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
顺式作用元件的与反式作用因子关系
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是调控的最重要的途经,大多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启动子存在着很多顺式元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核心启动子成分,如TATA框;②上游启动子成分,如CAAT框,GC框,ATF结合位点;③远上游元件:如增强子,沉默子等;④特殊启动子成分:如淋巴细胞中的Oct(octamer)和κB。这些元件都为不同的转录因子及蛋白质识别和结合来调节转录。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通过以下不同的途经发挥调控作用: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蛋白质和配基结合;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与转录水平调节的反式作用因子通常可分为四大类(RobertG.Roeder,2004):①RNA聚合酶;②和RNA聚合酶相联系的普遍性转录因子(generaltranscriptionfactor,GTFs)它们结合在靶基因的启动子上,形成前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complex,PIC),启动基因的转录;③特异性转录因子(gene-specific(DNA-binding)regulatoryfactors)(如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一类与靶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或沉默子)特异结合的转录因子,具有细胞及基因特异性,可以增强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④种类多样的协调因子(coregulatoryfactors),要么改变局部染色质的构像(如组蛋白酰基转移酶和甲基转移酶),对基因转录的起始具有推动作用,要么直接在转录因子和前起始复合物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如中介因子(Mediator)),推动前起始复合物(PIC)形成和发挥作用。包括:1、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有2个螺旋,螺旋2是识别和DNA结合,一般结合于大沟;螺旋1和其它蛋白质结合。两个螺旋由一个转角链接。2、锌指结构:锌指(zincfimger)这个名称来源于它的结构,它由一小组保守的氨基酸和锌离子结合,在蛋白质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功能域,像一根根手指伸向DNA的大沟。两种类型的DNA结合蛋白具有这种结构,一类是锌指蛋白,另一类是甾类受体。3、亮氨酸拉链(Leucineziipper)两个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立一个转录复合体,在一系列转录因子中发现的一种模体涉及两个相同和不同的部分构成。亮氨酸拉链是一种富含亮氨酸的蛋白链形成的二聚体模体。它本身形成二聚体同时还可以识到特殊的DNA序列。一个亲水的α-螺旋在其表面的一侧有疏水基因(包括亮氨酸),另一侧表面带有电荷。4、螺旋一环一螺旋(HLH)5、同源异形结构域(Homeodomains,HD):同源异形盒(hoomeobox)是一种编码60aa的序列,长180bp,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介绍如下:答案:(1)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按功能特性,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反式作用因子:以反式作用影响转录的因子可统称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RNA聚合酶是一种反式作用于转录的蛋白因子。在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通常不能单独发挥转录作用,而需要与其他转录因子共同协作。与RNA聚合酶Ⅰ、Ⅱ、Ⅲ相应的转录因子分别称为TFⅠ、TFⅡ、TFⅢ,对TFⅡ研究最多。(2)反式因子的结构特点:①螺旋-转角-螺旋:是最早发现于原核生物中的一个关键因子,该结构域长约20个aa,主要是两个α-螺旋区和将其隔开的β转角。其中的一个被称为识别螺旋区,因为它常常带有数个直接与DNA序列相识别的氨基酸。②锌指:长约30个aa,其中4个氨基酸(Cys或2个Cys,两个His)与一个Zinc原子相结合。与Zinc结合后锌指结构较稳定。③同源域:最早来自控制躯体发育的基因,长约60个氨基酸,其中的DNA结合区与 helix-turn-helix motif相似,人们把该DNA序列称为homeobox。主要与DNA大沟相结合。④亮氨酸拉链:是亲脂性(amphipathic)的α螺旋,包含有许多集中在螺旋一边的疏水氨基酸,两条多肽链以此形成二聚体。每隔6个残基出现一个亮氨酸。由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组成DNA结合区。⑤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该调控区长约50个aa残基,同时具有DNA结合和形成蛋白质二聚体的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可形成两个亲脂性α-螺旋,两个螺旋之间由环状结构相连,其DNA结合功能是由一个较短的富碱性氨基酸区所决定的。
什么是顺式作用元件什么是反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本质上说是一段DNA序列,存在基因序列的上游或者是下游,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而反式作用因子实际上是一些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发生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反式作用因子则对不同核酸链上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其识别结合作用的核酸链不是同一链。多细胞有机体在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中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发育的、环境的信号调节基因表达,转录起始的调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顺式作用元件是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位点,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真核基因启动子是原核启动序列的同义语。真核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及转录起始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每个启动子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以及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转录调节因子即通过这些机能组件对转录起始发挥作用。在这些调节组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TATA盒子,它的共有序列是TATAAA。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顺式作用元件
上一篇:周文王周武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