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好看吗
《唐山大地震》电影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不是真实的。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张国强和陈瑾等联袂出演。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扩展资料:角色介绍1、李元妮李元妮是纺织厂女工,一对龙凤胎的妈妈。在地震中选择救弟弟方达,放弃姐姐方登。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坚强生活。2、方大强方登方达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是李元妮的丈夫,原是唐山的一名卡车司机,在地震来临时,为了救李元妮而被拖垮的铁塔压死。3、成年方登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王登,因为劫后余生的她被王德清所救。长大考取了杭州医学院,求学中与一名研究生发生关系,成为一名单亲母亲。4、成年方达李元妮的儿子,女主角方登的弟弟方达,与张静初饰演一对龙凤胎的姐弟。他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山大地震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真实故事吗
电影《唐山大地震》被解放军在地震中救起来的方登长大后找到自己的家人,母亲因为自责跪在她面前,随后方登跟着弟弟找到了自己的“墓地”,方登告诉弟弟这个墓要留着,以后自己就葬在这里,最后母女相拥痛哭。《唐山大地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2010年7月于河北唐山举行全球首映。讲述了在大地震中埋着的两姐弟只能选择救一个,母亲最终选择了救弟弟,后来被抛弃的小方登奇迹生还,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与家人重逢,站在自己的墓碑前,方登最终选择原谅了自己的母亲。俗话讲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相信电影中的母亲在面临两难选择时也是经历了强烈的心理斗争,但是不论做出什么选择,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方登的母亲都会带着谴责生活下去。相信被抛弃的女儿方登在这三十多年来已经原谅了母亲的做法,确实在那个严峻的情况,换做谁都会经历挣扎,但是现实太残酷,二者只能选其一,其实这时候选择的人才是最痛苦的。
唐山大地震感人,还是惊天动地感人??
唐山大地震感人。7·28唐山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的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抗震精神它属于唐山,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唐山大地震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事件,在这场灾难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女孩叫赵晓芳,是一个劳动模范,她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和两个弟弟,但她依然坚持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希望,她自己也被救援人员救出后被送到医院,但她最后还是不幸去世。她的故事感动了全国人民,她的坚强和勇敢成为了灾区人民顽强和乐观的象征。还有很多普通人在救援中英勇奋斗,为了拯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尽尽自己的努力,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值得我们铭记。
韩国的灾难电影《潘多拉》好看吗?
韩国的电影我一直是比较喜欢看的,很多骗子拍的都很好,尤其是灾难片,警匪片都非常的精彩,结局一般很多都会让人有多反思。在一些年前,韩国取消了电影的限制还是什么,然后韩国电影出现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丝毫不比好莱坞的电影逊色。《潘多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KfXVVk3kxV5Rn8XChO5tg?pwd=cfdg 提取码:cfdg 电影《潘多拉》讲述了韩半岛遭遇史上最强地震,并引发核事故后,人们为了活命想尽一切办法对抗灾难的故事,该片是韩国首部涉及核事故的灾难电影。
如何评价韩国描述核灾难的电影《潘多拉》?
尽管存在大段颇为俗套的韩式煽情,但《潘多拉》依然称得上是一部精彩感人的灾难片。更何况,这部影片还有超越国籍的现实意义。当观众通过照片新闻、史料,回想起那些曾经在异国发生过的可怕景象,便能严肃地意识到这绝非一个用来催泪的虚构故事。相反,它警示我们在地震海啸、山洪等天灾对人类的威胁已由于预报和避难措施的到位而大大降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无法抵抗的灭顶之难,讽束的是,这份威胁的来源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核资源。《潘多拉》中这场因人祸酿成的悲剧,将重新书写我们的恐惧和无助。影片把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将发展核电作为支柱产业的小镇上,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为发展做牺牲品的资源血汗工厂,以自身的凋敝和闭塞换来大城市的经济腾飞。码危险能源带来来观收益的同时,亦埋下了活火山般不定时爆炸的隐患。随着事态恶化无法控制,全体国民都被迫与这座核纯镇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同尝了因追求过度发展而忽视乃至无视安全保障的惨痛代价。2014年岁月号的沉没让世人看到,一场突如其睐,死伤惨重的灾难对这个小国的打击有多大,这让《潘多拉》中呈现的核泄漏后举国陷入混乱和社会动荡的场最有了极高的可信度。辐射扩散的死亡阴影步步逼近,潮水般慌不择路的逃命人群,转眼沦为废墟的家园故土,都成了人间炼狱的惊悚写照。当人们呕吐,出血,全身溃烂,即便僻上笨重的防护服也无济于事时,知道看不见的死神正悄无声息地在大地上降临。
唐山大地震的作者
《唐山大地震》的作者是关仁山、王家惠。《唐山大地震》是由关仁山、王家惠共同创作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通过地震局、医院、部队、居民及市委、市政府等一个个单元在震前、震中和震后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唐山人善良与纯朴的人性和百折不挠的唐山精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关仁山、王家惠都在30余年前亲身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此后又都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年富力强,因之得以文学形式深刻表现唐山大地震。作者简介关仁山,唐山市丰南区人,前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他的文学代表作有小说《船祭》、《苦雪》、《天高地厚》、《九月还乡》等。他曾三次获省文艺复兴奖、三次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王家惠1977年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电视剧《感情》、30集电视连续剧《曹雪芹》、文学随笔系列《红楼百问》等。王家惠,男,唐山市丰润区人,著名作家,红学专家。1993年起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曹雪芹的研究,在《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曹雪芹祖籍新丰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唐山大地震的作者是谁
《唐山大地震》的作者是关仁山、王家惠。《唐山大地震》是由关仁山、王家惠共同创作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通过地震局、医院、部队、居民及市委、市政府等一个个单元在震前、震中和震后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唐山人善良与纯朴的人性和百折不挠的唐山精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关仁山、王家惠都在30余年前亲身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此后又都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年富力强,因之得以文学形式深刻表现唐山大地震。作者简介关仁山,唐山市丰南区人,前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他的文学代表作有小说《船祭》、《苦雪》、《天高地厚》、《九月还乡》等。他曾三次获省文艺复兴奖、三次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王家惠1977年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电视剧《感情》、30集电视连续剧《曹雪芹》、文学随笔系列《红楼百问》等。王家惠,男,唐山市丰润区人,著名作家,红学专家。1993年起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曹雪芹的研究,在《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曹雪芹祖籍新丰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电影唐山大地震评价如何?
时代感,是历史灾难题材电影的根,从“讽刺”中来的冯小刚,早年用戏虐的喜剧来建立普通人的时代感,后来用宏大的悲剧来建立一代人的时代感。但到了《唐山大地震》,情况变得棘手起来。它是如此熟悉——毕竟,唐山大地震才过去了40来年,却又十分模糊——毕竟,很多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特殊的历史。冯小刚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将历史的宏大与厚重,与人性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的联系起来。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人性是伟大的。作为“拍啥啥就成”的国内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冯小刚用他独有的敏锐与睿智,嗅出《唐山大地震》的独特,在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无常之间,他准确找到了令人动容、感人肺腑的感情宣泄点。《唐山大地震》的片名虽然宏大,但唐山大地震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背景。正如电影的英文名叫做《余震》,地震固然可怕,但活着才是一切的开始。本片聚焦于地震面前一家人的分离与重逢,这与原著小说的脉络不谋而合:将灾难带来的一瞬间的巨大破坏力,通过两代人的心灵纠葛表现出来。冯小刚的聪明之处在于,把灾难场面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在灾难之后,带着内心创伤的人们如何的生活。毕竟,房子塌了还可以重建,感情和信仰塌了,一辈子就完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天灾,实际上只有短暂的23秒,但对片中的一对母女来说,是漫长的32年。人是有感情的,灾难面前“救小的还是救大的”的人生选择,任何人都会犹豫、彷徨,无力抉择。正因为电影设计了这样一个剧情爆发点,才会令很多观众陷入情感的纠结,并引出跨度三十年的故事。《唐山大地震》中,将故事的主线清晰的划分为三个段落,分别是母亲李元妮、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他们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却因“救小的还是救大的”的艰难抉择,而遭遇了不一样的人生际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姐姐的“幸运”的,被解放军基本完好的救出来,和军官养父母幸福、甜蜜的生活了这么多年,上了大学,当了单亲妈妈,却依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陈道明饰演的养父,看起来是个功能性的角色,但那种发自内心的隐忍和包容,对养女的关爱有加,以及触及底线的无力感,让姐姐这条主线变得充满戏剧性。徐帆饰演的母亲李元妮,是本片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当年,为了救小的不得不放弃大的,这是她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冥冥中,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没有死,可以说,是一个母亲矢志不渝的直觉,支撑他走过了震后的三十年。影片最后,失散多年的母女在父亲的墓前再次相见,这是本片最具情感色彩的段落。徐帆极富爆发性、具有层次感的一段“哭戏”,仿佛将半辈子的感情一股脑的宣泄了出来,不由得让观众动容。虽然冯小刚在感情戏的处理上,做到了尽可能的克制、内敛,但依然无法摆脱苦情戏最大的弊端——煽情。在巨大的悲情面前,无论是本片的感情走向,还是徐帆饰演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的向悲情色彩上偏移。此外,本片试图将人物的感情走向,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但从最后的成片来看,这种尝试是失败的。过分渲染的感情,冲淡了时代性这个关键元素,观众的所思所想,全部都是围绕着一对母女的感情纠葛,选择性的忽视了不同时代背景带来的异同。
求唐山大地震影评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当看到预告片中小女孩从雨中废墟中醒来,周围一片伤亡景象,哭着被人抱走的镜头时,“母亲”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泪:“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这种情感像喷泉一样从我的身体里爆发出来,很久都难以释怀。”“女儿”张静初在看完预告片后也激动地流下泪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冯小刚透露,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给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个“催泪弹”的评语,大概算不上不礼貌,还算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描述。电影的故事虽然起自一场记忆犹新的天灾,但如果只是一部灾难片,故事的演绎要脱开“形式大于内容”的套路,难度要大得多。冯小刚对此有清楚的意识,所以他给影片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讲一个带着心理困局的家庭跨越30年的恩怨冷暖、亲情善意与离散聚合,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一切得以释放。观众浸染在一波强于一波的感伤气氛中,必然涕泗难掩。
影片赏析
不计成本打造地震场面 众主创忆重拍经历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非传统意义的灾难片,“如何真实表现那场毁灭一座城市和几十万人生活的灾难”依然是整个创作团队必须直面的难题,实际情况也是困难重重,几经跌宕。“最艰难是对整个地震氛围的营造,这个效果的营造对技术要求很高。我们的电影工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请韩国的、英国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块儿来做这个事。” 导演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关于冯导提到的“地震氛围”,监制陈国富也曾表示,“如何在技术层面真实反映地震实况,这个挑战远超出华语片技术水平。过去我们拍地震只是抖镜头,演员在想象中跟着动,镜头跟演员的震动无法同步,然后通过很多短暂的镜头连接在一起,眼尖的观众能察觉不是整个场景在晃动,是虚拟的。如果要达到真实的效果,要把景搭在整块能震动的装置上。另外,景还要分成震前跟震后,震垮的景不能单纯用爆炸完成,必须符合灾区的情况。电影中这短短几分钟的戏全是突破。” 在谈到拍摄地震场面的投资时,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首次回忆起了这次的重拍经历:“一开始我们运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来拍摄,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颤等场面,用传统拍摄方法会限制导演的画面感,因为这种方法通常不会有大场面的感觉,尤其是没有一个连续感。首先观众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别,其次镜头是不连贯的,这个肯定会严重影响视觉冲击力。所以我们最终经过权衡决定更换另一种拍摄方法。剧组动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拍摄设备,让景别的大小和镜头的连续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标准,但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们的拍摄期拖长了一个多月。” 据悉,王中磊先生所提到的“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学名是自英国的Motion Control摄影机(简称mcc),这种昂贵设备以前只在拍广告时使用,它的原理是把机器放置完毕,把整个长镜头设计好,以后这个机器则可以不动,一层一层拍,每次完成一个镜头为六层。因为机器不动,人在那一遍遍拍,从现场看完全是人为机器服务。据制片人胡晓峰透露:“这台设备一天至少人民币五万,因为需要提前试验和安装,从英国来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加上他们的差旅和指导费,就可想而知这个镜头是多少钱了。” 冯小刚导演透露,“因为mcc能保证每一次镜头运动的速度、角度和上一次的轨迹完全一模一样,所以《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高难度的特效镜头,需要6次拍摄才能把镜头合成在一起做出效果,都是依靠mcc完成。” 大制作非唯一卖点 “以情动人”是核心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虽然是大额投资的成果,也是第一部国产IMAX电影,并在特效制作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真正打动人的是这部电影中流淌的浓浓的中国式亲情。 电影总制片人王中磊表示,“《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兄弟单片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在制作部分的绝对投资上也应该是华语电影最高的之一,我们片中的演员没有大明星没有高片酬,预算几乎都花在了制作上;同时影片是对电影类型的一种新的探索,我们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感动所有的中国观众,尤其在看到成片之后我们觉得它比预期的更加触动人心。” 影片总监制陈国富表示:“讨论《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如果关注点只在Imax或特效方面,会偏离了影片真正的力量,这部电影的核心还是情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同时,一部成功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商业电影更多是兼具时代性和现代性的,而〈唐山大地震〉虽然讲述的70年代开始的故事,但放在中国的当下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义,他还提到:“《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关于地震的,他是关于我们要怎样重新确立对家人和家庭的爱。这个提法在现在特别有价值,在中国走过一世纪的苦难后特别有意义,比强调人均收入提高还有意义。《唐山大地震》不需要跟任何好莱坞的大片作比较,它就是一部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十大媒体主编深情寄语“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围绕一个家庭在经历灾难之后的聚散别离,时间和地点的跨度沿着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延伸开来,堪称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诗,如同冯小刚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电影。往往拍灾难片会拍成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我们这部电影,我希望它是内容大于形式。当然我们也会给观众看到那些非常有冲击力的画面,包括在视听上的冲击力,这些手段我们都会有。但是我们更希望把观众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我觉得这部电影,它真正震的不是这些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凭借特殊的情感力量和主创们的创作诚意,部分媒体主编在看过电影之后,特地联袂送上深情寄语,诚恳又情真意切,再次证明中国人对于“亲情”这个永恒主题的不断思考和坚持。 《唐山大地震》带领我们回到了电影的原点,它让人痛快地哭,之后让人破涕成笑,它让我们知道,电影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有生命力,能感动人,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反复回想的电影。
帮你粘的!呵呵!你也可以利用我们强大的百度来了解哦!
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哪个严重
从伤亡人数、震级、破坏性、波及范围、灾害损失、救灾难度等各方面来讲,汶川大地震更严重。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8级,造成24多万人遇难,16多万人重伤,汶川大地震的震级是8.0级,造成近7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37多万人不同程度受伤。
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哪个严重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北京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当时是凌晨,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造成了24多万人死亡,死亡人数排在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造成近7万人遇难,37万人不同程度受伤。
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后,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哪个更厉害?
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地震级别都很高,哪个更加厉害?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地震级别很高的地震,其中汶川大地震有8级,唐山大地震有7.8级,从地震的震级上来看,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其伤亡的程度却有一定的区别。从地震的数字上来看,唐山大地震的级别要略小于汶川大地震,但是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都要高于汶川大地震,为什么地震级别低的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反而比汶川大地震还要高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唐山大地震发生在晚上,大家都在熟睡中,对于地震的反应没有提前的预支,且感知到地震后甚至还没有清醒,从而耽误了最佳的逃离时间。我们都知道,地震后会导致水电的故障,加上是在晚上,黑暗的环境也增加了逃跑的难度。而汶川地震虽然震级较高,但是发生在下午,能够及时发现地震的来临,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早于汶川地震,那个时候,各种手段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十分完善,第一个就是地震的预报能力,没能够及时的预测到地震的到来,在地震来临时之后,由于通讯手段并不发达,不能及时向外界传达地震的来临,也使唐山大地震的伤亡损失更为严重。而汶川地震的时候,首先预警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发生地震之后也能及时对外传达,请求援助。并且,在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也积累了很多关于地震应对方面的经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演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地震来临时的伤亡情况。在者,出现唐山大地震之后的这些年里,也有了更好地应对地震的措施,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里,中国社会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不管在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国家都有足够的势力去支援地震灾区,能够有坚实的后盾去帮助灾区重建,最大可能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设施的损失。地震是地球的一个自然过程,地震虽然可怕,但也不是妖魔鬼怪,丝毫没有应对的方法虽然灾难性地震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也要认真参加地震演练,掌握地震时的逃生技能,如果不行所在地区发生了地震,也不要慌张,要乖乖的躲在墙角或者坚固的家具下面,尤其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不要因为恐慌就胡乱逃窜,要等危险彻底过去安全的时候再出来。要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子弟兵,就算地震真的发生,他们也会尽最大的能力去保护我们。
唐山大地震真实原因
唐山大地震原因是因为唐山处在环渤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频繁,板块撞击造成了地震。唐山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比较严重的一次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迅速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在唐山大地震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在问唐山地震的原因,事实上,根据专家的结论,唐山地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板块运动。据权威专家介绍,板块运动是人类地震的主要原因,唐山地处中国环渤海地震带,南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在这条地震带中受到频繁挤压,使得板块运动异常强烈,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板块运动变化较大的时期,唐山地处地震带中心,是地震多发区,使得地下岩浆喷发。其实,唐山大地震的原因也应该包括唐山市本身的原因,因为地震发生在唐山工业城市,据专家介绍,唐山市周边郊区受灾并不明显,但唐山市中心人口密集区损失十分严重,这是由于唐山市中心人口活动相对较大,导致地壳板块运动和挤压沉降,使唐山地震人口密集区成为重灾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1、唐山地震发生在河北省的工业城市,人口分布非常密集,所以损失惨重。唐山大部分建筑基本倒塌或严重受损,铁轨扭曲如蛇,导致表面出现大量裂缝。此外,大量崩塌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伤,4204名儿童在此次地震中成为孤儿。2、唐山地震时,强震造成交通通讯中断,城市开始停水停电。此时,唐山救灾最紧迫的任务是抢修供水、供电设备,恢复交通。另外地震发生在盛夏,天气非常炎热,天上下着小雨,人和动物的尸体在这种环境下会迅速腐烂。因此,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应采取控制疫源、接种疫苗等措施,提高人们的抵抗力。3、唐山大地震后,邻近的天津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波及到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等14个地区,受损区域半径甚至达到了250公里。
唐山大地震真实原因
主要原因是唐山处在环渤海地震带上,由于板块运动频繁,从而发生地震。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持续约23秒,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导致死伤惨重,经济损失超30亿元。
此次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整个唐山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
上一篇:深泽房屋出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