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祥
个人简历要写些什么?
1、要仔细检查已成文的个人简历,绝对不能出现错别字、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的低级错误。最好让文笔好的朋友帮你审查一遍,因为别人比你自己更容易检查出错误。
2、个人简历最好用A4标准复印纸打印, 字体最好采用常用的宋体或楷体,尽量不要用花里呼哨的艺术字体和彩色字, 排版要简洁明快,切忌标新立异,排的象广告一样。当然,如果你应聘的是排版工作则是例外。
3、要记住你的个人简历必须突出重点,它不是你的个人自传,与你申请的工作无关的事情要尽量不写,而对你申请的工作有意义的经历和经验绝不能漏掉。
4、要保证你的简历会使招聘者在30秒之内,即可判断出你的价值,并且决定是否聘用你。
5、你的个人简历越短越好,因为招聘人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阅读一篇冗长空洞的个人简历。最好在一页纸之内完成,一般不要超过两页。
6、要切记不要仅仅寄你的个人简历给你应聘的公司,附上一封简短的应聘信,会使公司增加对你的好感。否则,你成功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7、要尽量提供个人简历中提到的业绩和能力的证明资料,并作为附件附在个人简历的后面。一定要记住是复印件,千万不要寄原件给招聘单位,以防丢失。
8、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切忌用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语言写你的个人简历。 最好的方法是在你心情好的时候编写你的个人简历。
9、不能凭空编造你的经历,说谎永远是卑鄙的,没有哪个公司会喜欢说谎的员工,但也没有必要写出所有你真实的经历。对你求职不利的经历你可忽略不写。
10、要组织好个人简历的结构,不能在一个个人简历中出现重复的内容。让人感到你的个人简历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是很重要的。
11、最好用第三人称写你的个人简历,不要在个人简历中出现“我”的字样。
12、你的个人经历顺序应该从现在开始倒过去叙诉,这样可使招聘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你最近的经历。
13、在结构严谨的前提下,要使你的个人简历富有创造性,使阅读者能产生很强的阅读兴趣。
14、遣词造句要精雕细磨,惜墨如金。尽量用简练又简练的语言
"晋军大败楚军",到底是晋军赢了,还是楚军赢了?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后发制人
运筹帷幄 成就霸业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避楚锋芒,退避三合,诱敌深入,合兵突击,取得决战胜利。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代晋、楚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一次带有决定意义的大规模战役。楚国通过侵略扩张,基本上征服了中原地区的各个弱小国家,中原除了晋、齐、秦三大国外,实际已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正在楚国分派重兵防守商密阻止秦国南下楚地,又派重兵驻守谷邑虎视齐国之时,宋国却背叛了楚国,倒向晋国,既给欲图霸业的楚国当头一捧,又鼓励了晋文公赶走楚国、图霸中原的抱负。这样,城濮之战就成为牵动北方的晋、东方的齐、西方的秦对南方的楚和中原各国的一次多国大战。
楚成王由于宋国背叛,便发兵攻打宋国,攻占了缗邑,一直打到睢阳、四面用土筑起长长的围墙,想等宋军疲乏饥饿不堪,被迫投降。忽然听说卫国派来使臣告急求救。原来晋不出兵援宋,采取从卫国借道去攻打曹国的战略,遭到卫国拒绝,晋军于是改道渡黄河东进,袭占了卫国重镇五鹿(今河南濮阳市南)、留军驻守、大军继续东进,集中于敛盂这个卫、齐、曹、鲁四国边界战略要地,晋军很快占领此地,严重威胁着卫国首都楚邱(今河南滑县)的安全。
晋派使臣到齐国修复与齐的友好关系。这时卫成公表示屈服,愿意与晋议和,但被晋拒绝。卫国便派人向楚国告急求援,遭到本国人反对,把卫成公赶跑了,此时晋文公和齐昭王订立友好同盟,更加壮大了晋军的声威。鲁僖公见晋军兵力强大、齐晋又在自己国境边上联盟,形势很不利,他既想缓和与齐、晋的矛盾,又不敢得罪楚国,于是鲁国先派兵杀了担任戍守卫国的楚大夫公子贾以讨好晋国,同时又通知楚成王说公子贾不能完成守护卫国的任务,擅自撤退,替楚国杀了他,以讨好楚方,鲁国看来是对晋不构成威胁的了。晋军于是从敛盂进攻曹国都城陶丘(山东定陶县西南),经过一个多月战斗,晋军战死很多,但曹军也因势孤力单,都城失陷,曹共公被俘。
楚成王听说卫国被困,不能不去救援,就分派出申、息二镇的军队,留下元帅成得臣和斗越椒、斗勃、宛春等一班将领,和各路诸侯继续围宋。亲自统帅芳吕臣、斗宜申等,率中军前去救卫。四路诸侯也担心本国遭到晋国进攻,各各都告辞回国,只留下他们的将领仍带兵跟着。陈国将领是辕选,蔡国将领是公子印,郑国将领是石癸,许国将领是百畴,都听楚帅成得臣调遣。
晋军进攻卫、曹,原来是计划引诱楚军解宋围,北上和晋决战,然而楚继续围攻宋国。宋国再次告急,如果晋文公置之不救,不但不能报答宋襄公过去对自己的恩惠,而且失去宋国将对全局形势不利。然而直接发兵救宋战楚,又违背了引楚军于曹魏之野决战的战略。而联合齐秦还未成功,战胜楚国的把握不大,元帅邵谷又在此时死于军中,更使晋文公难下救宋战楚的决心。这时,新任元帅先轸提出对楚战略的良策:一是让宋国重礼赂贿齐、秦,使他们干预宋楚战争,调解一下;二是将曹国、卫国的土地赐给宋国,弥补宋国的损失,激励宋国军民斗志,继续坚守待援。曹、卫是楚国的势力范围,楚国是决不会允许齐、秦插手的,这样,会惹恼了齐、秦,再加上宋给齐、秦送了厚礼,必然会对宋国友好,从而促使齐、秦与晋结成反楚军事联盟,使楚国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先轸分析的那样。
楚成王亲率中军行至半途,听说晋军已移兵攻曹,正商量着救曹国,不久,又有探报说:“晋军已经攻破曹国,俘虏曹国国君。”这使楚成王大惊失色,晋军侵曹伐卫进展迅速,卫降曹破,中原形势突变,楚国失去救援的战机,再继续下去,势必与晋军发生直接冲突。楚国本来不想和晋军直接交战,没有作准备,又听说强秦出兵援晋的消息。楚成王顾虑到秦国从背侧攻击楚国,将不堪设想,决定立即停止进攻,进行战略退却,以待有利时机,再图对晋作战。于是全军转移撤退,把侵占齐国的土地交还给齐国,和齐议和,命成得臣统帅的楚军和各路诸侯取消围攻,各自回国。又特别派人告诫成得臣,不要刚愎自用,不要进逼晋军,敌我力量相当,明知不能取胜,就应知难而退。然而成得臣拒绝执行撤军命令,尽管各路诸侯的将士返回本国,只剩自己很少的—点人马,他仍想攻下宋国,并请派兵给他,必要时和晋军决一死战。成王对成得臣不执行命令表示不满,同时又存在侥幸取胜心理。因而既没有再坚持让成得臣撤兵,也没有按照成得臣请求的人数派援兵,只派出近千人的贵族兵给他。
成得臣于是派宛春到晋营中说:“请复卫侯而封曹,我们楚军也会解宋之围。”狐偃训斥他无礼,先轸看出了子玉的阴谋、对晋文公说:“如果我们不答应楚军的这个要求,必然会将三国都得罪,而楚军又获得美名。不如我们私下里允许曹和卫国复国以离间他们和楚的关系,同时把楚方的宛春扣压起来,以激怒楚国,采取既战而后图之的策略。”先轸的意见得到采纳。曹、卫复国,立即和楚断绝了关系;成得臣果然被激怒,撤出围攻宋都的军队后,集结兵力转向曹国境内,准备直接向晋军进攻。
楚军撤出围宋部队,正符合晋方救援宋的战略目的,在楚军全力进攻下,晋军退避三舍,以实践晋文公当年对楚订下的诺言:如果两国交战,晋军先退让三舍。晋军以此达到了取信于诸侯的目的。实践文公在楚避难时的诺言,激励晋军和联军的士气,楚再逼进,只有被迫交战了;而且避开楚军锋锐,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决战;还可以接近本土,缩短补给路线,可谓一退得先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
战争一触即发,晋方有晋、齐、秦三大国和宋兵,楚方有楚、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双方在城濮摆开阵势。
楚军到达城濮后占据有利地形,派斗勃送战书挑战,极度轻视晋军说:“请和晋君的战士们戏耍,请晋君一旁坐车观赏,我成得臣陪同。”显示出楚军狂傲轻敌的态度。晋方答复说:晋军己退避躲让,既然楚不停战,那只好明天战场上相见了。
公元前632年4月4日晨,楚军元帅成得臣发出“今日必无晋”的号令,命令左右两军分别向晋军进攻。晋下军将领栾枝利用战场上沙尘扑面的条件,作为蒙蔽敌人掩盖自己虚实的沙幕。胥臣把马身上蒙上虎皮以壮大声威。楚右军进攻,由秦军应战,秦军稍事抵抗就立即撤退,栾枝将树枝拖在兵车后飞奔,尘沙飞扬,使楚军看不清晋军后方虚实,加之陈、蔡军队逞强,紧迫秦军,晋军副帅胥臣指挥的大队兵车于战鼓声中突然杀出,马身上都蒙着虎皮,吓得陈、蔡军队战车的马惊慌回窜,阵容混乱.反而冲乱了楚军斗勃指挥的右军。晋、秦两军乘机猛攻猛打,击杀了蔡将公子印,斗勃也中箭而逃。楚军右翼死伤很多、进攻完全失败,把中军侧面暴露在晋军面前。栾枝驾车拖着树枝向北奔驰,掀起遮天沙尘。楚帅成得臣和将领斗宜申都以为晋军真败,力命左军攻击,晋方上军应战.随即后撤。楚军向举大旗的晋军指挥车追击前进。先轸发现上军后退出现了危机,立即改变部署:让祁瞒虚举帅旗,坚守中军阵地,中军主力,向右旋回,攻楚左军侧冀。晋中军主力突然侧翼攻出,把楚左军冲成南北两部分。晋上军立即停止退却,反身参战。中军、上军互相呼应,协同作战,经过一番激战,郑、许两国军队首先溃败,楚军支撑不住,陷于重围。斗宜申率部突围,又遭堵击,楚左军已陷入全军覆灭之境。楚军在左右两军发起进攻后,中军紧接着向晋中军进攻。晋将祁瞒惊慌失措,掌不稳帅旗,几乎波及全军阵势。司马赵衰立即斩杀了祁瞒,命大夫茅筏举旗,才稳住阵脚。击破楚右军的晋中军回师援助,此时楚的左、右军失败,中军两翼暴露。晋方的上军、下军战斗胜利后,也分别参加了主力会战,对楚军形成合围。成得臣见大势已去,在晋军尚未形成合围前,出兵撤退,脱出包围圈,晋军获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成得臣未返回楚国,途中受到楚王训责,羞愤自杀,楚方联盟解散,而晋文公因此战役而成为春秋一霸。
长沙会战的第十军有几个师
第十军(泰山军)抗战时有第3师、预备第十师、190师。
第十军(泰山军)的前身为黄埔教导团,北伐时扩编为第三师。或称老三师,老三师的将领有钱大钧、李玉堂、蒋超雄、方先觉、葛先才、周庆祥等。历届第十军的军师长也多是老三师的旧部。
预十师是抗战初期组建的预备师。在江西省的西凉山和剑霞墟等地和日军交战时还属于独立部队。1940年春预十师由第三战区调第九战区,编入第十军建制。此时军长李玉堂中将。像方先觉和葛先才等旧部也等于回老部队,分别担任预十师的师长和团长。
第190师成立于抗战爆发初期,由湖南、广东两省新兵组成,起初番号为预备第4师。在武汉会战中,预4师在师长梁华盛的率领下,于鄱阳湖和德安给日军以重创,由此受到重视,薛岳决定作为战区预备机动力量使用。
1939年7月5日,在军委会要求各战区组建战略预备军的指导思想下,薛岳以第190师为基础,在江西高安组建第10军司令部,军长一职由原第190师师长梁华盛升任。1940年5月,为了战斗力,经薛岳申请,军委会批准,将第8军与第10军合并,保留第8军军部,但使用第10军的番号,由原第8军军长李玉堂担任军长。经过改组,第10军辖第3师、第190师和预备第10师。
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负责守备长沙,获得“泰山军”的荣誉称号,其所属三个师也分别颁授“荣誉”旗;1943年常德会战中负责救援常德守军,与数倍日军混战,预十师师长孙明瑾阵亡,副师长葛先才当场被日军击中了一枪穿胸而过,万幸没打中心脏要害。1944年长衡会战时第十军因为六个月前常德会战已经元气大伤,按理说当时中央军一个军满编有三万二千到三万四千多人,实际上第十军1944年守卫衡阳只有七个团和军直属部队,再加上配属的暂编54师1个团共计一万七千六百多人,面对日军第十一军第68,第116两个师团加一个旅团加一个独立炮兵联队以及各师团配属炮兵大队等部前后共十万人的进攻,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第十军击败日军第二波进攻后,日本东条英机倒台。经47日血战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七万人,其中四万八千战死;守军伤亡一万五千余人,其中七千四百余人阵亡。
日军记载衡阳之战前两次总攻击日军伤亡惨重,打到日军已经由士官来代理大队长。有的一个大队打到最后只剩下七个人。日军称衡阳之战是华南旅顺。日本投降后李玉堂受降后问过日军将领进攻衡阳的日军的死伤情况,回答是损失四万八千人。
其实第十军的三个师战斗力都相当强。1944年保卫衡阳时因为190师人员还没有补充好,大部兵力已经拨给了第三师和预十师,此时仅约一千二百人,第三师和预十师此时战力相当。190师容有略部守湘江东岸市区,第三师周庆祥部守城西,54师1个团守飞机场,后来军部决定收缩防线,190师部署西岸,预十师和军属工兵营守主阵地。
190师其实是很有战斗力的,擅长防御战。只是1944年时兵力太少,约一千二百人里面军官技术兵多,实际能拿枪的此时只有八百人,最后日军第三次总共衡阳时攻破守军西北角阵地就是190师的一部分,因为实在没兵力了。但各军师长也没有责怪官兵,积极勉励官兵奋力作战,190师以及守军其他部队仍然能积极和日军展开巷战。日军也评价守军和其他中国军队不同,一点被突破没有出现溃败现象,反而抵抗更加激烈。
非常推荐一下葛先才将军著,他侄子李祖鹏编写的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郝伯村作序,第三次长沙会战时他作为预十师三十团团长守备长沙,受到战区嘉奖;常德会战中作为副师长负伤;衡阳之战中作为预十师师长在战斗中期以后有五个团和军直属部队归其指挥,是当时直接的指挥官之一。还引用了日本的战史,国共双方领袖的原文和葛先才将军自己的反思和总结,是相当宝贵的抗战史料。
希望能帮到问主,望请采纳。
上一篇:么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