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理想国文化沙龙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20 15:17:13编辑:莆仙君

求古典音乐听后感600字

如何接近,接近,再接近古典音乐
作为已经在古典音乐海洋中畅游了N年的爱好者,笔者愿意在此与诸位分享一些经验与心得。

不能欣赏音乐之美好的人生是遗憾的 人生。听音乐就像陷入爱河,开始有很多激情,后来则化为亲情,不可割舍。学科虽然不同,但是为学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对西方经典音乐的了解可能就像对唐诗 宋词的了解一样,欣赏一些之后,最多能吟诵一些名句名段,时间久了,可能连名段也会记不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使得很多人对唐诗宋词丧失了本应浓厚的兴 趣,值得庆幸的是,如果你碰巧喜欢音律,那么恭喜你,古典音乐是值得用一生去探索的海洋,这里有着与文学、绘画都不同但是同样精彩的体验。而且距离产生 美,很多非专业人士一般都具备着专业人士所没有的激情与热情。小学音乐课上,老师第一句话就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话一点不假,只是我当时不明白它的深 意。一方面,音乐的存在是暂时性的,可以突然出现或停止,它对人产生的作用却可以延续至很久甚至人的一生。另一方面,时间这个维度,是我们体验音乐的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有很多体验,在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学识之前,是得不到的。人们的知识结构又不同,同样渊博的艺术家、听众所进行的再加工再创作也可 以是很不同的。对同样的作家、作品、演绎,你会随着时间变化有可能出现各种感慨和判断,这个过程真的是美妙和丰富极了。可以说,如果有音乐伴随着我们成 长,让它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绝对不会后悔。具体的原因和方式请容我下面一一道来。


听音乐伴随着读历史(这个过程应该是自发的,因需要而定)。西方音乐几百年的精髓,不是谁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大量的作家作品和相关的人物、事件,我们了解得越多越感慨其浩瀚。一般来说,在听音乐时我们手头如果有一些类似 格罗夫音乐辞典、牛津音乐辞典甚至音乐学院的音乐史教材之类的参考书,是比较有用的。但别被历史牵着鼻子走,我们熟悉历史是为了掌握人物和事件的联系和世 界的规律,让我们更富有智慧。一些音乐家的传记和书信集,也是我们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资料,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们一般都有很多版本的传记,我们略知一二,就足以接近他们的世界了。业余人士,由于时间零散、不固定,难以长期掌握乐器演奏,难以对很多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但是音乐史则只要不是白丁都可以接触。阅读 增长人的知识,优化人的气质,何乐而不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史无处不在滋润我们。开始我们只知道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他们一些奇闻轶事,后来 又知道了各种乐派各种时期的代表人物,再后来,我们还会知晓、欣赏到很多音乐厅里从来不演出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西方的唱片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大量 的文化遗产。现在的网络技术又如此发达,音乐资源的传播也大大提高了效率。笔者这10年收藏了大量的CD、DVD和电子资源,不仅这些音乐载体本身,连同 种种收藏的过程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听音乐的理想状态是一种平衡。平衡艺术家的个性和社会的包容性,平衡自我陶醉的小世界 和整个人类一些共通共融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在作曲家之间比高下,在演奏家的版本之间比高下,甚至追求录音效果超过音乐本身。这些都比较危险,尽管 沉醉其中的人可能觉得很过瘾。笔者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仔细想想,这些艺术家、演奏家就像人群中的你我他,每个人的存在都很神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社会职务不同,但又都是血肉之躯,七情六欲中走过,最终也都是一抔尘土。我们没必要去造神,没必要狭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对象身上,尤其不可 以被一些文章或者评论误导。但是对生活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可以常有。收集不同版本的演绎也是可行的,比较版本时,我们最好多些切入点。旋律、节奏一般人都容 易捕捉,但是还有曲式、调性、调式、和声、织体等等方面需要我们去挖掘。挖掘得越多,收获越多,感受越丰富,而且对于某些作曲家,由于其旋律不甜美、节奏 复杂,刚接触时会很有距离感,于是就需要更多“手段”去接近他们,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版本比较”能解决的问题。专业人士一样在做版本收集,因为他们需要找 寻对自己有启发的处理方式。


乐理知识这块也许是很多业余人士的软肋。但是这句话本身就不正确。业余人士之所以业余,就是 因为相关知识不够系统,教育不够全面。笔者有幸生长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学里,并且曾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对乐理和乐器都有所接触,在此想鼓励各位,乐理的入 门也并不难。找个钢琴教师,在键盘上弹一弹,拿简单的乐谱认一认,不3个月的功夫,你完全可以开启自娱自乐之门,这一点对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也适用。有了 基础,再不断深入,就又是个时间的问题了。有条件的话,多学几种乐器,掌握其中的原理,可以刺激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据笔者的经验,弦乐揉弦的温暖和 钢琴和声的丰富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都让人喜欢得很,不分伯仲。但是钢琴无疑是功能最强大的工具,音乐家最得力的助手,没学过乐器的不妨先接触接触它。本来 已经会乐器的业余人士,也不妨搞些重奏、即兴演奏,丰富自己的体验。爱背谱的不爱视奏,爱独奏的不爱重奏,这些都是我们完全可以克服的局限性。乐理的书也 到处都可找到,不要偷懒,为了更好地了解音乐,享受这个过程,弄两本书看看,脑子也许清楚了很多呢。有朝一日,当你摊开本陌生的总谱,发觉能听到数行的旋律同时进行,那是何等的享受,离作曲家脑中的世界越来越近。


此外,与音乐相关的各种活动也会丰富我们的生活,不仅呈现美 好,也让我们了解社会百态。类似《钢琴艺术》这种音乐期刊与音乐教材书籍相比,更好阅读,每篇文章都很短,信息覆盖面也广。我们关注、参与音乐活动, 比如各种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音乐节,音乐会,音乐沙龙,讲座,我们或许是组织者,或许是参与者,在这整个的收集信息、付诸实践、收获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与音 乐一块组成了新的历史。


笔者一贯认为,音乐是文字所讲不清楚的艺术,我们只有通过语言做一些解释描述试图接近。本文试归纳总结了些经验,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启发。


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柏拉图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是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滔滔谈论起来。两人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苏格拉底是虚拟的、假托的,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扩展资料:《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 各司其职、互不逾越。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使每个人都在最适合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工作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原则,它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这就是社会的最大正义。“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只有热忱于寻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教育只是使这种能力掌握正确的方向,使它从黑暗转向光明,从现象的世界走向真实的世界,因此教育也是《理想国》的重要主题之一。柏拉图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课程,将灵魂从可见世界逐步引向哲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统治人才,促成他们的灵魂转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柏拉图《理想国》思想

三月三读书沙龙观后感

半年里少了不少的学习机会,刚把妞妞哄睡,现在静下心来好好给自己充充电吧!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全校老师进行了读书沙龙活动,其实我是有准备的,只是一些原因没能和大家分享,嘿嘿,这会我来说一说吧!
暑假里我读的是《治班有招》这本书,这本书是由各个地方的优秀老师写成的,其中江苏省金光小学的张亚老师写的:为这样的“惩罚”叫好,说心里话,每个班级都有一些问题学生,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是很无助的,刚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很喜欢他对问题学生的人“惩罚”方式,这样的惩罚可谓寓罚于教育之中,现分享一下他的做法:


上一篇:郑州全城吃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