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拿破伦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11 09:52:09编辑:莆仙君

拿破仑是谁

拿破仑(历史上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拿破仑是谁?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是法国的皇帝(1804年~1814年)、军事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早年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岛当时刚刚被卖给法国。他的家族是当地的一个贵族世家,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他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毕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凯旋而归。埃及之战与权力的取得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征服欧洲,成为皇帝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联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宣布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带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之战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再次割让土地。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的血腥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确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之战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百日王朝开始。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之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英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拿破仑在老残军人退休院圆顶大堂内墓影响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吒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生平简介100字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与法学家。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拿破仑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拿破仑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在英国的软禁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拿破仑推动的改革措施影响深远,包括高等教育、税法、道路和下水道系统,并建立法兰西银行(中央银行)。他同天主教会议定1801年教务专约,旨在同治下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进行和解;与之一同推展的还有管理公共礼拜的奥兰治条约。同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科学院的院长,并指定让·巴蒂斯特·约瑟夫·德朗布尔为永久秘书。拿破仑的民法典,即后来广为人知的《拿破仑法典》在第二执政让-雅克·雷吉斯·德·冈巴塞雷斯领导的法律专家委员会下起草。拿破仑本人还积极参加法国最高行政法院会议,参与草案的修改。扩展资料人物影响: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对势力的叛乱,颁布《拿破仑法典》,完善世界法律体系,奠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拿破仑是军事家,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拿破仑战争,成为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合并来实现的人。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争达到60多次,而其指挥的战斗,在军事史上有重要意义。他的霸权,搅乱了欧洲国际关系,破坏了各国的势力平衡。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被重新建立起来,保持均势。作为政治家,拿破仑的影响也同样深远,于1804年颁布以他的名字为名的《拿破仑法典》(又叫《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经典典范,也是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参考之一。其中所确立的关于民法和财产法系的基本原则,大致上后来大多数国家皆普遍模仿和遵循,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随着他的领土扩张迅速的传播开来;另一方面他又勇于挑战及破坏专制主义,可以说是近代的民主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理念的先驱者。

拿破仑一生的详细介绍?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生事迹简介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少年经历1769年,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是一个左撇子,他的原名叫拿破仑·布宛纳巴,1796年才改名为“波拿巴”,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在父亲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之下,拿破仑10岁时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78年12月15日离开故乡前往法国;1779年1月1日进入奥顿中学,5月13日进入布里埃纳军事学校;178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被选送到法国皇家陆军学校,专攻炮兵学;1784年10月19日进入法国巴黎军官学校。拿破仑一开始自以为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让科西嘉岛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授予了炮兵少尉的军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著作,其中卢梭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拿破仑又回到了科西嘉岛,希望可以乘机推动科西嘉岛的独立,但却受到了另一个亲英派的强烈反对。1791年的法国政局变幻莫测,形势风起云涌,在法国大革命初期,代表了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了政权,他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国外的封建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1792年,代表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上台执政,9月22日,法兰西王国改为法兰西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7月,已是少校的拿破仑统兵夺取了攻克保王党势力的土伦战役的胜利,因此受到了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这尚属欧洲军事史上的首次。1794年,在热月政变中的拿破仑,由于跟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密切,而受到调查,随后,由于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罢免了准将军衔。1795年,他接受巴黎督政官的巴拉斯之托,成功镇压保王党势力的武装叛乱,这就是著名的镇压保王党战役,拿破仑在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准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开始在军政界崭露头角。2.初露锋芒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跟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随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率的军队多次击退了由奥地利帝国的维尔姆泽将军与萨丁、博利厄所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最后迫使对方签订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在意大利夺取了胜利之后,拿破仑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使他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英雄,而他的崛起却令巴黎督政府感觉受到了威胁,因此任命他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埃及、叙利亚、印度方面军(东方军)的总司令,并被派往中东,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之外,还带领了175名各行各业的学者,以及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途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欢文学和宗教,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很大,同时,拿破仑为人颇为好学,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对数学方面很感兴趣,他在这方面证明了“拿破仑三角形”,创造过一个“拿破仑定理”。于1798年远征埃及,拿破仑遭遇到了挫折,虽然他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夺取了全盘胜利,但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拿破仑进军叙利亚,也遭遇到了重重困难,法军还出现了瘟疫,最后在阿克尔城堡受阻,并久攻不克,5月17日,返回埃及。拿破仑至死仍对没能攻克阿克尔城堡一事感到遗憾,他在圣赫勒拿岛的回忆录中说:“如果阿克尔城堡早日陷落,当改变世界面目”、“东方的命运取决于那个小镇”。当1799年拿破仑回国之时,400艘军舰只剩下了2艘,原定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拿破仑远征之时,欧洲的反法联盟已逐步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也在逐步增强。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了法国的拿破仑被当成“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了成功,成为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实际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独裁者。拿破仑随后进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今天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由拿破仑下令起草、制定的,许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颁布,基本上总结、归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基本原则、精髓,该法典于1804年正式实施,即便是在一个多世纪之后,依旧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在政变结束之后的第三周,拿破仑向人民郑重发布公告,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了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经结束。”此外,拿破仑还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以及荣誉军团制度。3、加冕称帝1802年8月,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为拿破仑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同年任命Kevin为内阁辅政大臣,代管巴黎军政事务。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但他没有时间去管理这个王国,于是他让自己的继子欧仁(约瑟芬与前夫的儿子)成为意大利副王,代管意大利。4、海战受挫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构思通过法国海军穿越英吉利海峡,以侵略英国,从此,他的战争开始逐步从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转变成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非正义的侵略扩张战争。他对侵略英国这一作战计划煞费苦心,也在海军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对能干的指挥官,但由于拿破仑本人对海战毫不精通,且作战计划不切实际,以及低估了英国人民的反抗决心,导致战争最后失败。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将军纳尔逊(也就是在征埃战争中摧毁法军舰队的那位海军上将)阵亡,但法军的指挥官维尔纳夫被俘,从此,法国失去了和英国在海上争夺霸权的机会,由于英国为了解海上之围,开始挑动奥地利和俄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只好放弃侵略英国的作战计划。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结束,它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了一个世纪以上。”确立了英国在此后100年中的海上霸权,给普鲁士、俄国、奥地利那些被拿破仑打得心惊胆战的君主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5、人生顶峰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师东进,10月12日法军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联盟投降。随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于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称帝一周年纪念日,以7万人马的弱势兵力击败了俄奥联军9万人马的优势兵力,夺取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联盟再度瓦解,并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的各诸侯国组成了“莱茵邦联”,把它置于在了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率军攻打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他集结了9万人的兵力对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未遇到普军的主力,在奥尔斯泰特,法军达武元帅的2万劣势兵力遭遇了由普鲁士国王亲自统率的5万人主力,达武元帅奋力指挥这2万人马击溃了普鲁士军队,普军几乎全军覆没,普王和王后仓皇败走。拿破仑因此夺取了德国的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的艾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从此,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受到人民的反对,拿破仑于是趁机入侵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这个举动却遭到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抗,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于1808年介入了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随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拿破仑在西班牙的侵略扩张战争失败,从此,法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苦境,西线在伊比利亚半岛作战,东线则跟反法同盟周旋。正当拿破仑陷入了西班牙的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国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法军在4月19日~23日五战五捷,于5月13日占领维也纳,拿破仑与卡尔大公指挥的军队在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中交锋,法军大败,拉纳元帅阵亡,法军伤亡和被俘3万余人,被迫撤回至洛鲍岛,奥军伤亡2万余人,这是拿破仑亲自统兵以来打的第一场败仗。在7月5日~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法军夺取了决定性胜利,拿破仑反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了《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拿破仑成为了欧洲霸主,成为跟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6、进军俄国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抵抗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1812年9月7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战役(法军有3万余人伤亡)后,即将进入莫斯科,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力排众议,决心放弃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军的有生力量。9月16日,拿破仑率军进军莫斯科,此时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带着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经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即将到来的寒冬季节,与俄罗斯人民坚决不投降,还有此时在国内的马莱将军策划的一场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俄罗斯的寒冬,是拿破仑的最大阻力,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7、穷途末路拿破仑在俄国战场惨败后,亚历山大一世野心勃勃,决定马上彻底打败法国,称霸欧洲,但是俄军在追击法军的残兵败将时,自身也受到了极大打击,因此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再一次组建反法同盟。拿破仑为了阻挠反法同盟的成立,通过瑞典王妃黛丝蕾,希望让其夫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加入法国一方,但是最后失败了,他同时立妻子奥地利公主、路易丝皇后为帝国摄政王以牵制奥地利。但是1813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瑞典还是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在吕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短暂停战后,随着奥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联军的力量超过了拿破仑。8月,拿破仑在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德累斯顿指挥了一场防御战,并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缺少骑兵,未能扩大战果,法军在德意志境内屡屡受挫。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集中了15万5千人,而联军的兵力是法军的2倍,虽然开始法国缪拉元帅的骑兵打得俄奥普三国帝王纵马而逃,但是因为联军分6路合围莱比锡,而且此时法军的炮弹也已耗尽,拿破仑被迫撤退,在败退途中,法军遭到联军的重大打击,只剩5万6千人的残兵败将,莱茵联邦不久就解散了,联军得以向法国开进。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开出停战的条件,那就是法国的领土恢复到1790年时的状态,拿破仑视为侮辱,拒绝接受,他重新组织军队再战,然而法军只有10万人,而联军却有35万。在布伦纳城(布里埃纳城),拿破仑指挥军队大败普鲁士军队,恢复了自莱比锡战役以来低落的士气,在拉罗蒂埃河,法军与联军再次交战,虽然失利了,但是法军表现出无比的勇气,拿破仑指挥法军在尚波贝尔、蒙米赖、夏托蒂埃、沃尚等地接连打败联军,他的军事才能极大发挥,他的战术才华也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他在战略上错误地将进攻力量兵分两路,导致联军通往巴黎的路畅通无阻。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著名回句: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在我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拿破仑在前往厄尔巴岛的路上险些被暗杀,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软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上,拿破仑别无选择,他密切注视着法国局势的变化,法国的军队和人民对路易十八为首的贵族的剥削忍无可忍,几乎都认为拿破仑才是他们真正的君主,拿破仑意识到复辟的时机来临了,他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原本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拿破仑一路发表演讲宣布自己将给法国带来和平,不再向外扩张,而且他不会再实行专制统治,而是改为君主立宪制,确保人民的自由。国王屡次派兵堵截,但是所有军队一见到皇帝就阵前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内伊、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8、百日王朝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战役中击溃普军,但是由于法军行动迟缓,他歼灭普军的计划失败,林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一些军队追击普军。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圣约翰山高地,由于法军中有能力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中存在很多无能的指挥员,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八弟热罗姆,所以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在久战不克时,内伊元帅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莱比锡战役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被杀得落花流水,威灵顿脸色都变了,但是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格鲁希元帅迟迟不到。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毫无成效,康布罗纳将军的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拿破仑宣布退位,英国人对他很不客气,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9、孤岛挽歌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挑选了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位伯爵以及古尔戈将军随行,10月16日拿破仑到达圣赫勒拿岛,圣赫勒拿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拿破仑上岸后,暂时寄居在英国商人巴尔科姆家中,后来他又有一个龙坞德庄园,他就在这里居住,他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记录、整理。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拿破仑的死因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有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历史学家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发现了含有砷的矿物,猜测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也有一说是蒙托隆伯爵因为受到英国人的贿赂以及急于继承拿破仑留给他的一部分遗产而在给拿破仑的葡萄酒中长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仑慢性中毒。在他去世之后的第9年,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塑像重新竖立在了旺多姆圆柱之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灵柩接回,同年12月15日,拿破仑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在经过凯旋门之后,隆重安葬在巴黎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巴黎荣誉军人院)。参考资料:世界历史网http://www.shijielishi.com/faguo/renwu/233.html

列宁的事迹简介?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于4月3日(公历4月16日)回到了俄国。针对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为党和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路线,接着,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发挥了“四月提纲”中的原理,从4月到7月90天的时间里,列宁一面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一面直接指导《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先后写了150多篇文章和几本小册子,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方针,从而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必胜的信念。 列宁是十月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1917年7月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平示威的镇压和接踵而来的对布尔什维克的打击,使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七月事变”打破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发展的前途已经断绝。列宁也被迫转入地下,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着革命斗争并撰写《国家与革命》一书,8月9日列宁离开俄国到达芬兰,继续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并关注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迅速被粉碎,使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尔什维克的威信大为提高,很快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据了优势。列宁分析了新的革命形势,在9月12日到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把政权转归苏维埃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方针。为了便于加强领导,10月7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正义的决议,并指导了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夜间列宁到了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起指导起义的重任。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革命工人、兵士和水兵执行了起义的战斗命令。深夜攻下了冬宫,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列宁不仅胜利地领导了俄国革命,而且指导和鼓舞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共产国际,他亲自主持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领导了二、三、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二大起任执行委员。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新课题。苏维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建设社会主义 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资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镇压了白卫匪帮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并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坚信俄国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拟定了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产者,并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列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把发展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建设计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他强调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列宁所说的文化建设包括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造就经济建设及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材。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改变愚昧不文明等广泛的任务。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列宁经常提醒党的组织和干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专家的作用,检查在使用和团结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拖拉作风、文犊主义深恶病绝,认为它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敌人”之一。列宁是改革国家机关的推动者,在他看来,要有效地克服官僚它义,就必须改革国家机关,使其密切地联系群众,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重要的经济岗位上去,还要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民主检查、监督制度,对于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者,应分别情况给以处分,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 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经常作自我批评,随时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


拿破仑的故事

1、在一次行军途中,拿破仑的贴身警卫为了救拿破仑而不幸落马。整个身子落入悬崖,幸亏一根树枝挂住了他的衣袖,使他没有跌入万丈深渊,生死之际,卫兵拼命呼 喊拿破仑救命,拿破仑看了一眼结实的树枝,突然举起枪对准卫兵的脑门,厉声吼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一枪打死你!”卫兵见求救无用,只好尽力自救, 于是使用全身力气一跃,终于攀上了悬崖。2、拿破仑(1769-1821),是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出生于科西嘉岛一个败落的小贵族家庭。10岁进入军校学习。1792年,他因为在法国大革命中作战英勇、指挥出色。被革命政府提拔为少将。从此。他屡建奇功,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生叱咤风云。缘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从土伦战役到滑铁卢战役的23年间里,他指挥过无数次作战。连续五次打败了反法同盟,征服了许多国家并成为欧洲霸主。另外。拿破仑还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它是法国最为著名的一部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拿破仑在军校学习时常常怀念故乡科西嘉,一次,一位牧师当众指责拿破仑过于怀念科西嘉,你是法国人,务必知道科西嘉也是属于法国的。拿破仑立即跳起反驳道:我来这里不是要谈论科西嘉的,作为牧师,你无权在这方面训斥我。4、拿破仑读三年级时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发生争执打了起来,拿破仑一只眼睛被打肿了,上课玲响了,拿破仑回到了教师。下课了,拿破仑到了六年级学生班级,又是一场,拿破仑第二只眼睛也肿了,变成了一个熊猫。又打到了上课,拿破仑走了,下课拿破仑又出现在班级前,又是一次,第三节下课又来了,六年级学生苦求道,到底怎样你才肯停止,我要你向我道歉,否则我会打到死。六年级的学生说:对不起,拿破仑说:早说不就行了,扭头就走了。5、拿破仑在军校每周都要受到个别惩罚,刚进军校不久,拿破仑因不服从管教受到教官惩罚。教官命令拿破仑穿着搂烂的衣裳当着其他一百零九名学生面前跪着吃晚饭。拿破仑不从,他抗议道:我不下跪,先生,在我们家里,我只对上帝下跪。顿时一阵拳打脚踢,拿破仑呕吐了起来,亢奋的拿破仑被带到了寝室,后来校方撤销了处罚。扩展资料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参考资料:拿破仑·波拿巴-百度百科

有关于拿破仑的故事,要真实,10个以上。

1、拿破仑的头发惊人的数量在皇帝去世后幸免于难。从历史上看,他的头发有四把锁给了Balcombe家族,拿破仑在圣赫勒拿流亡期间与他们成为朋友。此外,拿破仑在他去世后遗赠了许多他的家人和朋友的金手镯。这个事实产生了一些奇怪的影响。一个是来自Balcombe家族的经过认证的头发被用来测试拿破仑成为砷中毒受害者的理论。另一个影响是拿破仑头发的假锁已经被各种骗子产生了将近200年,如果怀疑是真的,仍会花费数千美元。但毫无疑问,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也可能是最合适的效果是一家瑞士手表制造商,他在拍卖会上购买了拿破仑的头发锁,于2014年11月宣布他们现在制造的手表每件售价10,000美元,每件手表都包含一件拿破仑波拿巴自己的头发。因此,拿破仑要求将头发制成家人和朋友的手镯200年后,他的头发将再次成为新一代崇拜和富有粉丝的“手镯”。2、在拿破仑的竞选和统治期间,英国宣传者创造了许多故事,以使英国的公众舆论反对他。虽然大多数人早已被遗忘,但很少有人会选择这样做。1905年,Lewis Goldsmith发表了一个特别有创意的例子。根据戈德史密斯的说法,拿破仑在前往意大利之前住在他位于里昂的叔叔宫。拿破仑习惯每天早上喝一杯巧克力,特别是一天早上,他收到一封匿名的警告,警告他不要喝下送给他的杯子。当张伯伦带来饮料时,拿破仑要求准备它的人被带出来,此时有问题的女人反而把剩下的巧克力倒入锅中,然后倒下并开始抽搐。在抽搐之间,她透露说她在年轻时曾被拿破仑诱惑并且生了一个孩子,然后被他完全遗忘了。不久她就过期了,她想要拿破仑的毒药的受害者。厨师看到那个女人从口袋里倒了一些巧克力,然后把警告传给了拿破仑,厨师获得退休金并入职荣誉军团。虽然这当然是一个不真实的事件,但这个故事可能导致当前人们认为拿破仑非常喜欢巧克力,虚构的关系仍被引用作为一个试图报复的被唾弃的情人的典型例子。3、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距离非洲西南部安哥拉海岸约1,600公里(1,000英里)。根据历史,这是他在余生中留下的地方,于1821年在那里死去。但是在1911年,一位来自法国的名叫奥默莎的绅士声称有证据证明拿破仑从未首先去过圣赫勒拿。 奥默莎断言,一个名叫弗朗索瓦·尤金·罗伯特的人,因其与拿破仑的强烈物理相似而闻名,被送到了皇帝的位置。拿破仑自己长长的胡须,去了意大利的维罗纳,在那里他有一家小店,向英国游客出售眼镜。真正的拿破仑于1823年在试图潜入皇宫时去世,他的儿子坐在皇宫里。他不愿意向找到他的哨兵发现或解释自己,当场被枪杀。虽然有趣,但这个故事需要一个涉及拿破仑本人的监狱长的阴谋,这是一个不太可能的前景。刚刚碰巧看起来像拿破仑的士兵也不太可能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能够令人信服地和自愿地扮演这个角色。4、拿破仑读三年级时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发生争执打了起来,拿破仑一只眼睛被打肿了,上课玲响了,拿破仑回到了教师。下课了,拿破仑到了六年级学生班级,又是一场,拿破仑第二只眼睛也肿了,变成了一个熊猫。又打到了上课,拿破仑走了,下课拿破仑又出现在班级前,又是一次,第三节下课又来了,六年级学生苦求道,到底怎样你才肯停止,我要你向我道歉,否则我会打到死。六年级的学生说:对不起,拿破仑说:早说不就行了,扭头就走了。5、当拿破仑与Josephine de Beauharnais结婚时,他还获得了一个继女,Hortense,他是他自己喜欢和尊敬的孩子。当霍滕斯达到了正确的年龄时,约瑟芬决定试图将她嫁给拿破仑的兄弟路易斯。这部分是因为约瑟芬觉得拿破仑的兄弟正在努力让她的丈夫反对她,所以让其中一个兄弟成为她的女婿将有助于平息这个问题。其次,约瑟芬一直无法给拿破仑一个继承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霍滕斯要在他的血管中有一个波拿巴血的男孩,拿破仑会宣称这个孩子是他继承王位的。6、拿破仑在军校每周都要受到个别惩罚,刚进军校不久,拿破仑因不服从管教受到教官惩罚。教官命令拿破仑穿着搂烂的衣裳当着其他一百零九名学生面前跪着吃晚饭。拿破仑不从,他抗议道:我不下跪,先生,在我们家里,我只对上帝下跪。顿时一阵拳打脚踢,拿破仑呕吐了起来,亢奋的拿破仑被带到了寝室,后来校方撤销了处罚。7、拿破仑仅仅只有一米六几的身高,一次他正在军中训话,有一个一米八几的将军在小声的低估,这人要高出拿破仑一个头,但拿破仑很霸气地对他说:”将军,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虽然你我身高有一个脑袋差距,但你不听从命令,我可以立即消灭这个差距!“8、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后,普鲁士国王被拿破仑的速胜吓得心惊肉跳,意欲与俄奥联军结盟的普鲁士,诚惶诚恐的等待拿破仑的惩罚,派大使准备对拿破仑下最后通碟的,拿破仑的速胜使其不得不隐瞒了来访的真实目的。9、在一次行军途中,拿破仑的贴身警卫为了救拿破仑而不幸落马。整个身子落入悬崖,幸亏一根树枝挂住了他的衣袖,使他没有跌入万丈深渊。生死之际,卫兵拼命呼喊拿破仑救命,拿破仑看了一眼结实的树枝,突然举起枪对准卫兵的脑门,厉声吼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一枪打死你!”卫兵见求救无用,只好尽力自救, 于是使用全身力气一跃,终于攀上了悬崖。10、据报道,1800年6月,就在马伦戈战役之前,拿破仑的一位将军迫切要求他注意。亨利·克里斯蒂安·米歇尔·德·斯坦格尔将军进入皇帝的帐篷,看起来有点孤独,递给拿破仑一个信封,然后告诉他,它包含了斯坦格尔的遗嘱,并希望拿破仑担任他的遗嘱执行人。斯坦格尔早些时候从一个梦中醒来,他看到自己冲向战斗,面对一个巨大的克罗地亚盔甲战士,然后变成了死亡的形象,将军彻底确信他会死在即将到来的冲突。果然,拿破仑第二天收到一份报告称斯坦格尔在与一名非常大的克罗地亚战士的战斗中死亡。这个奇怪的事件在他生命的剩余时间里一直困扰着拿破仑,这反映在多年后他在圣赫勒拿的奄奄一息的话语中:“ Stengel,快点,攻击!”这个特殊的神话有三次罢工:首先,在拿破仑前往马伦戈前四年,斯坦格尔在蒙多维战役中去世。其次,拿破仑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没有一个学者曾经断言“Stengel,快点,攻击”是一种可能性。在拿破仑去世前三天,在发烧的同时,他确实呼吁斯坦格尔以及其他一些前将军攻击一个想象中的敌人 ,但这与神话所宣称的相去甚远。

请问拿破仑什么意思?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 叱咤风云的西方之皇,公认为的战争之神,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一生中指挥大大小小一共60多场战役,要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苏沃洛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谁有拿破仑的简介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国的皇帝(1804年~1814年)、军事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

早年

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岛当时刚刚被卖给法国。他的家族是当地的一个贵族世家,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他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毕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凯旋而归。

埃及之战与权力的取得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征服欧洲,成为皇帝

1800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联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宣布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带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之战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再次割让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的血腥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确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之战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之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英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拿破仑在老残军人退休院圆顶大堂内墓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吒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简介

一、人物生平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充炮兵少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1793年土伦战役中,击溃保皇复辟势力,获少将衔。督政府时期,因欧洲反动势力组成反法同盟,严重威胁法国安全,1796年统兵进攻意大利,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构,坚决镇压反革命王党复辟势力,并颁布《拿破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势固定下来。对外不断战争,多次粉碎反法同盟,严重打击欧洲封建反动势力。但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资产阶级对外侵略与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逐渐变为同英俄争霸和掠夺、奴役别国的侵略战争。由于连年战争,国内阶级矛盾加剧,被奴役国家反法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加速了帝国崩溃。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入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该岛。


二、主要成就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扩张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保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反击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制定拿破仑三角形定理。

三、家族成员
卡洛·波拿巴:拿破仑的父亲。
莱蒂齐娅:拿破仑的母亲。
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的兄长,曾被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后来又被封为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王位由他的妹夫、帝国元帅缪拉顶替。于1814年曾代替他监国。
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弟弟,曾被封为荷兰国王,因为对英贸易一事意见不合,被迫宣布退位,荷兰并入法兰西第一帝国。
吕西安:拿破仑的弟弟。
埃利兹:拿破仑的妹妹。
波莉娜:拿破仑最喜欢的妹妹。
卡罗丽娜:拿破仑的妹妹。
热罗姆·波拿巴:拿破仑的弟弟,曾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后来在对俄战争中兵败。
约瑟芬·博阿尔内: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于1804年加冕为皇后,因为没有生育能力,才被迫离婚。虽然后来拿破仑跟玛丽·路易丝结婚,但仍保留了她皇后的称号。
玛丽·路易丝: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是奥地利帝国的公主,跟她结婚是出于政治目的,于1814年被封为摄政王,实际上摄政王的权力是由前妻掌控的。当拿破仑被囚禁在厄尔巴岛时,她背叛了他。
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拿破仑的儿子,于1811年出生不久便被封为“罗马王”。在他第一次退位时,被寄养在外祖父奥地利皇帝那里,年纪轻轻就得肺结核病故,他并没有当皇帝,拿破仑二世则是给的封号。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的侄子。于1848年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于1851年政变后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即为拿破仑三世。曾发动对中国清朝的侵略战争,于1870年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废除帝制。
黎克勒:拿破仑的妹夫。


上一篇:卡辛斯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