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什么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3 23:58:54编辑:莆仙君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了两个变化:受热熔化和生成别的物质1、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成液态,再呈气态,所以发生了物理变化,然而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这产生一种新物质,符合化学反应。扩展资料一、物理变化:1、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2、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3、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二、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2、分类①种类及数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②升降变化若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的角度,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又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或偏离。③氧化反应:还原剂(反应物)→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④还原反应:氧化剂(反应物)→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⑤是否有离子参加若从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的角度看,可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⑥ 能量变化若从反应的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吸热反应指的就是化学上把最终表现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反应;百度百科——化学变化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少量的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在火焰上方罩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在受热时首先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少量的黑烟,放出大量的热等。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400℃左右):焰心主要为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500℃~600℃左右):石蜡蒸气在内焰时开始燃烧,但燃烧不充分,内焰温度比焰心高。外焰(600℃左右):因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石蜡蒸气在外焰充分燃烧,火焰最明亮,释放的热量最多,所以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证:点燃蜡烛,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5分后迅速倒转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碳氧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内焰亮度最亮。蜡烛的性质: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C₂₅H₅₂),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添加的辅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C17H35COOH)主要用以提高软度,具体添加要视生产什么种类的蜡烛而定。易熔化,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受热熔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上一篇:贵妇人沦为女犬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