湖河网,有效提升地下水位。严防地水流失,有利大地蒸发造雨。再者有条件也可引黄南下开挖上游环豫河。灌入大小沟道河塘,确保大小河道烟波缭绕,该怎么实现这一创举何愁河南干旱无雨呢?三、以上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干旱少雨的基本现状,望三思而后行。
上一篇:海尔电器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