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依之可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19 02:06:19编辑:莆仙君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成就无量殊胜戒蕴,定蕴,慧蕴,解

这是大般若经中的句子,但不全,属于断章取义了。
原文是: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复持种种上妙花鬘乃至灯明而为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成就无量殊胜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
大意是:如果修行人修行般若法门,并广宣流布般若真实义理,同时修诸善法,那么他将会成就无上菩提。(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皆是成佛法要。)


戒法表象

【戒(梵s/i^la,巴si^la,藏tshul-khrim)】
即归依佛教者所应遵守的规范。音译尸罗。乃三学、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梵语s/i^la是从动词语根s/i^l(‘屡行’之义)衍生出来的名词,除屡行外,又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等诸义。《大智度论》卷十三云(大正25·153b)∶‘尸罗(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俱舍论》卷十四云(大正29·73a)∶‘能平险业故,名尸罗。’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说尸罗有清凉、安眠、数习、得定、严具、明镜、增上及头首等十义。《菩提资粮论》卷一亦提出十义,内容如下(大正32·520a)∶
‘言尸罗者谓习近也,此是体相。又本性义,如世间有乐戒苦戒等。又清凉义,为不悔因离心热忧恼故。又安隐义,能为他世乐因故。又安静义,能建立止观故。又寂灭义,得涅盘乐因故。又端严义,以能庄饰故。又净洁义,能洗恶戒垢故。又头首义,能为入众无怯弱因故。又赞叹义,能生名称故。’

此中,‘习近’相当于《婆沙论》的数习,即屡行之义,十分符合原语之意;又‘本性’与《大智度论》所谓性善同义,即由数习而养成的性格;‘清凉’之义,可能是由类似尸罗字音的s/i^ta或s/i^t la转化而来的解释;此语有清凉之义,所以可离热恼使安适,故亦附有‘安稳’或‘安静’之意。又,‘头首’,可能是类似尸罗字音的s/iras或s/i^rs!a(头之义)转化而来的解释。此等诸义,多尝试就戒的功用等义加以解释,因此做为尸罗之本义并不适切。

根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一的说法,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别。

此中,戒法指佛所制定的不可杀、盗等一切不善法,为修行者的规范与禁戒,有大乘戒与小乘戒之别。戒体,指行者领受戒法后,于自己身心所产生之防非止恶之作用。戒行,指发得戒体后,动作身、口、意三业而不违法。戒相,指持戒的相状,亦即指持戒或犯戒的情形。《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之一云(大正40·4b)云∶‘言戒法者,语法而谈,不局凡圣,直明此法必能轨成出离之道,要令受者信知有此。(中略)二明戒体者,若依通论明其所发之业体,今就正显直陈能领之心相。(中略)三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检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于前,名为戒行。(中略)四抹相者,威仪行成,随所施造,动则称法,美德光显,故名戒相。’

此四种之中,‘戒相’虽为四种之一,同时也是四者之总名,故说戒相多途,四种为标。又注疏中解释此四者的篇章,通常称为随戒释相篇。因此,《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释戒相篇〉云(大正40·274c)∶‘戒相者,正当本篇。相有形状,览而可别,前明戒法,但述功能,次明戒体,唯论业性,后明戒行,略示摄修,若非辨相则法体行三,一无所晓。何以然耶?法无别法,即相是法;体无别体,总相为体;行无别行,履相成行。是故学者于此一门,深须研考。’

戒原是佛陀针对归依佛教者,随时制定的规范。起初只是宣示诸恶莫作,但后来由于僧众间渐次产生不法的行为,戒的种类乃陆续增多,所犯戒相,亦日渐复杂。按,佛教的教团中,有出家在家之别。出家而未满二十岁的男女,需持不杀生乃至不蓄金银财宝的十戒;其中的女子,特别是在受具足戒的前二年,即十八岁时,需另持六法戒。如是,男女众皆满二十岁时,男众需持二五0戒,女众需持三四八戒。以上五者称为出家五众。而在家之男女皆持不杀生乃至不饮酒的五戒,又有持一日一夜出家戒的八斋戒。总而言之,道俗七众所受之戒虽各有不同,但总不出五戒八戒十戒及具足戒四种(略称为五八十具)。

《俱舍论》卷十四云(大正29·72b)∶
‘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一)苾刍律仪、(二)苾刍尼律仪、(三)正学律仪、(四)勤策律仪、(五)勤策女律仪、(六)近事律仪、(七)近事女律仪、(八)近住律仪。如是八种律仪相差别,总名第一别解脱律仪。虽有八名,实体唯四∶(一)苾刍律仪、(二)勤策律仪、(三)近事律仪、(四)近住律仪。唯此四种别解脱律仪皆有体实,相各别故。

又,《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三、《大智度论》卷二十二、《俱舍论》卷十四等,则认为律仪有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三种。别解脱律仪是所谓欲廛戒,即如前所述的五、八、十、具戒。静虑律仪是由静虑所生的律仪,其称为色廛戒或定共戒。即得色界定者所成就,得定时,其心自有防护身口七支之恶的功能。无漏律仪,是由无漏道所生的律仪,称为无漏戒或道共戒。即学无学之圣者所成就,得无漏时,其心自有防护身口七支之恶的功能。别解脱的八种律仪,则是未得定者或未得无漏者,依羯磨作法别别受得的戒。相反的,定共、道共二戒是不依作法(即指得静虑或无漏时,同时起的无表),七支顿得故名为随心转戒。

如上所述,或以律仪有三种之别,或以别解脱律仪有八种差别相。但其中,根本重罪皆是杀盗淫妄四者,犯之则将被逐出教团,故称之为四波罗夷。至大乘勃兴,以六波罗蜜作为菩萨的行法。其中又认为菩萨应修的戒波罗蜜不同于声闻戒,于是就菩萨大乘戒提出种种说法,如《大宝积经》卷十七〈宝髻菩萨会〉认为菩萨之行的戒度无极有一事戒乃至十事戒;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三说菩萨戒有不舍菩提心等十种戒;《大智度论》卷四十六说尸罗波罗蜜总括一切戒法,譬如大海之总摄众流,而以十善为总相戒,以余无量戒为别相戒。这些都是认为五、八、十、具之外另有菩萨应持的戒波罗蜜。

又,《大般涅盘经》卷十一〈圣行品〉认为菩萨戒有世教戒与正法戒二种,以及性重戒与息世讥嫌戒二种;说性重戒是杀盗淫妄的四波罗夷,息世讥嫌戒是轻秤贩卖等遮制戒。亦即此戒可区分为性戒、遮戒,或重戒、轻戒二种。《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说优婆塞所持的戒有杀盗淫妄及说四众过、酤酒的六波罗夷,以及二十八轻戒;《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则说二十二戒(此经现已不存,但依题名可知);《灌顶经》卷十二、《药师经》有善信菩萨二十四戒之语;《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列自赞毁他、悭惜财法、嗔不受悔、谤乱正法四波罗夷,以及三十八轻戒;《菩萨内戒经》认为轻重两戒共有四十七项。

此外,《菩萨地持经》卷四〈方便处戒品〉说菩萨的尸波罗蜜有自性戒、一切戒、难戒、一切门戒、善人戒、一切行戒、除恼戒、此世他乐戒及清净戒九种;就中,一切戒有律仪戒、摄善戒、摄众生戒三种,律仪戒又有四波罗夷四十二轻戒。四波罗夷即自赞毁他等,与前述《优婆塞五戒威仪经》所述相同。《菩萨善戒经》与《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及《菩萨地持经》是同本异译,均列举三聚净戒,但律仪戒之数稍有不同。即《瑜伽论》卷四十及卷四十一列四波罗夷及四十二轻戒;《善戒经》列八波罗夷及五十轻戒。八波罗夷是前述自赞毁他等四者加杀盗淫妄四重禁。又,《梵网经》不列三聚戒之别,但说十波罗夷、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众受学品〉所说三聚戒中,摄律仪戒有十波罗夷及八万威仪戒。十波罗夷,是《善戒经》的八波罗夷加上《优婆塞戒经》所说说四众过及酤酒二者,即综合前述有关重戒诸说而成。

至于轻戒的废立,虽如前述诸说纷纭,但其间仍有脉络可寻,依之可略知大乘戒发展的情形。盖于中国谓律仪一戒不异声闻,仍依五、八、十、具的声闻戒建立七众,大小乘戒之间乃不生乖诤。日本的最澄,则认为圆顿菩萨所持的戒是《梵网经》所说的十重四十八轻戒,乃主张与声闻戒有完全不同的相承。

◎附一∶印顺《佛法概论》第十八章第一节

〔忏悔与持戒〕 八正道的内容,即戒、定、慧三增上学,今再分别的略为论说。厌倦一般生活,感到私欲占有的家庭罪恶,痛切有情的自相残杀,一切是无常与苦迫。发心出家的,必对于这样的人生有所警觉,对于过去的自己有所不满。对于生死有厌离心,即对于自己有忏悔心,这才能生活于出家的僧团而得佛化的新生。在家的信众,也要有‘住非家想’的见地,才能成解脱分善根,或者现身证觉。所以在受戒时,举行真诚的忏悔,是非常重要的。释尊初期的弟子,都有过人生的深切警觉与痛悔。动机的纯正与真切,没有什么戒条,也能自然的合律。等到佛法风行,动机不纯的出家者多起来,佛这才因事制戒。但在外人看起来,似乎制戒一多,僧品反而卑杂了。《中含》〈伤歌罗经〉即这样说∶‘何因何缘,昔沙门瞿昙施设少戒,然诸比丘多得道者?何因何缘,今沙门瞿昙施设多戒,然诸比丘少得道者?’依释尊以法摄僧的意义说,需要激发为法的真诚;依僧团律制的陶冶,也能使学者逐渐的入律。所以说∶‘我正法律,渐作渐学,渐尽渐教。(中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施设禁戒。’(《中含》〈瞻波经〉)。就是发心纯正的出家者,有时也会烦恼冲动起来,不能节制自己而犯了戒。这对于佛法的修习,是极大的障碍,这需要给以戒律的限制;已经犯戒的,即责令忏悔,使他回复清净。经中常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即清净。’因为一度的烦恼冲动,铸成大错,即印下深刻的创痕,成为进修德行的大障碍,不能得定,不能发慧。如引发定慧,必是邪定,恶慧。佛法的忏悔制,于大众前坦白的披露自己的过失,接受僧团规定的处罚。经过一番真诚的痛切忏悔,即回复清净。如瓶中有毒,先要倒去毒物,洗涤干净,才可以安放珍味。如布帛不净,先要以灰皂等洗净,然后可以染色。所以惟有如法的忏悔,才能持律清净,才能使动机不纯的逐渐合律。忏悔与持戒,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戒律的轨则,不在乎个人,在乎大众;不在乎不犯——事实上每不能不犯,在乎犯者能忏悔清净。学者应追踪古圣的精神,坦白的发露罪恶,不敢覆藏,不敢再作,使自己的身心清净,承受无上的法味。

〔持戒与慈悲〕 戒律的广义,包含一切正行。但依狭义说,重在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等善。出家众的四根本戒,比在家五戒更严格。淫戒,连夫妇的正淫也禁止;妄语,重在未证谓证等大妄语,这都与定学有关。不杀、盗、淫、妄为根本的戒善,出家众多从消极的禁止恶行说。但在家众持戒,即富有积极的同情感。要知戒善是合法则的,也是由于同情——慈悲喜舍的流露而表现于行为的。如《杂含》(卷三十七·一0四四经)佛为鞞纽多罗聚落长者说∶‘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淫盗等同。释尊称这是‘自通之法’,即以己心而通他人之心的同情,近于儒家的恕道。所以身语根本戒的受持不犯,不但是他律的不可作,也是自律的觉得不应该作。这例如不杀,不使一切有情受杀生苦,也是给一切有情以安全感。进一步,更要爱护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实践吗?《杂含》(卷三十二·九一六经)佛为刀师氏聚落主说∶‘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中略)心与慈俱。(中略)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淫对以喜心,妄语对以舍心。’这以四无量心别对四戒,不过约他的偏重说,其实是相通的。如《中含》〈波罗牢经〉佛为波罗牢伽弥尼说∶‘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生欢悦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觉乐;身觉乐已,便得一心。多闻圣弟子得一心已,则心与慈俱,(中略)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悲喜舍同。依五戒、八戒、十善业而说到四无量心,这是经中常见的教说。尤其是《增一含》〈三宝品〉,以施为‘施福业’,五戒四无量为‘平等福业’,七觉支为‘思维福业’,这即是施、戒、定三福业,而佛称戒与四无量为平等福业,属于戒善,这是极有意义的。平等即彼此的同一,大乘所说的平等慈,同体悲,即是这一深义的发挥。慈悲喜舍与定心相应而扩充他,即称为四无量。这本是戒的根源;由于戒业清净,同情众生的苦迫,即引发慈悲喜舍的‘无上人上’法。戒与四无量的相关性,可证明佛法——止恶、行善、净心的一切德行,本出于对人类——有情的同情,而求合于和乐善生的准则。戒与慈悲,是侧重于‘无嗔’善根的。但这在限于时机的声闻法中,还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附二∶〈二戒〉(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二戒,指佛典中,对于戒律所作的分类。共有十一种,略如下列∶

(一)性戒与遮戒∶前者戒性罪,后者戒遮罪。有种种异名,性戒∶旧戒、主戒、性重戒;遮戒∶新戒、客戒、息世讥嫌戒、离恶戒、离戒。所谓新旧、主客系依佛所订及不违背世间的道德而分;出自《摩诃止观》卷四等书。性重乃因犯此戒则构成重罪而命名;息世讥嫌则因假令犯此戒,虽然只构成轻垢罪,但会受到世人的讥嫌,故仍须检点;此二名出自南本《涅盘经》卷十一。

(二)止持戒与作持戒∶系戒律中废恶与修善二类。又称止持门与作持门。略称止门与作门。止门乃消极的禁止戒。在小乘,指比丘的二五0戒及比丘尼的三四八戒;在大乘,则指摄律仪戒。作门乃积极的作善戒,在小乘,指二十犍度;在大乘,指摄善法戒与摄众生戒。具体而言,六度是摄善法戒,四摄法是摄众生戒,皆属作门。

(三)定共戒与道共戒∶定共戒新译‘静虑律仪事’,指三乘圣者若发色界定,则自然得到防非止恶的戒律功能。道共戒新译‘道生律仪’或‘无漏律仪’,即指三乘圣者若发得无漏道,则自然契合废恶修善的律仪原理。就此,小乘有部的见解和大乘唯识家之说有所不同。有部以为定共戒与有漏定共,而大乘则以为通于无漏,并通于无色界。大小乘皆认为道共戒依于无漏道,并说此二戒随心转。此外,另有将此二戒加上别解脱戒而成三律仪的说法。

(四)善戒与恶戒∶出自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善戒指随顺世法与佛制,在身、口、意三业方面防非止恶;恶戒则指如牛戒、狗戒等邪见的戒法。《华严玄谈》卷四称此二戒为正戒、邪戒。

(五)世间戒与出世间戒∶出自《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九。或称为在家戒、出家戒,《四教仪集注》卷下(末)解释说,在家戒为五戒、八戒等,出家戒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所应受持的十戒、六法、具足戒等。又,《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以十戒为世间戒,以具足戒为出世间戒,更立上出世间戒,以不着于一切相为究竟。或以五戒、八戒为在家二戒,以十戒、具足戒为出家二戒。

(六)声闻戒与菩萨戒∶又称小乘戒、大乘戒或小戒、大戒。出于南本《涅盘经》卷二十六。声闻戒系小乘圣者所受持的戒律,指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系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指《梵网经》所说的十无尽戒、四十八轻戒等。《涅盘经》卷二十六云(大正12·774a)∶
‘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是名声闻戒。若有受持声闻戒者,当知是人不见佛性及以如来。若有受持菩萨戒者,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见佛性如来涅盘。’

(七)作戒与无作戒∶出自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作、无作相当于新译的表、无表。作戒指依据诸种表业受戒;备齐三师、七证的仪式,依据教示受戒,故又称作教戒。无作戒指受戒后,身得戒体;又称无教戒。《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一说(大正40·52a)∶
‘所言作者,如陶家轮动转之时名之为作,故杂心云,作者身动身方便。言无作者,一发续现始末恒有,四心三性不藉缘辨,故杂心云,身动灭已,与余识俱是法随生,故名无作。成论无作品云,因心生罪福,睡眠闷等是时常生,故名无作。’

(八)权、实二戒∶系天台家所说。权戒是权教所说的戒律,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小乘戒。此与《瑜伽》、《善戒》等大乘戒,都是三乘共门所持,藏通二教界内卑浅的粗戒。实戒是实教所说的戒律,如《梵网经》的十重、四十八轻戒,独为别圆二教、界外菩萨所受持。因此,权戒又称粗戒,实戒又称妙戒。然而,此妙系与粗相待而得为妙,故尚未入绝待妙之域,即待粗之妙。绝待妙戒是开会粗戒,令其进入粗即妙的法华圆教的教理。所谓毗尼即大乘,三归五戒皆是摩诃衍的境地。

中国的天台宗虽依据《梵网》大戒,但于开权显实之际,不见权戒之相,以为《四分》、《瑜伽》的戒法即是绝待圆顿的妙戒。然而,日本天台宗中,最澄专依《梵网》大戒,与禀承瑜伽的南都诸宗相对抗,认为南山律是权教之说,非纯圆独妙之士所依,遂在北岭别立戒坛。

(九)事戒与理戒∶又称随相戒、离相戒。事戒系在三业、四威仪等事相上受持的戒法,《四分》、《瑜伽》、《梵网》等大小乘戒,皆属于这一类。理戒是于戒不见戒相,以安住空、假、中三观为戒律,圆顿大戒也属于这一类,有时也称为理观戒。

若就乘、戒而分别,则事戒是戒,而理戒相当于乘。天台家说乘戒缓急之四句分别,就是指此而言。又,事戒、理戒有三品之别。事戒的上品得天报,中品得人报,下品得修罗报。而在理戒空观的三品中,下品配声闻,中品配缘觉,上品配通教的菩萨;假观的三品中,下品配三藏的菩萨,中品配通教出假的菩萨,上品配别教的菩萨;中观的三品中,下品配别教的菩萨,中品配圆教的菩萨,上品配佛。

(十)威仪戒与从戒戒∶出自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威仪戒指为得名利、受人恭敬,虽受戒但只外现威仪;从戒戒是顺从佛制、清净之业,内外相称,如实受持戒行。

(十一)求戒与舍戒∶出自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求戒指求三有果报而受持戒;舍戒指舍三有果报而真实受持戒法。

◎附三∶续明《戒学述要》上篇〈戒学之性质与类别〉(摘录)

戒是出生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本。从浅处说,佛教的戒学,是人生伦理道德的规律,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准则。往深处讲,戒是塑造人格乃至圆满究竟——成佛的由路。修学佛法的人,从进入佛门信敬三宝起,一直到完成无上佛果,都是有其戒相可说的。律,为三藏教法之一,其行门之广,蕴意之深,类别之众,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戒学的种类,三藏教典中随机散说,各约一义,说有无量差别,这里不暇一一备举。且就几种基本而主要的略述如次,举一反三,其它即可循此通释了。

戒行为五乘教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之所共遵,世间三福行(布施、持戒、修定)中,戒福行最为主要,无戒尚不得人天之身,何能享受人天福乐?三增上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中,戒增上学位列于首,无戒则无定慧,解脱之乐无由成就。六波罗蜜多中有尸罗波罗蜜,菩萨无戒,不足以完成上求下化之悲愿。此外,如见道证真时,获戒证净(四证净——佛、法、僧、戒——之一);三乘极果所具五分法身(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中,有戒分法身。其它,如六念、八正道等诸行门中,皆莫不有戒。可以说∶任何佛法的行门与果证,无不以戒为主要条件之一。虽因根器的浅深,持戒之广狭粗细各有不同,然泛言‘戒学’,实是彻上彻下而不可或缺的,不过根机愈钝、功行愈浅,就愈见其重要吧了。《涅盘经》中将戒喻如渡海浮囊,从准备渡海时起,一直到达彼岸,是不可须臾舍离的。他人乞索甚么东西,都可以布施给他,唯独乞此浮囊乃至如针孔般大也不能允许,因为针孔虽小,但是在浮囊的作用上说却是非常重大的。学佛而欲断烦恼、了生死、成佛,全凭戒行之清净,戒行毁缺,就如浮囊在大海中走了气,顿时失掉凭借。不但彼岸无法达到,且有丧失生命的危险!故‘具足净戒’,为佛教诸乘学人必须具有的行道项目,不如此即不能达到诸乘所预期的目的。故泛言一戒,实可贯通一切;若就位科人,则戒法之别目,就有无量差别了。

从释尊言教中,知戒为诸乘所共遵。若更就戒学所诠的实质去观察,则诸乘所标之戒相,虽多少、广狭、粗细、大小,相差悬殊,然戒之所以为戒的实质,并没有甚么增减,故戒法也是一味的。吾人从‘戒法一味’的观点,进而推求释尊处处说戒的本意,乃至诸乘施设戒法的差别,才可以获得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从戒法的差别去看∶有在家戒,有出家戒。出家戒中,又有止戒,有作戒;有性戒,有遮戒;有世间戒,有出世间戒等的无量差别。然无量戒法的根本实质,要而言之,就是‘十善戒’。以十善戒统摄一切戒法,恰像大海之总摄众流、诸星拱月一样。声闻乘的五戒、八戒(在家戒)、十戒、具戒(出家戒),固不离此,菩萨乘的三聚净戒,也还是它。《大智度论》卷四十六说∶‘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不饮酒,不过中食,入不贪中;杖不加众生等,入不嗔中,余则随义相从。戒名身业、语业,七善道所摄。十善道及初后,如发心欲杀,是时作方便∶恶口、鞭打、系缚、斫刺,乃至垂死,皆属于初;死后剥皮、食啖、割截、欢喜,皆名为后;夺命是本体;此三事和合,总名杀不善道。’犯一条杀戒,即有无量恶行为其眷属,盗、淫、妄语等,亦莫不皆然,要想不犯重戒,首须防护轻戒;要想不起身语恶行,首须制止三毒恶念。凡一切过错,无不从微至着,由隐至显;故欲得清净道,必须防微杜渐,严护于起心动念之间。比丘戒行虽多,结其所归,不过为护∶淫、杀、盗、妄。菩萨戒行深重,乃至起心动念不于众生有杀害等想。必如是持戒清净,始可与道法相应,进而戡除自心之烦恼。由此观之,佛教戒法,分位愈高,则其持守就愈加严密,然要其所归,实不外此十善业道。所以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吾人以十善戒法为根本,可以观知诸乘戒法的粗细浅深;更从粗细浅深的诸乘戒法,可以窥知佛教戒法之一贯。故求解则应从本而达末,奉行亦须由粗而至细,从浅而入深。如是观察戒法,奉行戒法,则知戒法皆为对症而制,各有圣意。吾人一时虽不能尽持,然应深生惭愧,则轻忽戒法之心,自然就可以逐渐减少了。


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快乐作文

一、听话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因此,一年级学生刚开学时,我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如世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这样不但让他们听到精彩的情节,还能欣赏到绝妙的语言。听课文录音,让他们听到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指导他们认真听《红领巾广播站》和《雨衣石广播站》广播,培养他们专心听、仔细想的习惯。上语文课常常把它上成故事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情感的波动。如上《乌鸦与狐狸》这一课时,我就用这样的开场白:“小朋友,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从前在一个树林里,有棵大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的洞里住着狐狸。它们虽然是邻居,但它们并不那么友好,因为狐狸常常骗乌鸦。有一次……”讲着,讲着,学生的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说明我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听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增强了,内部言语的水平会相应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从学会普通话开始,初步学会用完整的语句回答,看图说简单的事,到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及复述指定的课文。学会礼貌用语,说说见闻,这些练习都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每单元的听话训练内容,都认真完整。为了让全部学生都有机会过关,以“金字塔型”的练习进行过关。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说话。在学校读书月开展的讲故事比赛,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先在班级里讲,再挑选比较突出的学生去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读书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诵读,阅读各种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为此,我们班设立了小小图书角,从一年级开始,三年来班级的书已积了一大堆,使学生方便看书,书的类型也很多,有《幻想篇》、《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名人故事》、《寓言故事》等等。每学期都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上课时,也常常以范读引路,深读共鸣,精读精彩片断,逐渐培养学生读书。现在,很多学生已养成阅读报刊、课外书的习惯。
四、写作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如果培养好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经常让他们去参加各类活动。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不多,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接着写一件有意义点的事,然后再告诉他们把写作过程中想到的事情都写出来,逐渐培养他们把事情写的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每当在写作文之前,我指导学生先说,然后再开始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
五、修改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修改作文认为是教师的事,这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每次作文完了后,鼓励学生来做“小老师”,先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批改同学们的作文,前后左右同学都可以相互批改,而且在批改同学的作文时,容易找出对方的错处,使作文写得更加通顺了。
六、评价学生的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加以肯定。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和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评价,按进步程度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写作

方舟语文导语
  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写作文。对于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作文是一个新事物。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而作文又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地作文呢?在此,方舟刘静波语文为您来支招。

  一、让孩子们的作文轻松起步

  孩子们刚接触作文时,我们要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们以前说话和写话的延续,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把平日里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悟用笔写下来,消除他们的恐惧情绪,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地接受作文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写他们真实有趣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在活动课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观赏,然后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好多学生的习作水平都提高了,而且有几个学生写得很有特色。如有一段时间学生很喜欢玩陀螺,还在课下开展各种转陀螺比赛,这时及时引导他们将玩的过程写下来,学生就会言之有物了。当陀螺被“打入冷宫”,溜溜球成为他们的新宠时,如何玩“溜溜球”,玩的过程中有哪些乐趣,自然又成了写作的新话题。

  另外,要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善于发现孩子们文中出现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好词、一句话,都要加以赞许。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同学中一些优秀的习作,在板报上展示他们的作文,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让他们在习作中找到快乐。

  二、在游戏中作文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所以让游戏渗入作文训练,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简单最平常的事了。在作文中分享游戏的快乐,孩子们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在教三年级的学生起步作文时,我经常尝试玩一些形式新颖的游戏。如“猜词语”的游戏,一名学生用肢体表演四字词语,其他同学猜。这个游戏滑稽有趣,课堂上笑声不断。我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以及自己参与游戏时的心理活动。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游戏结束时,再让学生把游戏写出来,这样,生动的作文很快就诞生了。

  三、引导积累,学会表达

  二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写作,许多同学无所适从,没法下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少如何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的训练。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日后作准备。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在学习《家乡的红橘》一课时,写作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植物的叶、花,再写果实。这些写作方法就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一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可仿写《家乡的特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学生再也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定会更进一步。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积累丰富生动的语言,及时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

  刘静波老师还有更多秘法,嘻嘻,不便透露。咱们课堂上见。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是什么结构?

雷文秀: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报告的题目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钢骨结构安装施工技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位于陕西省法门镇就是世界唯一珍藏释伽牟尼,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该工程属于佛教文化的纪念性的佛塔,立面呈座次着性型,属于标志性特种结构,设计单位为上海建学建筑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安装单位为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结构设计情况:该塔主体结构为钢骨混凝土结构,其中钢骨结构由竖向钢骨柱和水平钢骨梁组成,属相钢骨柱采用十字形柱以及矩形、方形、日字形、L形、折线形多种箱型柱,水平钢骨梁有工资形钢骨梁、箱型钢骨梁、桁架、槽钢格构梁等等。钢骨总用量越16万吨,分塔楼、牟尼珠等等。
底部平面尺村:54×54m额,总高度:127m,东、西立面三次斜折54度,悬挑:22.5米。(PPT放映)五中间是佛塔,这是将来建成以后放释伽牟尼的地方,这个是合十舍利塔钢三维图,这是将来建成以后的效果图。中间部分叫万佛塔,能放7000多个,周边154米。
合十舍利塔材料选用:钢骨柱、钢骨梁构件都是相配套的。
竖向H型钢墙肢、矩形钢骨梁、槽钢墙肢。
24米钢骨梁结构体系,这个是符合梁,结构比较复杂,梁高是2米4,从27米以上十字柱就没有了,长换成了向性数。这54米钢骨梁结构体系,合十舍利塔成是倾斜对称的形式,一个圆形体结构,这个结构的部分,周边有10个桁架,这下边有三个,旁边有两个,这个结构比较复杂,以后结构安装的时候比较重,最重38吨,四边是主窗体,中间做横向连接,54米以上。
制作、安装技术设计要求:高强螺栓采用10.9S扭剪型螺栓,钢结构选用喷砂除锈,焊接量比较大,节点形式比较复杂,这个结构从24米以上是正方形的铜体结构,24米以上—44米向内倾斜14.822度,从44—54向外倾斜54—74度,74—106向内倾斜54度,109—177连接桁架,构件运输、对方、吊装过程中,应有防止变形和污染的措施。钢骨柱安装校正,宜选在早晚时间或阴天进行,否则应考虑日照影响,
缎面的柱子,目前施工,20米,所以必须采取预变形值来调整。同时要采取加强结构港性的措施。
本工程由于倾斜角度大,钢骨柱在和符合弯矩的作用下,内力发展和变形的变化季难掌控。位置和方向性均极强,安装精度受现场环境和温度变化等多方面影响安装精度极难控制。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提前考虑好如何对安装误差进行调整和消除,如何进行预测。
结构变形测试复杂,难度大,
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反应在结构各层拐点的位移变化,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该变化是叠加的,要不间断的连续观测。筒体监测要同步进行,要对每一层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必须控制施工进度,把每层的位移值同理论预调制分开。钢骨结构监测监测和确保整体结构位形符合设计位形值。
该工程设计工期4年半,业主要求1年半完成,钢骨结构07年4月完成。
立体施工,交叉作业难度大
在不到300平方米的地方,钢骨安装分四个工作面四台塔机,同时安装,塔笔互相交错,相互影响。钢构安装和土建,模板支护、浇铸,下边还有材料清理,上下共20米距离。
结构施工中的倾斜悬挑大
塔楼高127米,54米-74米向外倾斜54度,74米-104米悬臂部分外伸22.5米。
特殊节点复杂
24米转换节点,
整体结点手心测,因为74米所有结构的水平距离最大的部位,将近86米。
这个是44米,因为44米是一个转换层,手心部位74米。44米它每一层是斜水平梁,这上面实际上是一个转换塔,这上面已经上水平层,一共11层,第一层24米,第十层是5米,十一层8米,所以其他层都是10米。这是54米梁结构体系,54米好多并行结构协助,直柱在上面,所以中间这部分穹顶上边是水平梁,这个是压力环,中间一共三道是环形梁,形成一个穹顶,穹顶上面是54米的平台,7根环形,边上一个循环梁。这是安装边上的梁,中间穹顶上面的梁,也是中心施工安全技术要求高。
施工安全包括结构安全和生产安全,其中首先要保证结构安全,结构安全是生产安全的前提,大量倾斜的单根构建在形成框架前需采用大量的临时加固措施以及预变形得来保证其稳定和设计就位,操作平台必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采用结构型轻质类装配式体系,来保证作业安全。
吊装技术方案
外支撑体系安装法:第一,外支撑体系用钢量较大,不经济;第二,不能满足74米以上内倾斜部分不稳定现象;第三,四周群房与舍利塔安装同步施工无条件搭设支撑架子
1.2内支撑体系安装法:在79标高处,内测设支撑桁架。第一,用钢量小;第二,不占用施工场地;第三,起到撑拉作用。
1.3考虑每层钢筋,混凝土及土建施工荷载对钢骨柱产生的局部变形,在预掉值变形计算中将钢骨与土建参差行作为先决条件。0—54米钢骨安装超前土建施工面10米左右,54—117米钢骨安装超前土建施工面20米,79—84米处增设水平支撑桁架。
吊装机械的选择
根据设计条件并结合现场施工环境,设计结构造型,工期进度,最重构建质量,确定在结构体系的南北T轴、M轴外侧靠近四个筒仓体部位布置四台塔机;波坦MC480、MC320各2台外附式塔机,四台塔机吊笔均为40米。24米以上钢构由四台塔机分别实施完成吊装工作。
所以在年辈两侧布置了佛他480,塔手是40米,安全距离就是2米。
钢骨柱安装,对称布置,垂直吊装。
斜向钢骨柱吊装
竖向柱定位
校正
竖向钢骨柱垂直校正
钢骨柱轴线位移的校正,以下节钢骨柱顶部的实际、标高控制。
24米以下施工图片,24米44米的安装,从钢骨柱—墙肢钢骨—槽钢墙拉杆。
44-54米比较复杂,是双机抬吊,控制不到100公斤。这是在空间,因为当时甲方和业主担心,所以我们自己的司机,我们自己操作,一些的风险我们自己承担。
安装原了以后,安装穹顶这是54米时的情况。(PPT放映)
这已经到74米了,中间有一个支撑桁架已经达到84米,现在已经安装到104米,快合龙了。
这个合龙以后,这个是117米施工图片,四道横梁,两间的距离5:2,尽可能最大9毫米,最小是3毫米。
这个是塔撒。
焊接控制
焊接技术质量:本工程钢骨安装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和C02气体保护焊。(PPT放映)
腹板焊完后补上,对焊工进行专门的培训,还有焊接工艺测试,这个是焊接装配的顺序。这个是我们采取的防风措施。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作
冬季焊接保温措施,冬季焊接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进行,焊前预热:采用火焰加热方式,火焰选用中性焰,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50摄氏度。
测量控制,采用建筑坐标系分级测放控制、外控基准、随层内控构造的测试,主要是东西两侧。24米以下采用样冲刻痕方式。
首先安装是基准柱,基准钢骨采用二级控点外侧。
五连接桁架水平卸载,卸载在使用钢骨混凝土结构很少,我们卸载是置换热冷方法,卸载基本思路和原则就是有住级同步缓慢释放桁架,一个是测量74米水平位置之,第二个测量两端应力值,第三个三个拐点,混凝土裂缝。
法兰盘安装,桁架应力测试点,热熔试验,构件断面削弱。
所以在本次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倾斜结构安装施工技术,空间连侧控制技术、Q345c焊接机动机施工技术等新技术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通过上述技术的创新应用本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利用全站仪空间测量控制技术测量控制误差不超过3毫米,其中在109米在至117米许愿桥合拢时东西向艰巨误差4—6毫米,127米主体顶标高误差不超过4毫米,现场焊接焊缝一次合格率大于99.5%,安全施工采用高空操作平台及其他安全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这个工程讨论过程当中也得到了钢骨结构施工技术郭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张教授,吴教授,以及陕西省各区领导包括北京一些专业人士,在我们施工过程当中多次关心、指导和帮助,我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是我们在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施工经验,有不同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的报告结束,谢谢大家。


佛教高僧死后的舍利子是怎么回事?有科学解释么?

“舍利”一词源自梵语,其实它的涵义不仅是指佛教高僧的火化遗骨[1],但在中文里,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舍利”指的是火化后产生的珍珠样或水晶样的珠形物质[2,3]。按照佛教典籍,“舍利”有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之分,但通常情况下更多被理解为是骨质的结晶物[3]。

“舍利”的成因,由于缺乏严格的科学研究,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确定结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

根据台湾一家佛教网站提供的信息:1998年他们与台湾“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发现主要为人骨的成分[4](但未查到这项研究的相关科研文献)。而别的科学研究也侧面证明了:人骨骼在烧灼时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形状的重结晶现象[5]。人体有很多细小的骨骼(例如指骨、趾骨或者耳道内的一些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经过燃烧后因重结晶而产生上述外观的“舍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事实上,利用骨灰和别的添加材料进行高温处理而产生“人造舍利”或“仿舍利”,这项技术已经实现,在辽宁、江苏以及台湾等地都有人申请了这项技术的专利[6,7,8],并且已经开始进行商业推广[9]。

也有人将“舍利”解释为结石,这种说法也仅是推测,没有得到证实。人体的结石中,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机物(胆固醇、胆红素)和少量碳酸钙[10];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盐(草酸钙、磷酸钙)和别的矿物盐、尿酸等[11,12]。其中,后者与骨骼的无机成分(含钙和磷酸根的无机盐[13])有相似之处。但能否通过烧灼结石产生“舍利”尚不清楚。

除了骨骼和结石这两种解释,其它还有一些关于“舍利”成因的推测,包括:牙齿;死者携带的随葬品;或人为放入骨灰中的东西[3]。牙齿的成分也包括很多无机盐,其中牙骨质部分与骨骼成分相似[14],因此也有人推测牙齿是“舍利”的来源。

对以上这些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称:如果“舍利”仅是一种化学现象,为何并不普遍存在,只是存在于少数高僧、长期修行的人士的遗骨中?

对此也有一种观点指出:一般人在火化过世的亲属时,不会特意也没有机会去寻找骨灰中是否有类似“舍利”的物质。通常只有佛教高僧和修行人士等与佛教关系密切的人士过世之后,人们才会主动去寻找看看是否有“舍利”留下来[2]。“舍利”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不去仔细寻找也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偶然出现的“舍利”更多被发现于少数佛教高僧的遗骨中,也并不奇怪。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我们大部分时候看到的关于“舍利”的报道,所描述的“舍利”外观并不统一[15]。像“释迦摩尼佛舍利”那样的珍珠、水晶状的珠形“舍利”并不常被报道。这其中,一些报道所提供的“舍利”图片,更接近于“骨质重结晶”现象[16]。更有很多外观十分漂亮的“舍利”被证明是假冒的人工制品[17]。


上一篇:peta sergeant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