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子不教父之过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8 06:57:28编辑:莆仙君

子不教父之过真正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出处:《三字经》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扩展资料:赏析:《孟子▪离娄》记载: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要把儿子送给别人教?”,孟子回答:“如果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不听话,父亲肯定会生气,会责罚儿子,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因此伤害了父子间的感情。”父亲亲自教,父子间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是相互拿大道理来责求对方,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易子而教,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单纯的认为孩子教育不好就是父亲的责任,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当然这个易子而教,别人更多是教授知识和技能,而我们现在常说的“教”,更多指的是为人处世的教养,比如孩子犯了错误,别人就会说“养不教父之过”,来指责父亲没有好好的教育孩子。

子不教父之过 如何解释

子,指的是孩子,儿女;父,指的是父母,意思是,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而不是父亲一个人的过错。都说父母是唯一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的职业。当我们生了孩子,走向父母的岗位,但我们真的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吗?作为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受了委屈,向我们倾诉时,我们用烦躁的语言打断他的倾诉;当我们劳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看着满屋子的玩具时,我们威胁孩子如果不收拾好玩具就扔掉;我们是否记得,当我们正在因为某件事焦虑不安,孩子却缠着我们讲故事,我们是怎么对待孩子的?作为父母,不仅要控制情绪,还要承担做父母的责任。“子不教,父母过”,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撒谎、骂人、打架时,谁的责任?当然是父母的责任。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过马路,红灯亮了,孩子说:“妈妈,红灯,不能过马路”,妈妈对孩子说:“没关系,由妈妈牵着你,不会被撞到”。孩子打防疫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一点也不疼”,结果孩子哇哇大哭说“妈妈骗人”。曾经在火车上,看到一对儿夫妻为该给孩子买全票还是半票和列车员据理力争,而旁边站着尴尬的孩子;孩子出生了,我们交给老人照顾;我们就这样逃避着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责任,然而当有一天,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批评没有家教时,我们却又把矛头指向孩子。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她原本的天性是善良的、友爱的、纯真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强,他的第一个老师,也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把父母比作原件,那孩子就是复印件,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要从父母身上找问题,当父母的问题得以修正,孩子自然就会好。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什么意思?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扩展资料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上一篇:精忠报国歌词完整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