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普契尼简介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21 06:42:21编辑:莆仙君

普契尼的歌剧有哪些?

1、托斯卡托斯卡是由普契尼创作的歌剧。3幕。作于1900年,同年在罗马首演。剧本由贾可萨和伊利卡根据萨尔多的戏剧改编。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注意音乐的感情渲染和戏剧性效果,全剧始终强调声乐的重要性,有许多精彩唱段。例如第二幕托斯卡的咏叹调,为了艺术,为了爱情。第三幕卡瓦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2、蝴蝶夫人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之歌剧。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亦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该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3、图兰朵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作曲的三幕歌剧,剧本改编自意大利剧作家卡洛·戈齐的创作,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4、曼侬·列斯科《曼侬·列斯科》是20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意贾科萨伊利卡剧,普契尼作曲。到18世纪末,德、奥便成了欧洲歌剧充分发展的中心。 歌剧《曼侬·列斯科》于1893年2月1日在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至此,这部歌剧便为普契尼未来事业开辟了通途。5、艺术家的生涯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叫《波西米亚人》贾科萨与伊利卡合作编剧,普契尼谱曲,此剧故事取材自法国作家穆尔朱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书中的情节,全是作者和他的伙伴们的亲身体验。叙述住在巴黎拉丁区的、梦想成为艺术家的贫穷青年,和造花女工间发生的有欢笑、有眼泪的生活与爱情故事。普契尼取用后,也植入自己贫穷青春时期的回忆,于是成为具有真实感的、青春诗篇般的歌剧。于1896年2月 1日在意大利都林的皇家剧院首次公演。

普契尼的资料

1858年11月23日生于卢卡

姓名:贾科莫·普契尼
出生年代:1858—1924
国家:意大利


生平简介: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 Giacomao,1858—1924年),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1858年11月23日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日卒于布鲁塞尔。父亲米凯莱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在普契尼6岁时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时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进入卢卡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学习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一名,19岁担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他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第的《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1880年普契尼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A.蓬基耶利和A.巴齐尼学习。1883年毕业,他的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获得好评。他的老师蓬基耶利看出他的才华更适于舞台音乐的创作,于是请人根据《吉赛尔》的题材为他编写歌剧脚本,参加歌剧创作比赛。普契尼写成独幕剧《群妖围舞》,虽然落选,但在米兰上演时却获得好评。他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由于脚本不佳,以失败告终。他由此认识到,歌剧的成功有赖于好的脚本,它应该吸引人、感动人。这种追求,成为他后来作品的戏剧结构的重要特色。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曼侬·莱斯戈》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虽然这部作品不如法国作曲家J.马斯内写的同名歌剧成熟,但是许多方面标志着作者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正在形成。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契尼在创作题材和内容方面,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将满腔同情寄予那些心灵美好却遭遇悲惨的小人物。他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是一系列感情丰富,悲剧性的妇女形象。《曼侬·莱斯戈》的结构灵活,采用多变的朗诵调和管弦乐交织而成的贯串发展手段,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和地位,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作者从此一举成名。以后,普契尼连续创作了3部最重要的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亚人》)是为普契尼奠定国际声誉的一部名歌剧。素材取自法国作家亨利·缪尔杰(1822—1861)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1896年,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在都灵首演。这部为世人所热爱的作品,首演时尽管并未成功,但两个月后在巴勒莫再度演出时,却获得狂热的欢迎,确立了普契尼的世界性地位。在这部作品中,普契尼的着眼点不在于描绘巴黎拉丁区落魄的艺术家们放荡不羁的生活,而在于描述绣花女咪咪与诗人鲁道夫的纯真爱情的悲剧。剧中没有戏剧性展开的大段咏叹调、重唱、合唱,而是在贯穿发展的织体中加进篇幅不大的独白、灵活的歌唱性的朗诵调和尽情吟唱的段落。他用主导动机巩固各场之间的联系,并且初次运用印象派的色彩和声。这部歌剧很受听众欢迎。1900年,以V.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的歌剧《托斯卡》在罗马上演,受到凯旋般的喝彩。这部歌剧是以法国大歌剧风格写的,它反映了历史英雄的题材。主导动机发展丰富,有充分展开的大段二重唱,和声复杂,终场写得很富于效果。此剧可以说是普契尼后期作品中典型的真实主义杰作。1904年,普契尼根据D.贝拉斯科的剧本写的歌剧《蝴蝶夫人》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又回到室内风格的抒情歌剧上来,不追求描述外在事件的舞台效果,集中刻画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由于剧情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在音乐上渲染了东方情调,运用了真正的日本曲调和五声音阶,而在配器上则借鉴了印象派的音响造型手法。上述3部歌剧,被搬上世界各国舞台,至今盛演不衰。 普契尼后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追求离奇的情节、刺激性,或表现暴力。如1910年在纽约上演的《西部女郎》,运用了美国黑人的拉格泰姆音乐和印第安的歌词,美国西部音乐色彩浓郁,戏剧矛盾跌宕起伏,使这段暴力故事更带有刺激性和自然主义色彩。但场面与音乐的联系不紧密,如今很少演出。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至今仍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主要有4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图兰朵》。纵观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虽然都与爱情相关,但是透过丰富的管弦乐法和音乐美学,再配合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他塑造了歌剧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从温柔抒情的咪咪(《艺术家的生涯》)、柳儿(《图兰朵》)、巧巧桑(《蝴蝶夫人》)到个性刚烈的托斯卡、杜兰朵以及游戏爱情的穆塞塔(《艺术家的生涯》)、曼侬·莱斯戈等等,普契尼为歌剧舞台树立了经典的女性角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契尼领导歌剧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大胆地将意大利传统中自由的旋律和现代音乐的新要素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色彩丰富、细腻婉转的管弦乐。普契尼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不断探索革新艺术表现手法。他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就,顺应时代的潮流,兼收并蓄了当代和声、管弦乐法、曲式等方面的新技巧,创造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咏叙风格,乐队担负戏剧性布局的作用,积极参加到舞台情节的发展中去。他力求使歌剧的戏剧性布局动力化,其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剧情紧凑,题材罕见而又吸引观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普契尼的创作和艺术实践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影响。在普契尼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创作出了大批以各地乡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


普契尼的创作作品有哪些?

普契尼(1858~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戏剧鉴赏力和创作技法无与伦比,与他同时期的歌剧作曲家难以与其媲美。他出生于卢卡的音乐世家,到他时已为第五代了。5岁时即丧父。由母与姊抚养大。16岁曾获管风琴比赛一等奖。后靠在教堂演奏管风琴和在舞会上弹奏钢琴为生。1880年(22岁)获国家年金,遂入米兰音乐院学习,师从巴齐尼和蓬基耶利。在校期间即已显示出歌剧作曲方面的才能。他受到19世纪末真实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形成其现实感极强的创作风格。他那近似于自发的旋律天才,以及在歌剧中戏剧性要素的充分发挥,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往以悲剧结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咏叹调音乐风格,并着意提高管弦乐队的作用。开始他写了几部歌剧并不成功,他终于明白了成功的歌剧取决于有一个好的歌剧脚本,于是他亲自选取法国文学家普列弗的小说《玛侬·列斯科》并与人一起编剧。结果这部歌剧使他一举成名,1896年创作歌剧《绣花女》使他得以立足于世界乐坛。其后,又创作了《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均为世界歌剧的上乘之作。四幕歌剧《绣花女》(又译《波希米亚人》、《艺术家的生涯》)根据米尔热的小说《艺术家的情景》编剧,作于1892~1895年,189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首演于都灵,获得成功。反映了在巴黎拉丁区阁子间居住的穷艺术家的生活。他们在西欧人心目中是一些不拘旧习、无拘无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被称作“波希米亚人”。该剧著名唱段有咪咪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鲁道夫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等。普契尼

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 意大利语用中文怎么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bZDOmnS0So/
我亲爱的爸爸标准音跟读。
《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中一首咏叹调,旋律极为优美,深情而动人。
歌词大意为:“啊! 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英俊少年。我愿到罗萨门去,买一个结婚戒指。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我多痛苦,我多悲伤。啊! 天哪! 我宁愿死去! 爸爸,我恳求你! 爸爸,我恳求你! ”
意大利文
O mio babbino caro,
mi piace è bello, bello;
vo'andare in Porta Rossa
a comperar l'anello!
Sì, sì, ci voglio andare!
e se l'amassi indarno,
andrei sul Ponte Vecchio,
ma per buttarmi in Arno!
Mi struggo e mi tormento!
O Dio, vorrei morir!
Babbo, pietà, pietà!
中文歌词:
“啊! 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英俊少年。
我愿到露萨港去,买一个结婚戒指。
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
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
我多痛苦,我多悲伤
。啊! 天哪! 我宁愿死去!
爸爸,我恳求你!
爸爸,我恳求你! ”


《啊,我亲爱的爸爸》的意大利语国际音标注音是什么?

O mio babbino caro。mi piace è bello, bello。vo'andare in Porta Rossa。a comperar l'anello!Sì, sì, ci voglio andare!e se l'amassi indarno。andrei sul Ponte Vecchio。ma per buttarmi in Arno!Mi struggo e mi tormento!O Dio, vorrei morir!Babbo, pietà, pietà!Babbo, pietà, pietà!意大利语(英Italian,意Italiano)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西罗曼语支”,是意大利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意大利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意大利语听起来十分优美动听,人们夸赞意大利语像和风一样清晰,词汇如盛开的鲜花。意大利语被誉为最艺术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

普契尼《蝴蝶夫人》简介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该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 《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气刻画女主人公乔乔桑的心理活动。剧中,普契尼在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好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但是,这样一部伟大歌剧的首演却是以惨败而告终。据记载,《蝴蝶夫人》的首演变成了一场观众的闹剧,他们的嘲笑和嚎叫声常常淹没了音乐,一些人甚至大喝倒彩,并歇斯底里地谩骂,闹得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对此,普契尼非常伤心和失望,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他个人对戏剧的处理以及手法运用还不够精炼的缘故,也有观众审美口示的差异及对新风格不适应的原因。于是普契尼便将《蝴蝶夫人》进行了较大的删改,并于1904年5月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再次公演。这次公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空前成功。从此,普契尼的这部抒情歌剧便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剧目之一。


歌剧《蝴蝶夫人》的剧情简介?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该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 《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气刻画女主人公乔乔桑的心理活动。剧中,普契尼在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好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但是,这样一部伟大歌剧的首演却是以惨败而告终。据记载,《蝴蝶夫人》的首演变成了一场观众的闹剧,他们的嘲笑和嚎叫声常常淹没了音乐,一些人甚至大喝倒彩,并歇斯底里地谩骂,闹得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对此,普契尼非常伤心和失望,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他个人对戏剧的处理以及手法运用还不够精炼的缘故,也有观众审美口示的差异及对新风格不适应的原因。于是普契尼便将《蝴蝶夫人》进行了较大的删改,并于1904年5月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再次公演。这次公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空前成功。从此,普契尼的这部抒情歌剧便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剧目之一。


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给后世留下了哪些作品?

德彪西用音乐表现了他的画家、诗人朋友所追求的东西,如对漂泊的情态和模糊的气氛的感悟,以及从文学、诗歌的许多题材中得到的灵感。他的许多作品从标题上就可给人以隐约、模糊的想像,比如《大海》、《月光》、《沉没的教堂》、《云》等等。但是,他的作品与19世纪的标题音乐不同,它们并不想表现深刻的情感,也不讲述什么情节或故事,而是描绘一种情态,一种即逝的情绪和气氛。在音乐手法方面,他的创作主要不是通过旋律和形式,而是力图更多地通过和声和色彩来表现这些情态和印象。他的作品数量虽然并不多,但却有钢琴、乐队、室内乐、声乐等各种体裁,包括一些经典之作。如管弦乐《牧神午后序曲》(1894)、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根据马拉美的诗而作)、钢琴曲《版画》(1903)、两卷钢琴《前奏曲》(1910、1913)、两首钢琴《意象》(1905、1907)等等。其中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与传统歌剧不大一样,里面的角色很少相互交流,剧中没有咏叹调,其旋律几乎是说话式的,而全剧梦幻性的气氛由乐队伴奏谨慎地隐蔽地奏出。它体现了作者避免使用瓦格纳式的浓重、强烈的音响的意图。乐队作品《大海》(1905)采用了大量平行五度、三度,甚至七度、九度的和弦,以其色彩的运动代替了和声的进行。作品中有时还由长笛、竖琴等乐器突出地奏出五声音阶,使人联想加美兰音乐的影响。他的钢琴创作可与19世纪肖邦的地位相比,他进一步探索了钢琴的表现力,如高低音区的对比,用踏板造成的混淆性的音响和泛音等。其中《雨中花园》(1903)和《水中倒影》(1905)等堪称印象主义的钢琴音诗。

《图兰朵》的作者 来源历史

1、作者:《Turandot(图兰朵)》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其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

2、来源:《Turandot(图兰朵)》的来源是——杜兰铎的三个谜》,是由由波斯诗人内扎米的叙事诗《七个美女》(又名《七座宫殿》或《别赫拉姆书》)演变而成。

3、主要内容: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dulaan)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并由此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补充:
1、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率奥运团队重金打造的鸟巢版《图兰朵》于2009年10月6日、7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

2、1998年张艺谋首次执导歌剧《图兰朵》,以紫禁城当做天然背景的演出惊艳世界,随后张艺谋的太庙版《图兰朵》在世界各地成功上演。11年后,他和他的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投资1.2亿重金打造的《图兰朵》将搬进鸟巢。


图兰朵讲的是什么故事

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dulaan)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蒙古语为“恋人或者太平的意思””。扩展资料1998年张艺谋首次执导歌剧《图兰朵》,以紫禁城当做天然背景的演出惊艳世界,随后张艺谋的太庙版《图兰朵》在世界各地成功上演。11年后,他和他的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投资1.2亿重金打造的《图兰朵》将搬进鸟巢。据介绍,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将借鉴奥运开闭幕式的经验,首次引入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用多媒体影像对经典之作重新演绎。来自意大利与中国的优秀歌唱家戴玉强、莫华伦、田浩江、孙秀苇、幺红等,共同演绎这部经典歌剧。中国著名学者于丹说,展望未来,中国的文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品牌驱动,而《图兰朵》应运而生,作为奥运激情的延续和升华,《图兰朵》自此拉开了后奥运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恢弘序幕,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向更深远的产业化、商业化方向迈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图兰朵

上一篇:qq hd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