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古巴比伦王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04 12:00:10编辑:莆仙君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什么梗

这不是一个梗,而是一段历史。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有这样一句歌词,但是这首歌本身也有致敬西方历史文化成就的意思,所以尊重一下这段历史也未尝不可。《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扩展资料:《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者,也是早期东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人民的重要财产。据说,国王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太多,难以应付。他就让臣下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一部法典,并把他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据说是汉谟拉比执政三十年后下令公布的。尼亚时代以前,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已形成所谓在国内建立正义的立法传统。拉格什城邦乌鲁卡基那改革(约公元前2378~2371年)铭文提及“他建立先前时代的秩序”。阿卡德王萨尔贡被称为“正义之王,讲正义者”。乌尔王乌尔恩古尔铭文记载,“遵照沙马什(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正义之法律,他使……正义获得胜利”。乌鲁克王辛伽什德是两河流域迄今所知最早规定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植物油和羊毛的最高限价的统治者。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制定了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考古学者仅发现其断片),法典序言宣称禁止欺凌孤儿寡妇,不许富者虐待贫者。自苏美尔城邦时期以来,两河流域社会分化日益严重,奴隶和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日益尖锐,外族(山地部落)不断入侵,苏美尔城邦统治者为使国家不致毁灭,王朝不致被推翻,实施法治以抑制社会的不安,抵御外族入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两河流域各城邦的历代统治者统治经验的总结。

古巴比伦最後的王是谁,叫什麽名字?

那波尼德
古巴比伦王国 ancient BabylonianKingdom(约前1894~前1595)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由阿摩利人建立,公元前16世纪初为赫梯人所灭。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两河流域普遍塞姆化,苏美尔人已融合于塞姆人。
历史概况 公元前2l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前1894~前1881在位)建立巴比伦王国,又称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由于其位于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先后遭埃兰和加喜特的侵袭,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率领的赫梯军队攻占了巴比伦,最后将其灭亡,巴比伦第一王朝覆灭。政治制度 汉穆拉比统一后,王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的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小城市则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
新巴比伦王国 Neo-—BabylonianEmpire(前626~前539) 又称迦勒底王国,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系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首领那波帕拉萨所建。公元前630年,那波帕拉萨趁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尼亚的控制。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6l2年攻陷尼尼微,灭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灭亡后,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成为西亚两大强国。米底占领了亚述的北部和东北部,新巴比伦王国则占领了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以色列以及腓尼基的大部分。在摧毁亚述帝国后不久,新巴比伦王国的创立者那波帕拉萨逝世。他的儿子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前562年)继位。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王国历代帝王中最强大的一位国王。他继位前已与米底国的公主结婚,从而巩固了与米底的联盟。为争夺亚述的遗产,新巴比伦王国同埃及赛斯王朝发生冲突。其军队多次远征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以遏制埃及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强迫当地诸小国称臣纳贡。他在位的前11年,接连攻陷耶路撒冷,灭亡犹太王国(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将犹太的国王、王公贵族及普通民众俘至巴比伦尼亚,此即所谓巴比伦之囚。
在尼布甲尼撤二世统治时期,王国处于极盛阶段。奴隶制经济有较大发展,奴隶广泛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神庙经济中大量使用奴隶,神庙奴隶(喜尔库)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神庙拥有大量地产,并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大奴隶主阶级分为军事贵族和商人僧侣两大集团。僧侣集团势力强大,首都巴比伦城的马尔杜克神庙僧侣在诸城神庙中居领导地位,是新巴比伦王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空中花园,后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贫富分化的过程较以前加速了。城市附近的农民必须为国王当兵,服劳役,处境日趋恶化,不少自由民因负债累累而沦为奴隶。债奴的奴役期限长达十年(《汉穆拉比法典》以三年为限)。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对巴比伦奴隶主充满仇恨,公元前555年,那波尼德即位,企图摆脱对祭司的依赖,同马尔杜克神庙僧侣发生激烈冲突,试图另立新神取代马尔杜克神,但以失败告终。这时国外形势紧张,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他们征服米底后,出兵小亚细亚,占领小亚细亚后又向巴比伦进发。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攻入巴比伦尼亚,神庙僧侣迎居鲁士入巴比伦城,那波尼德兵败被俘,存在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汉谟拉比的人物生平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但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仍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邦,因此汉谟拉比即位时,巴比伦所处的地缘政治情况十分复杂:强大的埃什努纳王国控制着底格里斯河上游,拉尔萨控制着两河流域三角洲,在东方有埃兰王国,在北方亚述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虎视眈眈,只是由于他不合时宜的死亡才使得他新建的闪族帝国土崩瓦解,亚述对巴比伦的威胁得以消除。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说一句现实点的话,现在是应试教育,你只需要会背就好了,以后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

古巴比伦王建立是国王叫什么名称?

汉谟拉比(或译汉摩拉比、汉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语,演变自阿摩利语 ˤAmmurāpi “同族的男治疗者”,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约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在位)。在一连串战争中,他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从而成为巴比伦尼亚帝国的第一任国王。


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汉谟拉比最大的贡献是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刻在一根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法典共3500行,用阿卡德语写成,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炫耀汉谟拉比的丰功伟绩;结语则说明汉谟拉比遵从神意创立了公正法典以垂久远,并警告后世,若有敢不遵法典之王,必遭神罚。法典的正文共282项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是世界上现存的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据说公元前12世纪,西亚的埃兰人入侵巴比伦时将这根石柱作为战利品掳回苏萨,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苏萨遗址发现了这根石柱。巴比伦不但创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而且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实行七日一周的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巴比伦的影响。

古巴比伦有存在过的痕迹么?留下的还有什么?

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894年,到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时(前1792~前1750),征服南北诸城并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完成两河流域的统一。以后历经第二王朝(公元前16世纪中叶~前1530)、第三王朝(约前1530~前1157)、第四王朝(前1157~前729),于公元前729年为亚述所灭。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的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公元前3500年进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三千七百多年前,处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一个辉煌无比的古巴比伦文明。

创造这个古巴比伦神话的奠基人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谟拉比,在他的带领下,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并建成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度。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这个古巴比伦王国曾被消灭过。但是顽强古巴比伦人民却在战胜了敌人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于88年后被波斯王国所灭。自此,巴比伦王国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 II, 在位

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开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 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古巴比伦什么时候灭亡的?

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到了第六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国力强盛,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前16世纪初为赫梯王国所灭。 公元前19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是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东岸的城市,在两大河流相距最近的地区,处于两河流域的中心,扼西亚商路要冲,战略和经济地位极为有利,古代的整个南部两河流域称为巴比伦尼亚,因此巴比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巴比伦在它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将两河流域南北两部统一为奴隶制的中央集权王国。 汉谟拉比经过38年努力,利用附近各国战争连绵、彼此削弱的机会,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国家。国王一人独揽国家的军政权力、立法权和司法审判权,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在他下面协助他进行统治。 古巴比伦王国拥有一支常备军,军队中的战士拥有世袭的份地。村社农民在必要的时候也被征召组成军队。由国王任命地方行政系统中的各级官吏。古巴比伦王国把马都克尊为全国的庇护神,如同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巴比伦国王一样。汉谟拉比法典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它的制定和颁布也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表现。 古巴比伦王国时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扬水工具、耕犁等都有了提高,普遍使用青铜工具。手工业的分工已经相当细,有制砖、缝纫、宝石匠、冶金等。国内外的商业贸易也有了发展,巴比伦、西帕尔等城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除了王室经济的商业代理人垄断着国内外的大宗贸易外,许多奴隶主私人经营的商业也很繁荣。 巴比伦时期的土地使用制度允许份地买卖、抵押、转让和继承,长子的继承份额则为双份。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须向国库缴纳实物租税。凡3年不纳租税和不服役者,丧失份地的占有权。绝户、逃亡户或3年不纳租税者的份地,都没收归公社另行分配。“纳贡人”从王室领得份地、种籽、耕畜和农具后,自行经营,每年须向王室缴纳相当的收获物。但是从王室领有的地份不得出卖或抵押,份地可以世袭占有。 外族入侵给巴比伦国家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古巴比伦于公元前16世纪中叶被赫梯人所灭,不久从东北方入侵的加喜特人在公元前16世纪末占领了巴比伦。公元前13世纪末,加喜特王朝灭亡以后,两河流域便进入了亚述帝国称霸的历史时期

早已经灭亡了,公元前689年,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公元前605年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公元前538年,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它位于两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谁统一了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或译汉摩拉比、汉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语,演变自阿摩利语 ˤAmmurāpi “同族的男治疗者”(ˤAmmu“父系的亲人”与 Rāpi“治疗者”);阿拉伯语:حمورابي‎),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约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在位)。在一连串战争中,他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从而成为巴比伦尼亚帝国的第一任国王。尽管他的帝国掌控了整个两河流域,他的继承者却无力保持他的伟业,帝国最终走向衰亡。
  汉谟拉比以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在现代被誉为古代立法者。汉谟拉比法典是信史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写于超过2.4米(8英尺)高、于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


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谁?

巴比伦原是一个小村,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日益繁荣兴旺。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他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一位智慧英明、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汉谟拉比登上王位后,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随即挥兵直逼马里,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在巴比伦帝国建立了君权神授的中央集权制度。他独揽军权,振兴经济,重视农业,开发水利,使巴比伦帝国日益兴盛。在巴比伦城,他兴建了宏伟的神庙,架建了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还制造了能够跨海运输的大商船。这一切使巴比伦城成为一个极具实力的世界性都市。

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到:古巴比伦王颁布了________,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莫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石岩。史称汉莫拉比法典。根据关键词“古巴比伦王颁布”、“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可确定是《汉莫拉比法典》,故选择A。


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哪一段?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是巴比仑城邦的第六任国王。巴比仑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后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但直到汉谟拉比继位之后,巴比仑才成为一个强国。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前,来自马瑞的阿卡德将军伊什比埃拉,被派往伊辛(Isin)购买谷物,他就在那里建都并宣布独立。公元前2003年,埃兰攻占乌尔城,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乌尔城被毁,国王伊比苏恩被绑缚埃兰安善城。公元前1996年伊什比埃拉赶走了埃兰人占领了乌尔城,建立伊辛第一王朝掌握了南美索不达米亚的霸权。随后阿摩利人的拉尔沙从伊辛独立出去,伊辛和拉尔沙对峙多年 。公元前19世纪初 ,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 摆脱伊新的控制, 其首领苏木阿布( 前1894~前1881在位 )建立巴比伦王国,又称古巴比伦第一王朝。扩展资料: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幼发拉底河畔。东经44°25',北纬32°33'。汉谟拉比与古巴比伦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公元前18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在汉谟拉比领导下,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帝国。为了强化统治,汉谟拉比制订了世界上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他还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称自己是神宠爱的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王国是如何称霸的?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埃兰人不久又退回东方山地,但入侵的阿摩利人却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阿摩利人说的是塞姆语,与阿卡德人语言相近。他们初到时,还处在原始社会末这个戴着王族头饰、畜着精心卷曲过的胡须、双眼向外凝视的头像,被认为是伟大的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期,但他们很快接受了苏美尔-阿卡德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这时期,在两河流域兴起了一些阿摩利人的国家,如苏美尔地区的拉尔萨,阿卡德地区的伊新,伊新以北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底格里斯河中游迪亚拉河流域的埃什努那,等等。这些国家为争夺两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长期混战,最后统一两河流域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又称巴比伦第一王朝。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的首领苏姆·阿布姆(前1894~前1881年在位)建立了一个重要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或称巴比伦第一王朝(前1894~前1595)。古巴比伦的崛起标志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进入了第二个重要阶段。巴比伦人继承并发展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带到了顶峰。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最接近之处,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建国初期也不甚强大,后因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逐渐强大起来,他就是古巴比伦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汉谟拉比(前1792~前1750年在位)是巴比伦历代国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汉谟拉比登上王位后平静地度过了他所统治的前30年。在这30年中,他没有把王国的力量过多地用于战事,而是更多地投入到修建神庙、防御城墙和灌溉渠上。然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诸邦割据、连年战事的局面使这位巴比伦王在30年后看到了统一的必要性。古比伦的黄金短剑公元前1765年左右,汉漠拉比终于向同时代的其他王权发动了进攻。他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然后掉转枪口,迫使马里俯首称臣。汉谟拉比一个接一个地击败他的仇敌还有近邻,到他于公元前1775年放下手中的剑时,两河流域基本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创建了一个从波斯湾至地中海的奴隶制大帝国,汉谟拉比自称“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汉漠拉比时期以后,巴比伦王国由盛而衰,公元前1595年左右被一支赫梯军队攻陷。赫梯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圣经·旧约全书》中有好几处提到过赫梯人,但仅此而已,他们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其他任何痕迹。赫梯人喜爱征战,他们将自己的国土扩展到了安纳托利亚中部(今土耳其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留下了大量废墟遗址。赫梯人勇于军事扩张冒险,并且乐此不疲。一个赫梯国王先征服了安纳托利亚以南的叙利亚,后又带领军队南下500英里,闪电般地袭击并洗劫了巴比伦,攻陷了曾经征服过众多城邦的强大的巴比伦城,结束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但后院失火,一场宫廷政变使赫梯人得胜后不得不旋风般地班师回朝,放弃了本可以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战果。这让居住在扎格罗斯山中部的加喜特人捡了一个大便宜,在赫梯人回朝后,他们乘虚而人,没动用一兵一卒,就在巴比伦建立起加喜特王朝,亦称巴比伦第三王朝,即历史上的“新巴比伦王国”。虽然胜利者赫梯人再也没有回来,但是他们对名城巴比伦的破坏十分严重,已经达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巴比伦王朝的统治者的命运也因此宣告终止。王汉谟拉比

上一篇:黄立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