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概况
广东省梅州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和福建的福州比起来怎样?
1、梅州基本上还处于农业阶段,对于工业化只有梅县能沾上边。2、梅州人相对淳朴,治安是广东省最好的(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毕竟人员没那么复杂,大多数是本地人。3、梅州人的生活水平总体上是偏低的,只是城镇的居民好一点。4、交通方面:有梅揭、梅河、天汕、环城高速城东-扶大-三角段、兴畲等高速公路,有广梅汕铁路(广州-梅州-汕头)和梅坎铁路(梅州-福建坎市),境内有可起降波音737飞机的梅县机场,目前正在进行扩建。扩建以后,将开通至国内40多个城市的航班,包括梅州-高雄的直航包机。5、梅州的经济在广东是倒数一二的(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03亿元)(我是地道的梅州人,从小到读大学都在梅州,有不清楚的可以再追问!) 对于福州,就说几点:1、它是福建的省会,但不是全省经济中心(2010年福州市生产总值达3068.21亿元,这数据远大于梅州的)。2、交通:福州火车站开行旅客列车46对,其中普速列车19对、温福动车组5对、福厦动车组22对。每日始发至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天津、沈阳、郑州、西安、广州、济南、成都、重庆、贵阳、长沙、武汉、南昌等18个省会城市和苏州、商丘、无锡、株洲、徐州、深圳、洛阳、青岛、宁波、温州等主要城市。日均到发旅客6万人,春运最高峰日到发13万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简称福州机场,IATA代码为FOC,四字代码:ZSFZ。长乐机场为福建省主要的国际机场,是我国航空国际口岸之一。3、人民生活水平应该远优于梅州的,毕竟是省会。(我不是福州人,不敢多说,抱歉!),明白了吗?
梅州属于什么城市?
梅州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梅州,广东省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 23°23'~24°56',东经115°18'~116°56'之间。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市政府设在梅江区江南新中路。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也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梅州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梅州市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543.79万人。扩展资料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梅州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梅州境内长343公里),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4691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梅州境内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4061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长323公里(梅州境内55公里),流域面积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333平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参考资料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网-梅州概况
求梅州市各县各镇的历史文化详细介绍
我对砂田镇的历史比较了解。
元朝以前,现今砂田镇所辖地主要是畲族人的聚居地,没有历史可寻。元朝初年,不服蒙古人统治的畲族人成立了一个割据政权,以现在的梅州市所在地为国都,经蒙元军队围攻三年后终于城破国灭,蒙元对畲族人灭族,几乎被杀光,只有极个别的漏网份子逃去了云南贵州海南之类的更加偏远的地方避难,因为几十年后元朝就灭亡了,又有极个别的畲族人的后代回到故土。现在,丰顺县的潭山(现归潭江镇管辖)还有2000左右畲族人。明朝中期,汉族人逐渐入居现今砂田镇所辖的地区,这些人主要姓廖、梁、李。现今砂田镇人口最多的杨、陈二姓人主要是清朝初年迁入的,畲族人(姓:蓝)已经消失,但,还留下了一些地名还没有湮灭,比如,叫“蓝屋排”的地方就是以前那些姓蓝的畲族人的村庄所在地。现今砂田陈氏大多数人的共同祖先是大汉奸吴六奇(吴钩)的副将(相当于吴钩所在野战军的副军长),清初他协同吴钩,帮着满族人围剿汉族人的复国英雄们。比如,郑成功的部将们攻下了潮州等地后就是他们替满清给打走的。姓杨的人的大部分共同祖先也是大汉奸吴钩的帮凶,任吴钩的参将(相当于吴钩所在的野战军的参谋长)。这些汉奸的帮凶们在原居住地肯定会遭白眼,因此迁到粤东最高峰的山沟里来定居了。那个吴钩的副将原是梅县白宫(现归西洋镇下辖)人,那个吴钩的参将原是丰顺县丰良(当初叫潮州府汤田乡)人。
砂田镇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人就是中科院院士李国平教授,他1911年出生在砂田镇黄花村,是个裁缝的儿子,1933年在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留学日本、法国,抗日时期回国任教。他在数学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院士(当初叫学部委员)。因为在解放初土改时期,家乡人把他的结发妻子当地主婆揪斗游村以至受尽屈辱后上吊自尽了,他自解放后不再回家,即使到了只有几十公里远的梅州也不愿再踏足故乡一步。他于1996年逝世于武汉。他的后人在加拿大多伦多、武汉等地,几乎个个都是学术界的出类拔萃人物。
至于有些在官场上混得副省级、厅级、处级的人和商场上混成了亿万富豪的那些人不足挂齿,在此略过。
梅州的历史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可能字数不够,但能帮你了解梅州额,望采纳,谢谢
祝新年快乐,不懂可以继续问我
梅州市水资源的特点
12.3.1 人均水资源数量不大如前所述,梅州市水资源总量(含过境客水)为257.22亿m3。但是,在进行地区间水资源比较时,只能采用河川径流多年平均本地水这一指标,据1993年同期数比较,梅州市人均水资源量2876m3,高于全国人均2630m3的水平,但低于全省人均3077m3的水平[3],而与世界人均水量8840m3[4]相比则更是相去甚远。12.3.2 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是由大气降雨转化而成的,因此,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大气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在时间分布上,梅州市境内雨季长,降雨充沛,年平均雨日150天左右,年降雨在1400~2500mm之间。年内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70%~80%,其中5~6月更为集中,形成极明显的汛期;10月至次年3月为干旱期,其各月平均降雨均小于100mm。梅州市降雨的年际变化也大,如丰顺汤坑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78mm,最多年为3093mm(1961年),最少年为1262mm(1956年)梅州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梅州市水利局,1996),P.5。。年内雨量集中以及年际降雨量差异大使梅州容易形成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迎风面多于背风面,春季北部降雨比南部多,夏季却比南部少。在地区分布上,莲花山以南的丰顺县降雨较多,属全省径流深等值线高值区,等值线为1600mm;莲花山以北的五华、兴宁、梅县盆地(梅江区)较少,属全省年径流深等值线的低值区,等值线为600~800mm,而项山以南的蕉岭、平远、梅县北部山区则又有所增加。这一特征造成全市各县(区、市)水资源总量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差异大(表12.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是构成本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之一。表12.3 梅州市资源地区分布情况表 单位:亿m312.3.3 洪枯水现象明显梅江洪水出现几率1950年以前为16%,1950年以后,由于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带来下垫面汇流条件恶化,而使洪水几率提高至36%[1]。梅州市各江河洪水一般出现在5~9月,具有峰高量相对较小,涨落较快的特点,且后汛期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水具有水位更高的特点。如梅江横山站,1953~1980年6次台风降雨洪水都高出警戒水位5m多(横山站警戒水位52m),其中6001号台风暴雨洪水水位高达58.56m,为历史最高记录[1]。其后曾发生8607号和9710号特大洪水。1997年第10号强台风于8月2日20时30分在珠江口登陆,梅州遭受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168.5mm,局部地方降水量超过300mm,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水位暴涨,全市9000多座蓄水工程达到和超过防限水位。本次洪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4.21亿元,其中水利损失2.66亿元梅州年鉴(梅州市年鉴编纂委员会,1988)。。因受气候因素影响,本区枯水一般出现在非汛期(10月至次年3月),月均值以1、2月为最低,但历史最枯流量多出现在5月,这与大旱年天气系统异常和农业需水量增大有关。韩江上游平均枯水流量模数1.95~4.88/s·km2之间。各站枯水年变差数Cv在0.4~1.40之间,离势系数Cs=2~3Cv,说明本区枯水年年际变化大。梅江横山站百年一遇枯水流量为5m3/s,20年一遇为11m3/s,10年一遇为15m3/s[1]。12.3.4河流泥沙含量高梅州市河流因长期受水土流失的影响,河水含沙量大(五华水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66kg/m3),梅江被列入全省含沙量最大的河流[1],虽经10年水土流失的治理,使河流含沙量得以缓解,但下游河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对洪水构成威胁,还影响航运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益。如合水水库容,至1997年底已淤积1548万m3,超过正常库容的1/3梅州市1997年水利综合统计年报。。12.3.5水力资源丰富梅州市山区河床坡降陡,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发展小水电,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k W以上的河流共有20条,即韩江(梅江、琴江)、蕉州河、五华水、宁江、程江、石窟河、差干河、柚树河、松源河、汀江、漳溪河、梅潭河、合溪河、大胜溪、丰良河、白溪、潘田河、蕉溪、八乡水、榕江、北河。全市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为120.65k W,可开发量为123.93k W。至1997年底止,全市水电装机容量54.2k W,只占可开发量的43.27%梅州市河流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修编报告(梅州市水电局,1998)。。12.3.6 地表水体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城镇工矿企业和生活污废水排放量的逐渐增加。由于目前梅州市的城镇管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致使全市地表水体(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虽然在雨季大部分河段仍可达Ⅲ类以上,但旱季因地面径流大幅度减少,污染程度加大,而在两岸工厂集中、水量不大的河段,有机物污染尤为突出,如平远坝头河、兴宁附近的宁江河段等(表12.4)。表12.4 2004年梅州市主要河流水质概况表梅江河梅城段水质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梅江河水保洁防污领导小组和梅江一河两岸保洁防污监督管理大队,还拨款改建、扩建垃圾场,并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从整体上看,梅江梅城段水质情况是好的。但是,随着梅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的防污、治污任务仍很艰巨。
梅州市水资源保护中的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梅州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重视不够,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梅州城市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8.2.1 水土流失仍然存在在前面14章已经对水土流失作了较详尽的论述,这里着重对1983年和1997年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表18.1)。表18.1 梅州市水土流失面积对比表(1983/1997) 单位:km2从上表可见,经过14年的治理,水土流失情况已得到很好的改善。表现为:①总流失量已经从1983年的2556.04km2下降到1725.43km2;②面蚀、沟蚀情况已得到很好的控制,除了梅县和平远的面蚀,兴宁的沟蚀情况略有上升外,其他各县的面蚀和沟蚀都比1983年有所下降。但是,崩岗的面积却上升了。其中五华、兴宁和丰顺的崩岗面积都大幅度上升,只有大埔、蕉岭和梅江区的崩岗面积有所下降。18.2.2 水污染不容乐观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水污染分为:点污染源(由管道收集后集中排除)和面污染源(无组织的,例如农田地面径流或雨水径流)。点污染通常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面污染主要来自农村。梅州是一个农业占比重较大的山区,因此面污染源是比较普遍的。根据梅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各县(市、区)环境监测站对梅江保洁9个跨县(市、区)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1998年梅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质年平均值,在5个断面悬浮物、溶解氧、石油类指标中分别有1个或2个略有超标,其余各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水质良好见http://mzepb.meizhou.net/mjbj(2005-03-14)。。梅江流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石油类、挥发酚、锰等。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废水、农业灌溉排水造成梅江河的总大肠菌群污染和有机污染。梅江流域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个别河段则受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造成重金属超标(如蕉岭锰化厂下游的锰超标)。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梅江流域水质指标基本能满足地面水Ⅱ类标准,某些城镇下游河段受有机污染或某种重金属污染影响,不能达到Ⅱ类标准,但仍基本能达到Ⅲ类标准。三大水库水质以合水水库水质相对较差,经常超Ⅱ(Ⅲ)类标准项目为DO、总磷、石油类;益塘水库和长潭水库水质相对较好,基本达到地面水Ⅱ类标准,也偶有DO、石油类和总磷超Ⅱ类标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城镇工矿业和生活污废排放量的逐渐增加。由于目前梅州市的城镇管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导致全市地表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排入梅江的主要废水工业污染源有梅县造纸厂、平远造纸厂、蕉岭造纸厂、梅县磷肥厂、梅县发电厂、西阳氮肥厂等。1998年度环境统计数字表明,这6家企业累计工业废水等标污染负荷占全市废水的89.7%,年废水排放量分别为97×104t、590t、480t、50t、1390t和3240t数据由梅州市统计局提供。。梅州乡镇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农村饲养的家畜的排泄物使农村水体迅速恶化;此外,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的尾水的直接排放也会加速水体的污染。尤其在旱季,地表径流量减少,污染程度加大;而在两岸工厂集中、水量不大的河段(平远坝头河、兴宁宁江),有机物污染尤为突出。18.2.3 地下水资源管理乏力就目前梅州市水资源管理现状而言,虽然管理体制已基本理顺,但职责和权力仍未落实到位。表现在大部分农民对地下水的开发还存在不合理性,归根到底是由于水行政管理部门对地下水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梅州城区对地下水的利用并不广泛,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2003年梅州城区地下水资源总量达8600万m3。其中洗车行业是地下水用水的大户之一。一般的洗车行业都是采取直接在地下水资源丰富处打井取水,以节约成本。而政府对洗车行业的打井行为并未做出严格的限制。另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统一管理问题仍存在争议,有些农村对地下热水的开采也缺乏有序的管理(图18.2)。图18.2 梅州某农村地下热水的开采现状
梅州的地理环境
山脉梅州市境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凤凰山脉等三列山脉组成。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140多座,其中位于丰顺县的铜鼓嶂海拔1560米,是梅州第一高峰 。盆地梅州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梅江盆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以大埔县茶阳经梅县区松口、蕉岭县蕉城、平远县石正、兴宁市岗背为分界线,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五华县、兴宁市、大埔县和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南部为南亚热带区 。2009年梅州市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在21.2~22.3℃之间,全市平均为21.7℃,比历年平均(指1971-2000年平均值,下同)偏高0.7℃,较上年上升0.7℃。年内2、5、8、9、10月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偏高,1、11月偏低,其余各月属正常。其中2月气温特高,比历史同期偏高6.5℃,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9月各县(市、区)的气温也明显偏高,兴宁、大埔等站的月平均气温也打破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09年全市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4℃(1月11日平远测得);极端最高气温为:39.6℃(8月2日大埔测得).年总日照时数在1789.0~2043.9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946.1毫米,与多年平均持平。2009年,梅州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雨量相对集中,旱涝交替出现。3月、6月、8月、11月、12月降水偏多,其余月份降水偏少,其中2月、10月降水稀少,特别是10月,一半站滴雨未下,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有中度气象干旱出现。年降雨量在1016.3~1712.5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289.3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1% 。梅州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受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夏日长,冬日短,全年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 梅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梅州境内长34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4691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梅州境内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4061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长323公里(梅州境内55公里),流域面积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333平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梅州市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12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2579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1.37万千瓦。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82-91℃,流量为4459公升/秒 。 至2009年,梅州市动植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多种 。至2009年,梅州市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果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
上一篇:振戎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