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夜泊
天净沙有几首?
根据隋树森《全元散曲》以及郑因百《北曲新谱》、任讷《散曲概论》,统计得《天净沙》曲共一百零七首。相关介绍: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均要求句句押韵。扩展资料相关背景:天净沙的一、二、五三句平仄完全相同。其难点在第三句末尾两字,声调规定极严,前一字只能用去声,后一字只能用上声。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瘦”为去声字,“马”为上声字。另外,第四句末尾一字,只能用去声或上声字。相关诗文:《天净沙秋思》作者: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净沙
(回答就悬赏)以“天净沙”为词牌名的诗
下面这个格式还清晰吧 主要就是有点多 至于深奥问题 应该说是有些深奥 有些浅奥吧 这个我不好给你指出 看下面: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春
作者: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 夏
作者: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diàn),
玉人罗扇轻缣(jiān)。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
作者:白朴
一声画角谯(qiáo)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天净沙 春闺
作者:李致远
画楼徙倚栏杆,
粉云吹做修鬟(huán),
璧月低悬玉弯。
落花懒慢,
罗衣特地春寒。
天净沙 七月
作者:孟昉
星依云渚溅溅,
露零玉液涓涓,
宝砌衰兰剪剪。
碧天如练,
光摇北斗阑干。
天净沙 即事
作者: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天净沙
作者:严忠济
宁可少活十年,
休得一日无权。
大丈夫时乖命蹇。
有朝一日天随人愿,
赛田文养客三千!
天净沙 鲁卿庵中
作者: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
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天净沙 湖上送别
作者:张可九
红蕉隐隐窗纱,
朱帘小小人家,
绿柳匆匆去马。
断桥西下,
满湖烟雨愁花。
天净沙 江上
作者:张可九
嗈嗈(yōng)落雁平沙,
依依孤鹜残霞,
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
渔歌唱入芦花。
天净沙 闲题(一首)
作者:吴西逸
长江万里归帆,
西风几度阳关,
依旧红尘满眼。
夕阳新雁,
此情时拍阑干。
天净沙 闲题(二首)
作者:吴西逸
楚云飞满长空,
湘江不断流东,
何事离多恨冗(rǒng)?
夕阳低送,
小楼数点残鸿。
天净沙 闲题(三首)
作者:吴西逸
数声短笛沧州,
半江远水孤舟,
愁更浓如病酒。
夕阳时候,
断肠人倚西楼。
天净沙 闲题(四首)
作者:吴西逸
江亭远树残霞,
淡烟芳草平沙,
绿柳阴中系马。
夕阳西下,
水村山郭人家。
天净沙 离愁
作者:李致远
敲风修竹珊珊,
润花小雨斑斑,
有恨心情懒懒。
一声长叹,
临鸾(luán)不画眉山。
天净沙 探梅
作者:徐再思
昨朝深雪前村,
今宵淡月黄昏,
春到南枝几分。
水香冰晕,
回逋(bū)老诗魂。
天净沙 秋江夜泊
作者:徐再思
斜阳万点昏鸦。
西风两岸芦花。
船系浔(xún)阳酒家。
多情司马,
衫梦里琵琶。
天净沙 题情
作者:徐再思
多才惹得多愁,
多情便有多忧。
不重不轻证候。
甘心消受,
谁教你会风流。
天净沙
作者:商政叔(一首)
寒梅清秀谁知?
霜禽翠羽同期,
潇洒寒塘月淡。
暗香幽意,
一枝雪里偏宜。
天净沙
作者: 商政叔(二首)
剡溪媚压群芳,
玉容偏称宫妆,
暗惹诗人断肠。
月明江上,
一枝弄影飘香。
天净沙
作者:商政叔(三首)
野桥当日谁栽?
前村昨夜先开,
雪散珍珠乱筛。
多情娇态,
一枝风送香来。
天净沙
作者:商政叔(四首)
雪飞柳絮梨花,
梅开玉蕊琼葩,
云淡帘筛月华。
玲珑堪画,
一枝瘦影窗纱。
天净沙 过长春宫
作者: 王举之
壶中霞养丹砂,
窗前云覆桃花,
尘外谁分岁华。
客来闲话,
呼童扫叶烹茶。
天净沙·初夏即事
作者: 李致远
晓来烟断香篝(ɡōu),
春归绿遍芳洲,
影乱风梳弱柳。
迟迟清昼,
竹深时唤軥辀(qú zhōu)。
有关 天净沙歌曲
天净沙 秋思
原词:马致远 改编:董贞
作曲:董贞 编曲:陈迪
离乡路 脚步染尘土
青衣顾 留一抹楚楚
山河暮 眼模糊
可曾依稀记来路
老树枯 只剩鸦声话如故
马蹄孤 追逐不停驻
千山渡 仍义无反顾
游子苦 向谁诉
西风路过去何处
天涯路 可有乡音伴归途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琴的考级曲目
1.古琴吟 2.凤求凰 3.慨古吟 4.兰花花 5.小白菜 6.秋风词 7.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 2.良宵引 3.清夜吟 4.湘妃怨 5.双鹤听泉 6.拉纤歌 7.满江红 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 2.风雷引 3.精忠词 4.秋江夜泊 5.玉楼春晓 6.映山红 7.小草 第四级 1.石上流泉 2.神人畅 3.酒狂 4.韦编三绝 5.孔子读易 6.阳关三叠 7.归去来辞 8.秋夜长 9.渴望 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 2.楚歌 3.关山月 4.高山 5.洞庭秋思 6.碧涧流泉 7.岳阳三醉 8.采茶调 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 2.长清 3.平沙落雁 4.平沙落雁 5.获麟操 6.山居吟 7.醉渔唱晚 8.双乙反调 9.沧海龙吟 10.普庵咒 11.忆故人 第七级 1.长门怨 2.龙朔操 3.佩兰 4.天风环佩 5.风云际会 6.春江花月夜 7.山水情 第八级 1.流水 2.渔樵问答 3.渔樵问答 4.梅花三弄 5.梅花三弄 6.欵乃 7.雉朝飞 8.渔歌 9.渔歌 10.孤馆遇神 第九级 1.离骚 2.捣衣 3.捣衣 4.龙翔操 5.乌夜啼 6.秋塞吟 7.墨子悲丝 8.阳春 9.大胡笳 10.大胡笳 11.楼兰散 第十级 1.潇湘水云 2.潇湘水云 3.樵歌 4.广陵散 5.胡笳十八拍 6.幽兰 7.梅园吟 8.三峡船歌 9.风雪筑路 10.春风
有哪些古琴曲是真正的古曲
第一级
1.古琴吟
2.凤求凰
3.慨古吟
4.兰花花
5.小白菜
6.秋风词
7.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
2.良宵引
3.清夜吟
4.湘妃怨
5.双鹤听泉
6.拉纤歌
7.满江红
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
2.风雷引
3.精忠词
4.秋江夜泊
5.玉楼春晓
6.映山红
7.小草
第四级
1.石上流泉
2.神人畅
3.酒狂
4.韦编三绝
5.孔子读易
6.阳关三叠
7.归去来辞
8.秋夜长
9.渴望
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
2.楚歌
3.关山月
4.高山
5.洞庭秋思
6.碧涧流泉
7,岳阳三醉
8.采茶调
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
2.长清
3.平沙落雁
4.平沙落雁
5.获麟操
6.山居吟
7.醉渔唱晚
8.双乙反调
9.沧海龙吟
10.普庵咒
11.忆故人
多情青山梦琵琶!梦中出!是什么意思
有些梦境是有预示意义的,有些梦能反应一个人的心境,有些梦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一些东西,还有一些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时候梦能反应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有时候梦是相反的,所以当你梦到一些不好的东西的时候也不要想太多,梦境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或提示,但是又不能太执著于梦境。
如果多梦的话说明你的身体出现了点小问题,需要多注意调理一下,不要想太多,适当做些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睡前喝杯牛奶,这样晚上睡眠质量会得到提高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如何进行诗句赏析?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
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的形式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近几年高考诗歌的鉴赏在设题上,往往要求从一个角度来鉴赏诗歌。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即诗歌的形式)呢?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
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示例: 过香积寺 王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第17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及答题思路:诗眼分别是“咽”和“冷”(第一个层面:明确答出第一问)。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个层面:具体分析文本,回答“为什么”),“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第三个层面,诗眼在表现景物特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
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示例一:
鹧鸪天 晏几道(2004年广西、海南等省高考题)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怎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步骤一:解释“杜鹃”这一传统意象的寓意以及它与主题的关系。步骤二:解释句意,在把握全诗主旨的前提下来理解句意。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的愁绪”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 “怎么样”的感情或感慨。三个问题按顺序答题。
答案:“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人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来表达游子思乡这一主题。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解答分析:诗人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写作上或触景伤情(烟雨、残月、江水、片云),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这一类题型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的寓意并把握意象与作者主旨、情感的关系为突破口,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定要答具体“哪些”、“怎样的”、“什么样的”。
答案:后两句描绘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横;这些意角的组合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示例: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问:两首词都是悼念亡妻。请比较分析苏词和贺词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什么意思
这首诗名叫《枫桥夜泊》,意思是:《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扩展资料:《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博览有识,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说他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枫桥夜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是谁?
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上一篇:3108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