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嗜碱粒细胞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7 08:10:42编辑:莆仙君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求详细答案,

嗜酸性性粒细胞功能:嗜酸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的分泌物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即启动针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在少部分个体,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这两种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同种造血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10-15天。嗜酸性性粒细胞功能: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流。嗜碱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12μm。扩展资料: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嗜酸性粒细胞 百度百科-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呈嗜酸性还是嗜碱性由什么决定

细胞内组成成分对碱性染料或酸性燃料的亲和力。1、嗜酸性细胞: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根据所分泌的激素不同可分为促生长激素细胞和促乳激素细胞。2、嗜碱性细胞:外周血中数量通常低于1%,表达高亲和力IgEFc受体,能特异性结合IgE,在炎症或I型超敏反应中,能通过脱颗粒而迅速释放肝素、组胺和其他活性介质。扩展资料:一、细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分为三种:1、促甲状腺激素细胞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3、促性腺激素细胞二、位于垂体腺垂体的远侧部,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呈嗜酸性,分为两种:1、生长激素细胞2、催乳激素细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嗜碱性细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嗜酸性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主要鉴别点

白细胞中的粒细胞用瑞氏染料染色后可分为三种: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可从数量的多少及细胞质颜色上加以区分。
1、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呈圆形,细胞胞质淡红色,内含有多量的紫红色微粒。胞核随细胞成熟的程度而不同,幼稚型的呈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三叶的较多见,老龄的有5叶或更多;
2、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细胞质含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细胞核深紫色,通常有2-3叶;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约占0.2%左右,大小与嗜酸性颗粒细胞基本相同。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粗糙的嗜碱性颗粒,呈蓝紫色,细胞核分叶不清楚。


如何区分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2、细胞形状不同:(1)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 切片下的嗜酸性粒细胞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2)嗜碱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12μm。胞质紫红色内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黑蓝色嗜碱性颗粒,常覆盖于核面上。扩展资料:一、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二、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增多:(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2)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转移癌及霍奇金病等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另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其机制不清楚。(4)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2、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参考值很低,故其数量减少无临床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嗜酸性粒细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嗜碱性粒细胞

上一篇:夜的钢琴曲全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