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号
我国的第一个导弹叫什么名子
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1号,于1960年11月5日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扩展资料: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的德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和韦纳·冯·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轨迹为抛物线型的弹道式火箭。1937年冬季,进行火箭的飞行试验。点火命令下达后,当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升到几百米高空时,火箭发动机突然熄火,很快就坠入大海。终于在1942年10月13日成功地把改进后的A-4火箭送上蓝天。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叫什么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我国第一颗成功引爆的原子弹的正式密语代号为“老邱”,外号叫做“邱小姐”,此外,她还有个名字“596”,也叫“争气弹”。1959年6月,由于苏联“暂缓”向中国提供核武器样品和技术资料,理由是为了不影响苏、美、英首脑关于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日内瓦谈判。并且随着两国关系全面变恶,1960年7月16日,苏方又停止执行援助我国太阳能工业及国防工业的协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终止原定一切设备材料的供应。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央计划决定开始自己研制核武器,并且把这个计划叫做596计划。按照保密以及称呼方便的需要,给原子弹取代号也成为了惯例,例如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叫瘦子,投在广岛和长崎的叫小男孩和胖子,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叫南瓜。于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叫做邱小姐,而装原子弹的容器里有很多电缆线,以及几十个雷管,看起来就像辫子一样,因此被叫做梳妆台。然后596计划的整套密语也就由此而命名,比如正式爆炸试验的原子弹,密语为老邱;原子弹装配,密语为穿衣;原子弹在装配间,密语为住下房;原子弹在塔上密闭工作间,密语为住上房;原子弹插接雷管,密语为梳辫子;气象的密语为血压;原子弹启爆的时间,密语为零时。
是谁研制了我国的 东风一号?
东风一号研制者:钱学森
东风"1号是:地对地导弹――"它身高17.68米,最大直径1.65米,翼展3.56米,弹头重1.3吨,飞行时间442秒,最大射程590千米,导弹起飞重量(总重)204吨,关闭发动机时导弹最大飞行速度2165米/秒,弹道最大高度168千米。
赫鲁晓夫下令撤走全部苏联专家,东风一号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
是谁研制了我国的 东风一号?
我国东风一号是我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
具体我国是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仿制而成
具体苏联研发数据如下:
格罗特鲁普领导德国技术人员生产组装V-2导弹。后来前苏联开始在德国火箭技术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弹道导弹。前苏联开始仿制V-2导弹,这枚仿制的短程导弹被命名为P-1(P为俄文“胜利者”的第一个字母)。在V-2基础上改进设计的P-2仍采用酒精和液氧作为推进剂,其射程为590千米。该导弹采用单级液氧加酒精液体推进剂,导弹设计全长17.7米,中部最大直径1.65米,弹重20.5吨,命中误差在千米左右。P-2导弹的技术改进措施主要有:改进发动机冷却系统,减少液体燃料的含水量,提高燃烧室的压力和温度,加长火箭发动机喷管。P-2导弹于20世纪50年代初研制成功。与此同时,格鲁什科领导设计人员加紧了先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利用新型发动机,前苏联很快拥有了射程达18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并加快了洲际导弹的研制步伐。
所以归根结底p-2为仿制v-2
v-2具体数据为
1932年后德国陆军开始想到了液态燃料火箭作为长程攻击武器的可能性,并派遣对火箭研发有兴趣的瓦尔德·多恩伯格上尉负责筹组相关事宜,瓦尔德招募了当时为经济状况烦恼的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为首的火箭研究小组进入德国陆军兵器局,开始进行液态火箭推进器的试验
所以归根结底东风一号为v-2导弹的改进版 研发人员涉及到苏联及德国相关人员
东风一号是谁造的?
“东风一号”是宁波东风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该公司正准备投入批量生产。该型飞机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率接近90%,并且应用全机降落伞的专利技术。按照行业惯例,除了发动机和仪表由专业厂家提供外,该型飞机的其他部件均由公司在象山生产。这一机型的飞机每架市场价在10万美元左右,远远比现在美国生产的同类飞机要便宜。
据了解,“东风一号”轻型飞机高2米,长5米,宽10米,总座位为2个,巡航时速为150公里,最高飞行高度为4000米,适用于飞行运动、飞行教练和海事巡逻、森林防火巡逻、航空摄影、观光旅游等通用性用途。飞机的制造成功,填补了我省飞机制造业的空白
中国第一颗导弹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1号,于1960年11月5日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扩展资料: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两弹一星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科学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域。"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两弹一星”精神,当成政治语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信息产业”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风-1弹道导弹百度百科-两弹一星
中国第一枚导弹是什么时候
1956年,我国决定研制导弹,于是抽调了梁思礼等30多位专家和143名大学生。可是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从美国回来的钱学森。谁也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我国的导弹事业属于白手起家。
1957年中苏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几种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进行仿制。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方面在导弹仿制上处处设卡。1960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令仿制工作雪上加霜。
梁思礼等一些专家克服困难,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就自己研制,最终他们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
1960年11月,我国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的导弹发射成功。这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也是军事装备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克服困难,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杰出的困难。
“东风”1号地对地导弹高17.68米,最大直径1.65米,翼展3.56米,弹头重1.3吨,飞行时间442秒,最大射程590千米,导弹起飞重量(总重)20.4吨,关闭发动机时导弹最大飞行速度2165米/秒,弹道最大高度168千米。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代地对地导弹。
我国第一枚导弹是几年几月几日时发射成功的?
是1960年11月5日。1960年11月,我国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的导弹发射成功。这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也是军事装备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克服困难,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杰出的困难。“东风”1号地对地导弹高17.68米,最大直径1.65米,翼展3.56米,弹头重1.3吨,飞行时间442秒,最大射程590千米,导弹起飞重量(总重)20.4吨,关闭发动机时导弹最大飞行速度2165米/秒,弹道最大高度168千米,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代地对地导弹。扩展资料:关于我国第一枚导弹的研究趣事:1955年10月,钱学森历经磨难与曲折从美国回到中国。作为一名在美国搞了十几年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科学家,他一回国就受到国防和军事部门的高度重视。陈赓大将在旁边问道:“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陈赓听了钱学森这句话,十分兴奋,他握着钱学森的手说:“好,我就要你这句话。”钱学森回到北京后,彭德怀立即会见了他,谈话直截了当。彭德怀说:“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他问钱学森:“我们能不能先搞出一种短程导弹,比方说射程500公里,这需要什么样的人力、物力和设备条件?估计需要多长时间可以造出来?”钱学森想了想,说:“搞导弹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支搞研究和设计的队伍。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搞导弹,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的时间。我想,我们有5年的时间是可以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负责筹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宣告成立。这一天,正好是钱学森回归一周年的日子。所以,后来外国人称钱学森是“中国的导弹之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60年11月5日 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上一篇:余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