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云
中国的著名剧作家有?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
宋之的(1914-1956),著名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原名宋汝昭,笔名一舟、宋人。
张永琛档案: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制片人。1963年生于市凉水湾一个渔民家庭。1984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后分配到天津工作。 主要文学作品:小说集《走夜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长篇小说《像雾像雨又像风》、《混血儿》
马少波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戏曲改革早期开创者之一
李龙云,剧作家
张笑天著名作家、剧作家。
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
著名电影剧作家柳城
计红绪——中国著名剧作家
中国著名剧作家、作家、文艺活动家夏衍
著名剧作家金芝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老舍
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藏书家、文学家阿英
著名剧作家、文艺理论家阳翰笙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
中国现代剧作家前三名是?理由是什么?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老舍
李龙云,著名作家、剧作家。
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曹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 1899 年 2 月 3 日出生于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一个困苦的贫民家庭,老舍的父亲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 1900 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生活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李龙云,
著名作家、剧作家。1979年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陈白尘先生。1982年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剧作家。1987年在《半月谈》第12期《中国人物》专栏中被列为当代中国九名剧作家之一。1988年,入选 “中国当代十名优秀剧作家”。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特殊津贴。
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
田汉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扬子江暴风雨》《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等,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曹禺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江县,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原野》。
1933年,23岁的曹禺创作了《雷雨》,成为中国剧坛上升起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随后,陆续发表《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期间,担任了国立南京戏剧学院教授。他的话剧三部曲,犹如一道道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抗战爆发后,曹禺前往重庆、江安。1947年奔向解放区。解放后,长期任文艺界领导职务。195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担任首任院长。
曹禺是情感十分丰富的作家。他在创作《雷雨》时,就“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同时,他还力求通过对故事的真实描写,把严酷的人生深刻地描绘出来,并通过人物命运的高度巧合提示人物命运的残酷性。在《日出》的创作中,曹禺更是比写《雷雨》时还要憋满了一腔愤怒之情,这是他情感的又一次更强烈、更深沉的输出,是作家崇高的人道主义对旧世界的控诉。《北京人》是曹禺写的最好的剧本,它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而完成的。它既蕴含着作家的希望和憧憬,又体现了作家对戏剧审美境界更高的追求和向往,它是曹禺创作历程的一个高峰,是一部传世的杰作
亮剑中每个人物最后的结局
1、李云龙李云龙,少将军长,1967年为维持正常秩序镇压当地造反组织受到调查和批斗,在家开枪自尽。2、赵刚赵刚因为在文革时期抵制左倾错误路线,由于不肯参与迫害罗瑞卿将军被免职并遭到迫害,最后自杀。3、丁伟五十年年代后期,丁伟由于支持彭老总而遭受批斗,后被下放到农场改造,最终失踪。也有推测,其最终在改造中病故。4、孔捷作为铁三角之一,看着自己的兄弟遇害,挺身而出,将李云龙的两个儿子,赵刚的四个孩子收养,并将他们抚养成人,由于不争不斗,最终善终。5、楚云飞在金门与解放军交手数次,1968年在李云龙去世的时候在金门用广播悼念李云龙,改革以后买下了李云龙的故居留做记念。扩展资料:《亮剑》中赵刚,冯楠夫妇由于赵刚据理力争,不愿参与罢免罗瑞卿将军而遭受批斗,最终以死明志,妻子冯楠得知后,将他们的四个孩子(单名分别为山高水清),托付给李云龙后殉情。李云龙,田雨夫妇在后来70年代的特殊时期,李云龙用武力制止两个带红袖套的小兵非法抢夺军火库,因此被批斗,最终掏枪自尽,在得知丈夫遇害后,其妻田雨挺身而出,最终殉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亮剑
亮剑小说里面最后人物的结局各是什么?
李云龙--在1968年自杀,1978年平反。田雨--自杀徇情。赵刚--自杀名志,1978年平反。冯楠--自杀。丁伟--被免去一切职务并下放到某农场改造,此后音讯全无。孔捷--在80年代初离休。楚云飞--1956年任金门守备军副司令,授中将衔。后升为上将。在金门与解放军交手数次。 1968年李云龙去世的时,在金门用广播悼念李云龙。改革开放以后来大陆经商并买下李云龙故居做留念。张大彪-- 小说中没有对其最后结果进行交代。拓展资料:《亮剑》是都梁创作的长篇小说。《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亮剑》是一部糅合了史诗风格和悲剧色彩的战争题材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风格。 2017年7月12日,《2017猫片 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发布,《亮剑》位列28位。
剧作家陈白尘是哪一年出生
陈白尘(1908~1994),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原名陈增鸿,又名征鸿、陈斐,笔名墨沙、江浩等,江苏淮阴人。青年时代在上海求学。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戏剧活动,曾参加南国、摩登等剧社。后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7月任共青团淮盐特委秘书,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和独幕剧。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抗战开始后,在各地坚持进步的戏剧活动,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有《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解放后参加创作了电影剧本《宋景诗》和《鲁迅传》等。文革后重操文笔,1978年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陈白尘对于讽刺喜剧有着独到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果戈理”。
中文名
陈增鸿
别 名
陈白尘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淮阴
出生日期
1908年3月2日
逝世日期
1994年5月28日
职 业
剧作家,小说家
毕业院校
南国艺术学院
信 仰
马列主义
主要成就
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代表作品
《升官图》,《岁寒图》,《大风歌》等
求助著名作家或演唱家的简历,作品简介,以及成就。(字数要求3500)?
李龙云.煌煌的戏剧文学人生
历经磨难而久演不衰的《小井胡同》,令戏剧文学界感到震惊的《荒原与人》……一部部沉甸甸的大戏构筑了他的戏剧文学人生。
而今,一部根据老舍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创作的大型剧作《正红旗下》又在人们热切的关注下问世。
(一)
一九九九年,李龙云发表了大型剧作《正红旗下》。剧本是根据老舍生前未完成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像春日里的一声响雷,剧本的发表引起了中国戏剧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
一部剧作,为什么尚未搬上舞台就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个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正红旗下》原著是老舍一生中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是海内外公认的老舍的代表作。小说原来计划的内容应该是从1898年写到1901年,即从戊戌写到辛丑。其规模即便不像《四世同堂》那样有近百万字之多,也不会低于三五十万字。可惜的是,他没写完。他仅写了8万字,11章,“仅仅是一个大部头长篇小说的开头。”李龙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将这部仅有一个开头的煌煌巨著,改编成了一部完整的剧作。而几乎所有读过剧本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认为,剧本大气磅礴波澜壮阔,戏剧氛围浓烈,人物语言十分生动,每一个人物又都有其完整的命运和归宿……
其次,原因也出于李龙云这位作家以往的成就和影响。
不妨先读一下他的简历:
李龙云,1979年9月被南京大学录取为研究主,指导教师:陈白尘。1981年冬通过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元月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剧作家;1987年,国内权威杂志《半月谈》在《中国人物》专栏中将他列入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九名剧作家进行介绍;1988年3月被审定为国家一级剧作家;1988年春入选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和国务院文化部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名优秀剧作家”;1988年夏应美国奥尼尔中心邀请赴美访问,出席全美剧作家会议,同年8月22日被奥尼尔的故乡沃特福德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1993年先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1993年,《中国新时期文学辞典》收入“李龙云”、“《小井胡同》”、“《荒原与人》”三项辞条。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为:大型剧作《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这里不远是圆明园》、《荒原与人》、《正红旗下》,以及一批中长篇小说、戏剧美学论文。
其中,《小井胡同》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1983、1985、1993年三度搬上舞台,久演不衰;剧本则先后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当代十大正剧集》、
《中国五十年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精选·戏剧卷》,并将与老舍、曹禺、关汉卿、莎士比亚的剧作一起收入新版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
另一代表作《荒原与人》由著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王贵分别执导,由中央戏剧学院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搬上舞台,在北京和东北引起了轰动。《荒原与人》的剧本先是被收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戏剧卷》,后又被中国戏剧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教材列入《古今中外60部经典剧作》,并被译成德、日等外文版本。
1979年以来,从《有这样一个小院》到《小井胡同》,再到《荒原与人》,李龙云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连续产生轰动。作家始终处于艺术的漩涡中心而被人们关注着,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拓荒色彩和超前意识。
从《荒原与人》的发表到《正红旗下》的问世,间隔了整整13年,关心李龙云的人一直在拭目以待。而在这13年里,他似乎已远离尘世,回避所有的应酬与虚荣,在孤独与寂寞之中酿制着他自己的精品……
(三)
李龙云, 1948年年末生于北京南城罗圈胡同。
“每一位作家都有一片乡士,每一片乡土都有它独有的文化。乡士是作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它铸就我一种特有的自尊,为我幼年的心灵涂上第一层底色。它告诉我:什么是善良美好,什么是正直倔强,什么是底层人的尊严……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目睹了一条胡同三十年命运的起落兴衰。老街坊们时而欣喜时而苦涩的经历冲撞着我的心灵,于是我写了他们……”
1981年,日后搅动得中国文坛多年兴奋不已的《小井胡同》怀胎十载,一朝分娩了。
上一篇:泛珠三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