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十常侍之乱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3-01 00:40:23编辑:莆仙君

十常侍之乱,有什么影响呢?

“十常侍”是指东汉桓、灵二帝时期的12个宦官,他们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和宋典,因为这12个人都担任了侍从皇帝的中常侍官,为取其整数,故称为“十常侍”。后世人们称“十常侍”是导致东汉王朝最终覆灭的罪魁祸首,是祸国殃民的佞人贼子。那么其中的缘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东汉自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开始,都是幼年登基,在此情况下,母后临朝掌握政权的局面随之出现,也直接导致外戚专权恶果的开始。因为外戚专权,往往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自然压抑了皇权,小皇帝成年后,便要夺回统治权,在没有其它可以依靠的力量的情况下,就想法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宦官与外戚的政争之所以能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并能控制禁军。而宦官的每次胜利,都会换来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加大。到了桓、灵时期,其权势达到了顶峰,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搅得天下乌烟瘴气,最后引发大的朝庭政变和社会动乱。东汉末年,自然灾害频繁,黎民身处水火,而桓、灵二帝却置若罔闻,仍醉生梦死地享乐,桓帝穷搜天下美色,食尽人间佳品,耳穷郑、卫之声,目极仙境之观。灵帝即位后,在奢糜方面比桓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贪财无厌,把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量转为私有,卖官鬻爵,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十常侍’见主子如此昏庸,就竭尽逢迎之能事,讨主子喜欢,在此基础上,自己行为狼籍、恶满天下。其一:手中有权,便骄横淫逸、胡作非为。他们抢人妻女,作为自己的妻妾;霸人田地,划到自己的名下。只是张让一人,就占有京畿诸郡数百万亩良田,其他宦官也都是沃田遍野,牛马满山;他们还竞相乞子买儿,以便立嗣传爵;他们广建宅舍,富拟宫室。灵帝有登高远眺的嗜好,“十常侍”怕灵帝发现他们的劣迹,便对灵帝说:“国君不应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由此,灵帝从此不再登高。这些宦官以不正当的手段广聚财物,家中贮藏有喝不完的美酒佳酿,有穿不尽的丝绸锦缎,珍宝玉器满堂、侍从仆役成群,甚至还有歌童舞女、倡讴伎乐供其声色犬马地娱乐。其二:手中有权,便敲诈勒索、中饱私囊。灵帝中平二年南宫起火,半月方息,“十常侍”借口修建,强加天下租税,并调发太原、河东等地木材石料。材料运来后,他们吹毛求疵,横加挑剔,宣称不合规格,强行折价出售,由他们购买,再卖给官府,中饱私囊。不仅如此,他们连中央大员也敢勒索,张让私下里向当时担任左车骑将军的皇甫嵩要钱5000万,皇甫嵩没有给他,便被撤了职务。其三:手中有权,便自相封赏、随意授官。他们的亲属、子弟、宾客布满天下,外则为郡守县令,内则任尚书、九卿,甚至连贿赂他们的一些地痞无赖,也得到一定的官职,而这些人一旦得到官职,便个个横行乡里、贪如饕餮。张让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张舆,一个叫张朔,分别担任了阳翟县和野王县的县令,在地方上贪脏枉法,滥杀无辜。张朔曾残暴地杀死了怀孕的妇女。赵忠让其弟弟赵延担任京城守门校尉,其和赵忠内外呼应,控制京师,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四,手中有权,便罗织罪名、陷害他人。少数正直、无私的官员,对“十常侍”的做法不满,向桓、灵二帝上疏,要求罢斥宦官,权归政府。“十常侍”知道后,便怀恨在心,不择手段地俟机报复。由此,因反对宦官残破天下而被害死的人屡屡出现,有三公九卿,也有贫民百姓。其他遭“十常侍”谗言而降职、罢官、流放、戍边的人,更不可胜效。谏议大夫刘陶,为人儒雅尚德。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向灵帝陈述要急八事,主要讲天下大乱,皆由“十常侍”恶行所导致。“十常侍”知道后,一起向灵帝说:“现在天下很太平,但刘陶仇视您的政令,妖言惑众,地方不努力剿贼,恐怕是刘陶与黄巾通情的缘故。”于是,刘陶被“十常侍”以“通贼”的罪名下狱,后来惨死狱中。物到极时终必反,多行不义必自毙。宦官干政朝纲、祸乱国家、为害天下的劣行,终于导致事变蜂起,动摇着东汉的政权。灵帝死后,外戚何进再次独揽大权,声言要尽诛宦官,并紧急布署。但终因起事不密,反被张让等设计杀死。而何进暗中已经调动的人马蜂拥入城,大杀宦官。赵忠等人被袁绍杀死,张让挟少帝刘辨仓惶逃跑出城,被卢植追上,见难以脱身,便投河而死。至此,坏事做尽、祸国殃民的“十常侍”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此后不久,因此乱而逐渐演变为军阀豪强割据、相互间征伐混战,王朝政权衰微、帝王颠沛流离的局面,最终东汉王朝以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兴起并建立而随之灭亡。

十常侍乱政的主要人物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十常侍乱政的主要人物是张让。东汉末年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

张让事迹:

1、怂恿汉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

2、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

3、僭越朝制,将庄园建得皇宫还高,又怕灵帝发现,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

4、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

5、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


东汉末年,为何有十常侍把持朝政?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弄权,残害忠良,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爆发了黄巾起义。在各路群雄的打击下,黄巾起义终被扑灭。黄巾起义内乱结束后,十常侍仍深受灵帝宠信,灵帝封赵忠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内侍皆封列侯。十常侍祸弄朝纲,主要危害有:排除异已,但有不从者诛之。自古宦官弄权,皆是皇帝昏庸一手造成。宦官作为皇帝的仆人,终日侍奉皇帝,深知皇帝的品性,知道皇帝的性格弱点,懂得如何讨皇帝的欢心,获取皇帝的信任。皇帝与宦官朝夕相处,君臣情义深。昏庸的皇帝特别信任宦官,东汉时期的灵帝特别宠信十常侍。十常侍弄权,利用皇帝的宠信,摄取政治利益,他们的亲人鱼肉乡里,剥削百姓。十常侍摄取利益时,得罪其他政治团体的利益,必遭其他政治团体的打击。十常侍相互抱团互助,排除异已,对于不服从已方的敌人,皆诛杀。索取贿赂,收敛钱财。赵忠、张让差人向破黄巾有功之士索取贿赂。讨伐黄巾军的英雄皇甫嵩、朱儁皆不贿赂十常侍,被十常侍暗中向灵帝进谗言,被朝廷罢官。欺君罔上,假传圣旨。荆州南部长沙地区的区星自称将军,率领一万余人起兵叛乱。渔阳郡张举本为泰山太守,因不获张温重用而心生不愤,与张纯等联合发动叛乱,自称天子,张纯为大将军,有兵马九千人,领军劫略蓟中,杀护乌恒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聚众至十余万人,掠夺幽州、冀州。敌情表章雪片告急,十赏侍藏匿不上报朝廷。十常侍假传帝诏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征讨区星,月余,孙坚打败区星,平定长沙,被封乌程侯;命刘虞为幽州牧,征讨张举、张纯,刘虞引兵与叛军大战数日,打击了敌军锐气,叛军内讧,兵卒心变,张纯被账下部将所杀,张举自缢而亡。残害忠良。谏议大夫刘陶,在灵帝面前揭露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的罪行。十常侍在灵帝面前装可怜,泣诉灵帝,请让他们告老还乡,家产充公。灵帝欲斩刘陶,司徒陈耽向灵帝进言刘陶所言属实,惹怒灵帝,两位忠臣被捕入狱,被十常待连夜谋杀之。卖官鬻爵。西凉刺史董卓讨伐黄巾军无功,朝廷商议治其罪,董卓贿赂十常侍幸免,结托朝中权贵,任西凉高官,统领西州大军二十万。屠户何进,因同父异母的妹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受宠于灵帝,出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迁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起义时,拜为大将军,总镇京师。何进妹妹生皇子辩,被立为皇后。灵帝宠幸王美人,生皇子协。何后嫉妒,毒杀了王美人。董太后抚养皇子协。灵帝病重,董太后劝灵帝立皇子协为太子。灵帝欲立之,中常侍蹇硕进言,欲立皇子协,必先诛何进。灵帝接受其言。司马潘暗中向何进告密,何进在袁绍的建议下,领兵入宫与朝臣在灵帝棺前扶立太子辩为皇帝。后来何进与十常侍与宫廷政治斗争中,被十常侍所杀。主要原因:优柔寡断的性格。何进做事不坚决,优柔寡断。袁绍数次提议诛杀十常侍,何进因妹妹何太后说情,放过十常侍。坑兄的弟妹与母亲。十常侍为自保,用金银财宝结交何进的弟弟何苗与其母亲舞阳君,又讨好何太后,取得何太后的信任。政治斗争十分险恶,不是敌死就是已亡。何进的亲人收受政敌的贿赂,坑死了何进。独断专行。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典军校尉曹操的数次建言,十分有理。此时的曹操没有争霸之心,一心为国为民。曹操说∶"要杀宦官,应该先除为首的宦官,这只要一个监狱官就够了,何必纷纷召来外兵呢?"何进一听,非常生气,喝斥曹操有私心。曹操退了出来,叹息着说∶"乱天下的人,一定是何进!"有勇无谋。袁绍有异心,建议何进召外兵入京尽诛宦官。引外兵入京,必将祸乱京师,袁绍凭借家族"四世三公"的政治资源与人脉关系,想混水摸鱼,趁机崛起,争霸天下。这种引狼进室的做法,何进既然同意。主簿程琳与曹操持反对意见,都被何进轻视。十常侍假传何后圣旨,招何进入宫诛杀。账下谋士纷纷建言,此乃十常侍阴谋。何进言,我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对我怎样,昂然直入宫廷,被砍为两段。袁绍、曹操等引兵杀入皇宫,尽诛十常侍与其他宦官。何进与十常侍的政治利益斗争实质是朝廷宫廷内部的皇权之争,何进代表何太后与皇子辩一方,董太后与十常侍代表皇子协一方。双方政治斗争中,董太后、何进、十常侍、何太后先后身死。西凉董卓成最大的政治赢家。西凉兵马入京师,董卓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东汉末年十常待之乱的大概情况 和简单评价下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十常侍指的是指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十常侍推动了汉朝的灭亡,也可以算是加快了历史的进步,引起了新的政局和革新。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面讲到了三国演义故事的背景,起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十常侍乱政”。


上一篇:黄河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