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8 17:37:27编辑:莆仙君

“狗屎与佛”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下坐后两个人聊的兴起。 ­


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时候象什么?” ­

佛印看了苏东坡一眼说:“我看你象一尊佛”

苏东坡看佛印穿着黄色的袈裟,就忍不住说了一句:“我看你打坐的时候象一坨狗屎!” ­

佛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

苏东坡很高兴,回家跟苏小妹说:“老跟佛印论禅,从没有赢过,这次大胜而归” ­

结果当苏东坡把经过给苏小妹讲过以后,苏小妹说:“哥哥呀,你这次输得更惨了!” ­

“为什么呢?” ­

“佛印看你象一尊佛,是因为他心中只有佛,所以他看什么都是佛;而哥哥你呢?”


佛印与苏轼内心一坨屎的故事原文

有一天,佛印禅师教苏东坡坐禅,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苏东坡头脑一转,问佛印禅师道:“你看我坐着,像个什么?”,“像一尊佛!”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觉得很甜!当苏东坡感到得意的时候,恰巧佛印禅师又反问苏东坡道:“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佛印禅师穿着大袍,婆娑于地,这一下给他抓到机会了,他连讥带讽地答道:“像一堆牛粪。”苏东坡答后,偷看佛印禅师一下,看他有什么表示,只见佛印禅师眼观鼻,鼻观心默然端坐着。这时,苏东坡感到飘飘然起来!苏东坡回家,得意洋洋!他的妹妹苏小妹看到,问他:“哥哥!你今天为什么这样高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每次跟佛印师父辩论,都输给他,今天我第一次得到胜利了。”苏东坡说时,喜形于色!苏小妹问:“哥哥!你是怎么样胜他的?”苏东坡便把今天跟佛印禅师对坐时的谈话经过,一五一十地描述给苏小妹听;他心里以为苏小妹听了,一定会替他高兴,大大地夸奖他一番,那里知道小妹听了,却摇摇头向他说道:“哥哥!你又输了!”“我输?我骂师父是一堆牛粪,师父给我骂得一句话也答不出,这怎么是我输呢?”苏东坡感到困惑。“哥哥!万法(万事万物)唯心,心外无法,这道理你是知道的。”苏小妹笑嘻嘻地对苏东坡说:“佛印师父心里想的是佛,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哥哥你心里想的是牛粪,所以你看师父像一堆牛粪。师父嘴里走出一尊佛,哥哥你嘴里拉出一堆牛粪;你的臭嘴巴,还不是输了吗?”苏东坡哑然。

苏轼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有哪些?

1.吟诗赏月——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昌江,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 “好吧!”
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2.求人不如求己——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3.八风吹不动——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不觉喜从中来。遂按捺不住激情,铺笺挥笔,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自己有其超然的境界,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佛性坚定如盘石,连八风(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也吹不动了。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就差人过江去金山寺,将这首诗面交佛印禅师。
然而,事情却出乎苏东坡的预料。佛印禅师读完苏东坡的诗后,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东坡看后,禁不住连喊“岂有此理?”遂乘船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
当东坡来到佛印禅师的门口,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4.东坡输玉带——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穿着整齐的官服,过江来拜访佛印禅师。他到金山寺时,恰巧佛印禅师正要上殿讲经,听众挤满了整个大讲堂;佛印禅师跟苏东坡是开惯玩笑的,这时,他环视讲堂,对苏东坡说:“苏学士!你来得真不巧,这里没有你的坐位了。”苏东坡听了,也就幽默地答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暂时借你的四大(指身体)来当坐位呢?”
东坡与佛印是常常开玩笑的,佛印禅师又是极有涵养的,于是毫不介意地说:“也好,但是我有个问题问你,你如果回答得出,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坐位;假如你回答不出,那你身上挂的那条玉带,就要解下留在这里做纪念。”
“这个打赌很有意思,好!你尽管问吧!”苏东坡满怀高兴,他对这场打赌,好像是稳操胜券,蛮有把握似的。
佛印禅师不慌不忙地问道:“学士说要借我四大来当坐位,学士是懂得佛法的,佛经上不是说:‘四大皆空,五蕴无我’吗,请问居士到底要向哪儿去坐呢?”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给佛印禅师这么一问,竟然哑口无言,只好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
5.打饼祭佛——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已猜着了几分,于是故意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饼吃,岂敢空来打扰?”
6.一喝有多重——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经常与照觉禅师论禅,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题时,忽有省悟,做了“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以表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觉禅悟后,对佛法更是自视很高。曾听到寒山寺佛印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非常不服。因此,他微服求见,相探究佛印禅师的禅功。刚见面,苏东坡就说道:“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佛印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答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 佛印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对答,礼拜而去。
7.佛与牛粪——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於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好庄严,像一尊佛。”
东坡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东坡:“学士,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揶揄说:“像一堆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东坡高兴的回家,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的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
8.东坡吃草——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先生去找好友佛印和尚下棋,刚走进寺庙,东坡先生就高喊一声:"秃驴何在?"只听见佛印和尚应声回答:"东坡吃草."旁边的人都一愣,他们两个人却哈哈大笑起来。
9.大千世界一禅床——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要去拜见佛印禅师,他事先给禅师写信,要求禅师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真义,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之礼——不接而接来接他。可是等他到了后,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他,于是以为抓住了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看来你修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接我。”
苏东坡认为这次机锋相对禅师必居下风,而禅师却答以一偈道:“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其实,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呢!
10.“尸骨”未寒——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一天,苏轼和佛印泛舟长江之上。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二人开怀痛饮,好不惬意。时届深秋,金风瑟瑟,波纹粼粼,两岸景色宜人。酒过三巡,佛印文兴大作,遂向苏东坡索对句。
少刻,苏东坡将手往左岸一指,含笑不语。佛印循指举目张望,只见岸上农夫荷锄归家,游人踏月回去,不解苏东坡用手所指的含意。佛印正纳闷间,忽见河岸上有一条大黄狗正在啃肉骨头,顿时恍然大悟。
佛印莞尔而笑,随即将自己手中由苏东坡题有诗句的扇子抛到江中。此时二人心照不宣,相对抚掌大笑。
原来,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动作,却是一副精巧的双关哑联。这就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11.磬里有鱼——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却不见,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12.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东坡与佛印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
13.风吹光头本无帽,不念生死何有心。

江南才子苏东坡,已好久没有与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诗对句了。这一天,苏东坡亲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见到佛印就谈笑风生,一再要求与其作诗对句。佛印扭不过只好答应。
他俩来到上房,佛印叫徒儿泡上茶,两人对面而坐。
苏东坡抢先说:念善填平沧海。佛印对到:生恶地动山摇。
苏又说:心地拳大小,唯撑大千界。印对:大千微尘子,风吹飘虚空。
随之苏说:道道不离方寸间,人歇名号不得闲。印对是:所动皆是妄心造,无生涅槃何有心。
苏接着说:唯佛亦有三不度,(无缘、无善、无信)。印对说:名号无别度尽人。
两人都相视之一笑,喝了口茶继续对句。
苏说:六度万行增智慧,印对说:凡夫唯住名号中。
苏问印:你天天行持念佛吗?印答说:吃喝睡觉样样作,时时唯佛在念我。
苏又问: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说:是佛住在心想中。
苏又问说:我也按佛经中说去认真修行,可就是心中老是疑,往生不得决定?印回答说:读懂自己,法要契机,不顺佛愿,何生决定。
苏至心请教说:何顺佛愿往生决定?印答说:专念名号,佛施决定。
苏东坡非常满意感谢佛印的开示,随口而说:生死只当风吹帽,无惧无恐平常心。佛印听后笑笑回对说:风吹光头本无帽,不念生死何有心。

希望采纳和关注谢谢~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

事隔多时,苏东坡修禅定日渐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后,喜孜孜地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识、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立刻差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让他评一评自己的禅定功夫如何?  佛印禅师看过后,莞然一笑,顺手拈来一枝红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  “放屁”  再交给书童带回。  苏东坡本料想佛印会给他诸多的赞美,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两个红字“放屁”,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佛印实在欺人太甚,不赞美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我非立刻过江与他理论不可!”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  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听后深觉惭愧不已,自叹修行不如佛印远矣!


苏轼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有什么?

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拓展资料: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经常一起参禅论道。一日,苏东坡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撰诗一首,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印证: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拿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已在岸边恭候多时。苏东坡见禅师,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恶语中伤?”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骂你什么了?”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看过,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苏东坡呆立半晌,终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

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拓展资料: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经常一起参禅论道。一日,苏东坡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撰诗一首,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印证: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拿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已在岸边恭候多时。苏东坡见禅师,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恶语中伤?”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骂你什么了?”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看过,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苏东坡呆立半晌,终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上一篇:十堰万达广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