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穆旦我看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6 18:16:38编辑:莆仙君

《我看》作者是谁?

《我看》这首诗应该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20岁,是人生的春天。题目为“我看”。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看什么?大自然的美。思什么?人生的意义。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捕捉到的意象大气而深远。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吸入”是关键词。应该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达。


《我看》

有人说,写作是我手写我口;穆旦说,写作是我手写我看。阅读《我看》,看看穆旦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春风拂青草,飞鸟入晴空,流云染大地,诗人看到了一副美丽的傍晚春景图。流云大地好像一对痴情的恋人,互相应和又深情款款。

诗歌前面两节是诗人看到的景色,那么,美丽的景色会触发诗人哪些情思呢?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对大自然来说,都是枉然。诗人想到了大自然的永恒,想到了个体生命的短暂;. 想到了个人的喜怒欢乐,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显得那样的渺小。想到了面对整个大自然,人应该和自然融为一体。

诗歌是形象化的表达,诗人把这些所思用意象表达出来,读者需要通过阅读文字,驱遣自己的想象力,把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丰富可感的画面,转化为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上否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其实不重要。因为诗歌一旦诞生,就不属于诗人,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人生阅历,自己的体会,不断丰富作品的内涵。


《我看》穆旦的这首诗美在哪里?

《我看》是一首年轻的穆旦对自然的颂歌,也是一首生命的赞歌!穆旦的诗《我看》是诗人20岁随清华大学学生来到云南时写的第一首诗。这首诗以诗人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云南蒙自的春天。它描述了这个地方的春天给诗人的灵感,以及从中获得的生活情怀。敬畏自然,热爱生活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面对大自然,特别是春天的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和壮丽的景色:春风和草木的低语,翅膀与晴空的相互映照,云和大地的深邃,有色彩、有动作、有画面,这一切都让诗人着迷。就像一种回归,诗人快乐地忘却一切,感染着每一个沉浸在其中的读者。四个“我看”正是诗人情感逐渐达到高潮的过程。然而,当诗人真正融入到这样一幅纯美的“春夕照”中,陶醉在反复的节奏中,似乎有一种极度喜悦产生悲伤的感觉。诗人将诗意引向哲学思考:自然是永恒的,生命的欢乐与悲伤与此相比是如此微不足道啊,即使此时,自己的情感也会在自然的进化中消失,就像古代哲学家一样?敬畏自然,热爱生活……就这样,这首诗似乎陷入了伤春伤秋的悲叹之中。然而,转眼间,诗人似乎又找回了生活的激情。他想在大自然中“奔波”、“自由漫游”,就像“鸟鸣,云游,树摇”,直到“呼吸与自然的合流”,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幸福的境界,完全忘记了自己。此时,诗歌又一次高歌猛进,这是生活与自然的交融,是诗人内心思考乃至思想斗争的结果。诗人的“我见”不仅是从自己的角度看自然美,更是对自然法则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敬畏自然,热爱生命。

穆旦的《我看》是一首怎样的诗作?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我看》这首诗应该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20岁,是人生的春天。题目为“我看”。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看什么?大自然的美。思什么?人生的意义。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捕捉到的意象大气而深远。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吸入”是关键词。应该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达。看,仅仅是在看吗?不。真正的诗人不会只用眼睛。还会用触觉嗅觉,调动全部感官。当他写风的时候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抚摸起伏的青草。他也是鸟,在天空静止,溶入。他也是云,让大地沉醉的流云。在大地和天空的壮丽广阔的背景下,诗人开始抒怀,也开始思索。(我以为读诗的时候,尤其是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只需要陶醉在诗人的意境中。不必逐字逐句探究象征着什么。那样只会破坏意境。)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呢?读者可以猜。我觉得是时间和生命。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忧伤,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多么微不足道。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最后一节。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年轻人往往为赋新诗强说愁。把个人的欢乐忧伤看得天大无比。20岁的诗人穆旦却已经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生的意义需要重新思考。激情与理性的融合,正是他的诗保持一生的底色。有激情有思考,有大胸怀大境界。这是青年诗人通过诗歌传递出来的。不久,他参加远征军为抗战九死一生就是明证。他经历过政治运动的折磨,又是一个九死一生。但他仍一直写诗,当不知不觉中人生的冬天来临时,他写得更加炉火纯青。诗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诗与生命同在。

上一篇:天使与龙的轮舞女主被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