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涉外活动一般不得携带涉密载体
涉密人员因私出境有哪些管理要求
法律分析:1、在岗涉密人员和离岗脱密期未满的涉密人员,原则上不得因私出国(境),包括香港。脱密期一般为:核心涉密人员3年;重点涉密人员1.5年;一般涉密人员6个月。2、属于一般涉密人员,公司说的登记备案应该是指在保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于今后的保密教育和培训及人员的动态管理,并不是在公安部门出入境机关登记备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三十七条 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
涉密人员出国境管理规定
法律分析:一、涉密人员负有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责任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应自觉遵守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接受保密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二、选拔任用涉密人员,要依照机要干部的标准和保密干部专业化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并报上级保密工作部门备案。不得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三、涉密人员管理由单位组织、人事和保密部门共同实施,并对涉密人员在岗情况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宜留在涉密岗位的,应坚决调离。四、涉密人员上岗前,必须先参加保密工作部门举办的保密业务培训。 五、涉密人员在岗、离岗和出国(境)前及涉密外事活动前必须进行保密教育,不断强化政治业务素质。六、涉密人员必须与单位保密组织签定保密责任书,履行保密责任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纪律和有关规定。七、涉密人员辞职、调动,单位应征求上级保密工作部门的意见,并视情况进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一般为6个月至3年。八、涉密人员调动或退休须及时清退个人承办、保管的密件,经有关部门验证无误后,方可予以办理工作调动或退休手续。九、本制度由市局办公室负责解释。十、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按本制度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六条 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第三十七条 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准出境。
参加外事活动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要经过什么批准?
参加外事活动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要经过什么批准?1、参加外事活动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的,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2、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如下:1、第二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2、第三十条 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3、第三十一条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还有不懂的吗?
关于涉外活动保密管理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错误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利用国(境)外通信设施进行涉密通信联络。关于涉外活动保密管理的要求如下:一、不得带领境外人员到国家禁止境外人员进入的禁区和涉密部门部位;二、与境外人员会谈,不得擅自涉及国家秘密,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会谈范围和口径谈话;三、出入境外驻华组织、机构和境外人员驻地或陪同境外人员活动,不得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四、遇有境外人员来电,来函,采访,拍摄照片、电影、电视、录像片或索要资料,要求提供有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的,应予拒绝并及时向机关、单位反映情况。外事接待工作保密管理1、在外事接待工作中,要防止泄露国家秘密,一旦发现来访人员有刺探、窃取我方涉密事项的言行,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报告学校保密办。2、在联系外事接待过程中,要详细了解被邀请人的有关情况,对外方提出的考察、调查项目、资料进行研究和筛选,统一口径,制定相应的邀请方式、来访途径、交流方案和开放领域。3、在进行接待工作前,主接待部门的领导要配合校保密办履行对其负责接待的相关人员进行保密教育。4、在交流过程中,参与接待的人员要严守外事纪律和保密规定,严格把握尺度,做到内外有别。
开展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应坚持什么原则
坚持党管保密原则 提高政治站位严格做好保密工作,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发挥局党组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责任,深刻认识保密工作的政治属性,始终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依法治密原则 做到有章可循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制作、收发、传递、保管、借阅、复制、维修、销毁等各个环节保密管理要求,并依照规章办理,时刻保持对保密工作的认真重视,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坚持科技强密原则 推进保密工作转型升级严格按照“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强化对本单位工作微信群、互联网邮箱等重要信息传输渠道的管理,对本单位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均采取专门的防范措施,与因特网完全进行物理隔离,实行内、外网分网处理,对涉密计算机信息实行专机专人使用、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并实行责任追究制,扎实推进新时代保密工作转型升级。
上一篇: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