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9 08:12:03编辑:莆仙君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如下: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爱国守法”: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各族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爱国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教师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驶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进而对受教育者的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全体国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奠定基础。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如下: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坚持知行的统一,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不断激发出创造情感,才能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所谓动机,就是趋向一定目的的主动意向和愿望。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互为存在、互为转化的两个要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思想动力。离开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上什么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动机。动机本身就包含着对一定效果的追求并指导行为达到一定的效果。动机体现在效果之中,并通过效果去检验。动机作为主观的东西,只有转化为效果才实现了作用,否则动机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断产生新的动机的基础。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所谓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所谓他律,就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实质上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他律是外因,是纠正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不能忽视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理当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用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来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提高认识,付诸实践,从而在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不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自身价值。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但是师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进行师德修养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必须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原则是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想法。教师应当以平等、友爱、包容、友爱、指导的态度对待学生。营造学生平等交流、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而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是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培养师德行为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党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领导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及在校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恰当处理好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为原则的一种自我教育和选择自我改造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两个原则不一样,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  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如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扩展资料:负面报道:2012年12月,多位华师大二附中97届毕业生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中学时代的物理老师张大同“多次以检查身体为由,对在校男学生做出有违师德的举动”,校方进行调查后,当事教师被免职解聘。2013年5月,国内发生海南幼女开房案,之后媒体又陆续报道了一些关于教师猥亵侵犯学生的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师德的关注。同年12月,央视新闻调查节目播出《性侵犯:隐蔽的罪恶》,再次报道了张大同事件。参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百度百科

教师职业道德三个基本原则?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即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包含两个维度,教师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教师。同时也应当培养出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集体主义原则。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师职业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处理好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中,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尤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使教育活动开展得更顺利。同时,教师也应当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人人所喜爱并乐于交往的对象,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赢得更为友好和谐的氛围。


上一篇:关键词密度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