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菲利普斯曲线”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什么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前提下的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后来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因而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在此前提下,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使之低于自然失业率。但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一旦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失业率将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如果失业率相对较低,则不可避免的通胀率会很高。降低通货膨胀率是以增加失业率为代价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短期来看,通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说明通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但从长远来看,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不大。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越高,价格就越高。为应对物价高企的局面,企业将多招工人扩大生产,以降低失业率。
上一篇:郑州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