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3拆解
求日语里最常见的符号
旭,字形。〔日(曰)部2画/6画/人名〕。〔音〕キョク(汉)。〔训〕あさひ (名)あきら。「旭日」あさひ。日语,又称日本语(にほんご、にっぽんご),日本国的官方语言。母语人口约一亿三千万,分为东日本、西日本、九州和八丈四种方言,与日本语相近的语种为琉球语(ウチナーグチ)。三国时汉字传入日本,唐朝时日本人发明假名通行于女性之间,官方通行古代汉语即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如何在线购买俄罗斯“鹰隼号”(САПСАН)高铁列车票?
1)登录俄铁官方网站:http://eng.rzd.ru/,本项网址链接直接跳转到英文版本,如需俄文版可以点击页面上方俄罗斯国旗标志跳转到俄文版面。进入左手边第二项PASSANGERS,进入购票程序:如果是第一次购票的小伙伴,需要先注册再购票。不然只能查看车次信息无法购票。注册方式:点击页面右上方REGISTRATION 进入注册页面,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并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后,确定创建账号。完成后你预留的邮箱会收到俄铁的邮件,点击链接激活账号,系统会提示你,你的账号已经成功注册。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进入真正的购票环节。在这里我们可以购买往返票(ONEWAY),也可以购买单程(ROUND TRIP).我们在这里演示单程购买流程。登录个人账号,进入购票页面。选择出发站和到达站以及乘车日期。(一般情况高铁是提前45天放票。)选择莫斯科发往圣彼得堡的车次,下面显示和不同的车次和时间。如果我们要选择高铁,就看带有高铁标志的车次САПСАН ,此时点击下方绿色Route可以看到列车时刻表,上面会显示列车的停靠站和停靠时间。例如我选好了早上6:50 发车的高铁,接下来就是选择席别和座位,不同席别不同位置的价格不同,这一点和我们国内不太一样,俄高铁上即使是同一席别,坐在不同位置的票价也是不同的(比如靠桌边的位置和不靠桌边的位置),这个在购票时就会显示出来。然后点击进入GOTO PASSANGER DAGA ,填写个人信息及确定座位。在填写个人信息时,证件类型请选择ID DOCUMENTS ,俄文版选择 инностранный документ(外国文件) 填写好信息后,点击下方红色按钮锁定座位,进入下面的付款菜单。核对好证件信息和订票信息后,点击下面红色按钮进行付款即可。一般的Visa和Master的卡都可以。付款成功后,会提示我们可以打印电子车票,打印好车票后我们就可以出行喽~
角钢有哪些尺寸类型
国产角钢规格为2—20号,以边长的厘米数为号数,同一号角钢常有2—7种不同的边厚。进口角钢标明两边的实际尺寸及边厚并注明相关标准。一般边长12.5cm以上的为大型角钢,12.5cm—5cm之间的为中型角钢,边长5cm以下的为小型角钢。国产角钢的定尺选择范围根据规格号的不同有3—9m、4—12m、4—19m、6—19m四个范围。日本产角钢的长度选择范围为6—15m。一般的不等边角钢规格为:∟50×32--∟200×125 厚度为4-18mm。扩展资料型号不表示同一型号中不同边厚的尺寸,因而在合同等单据上将角钢的边宽、边厚尺寸填写齐全,避免单独用型号表示。热轧等边角钢的规格为2#-20#。角钢可按结构的不同需要组成各种不同的受力构件,也可作构件之间的连接件。广泛地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工程结构,如房梁、桥梁、输电塔、起重运输机械、船舶、工业炉、反应塔、容器架以及仓库货架等。角钢的化学成分属一般结构用轧制钢材系列,主要验证指标为C、Mn、P、S四项。根据牌号不同,含量各有差别,大致范围为C<0.22%、Mn:0.30—0.65%、P<0.060%、S<0.060%。检测上述化学成分时,常用的标准检验方法有GB223、JISG1211—1215、BS1837、BS手册19、ГОСТ22536等。等边角钢的表面质量在标准中有规定,一般要求不得存在使用上有害的缺陷,如分层、结疤、裂缝等。等边角钢几何形状偏差的允许范围在标准中也有规定,一般包括弯曲度、边宽、边厚、顶角、理论重量等项,并规定角钢不得有显著的扭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边角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角钢
角铁的各种规格型号尺寸
规格型号尺寸如下图:
最小的角铁的规格型号尺寸是25*25,等边角钢的两个边宽相等。其规格以边宽×边宽×边厚的毫米数表示。如“∠30×30×3”,即表示边宽为30毫米、边厚为3毫米的等边角钢。
也可用型号表示,型号是边宽的厘米数,如∠3#。
扩展资料:
角铁其截面是两边互相垂直成直角形的长条钢材。角铁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铁之分,两垂直边长度相同为等边角钢,一长一短的为不等边角钢。其规格以边宽×边宽×边厚的毫米数表示。
角铁的主要用途是:主要用于制做框架结构,例如高压输电的塔架、钢结构桥梁主梁两侧的框架、建筑工地上塔式起重机的立柱和臂杆、车间的立柱和梁等,小的地方如过节路边摆花盆造型的架子、在窗户下挂空调太阳能的架子等。
广泛地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工程结构,如房梁、桥梁、输电塔、起重运输机械、船舶、工业炉、反应塔、容器架以及仓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角铁
IS-3重型坦克的介绍
ИС-3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5吨,乘员四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ИС-3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一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一具潜望镜。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德国的虎王坦克的冲击。拥有它那个时代最强级别的防护力,车体和炮塔的倾斜装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护力。真正令它独步天下的是它对侧面和后面防护的全面加强。直到现在,其装甲重量占战斗全重的比率仍是世界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护性能由此可见一斑。
重型坦克的发展历史
1916年,坦克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战场。当时坦克的用途是协助步兵进攻,多半带有陆地堡垒的色彩,因此其中不乏体形庞大之辈:例如英国早期的菱形坦克、法国圣沙蒙坦克和德国A7V坦克,其中A7V达到30吨的战斗全重。德国在战争末期已经接近完成了2辆K型坦克(K WAGEN),这种坦克重达165吨、拥有4门77毫米火炮。1918年,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遭到全面失败,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成功地限制了德国军备发展,包括装甲部队。战后20年是轻型坦克的黄金时期,但是重型坦克仍有一定市场:英国为美国制造的VIII型“自由号”坦克重约39.5吨,按当时的标准可算重型坦克;法国在1918年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种多炮塔的旋转炮塔坦克-2C型,它重达68吨!而且法国在1929~35年开发出B1坦克,拥有当时来说很好的装甲并重约30吨;英国维克斯公司在1925年制造了5炮塔的独立号坦克,拥有4个副机枪塔而车重为31.5吨,并未量产;苏联在30年代实现工业化后在1930年制造了T32重型坦克,它也有5个炮塔-T32后来发展成重50吨的T35坦克,苏联也是30年代中期拥有独立重型坦克编队的唯一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KV-1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PzKpfwVII“虎王”重型坦克,美M26“超级潘兴”重型坦克,英 “丘吉尔”步兵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已知投产的最重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2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28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坦克的“陆地巡洋舰”这个雅号也是这么来的。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实战证明,英国人的选择是错误的,二战初期,步兵坦克机动能力极差,威力不足以击伤德国坦克,而巡洋坦克防护很弱,被德国坦克大量消灭。中国也研发过重型坦克,即WZ111重型坦克,但由于生不逢时,WZ111重型坦克只建设了车体就下马了。 1960年以后,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种先进的合金装甲和外挂反应装甲取代了传统的均质装甲,坦克已经不需要靠增加钢板厚度来提高防护性能。各国更加注重坦克的机动性和通行能力。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而不再采用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称呼方式。习惯上把在战场上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取代了传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
IS-3重型坦克有哪些历史?
1944年春,红军新式的NC-2重型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并且给予德军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以沉重打击的时候,苏联的重型坦克设计师们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1943年夏秋,根据斯大林本人的命令,苏军装甲坦克兵总局的扎弗雅洛夫技术兵上校率领一个庞大的调查团来到了刚刚平息下来的库尔斯克战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仔细调查每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和自己的重型车辆,主要包括“虎”式重型坦克、“黑豹”战斗坦克、“菲迪南”式重型自行火炮和自己的KB系列重型坦克,考察它们各部位的中弹概率,被不同弹丸命中后不同的效果,原设计的装甲厚度及倾角在现有反坦克火力威胁下是否有效。苏军调查人员收获颇丰,很快他们的报告摊在了苏联坦克设计师的桌面上:KB的防护性能在德军业已增强的火力面前已不再有效;新式坦克必需加强防护性能;工作的重点和往常一样:应该继续加强车首和炮塔正面装甲。战场上的要求就是命令,新型重型坦克的设计开始于1944年夏。以设计重型坦克闻名的科京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一个设计组由已经回到列宁格勒老家的科京和艾尔莫拉艾夫负责,而另一个由留在车里雅宾斯克的杜霍夫和巴拉吉领导。第一种设计是在“244”工程、“245”工程和“248”工程重型坦克上开发的。科京小组的设计亮点在于新车型的车首上装甲,它由两块很大的装甲钢板焊接而成,中间突起,这样可以使车首前装甲在面对从正前方入射的炮弹时获得更大的倾角,增加炮弹的跳弹概率。不过科京的设计沿用了NC-2重型坦克的炮塔,只是将炮塔前装甲和防盾的厚度增加到了180毫米。另外,科京还试图在自己的设计上安装600至65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由于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新设计的全高还比NC-2降低了0.3米。第二个设计的特点在于其与众不同的由工程师库切琴设计的球形炮塔,主武器仍然是一门122毫米Д-25T火炮。这种球形炮塔宛如一个扣过来的汤锅,有点象现代苏联坦克炮塔的设计。这种外形倾斜的炮塔容易使敌人的穿甲弹发生跳弹,因此比原先的侧面垂直的炮塔防弹能力更强。然而,炮塔良好的设计虽然使得其装甲厚度高达220毫米,但是也减小了其内部空间。杜霍夫项目的新坦克的车首前上装甲采用的常规的单一斜面装甲,但是其装甲板厚度达160毫米。科京和杜霍夫的设计向当时的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马雷舍夫做了表演。其中第一个设计由科京负责展示,第二个由基洛夫厂厂长萨尔茨曼和杜霍夫负责展示。经过详细的对比测试,圆滑的马雷舍夫表示,既然两种设计的火力和机动性能完全一样,那么最好能将两种设计的优点,即把具有较好防弹外型的科京型车首和杜霍夫的炮塔结合起来。于是,在皆大欢喜的情况下,新式重型坦克诞生了,这就是“703”工程重型坦克。1944年10月21日,“703”工程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成功后,“703”工程随即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做了汇报表演。两位元帅于1944年11月将表演结果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703”工程以NC-3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立即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组织它的批量生产。NC-3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5吨,乘员四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NC-3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一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一具潜望镜。而它的前辈NC-2没有驾驶员舱门,驾驶员只能从炮塔舱门或车底安全门出入。NC-3重型坦克则大大的方便了驾驶员的出入动作。在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地板上,布置有一个圆形的车底安全门,供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脱出之用。车长位于炮塔左侧,有一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一具装在舱门顶部的TПK-1周视潜望镜。这样,NC-3的车长视野甚至还不如装备有车长指挥塔的NC-2好。但是由于没有指挥塔,降低了NC-3的高度,减小了被敌方发现的概率。炮长的位置在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炮塔的右侧,他也有一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一具МK-4潜望镜。动力室在炮塔的后方,里面布置有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变速箱、油箱、冷却装置和侧减速器等。车尾装甲板上布置有两个平行的圆形动力装置检查窗和一个炮管行军固定器。车尾上装甲板的连接方式和NC-2、T-34相同,都是用两个铰链连接在车尾下装甲板上。如果要对动力传动系统做大的维修或更换的话,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整个车尾上装甲板放下,当然代价是削弱了车尾的防护能力。NC-3重型坦克的主武器和NC-2的完全一样,同样是一门25T-1943年型122毫米火炮,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负3至正20度。射击俯角小,是苏联坦克的一个通病。为了追求完美的防弹外形降低炮塔高度,又不得不给布置在火炮尾部上方的反后坐装置留出足够的空间,苏联设计师只好在射击俯角上做出了让步。NC-3重型坦克的弹药为分装式,因此射速较慢,只有1.5~2发/分。弹药基数和NC-2一样为28发,包括十发穿甲弹和十八发高爆榴弹。被帽穿甲弹丸重25.1公斤,初速为78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6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在2000米距离上则可以击穿12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榴弹重27.3公斤,初速760米/秒,最大仰角射击时射程可达16000米。炮长通过一具望远式瞄准具瞄准射击。NC-3的副武器为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门处环行枪架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和一挺7.62毫米T并列机枪和一挺安装在炮塔左后部的7.62毫米T机枪。其中,ШK高射机枪由装填手手动击发,T并列机枪和炮塔后机枪则分别由炮长和车长操纵。NC-3的火炮威力虽然强大,但是射击俯角太小,射速慢弹药基数也太少;再加上Л-25T是由陆军野战加农炮改进的,射击精度并不是很好,因此和战后装备90毫米火炮的美军M-46、M-47和M-48相比,NC-3的火力并不能算理想。NC-3重型坦克拥有它那个时代最强的防护力,其车体和炮塔的倾斜装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护力。直到现在,NC-3的装甲重量占战斗全重的比率仍然是世界各国所有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护性能由此可见一斑。NC-3后部的装甲板也和NC-2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一样向后倾斜。NC-3的车首前装甲板两侧各挂两块履带板,车尾下装甲板上也可以挂两块,这些履带板同样可以起到辅助防御的作用。此外,NC-3还可以在车尾携带两个大型的发烟罐,各部位装甲厚度及倾角见后表。NC-3重型坦克的发动机是一台B-11-NC-3型12缸V型四冲程水冷柴油机,在转速为2000转/分最大功率为520马力。B-11-NC-3是著名的B-2柴油机的发展型号,缸径150毫米,冲程180毫米,汽缸总排量38.888升,最大扭距2254牛·米〔转速1300转/分〕。外形尺寸为长1568毫米,宽916毫米,高1029毫米,重920千克,长度比NC-2的B-2-10缩短了135毫米,尽管如此,B-11-NC-3的长度还是超过了动力室宽度,因此它不得不纵置布置在动力舱内,这样就增加了车辆的长度。NC-3的动力传动装置也是从NC-2重型坦克上的动力传动装置发展来的,包括机械式手动行星变速箱、行星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变速箱为横轴式,有高、低速两个档位,每个档位又各有四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所以该变速箱共有八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因为变速箱变速范围较大,所以有利于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驶速度。但是由于NC-3的变速箱没有同步器和预选器,操作十档的变速箱对于驾驶员来说并不是个轻松的工作。侧减速器由的外啮合直齿轮和布置在主动轮里的一级行星排组成。NC-3重型坦克的动力舱内装有四个内部燃料箱,总容积为450升。燃料箱成对地布置在发动机两侧。而且它还装有四个圆筒型的外挂速抛燃料箱。这些附加燃料箱每个装载90公升燃油。NC-3加装了副油箱高压空气吹除系统,驾驶员在车内利用这个系统就可以很方便的将副油箱里的油料压入车内。这和以往的NC-2、T-34的乘员必需到车外才能将副油箱里燃油转移到车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NC-3还可以在车体右侧携带一根用于自救的圆木。NC-3重型坦克的悬挂系统为扭杆式,在每侧第一、二、四、六负重轮的平衡肘处布置有减震器。NC-3的行走装置基本上和NC-2一样,每侧有六个小直径全钢双轮缘负重轮和三个直径为310毫米的全钢双轮缘拖带轮。诱导轮在前并且可以和负重轮互换,主动轮在后。履带为全钢单销铸造式,履带板宽650毫米,节距162毫米,部分履带板的诱导齿上有一个直径12毫米的圆孔。每条履带由86块履带板连接而成。虽然NC-3的履带宽度比NC-2小,但由于两种坦克的履带板啮合孔的尺寸和间距一样,所以NC-3的整个行走装置完全可以和NC-2重型坦克通用。NC-3重型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为37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19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185公里;单位压力0.82千克力/平方厘米,越壕宽2.5米,过垂直墙高1.0米,涉水深1.3米,最大爬坡度36度,最大倾斜度30度。NC-3的对外通讯联络装置为一部由车长操作的10-PK-26无线电台,电台天线基座位于车长舱门的左侧炮塔上。内部乘员间通讯设备是一台TПУ-4车内通话器。第一批测试用的NC-3重型坦克于1945年5月中旬开下生产线。
IS-3重型坦克是为什么而研制出来的?
IS-3重型坦克是IS-2的改进型。它在车身和炮塔上做了一些改动。相关资料显示在战争结束前曾在柏林城外见过该坦克。一共生产了350辆。为了对付德军的KingTiger重型坦克,苏联由H.杜克霍夫领导的小组根据T-34中型坦克的装甲原理设计了IS-3重型坦克。它的装甲更厚,炮塔前部装甲板厚度达230毫米。车体由轧制钢装甲制成,倾角较大,炮塔的形状酷似龟壳,防弹外形好,从而显著加强了防护力。炮塔顶部设有两个舱门,取消了圆柱形指挥塔和炮塔上的后机枪。IS-3重型坦克于1945年1月装备部队。战后,IS-3重型坦克得到改进,发展成为IS-4重型坦克,并于1946年开始装备苏军部队。
╰这个符号怎么打出来
为您介绍几种方法:1.在小键盘开启的状态下,按住Alt键不放,再按小键盘数字43124,放开Alt键就打出来 ╰(适合任意一种输入法或游戏里)2.搜狗拼音输入法也可以打出来,按搜狗快捷键Shift+Ctrl+Z键,打开快捷输入,选‘制表符’,就可以打出 ╰3.QQ拼音输入法,使用QQ表情输入器,选‘特殊符号’中的‘制表符’,就可以打出
_ 这个符号怎么打出来
按以下shift切换英文输入法状态,同时按住shift和键盘上数字”0“右边的键,就可以打出”_“。“__” 为下划线(读音:Xià’huà’xiàn)。用键盘上“0”数字后边的按键,英文输入状态下用Shift + "-" 就可以上打出。下划线大家经常接触到的一般用在名字的输入中,(只可以输入数字,字母,下划线)而在一些文档(如WORD)中,下划线常被用作增强注意。而在网页中,可以链接的文字(超链接)下面一般都有下划线。扩展资料:下划线一般分为单下划线、双下划线、加粗下划线、下划虚线等等。作用:强调文字,引起注意。参考资料:下划线——百度百科
以下几种坦克的装甲各有多厚?
谢尔曼坦克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厚50毫米,正面有47度斜角,防护效果相当于70毫米,侧面则没有斜角。炮塔正面装甲厚88毫米.
“虎王”是以150毫米厚装甲为标准设计的车型,并且车体与炮塔均有倾角,防护性能极其优异,当时盟军普遍装备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在零距离方能将其击穿。
“潘兴”T26E3虽然也在前面设置了重装甲,但比“虎王”相去甚远,仅达到“虎”式的档次,但从其最初针对“‘虎’式危机”而开发的设想来看,这也是合理的。但到“潘兴”T26E4,由于车体前部焊接了2块30-40毫米厚钢板,炮塔前部也安装了80毫米的附加防盾,炮塔前部另外又挂载了保护侧面的装甲板,这样就使得T26E4超级潘兴的炮塔正面装甲达到了152毫米,车体前上装甲为122毫米并有46度的倾角,车体前下装甲96毫米。这样的装甲防护达到了与“虎王”同级的水平.
T34中战车的发展是继承BT系列快速战车而来,当时重量为25.6吨,车体外壳皆以焊接式钢板构成,因此装甲厚度并非十分坚硬,但采用颇具革命性的“斜面式”战车设计,以其良好的倾斜角度祢补装甲厚度的不足,对日后各国战车发展影响甚巨,与同时期的经典之作——德国“虎”式重型坦克相比,火力与装甲防护性能T-34无法与之媲美,但是后期的改进型将主炮的穿甲能力大大加强,并加厚了炮塔等重要部位的装甲。
“豹”2A5坦克于1995年装备德国陆军,至1998年11月已完成改进225辆的任务。“豹”2A5以其简洁的外形、极高的机动性、全电子化的火控及炮控系统、炮塔正面加装的防护装甲以及120毫米口径的火炮,使其在1998年获得最具战斗力的坦克的美誉。“豹”2A5型主要改进包括 增强装甲防护 .炮塔前弧区装有新的增强装甲组件,其装甲类似于英国的“乔巴姆”多层复合装甲,车体和炮塔都是焊接而成,车体首上甲板具有很大的倾角,提高了抗弹能力。炮塔正面安装了装甲防护组件,炮塔内表面装有防崩落衬层,履带裙板也采用改进的复合装甲,提高了对动能弹和化学弹的防护能力。
豹首上装甲80mm,但因采用55度倾角所以相当于虎式的那种垂直装甲140mm,而且采用了“表面渗透技术”将碳元素渗入装甲表面10%的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装甲硬度。
斯大林2号苏联为了对抗虎式坦克而专门研制的重型坦克。它体现了苏联坦克设计的风格,简单实用,其重量46。25吨。1944年4月开始生产,共产3475辆。IS-2的乘员为4人,使用10RK型号的通讯设备,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37公里/小时,能跨越垂直的障碍1.0米。装甲最厚处达到120MM。装备一门大口径的122MMGun D-25T火炮,备弹28发炮弹,2挺 7.62MM DT MG 机枪和1挺12.7MM DShK MG 高射机枪。在1000米距离射穿160MM装甲。
二战中有多少坦克是被正面击毁的
讲个笑话啊,代表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
唐僧四人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失事,可是降落伞只有三把.
于是,唐僧说了,大家来答题,答不出来的跳下去.
唐僧: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呀?
悟空:一个.
唐僧:好,给你一把.
唐僧: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啊?
沙僧:一个.
唐僧:好,也给你一把.
一旁的八戒好开心,这么简单的问题.
唐僧:八戒,天上有几颗星星啊?
八戒:....
你以为这是村口打架?满共满几百号人?打完了还能回去数一数打断了多少根木棍,用了多少根铁管?
光库尔斯克会战苏德双方就用了坦克8000余辆、诺曼底登陆损失各类型坦克1.3W辆,谁会专门回去清点一下,正面击毁的是几个?
苏联JS-3坦克悬疑
我也认为不可能。虽然鼠式和JS-3重型坦克均没有怎么投入实战。
但是我也不相信其重量和装甲厚度的问题。
我认为有可能是钢板的质量问题。如果德国坦克大量采用克虏伯生产的均值钢铁(钨合金)、而苏联坦克采用的是不同的合金生产的钢板。又或者纯粹是苏联的宣传策略。倒是在JS-3基础上研发并少量装备的T-10重型坦克有可能达到上述指标。
上一篇:三剑之舞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