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黜置使

来源:莆仙生活网时间:2024-02-23 01:17:10编辑:莆仙君

黜置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黜置使”就相当于现代的“中央巡视组”。“黜置使”是奉旨钦差,带着皇命做事,中央巡视组同样按照国家规定,对地方的各种事宜调查巡视,如果遇到违规的事项,都可以直接行使相关权力。正因为有中央巡视组的存在,对地方起到了监督验收的作用,保证了地方井然有序的环境。

唐朝时期,为了察查吏治,朝廷会任命一些重要官员去地方巡视。这些官员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首先必须是朝廷的重臣,深得皇帝信任,而且做人品行必须端正,清正廉洁,不屈服权贵,敢于忠言直谏的人。狄仁杰正是这类人,《神探狄仁杰》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地方出现了大案,武则天都会加封狄仁杰为“黜置使”,代天巡狩。

“黜置使”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黜”就是罢黜,罢免的意思,“置”就是处置,“使”就是使节,综合起来就是具有罢免处置任何官员的皇帝使节。听起来就很厉害,权力可想而知。

“黜置使”是带着皇帝的诏书行事的,代天巡牧,察查吏治,提调一切军政要务。再加上有皇帝的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也就是说,地方官员有哪一点不合规矩,“黜置使”可以当场处决。


“黜置使”是多大的官?

黜置使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置使。黜置使的权力是很大的,他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说他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罢官可以入狱甚至可以直接处决。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州或部,每州设置刺史(或称牧)一人监察所有的郡国。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则郡。称州时长官为刺史,称郡时为太守,刺史实际上等于太守。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专员出巡各州,称为黜置使(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员,也可称钦差)。后来全国分为若干道(例如剑南道,江南道,河南道等),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属州县,先后称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使。
  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本人认为黜置应为"黜陟"指"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黜为"降职或罢免",陟为"晋升"之意思。
  “黜置”的“置”乃讹化字,应为“陟”。“黜陟使”,唐朝官名,其职务是巡察全国各地、调查官吏的行为,以施赏罚。是钦差大臣。“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晋升。“黜陟”指官吏进退升降。从无“黜置使”一职。
  另查到的相关资料:
  官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黜陟大使”,二十年(646年)又派大臣以六条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玄宗、肃宗时,亦曾遣使出巡。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为推行“两税法”,又在各道设黜陟使,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后废此官。


狄仁杰任职的黜置大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狄仁杰的黜置大使,有点相当于满清时期的八府巡抚,现在的中国是没有任何一个官职可与之相比的。因为现在中国的省级以上即使国级。而狄仁杰的黜置大使,前缀是某某道,这个道在古代相当于某某地区。崇山道就是崇山地区,他可能包含很多个省。如果在现在中国的中国非要造一个跟狄仁杰黜置大使相同的官职出来,那就是华中区临时区长。他比省级和部级都要要大,但是比国级又要小。狄仁杰的这个黜置大使是一个临时的官职,每次有大案要案的时候,皇帝任命狄仁杰去办案,都会给予狄仁杰黜置大使的官职,这个官职是一个临时行拟定的官职,他不是当时朝廷的正式编制里边的。同时这个官职,还身负皇命,可以说他是钦差大臣,但是钦差大臣仅仅是针对某一件事。比如赈灾活动,皇帝命令某某人做钦差大臣,那么他就相当于代替皇帝办理赈灾的事情,他所在区域内的地方官员跟这个钦差大臣之间是配合关系。但是狄仁杰的这个黜置大使可不仅仅是办案,他还有统辖那个道的地方官,这可不是要别人配合,而是他直接下令让别人人办事,相当于上下级关系了。同时狄仁杰,这个黜置大使大使,权利非常大,从他那个黜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字是罢官的意思。也就是说看你不顺眼,直接让你卷起铺盖回家种田。神探狄仁杰第四部里边,武则天给了狄仁杰两道黜置大使大使,说大周的天下一半交给你管了,可见这个黜置大使权利可管辖的范围,不是一般的大。

上一篇:黄酒的功效与副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