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唐朝新闻联播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26 02:14:07编辑:莆仙君

成都交通广播午夜末班车前面那个节目是什么节目,谁主持的。他的名字好像叫汤潮。

时间 周 一 至 周 五 周六、周日
00:00 -01:00 午夜末班车
01:00 -01:59 声音播客
06:00 -06:30 幸福老爷车
06:30 -07:00 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07:00 -07:30 大城小事
07:30 -08:00 新闻早报(交通新闻) 、路况 一周要闻回顾
08:00 -08:20 成都新闻(本地新闻)、 路况
08:20 -08:30 天府龙门阵、路况
08:30 -09:00 新闻快递(国际国内新闻)、路况
09:00 -09:57 车行天下
09:57 -10:00 新闻快车
10:00 -10:57 我爱我家 超级星期天
10:57 -11:00 新闻快车 超级星期天
11:00 -12:00 平安成都 超级星期天
12:00 -12:30 交广财经 笑傲江湖
12:30 -13:00 酷体育
13:00 -13:57 王宏有约 欢乐出行
13:57 -14:00 新闻快车 欢乐出行
14:00 -14:57 环球音乐嘉年华 娱夫在线
14:57 -15:00 新闻快车 娱夫在线
15:00 -15:57 914帮帮忙 15:00-15:30午后书香
15:57 -16:00 新闻快车 15:30-16:00戏说人生
16:00 -16:57 4S大本营 16:00-16:30 4S大本营
16:57 -17:00 新闻快车 16:30-17:00 汽车新鲜汇
17:00 -18:00 飞哥欢乐派
18:00 -19:00 时尚手册
19:00 -19:30 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19:30 -20:00 730演播室
20:00 -21:00 与你同行 音乐周刊
21:00 -22:00 缤纷车世界 都市情调
22:00 -22:59 心情加油站 都市情调
23:00 -23:59 夜夜夜声音杂志 叫唐朝


新闻联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播出的?

《新闻联播》

  发展史

  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这就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79年9月1日,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1980年,随着《新闻联播》的改进编排,《国际新闻》逐渐并入《新闻联播》。与此同时,《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央视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央视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由此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

  1981年10月1日,央视开始在《新闻联播》之后播送天气预报。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时提前到19时的《新闻联播》里发布,从而确立了这一栏目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位驻站记者。

  1984年~1987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并加强了国际新闻的报道。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央视在美国建立了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实现同步编排播出。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古代没有生产报纸,“新闻”是怎样传播的呢?

报纸并不是传播新闻的唯一渠道,自打人类有语言,新闻就可以传播了,比如哪里有只猎物,哪里有敌人来犯,哪里有人受伤,这些都可以口口相传;有了文字之后更是了不得,发生的事情,得到的经验教训都可以记录,可以传播,可以流传,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新闻传播。办报纸是后来的事情,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主要是官报,从中央到地方,一级一级抄送发放。宋代的时候得到发展和完善,称为邸报,由各地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传发。后来,民间收到影响和启发,也开始办了小报,虽然不是官方的,很多都是手写的,但是内容更加多面,深受吃瓜群众的欢迎。所以古代人并不是没有办报纸,而是办不到像现在这样专业全面,首先纸张和印刷工艺就限制了报纸的发行,这块成本很高,普通阶级也没法购买,只能小范围传播,而且古代舆论远没有现在这么自由,使民不可知是一直以来的政策,所以也不敢随意写,随意发行,想想文字狱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至于新闻记者,只能向古代各种文字工作者致敬。春秋时候就有专门的人负责采集,主要记录和君主相关的各种会议和大事,然后公布或者存档,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雏形了吧!古代的各种史书也有大量有价值的新闻,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报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现在传统纸媒也日渐式微,网络传播受众更广,速度更快,已经成为我们每日生活必须,这就是传播手段在不断改进的证据。

在古代并没有报纸,那新闻是怎么传播的?

自有人类便有新闻传播大约在一百七十万年前,我国已有远古的人类活动。这些原始人类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抵御猛兽的袭击,为了生存,他们需要进行思想交流、传播消息,用以协调行动。比如发现猛兽,就呼叫伙伴前来围猎或者及时躲避。于是,在共同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逐步产生语言和新闻传播。因此可以说,新闻的本源是人类在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发生的事实,自有人类便有新闻传播。原始社会没有文字,社会上发生的新闻只能通过口头从两个方面传播出去:一是横的方面,一传十,十传百,传向四面八方;二是纵的方面,一代人一代人地口耳相传。例如,有巢氏发明“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学会熟食;伏羲氏教人结网捕兽,驯养牲畜;神农氏尝百草,发明医药;以及黄帝战胜蚩尤,大禹治理洪水,尧、舜、禹实行“禅让制”等等,这些故事就是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然后记上古籍的。它们的真实性虽然尚待研究,但是,这些口头传播,无疑向我们传递了极其珍贵的中华民族祖先早期的信息。后来当我国汉字基本成熟的时候,新闻传播有进一步的发展。《申报》早期主笔秦理斋,1922年在他写的《中国报纸进化小史》中认为,早在商周之际,我国已有新闻事业的萌芽。说那时“政府已设置专官,春秋二季,出巡列邦,采风问俗,归而上诸太史。”大体上今天传下来的上古诗歌、国语、国策,都是当时新闻传播的结果。我国其他不少研究新闻史的学者也同意这个看法,认为“采诗”和“采风”,就是古代的采访活动。

上一篇:王潇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