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杨振宁的成就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05 10:02:29编辑:莆仙君

杨振宁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那么他的成就究竟有哪些?

主要成就有:1、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2、玻色子多体问题。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3、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等。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等。扩展资料人物影响: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人物评价: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做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

杨振宁的主要成就

1、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这几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2、玻色子多体问题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3、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0)的严格解,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5、非对角长程序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扩展资料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参考资料:杨振宁-百度百科

杨振宁是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吗?他都有什么科学成就?

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人类长达几年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当然,近几百年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为现代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伟大的贡献。如果你要上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说起科学家能想到谁?牛顿和爱因斯坦应该会是最高频出现的,他们都同属于理论物理学,前者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后者提出了相对论等伟大的理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但是在科学史上,其实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举几个例子,比如:麦克斯韦,如果要给理论物理学家排个序,麦克斯韦的成就是可以媲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再比如:20世纪在量子力学领域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比如:普朗克,波尔,海森堡,狄拉克等人。至今波尔与爱因斯坦的论战还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无论是麦克斯韦、波尔还是海森堡,他们都远不如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知名度。这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研究不具有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论太过艰深,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可能一生都不会接触到。在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中,一共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阶段,分别是: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之后,科学家还发展出了著名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这是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理论物理学的伟大成就。如果100年后我们再回望上个世纪50-80年代的物理学发展,它的重要程度不会亚于量子力学。参与到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建立的科学家也会和普朗克、波尔、海森堡等人一样名垂青史。如果我们放眼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之前的物理学发展,我们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任何华人的身影。但是在粒子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华人科学家,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丁肇中等人。杨振宁在这些华人科学家中,杨振宁对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堪称是科学史上都能够排得很靠前的水平。那具体是咋回事呢?杨振宁是一位纯粹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十分不擅长做实验。因此,他整个学术生涯都在从事理论物理学的相关研究,其中成就巨大的成果就有10多个。其中,比较为人熟知的是他和李政道联合发表的《宇称不守恒》,这篇论文帮助两人快速获得了诺贝尔奖。多说一句,在验证宇称不守恒的过程中,华人科学家吴健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宇称不守恒》对于李政道来说,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科学成就。但是对于杨振宁而言,《宇称不守恒》的成就在他一生的成果当中可能都很难能挤进前三位。他学术生涯之中最大的成就是他和他当时带的研究生米尔斯联合发表的《杨米尔斯理论》。这个杨米尔斯理论是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接触的理论,但是它却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根基。一共有5位科学家因为利用它来解释强力而获得诺贝尔奖。除了杨米尔斯理论之外,杨巴斯特方程也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成果,在这里就不赘述。如果论科学成就,杨振宁可以算是近几十年物理学界的佼佼者,说他是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一点都不为过。他在四个领域都拿出了十分杰出的科学成果,而且他的研究生涯非常长。因此,在整个理论物理学界,他拥有巨大的声望。杨振宁是在1945年拿着庚子赔款前往美国留学。1971年,他作为第一位访问学者来到中国,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了他,从那之后,他成为了中美沟通的桥梁、80年代起,他开始在国内旅居,后来在清华任教。在清华大学的这段时间,他除了给本科生上过物理学课,更早期他则是在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相关研究。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的成就其实很难被大众所知在,这是因为他的理论太过艰深,又不能够快速被应用。除了搞科研,他从80年代至今干过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做教育。他把他在美国的房子卖掉,并捐给清华建立高等研究院。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募资,在国内建立了许多实验室和研究院。他还很重视国内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并招募了顶级的计算机研究者,图灵奖的获得者姚期智到清华任教。姚期智在清华开设了著名的“姚班”,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的计算机人才。如果我们回望科学史,就会发现牛顿的晚年在从政,捞钱;爱因斯坦则完全是一副养老状态。相比前两者,杨振宁几乎捐掉了他能捐掉的一切,包括他的收入和财富,然后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在这一点上,他其实要比牛顿和爱因斯坦更加伟大。因此,无论是从学术成就,还是晚年的贡献来看,杨振宁都做得极其出色,堪称是科学界的典范。

都说杨振宁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那他到底有什么伟大成就?

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有多大在理论物理学上,杨振宁创造了许多辉煌。 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它被世界物理学家们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是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和狄拉克的量子理论之后的最为重要的物理理论。杨振宁的另一杰出贡献是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从而推翻了原来被认为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这个“宇称守恒定律”,本来是被视作物理学的基本定律的。他们因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成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也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他近年来另一个重要工作——yang-baxter方程受到了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密切关注,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题目。从历史趋势看,清华必定超过哈佛。历史一再证明,老的往往是落后的。国家就是如此。我们国家一度落后,因为我们的历史包袱太重。美国1774年建国,所以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兴盛的国家;1701年(康熙四十年),彼得大帝建立俄罗斯帝国,所以,俄罗斯今天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于1949年,所以我们的前途无限远大。我从杨振宁教授的相关报道中欣喜的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国家!美国的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比美国的历史还早140多年。这个时候,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到1644年,崇祯还有8年皇帝好当)李自成称闯王。这一年,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想想看,哈佛大学是这个年代建立的,如果它在今天烂得只剩下一个空壳,那将是非常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崇祯早已吊死了,李自成也早已不知死哪里去了,皇太极的子孙后代所糟践的那个大清国,也已经被孙中山革了命;孙中山建的中华民国,现在又在哪里呢?太老了,气数尽矣。剑桥,牛津,比哈佛早,所以今天被哈佛抢了风头,也是气数将尽的表现。剑桥大学创建于1209年,牛津大学创建于1214年。朱熹老夫子这时候才死了不几年。那么老的年代出生的,捱到今天,已经是奇迹。是时候了,该衰败了。

上一篇:演员王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