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南安军原文及翻译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02 07:25:05编辑:莆仙君

《南安军》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南安军》的主旨:表现了诗人对大宋收复山河的信心以及对敌人的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被俘时心中的悲苦。在全诗末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宁愿饿死,也不与元兵合作”的决心,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南安军》的译文
在大庾岭口从南向北走,一路上的风雨打湿了衣裳。回想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山河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在敌人的手上。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南安军》创作背景
《南安军》写于公元1279年。此时南宋已经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途经南安军时写此诗。
《南安军》的全文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谁知道《南安军》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具体分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这一句。只有对他身世有所了解的人最能理解这一句。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计划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上一篇:宝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