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青春期的孩子的特点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6 09:01:28编辑:莆仙君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身心迅速发展变化,人脑在二十岁左右才结束发育,此时前额叶、杏仁核等快速发展但尚未发育成熟,青少年们会表现得爱冒险、喜欢挑战常规而不考虑后果,此时又在一系列成长的挑战下表现出较强的感知恐惧与焦虑能力:关注自身、在意他人评价,渴望成人世界给予他们成人式的尊重与信任,而成人世界不一定恰逢其时地做出恰当的回应,因心智尚幼稚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常经历挫败,很多时候将挫败感归因于成人和外部世界的约束,于是产生反抗甚至对立心理,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叛逆期”。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到了青春期身体发育比较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凸显出来,他们的情感比较冲动和敏感。情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管对待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带有冲动性,容易打抱不平和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此阶段情感发展很困难而且容易走上极端,这主要是和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有关。2、学习压力到了青春期学习压力大,听不懂老师所讲的课,学习感觉非常吃力,从而产生自暴自弃和畏难的情绪。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引导和梳理工作会让孩子厌恶学习。青春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黄金时间段,要努力克服,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能以成绩来评论孩子。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会忽略内心的发展,让他们认为学习枯燥无味。可能会因为外界的环境而受到诱导,迷恋外面自由的世界,甚至沉迷于网络及游戏等。3、心理压力在青春期心理波动幅度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身体和心理已经成熟,渴望能够得到独立的空间,讨厌家长或者老师对自己的管教和行为举止约束,会对家长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他们很在意身边同学以及老师看自己的眼光和评价。这阶段容易出现自卑、攀比以及焦虑的心态,当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时,可能会出现逃避以及暴力的行为。4、家庭影响导致的不良心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人员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孩子成长和发育,也就是说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孩子性格、习惯以及品格等。给孩子提供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要亲密相处,懂得如何尊重,做到自尊自爱,努力积极地处理生活中的小事。温馨提示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明显的改变,既渴望得到独立和自主性,又希望能依赖于父母,我们要积极的引导,保持家庭的平等和公正性。如果在这段时期孩子出现厌学或不上学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疏导。

简述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特征在以下七个方面:1、相同性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2、活跃性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3、社交性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4、乐观性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5、反应性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6、现实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7、逻辑性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扩展资料:常见问题1、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干劲。2、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3、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4、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得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6、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科目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7、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孩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8、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9、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厌烦到学校上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会提前做计划。10、自闭症: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社会交往,接触,最后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春期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青春期心理特征及应对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出现叛逆行为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
  青春期心理特征
  ★独立性增强.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上一篇:寒假适合亲子游的地方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