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是指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7 15:13:04编辑:莆仙君

我国的粮食安全内容是哪三个

我国的粮食安全内容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有哪些?

一、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深入落实藏粮于地。一是稳定粮食耕地面积,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守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逾越。政府在工业化用地,城市化用地的问题上要起到调控的作用,严格保护农业耕地,防止出现各类建设用地侵占行为。二是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夯实粮田高产稳产基础。三是持判埋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保护提升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 二、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推动藏粮于技。一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灌溉,提倡农业种植机械化,促进农业规划、集中化经营,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以此带动粮农生产积极性。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种植科技含量。在粮食生产上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利用科技水平,科学种植,以科技带动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投入。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什么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全国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一)坚持以我为主,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粮食安全的意义(一)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们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方面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二)粮食安全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充足,则市场稳定、人心安定。高水平、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食者造福”,让城乡居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也可以“为耕者谋利”,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还可以“为业者护航”,促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战略的措施:1、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藏粮于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最近18年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此。二是藏粮于技。相比1978年,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5700万亩,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良种良法促成单产提高。三是优化区域布局。不同农产品往往在某些区域具有比较优势,优化布局,是降成本、提效率的重要途径。2、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一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立家庭联产承包制,继取消农业税后,国家逐步建立、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实施生产者补贴,建立最低价收购制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十八大以来,国家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搭建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强化公益性职能的同时,放活经营性服务,允许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三是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为了解决“产粮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问题,中央财政从2005年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3、健全粮食储备制度,畅通粮食市场流通。中国粮食流通经历了从统购统销、调拨包干到多渠道流通,再到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历史性转变,目前从购销到加工转化基本实现了市场调节,建立了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批发市场到线上交易,市场类型齐全、交易方式多样的市场体系和四通八达的粮食物流体系。

上一篇: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